电梯的绳索劣化拉伸诊断装置、诊断方法及电梯的绳索劣化拉伸诊断用突起部件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05563阅读:952来源:国知局
电梯的绳索劣化拉伸诊断装置、诊断方法及电梯的绳索劣化拉伸诊断用突起部件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对由于随时效劣化而在电梯的绳索中产生的劣化拉伸进行诊断的电梯的绳索劣化拉伸诊断装置、电梯的绳索劣化拉伸诊断方法以及电梯的绳索劣化拉伸诊断用突起部件。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连接电梯的轿厢和对重的绳索绕挂于滑轮进行使用。由此,伴随着轿厢升降,绳索长期受到反复弯曲疲劳,因此产生绳索拉伸。在产生了绳索拉伸的状态下,轿厢停靠于最上层时的对重的停靠位置成为,与安装时相比,向井道底部接近了绳索拉伸量的状态。

因此,在放置不顾绳索拉伸的情况下,对重与为了吸收冲击而设置于井道底部的缓冲器之间的距离与安装时相比逐渐变小,最终对重与缓冲器有可能产生碰撞。

为了防止对重与缓冲器的碰撞,一般公知有维护人员在定期点检时确认对重与缓冲器之间的间隔是否被确保为设定值以上的方式。在不足设定值的情况下,由维护人员进行绳索的长度调整或者修整绳索。

但是,即使是对重与缓冲器的间隔可靠地被确保为设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维护人员在定期点检时也需要每次点检对重与缓冲器之间的间隔。因此,在维护人员的定期点检花费时间和精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梯的对重间隙确认装置,该电梯的对重间隙确认装置在导轨的期望位置处设置了干扰单元,该干扰单元在与对重的引导体以机械方式接触时,产生干扰(例如振动、声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干扰单元由设置于导轨的突起部件构成。

能够举出该突出部件由固定于导轨的薄板以及由设置于薄板的高摩擦材料构成的粒状突出部或者由高摩擦材料构成的线状突出部构成的例子。除此之外,能够举出突出部由楔部件和设于楔部件的线状突出部构成的例子,其中,该楔部件随着从上端朝向下端而逐渐地向远离导轨的方向倾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0362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梯的对重间隙确认装置中,引导体跃上突起部件并通过。此时,对重受到突起部件的干扰而进行振动,并且其振动也向轿厢传递,而诱发轿厢的振动。由此,存在给轿厢内的乘客带来不悦的问题。

另外,随着绳索拉伸的增大,引导体在以机械方式接触的同时通过突起部件的速度增大。伴随于此,轿厢的振动也变大,因此存在给轿厢内的乘客带来不悦,并且使乘客感到不安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也能够举出将随着从上端朝向下端而逐渐地向远离导轨的方向倾斜的楔部件用作突起部件的跃上部分,以使得引导体顺畅地跃上的例子。但是,在绳索拉伸增大到设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引导体超过突起部件,不能防止对重由于突起部件而产生振动的情况。因而,通过突起部件时产生的振动被传递给轿厢,给轿厢内的乘客带来不悦的问题未被解决。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对绳索的劣化拉伸进行检测,并且当对重与突起部件接触时,能够抑制传递给轿厢的振动的电梯的绳索劣化拉伸诊断装置、电梯的绳索劣化拉伸诊断方法以及电梯的绳索劣化拉伸诊断用突起部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绳索劣化拉伸诊断装置具有:轿厢和对重,它们借助于绳索在井道内向相反方向升降;对重缓冲器,其配置于井道内,位于在安装时轿厢停靠于最上层时的对重的初始停靠位置的下方的位置处;突起部件,其设置于初始停靠位置与对重缓冲器之间,当由于时效劣化而在绳索中产生的劣化拉伸量超过了预先设定的劣化拉伸容许范围时,以机械方式与对重接触,对对重施加干扰;以及劣化拉伸量运算部,其在轿厢停靠于最上层时检测出到停靠于最上层为止的移动中产生了从突起部件向对重施加干扰的状态的情况下,运算在绳索中产生的劣化拉伸量,突起部件具有使得从突起部件施加给对重的干扰的频率成为期望的特定频率的截面形状,期望的特定频率被规定为,当轿厢在安装时停靠于最上层时经由对重传递给轿厢的振动低于预先确定的振动频率。

本发明的电梯的绳索劣化拉伸诊断方法在电梯的绳索劣化拉伸诊断装置中由劣化拉伸量运算部执行,其中,该电梯的绳索劣化拉伸诊断装置具有:轿厢和对重,它们借助于绳索在井道内向相反方向升降;对重缓冲器,其配置于井道内,位于在安装时轿厢停靠于最上层时的对重的初始停靠位置的下方的位置处;突起部件,其设置于初始停靠位置与对重缓冲器之间,当由于时效劣化而在绳索中产生的劣化拉伸量超过了预先设定的劣化拉伸容许范围时,以机械方式与对重接触,对对重施加干扰;以及劣化拉伸量运算部,其在轿厢停靠于最上层时检测出在直到停靠于最上层为止的移动中产生了从突起部件向对重施加干扰的状态的情况下,运算在绳索中产生的劣化拉伸量,突起部件具有使得从突起部件施加给对重的干扰的频率成为期望的特定频率的截面形状,期望的特定频率被规定为,当安装时的轿厢停靠于最上层时经由对重传递给轿厢的振动低于预先确定的振动频率,在劣化拉伸量运算部中具有:第1步骤,在轿厢移动到最上层的过程中,根据借助于位置传感器取得的轿厢的位置信息,生成轿厢位置时序数据,并存储于存储部中;第2步骤,在轿厢移动到最上层的过程中,根据借助于电流传感器取得的使轿厢和对重升降的曳引机的转矩电流信息,生成转矩电流时序数据,并存储于存储部中;第3步骤,通过基于转矩电流时序数据检测期望的特定频率引起的振动,由此检测产生了从突起部件向对重施加干扰的状态;以及第4步骤,当在第3步骤中检测出产生了从突起部件向对重施加干扰的状态的情况下,根据位置信息的时序数据,计算产生了向对重施加干扰的状态的时刻下的轿厢位置与轿厢在最上层停靠的时刻下的轿厢位置之间的差分值,作为超过劣化拉伸容许范围的拉伸量即劣化拉伸量。

本发明的电梯的绳索劣化拉伸诊断用突起部件用于在绳索中产生的劣化拉伸量超过了预先设定的劣化拉伸容许范围时,以机械方式与对重接触,向上述对重施加干扰,该绳索连接在井道内向相反方向升降的轿厢与上述对重之间,其中,该电梯的绳索劣化拉伸诊断用突起部件具有在以机械方式与上述对重接触时,能够对上述对重施加具有期望的特定频率的干扰的截面形状,上述期望的特定频率被设定为,当上述安装时的上述轿厢停靠于上述最上层时在上述对重中产生的对重侧一次固有频率以下的频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绳索劣化拉伸诊断装置、绳索劣化拉伸诊断方法以及绳索劣化拉伸诊断装置的突起部件,突起部件的形状被设定为,使得当对重与突起部件接触时,突起部件施加给对重的干扰的频率成为期望的特定频率的形状。由此,当引导部件与突起部件接触时,能够将施加给对重的干扰限定成特定频率。另外,因为期望的特定频率被规定为,当安装时的轿厢停靠于最上层时,经由对重传递给轿厢的振动低于预先确定的振动频率,因此,不会达到给轿厢内的乘客带来不悦的频率。其结果为,对绳索的劣化拉伸进行检测,并且当对重与突起部件接触时,能够抑制传递给轿厢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整体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当图1的轿厢停靠于最上层时的对重缓冲器与对重的位置关系的放大图。

图3是放大示出设置于图2的对重用导轨的突起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突起部件的沿C-C线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一般的电梯的速度模式与对重的位置的时序波形的图。

图6是示出5层的电梯的整体一次固有振动频率fa与轿厢位置的关系的图。

图7是示出5层的电梯的对重侧一次固有振动频率fb与轿厢位置的关系的图。

图8是示出对图6和图7进行重叠得到的曲线图。

图9是具体地示出图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特别是诊断部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10是示出正常时利用电流传感器检测出的轿厢从任意楼层向最上层行进时的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的图。

图11是示出劣化拉伸产生时利用电流传感器检测出的轿厢从任意楼层向最上层行进时的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的图。

图12是示出图11的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中的对重位置的时序波形的图。

图13是示出图3的突起部件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4是示出变更了图3的突起部件的安装位置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2中的电梯的绳索随着电梯的运转而受到弯曲疲劳时的运转次数与绳索拉伸率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6是放大示出本实施方式3中的设置于对重用导轨的突起部件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引导部件全部通过图16的突起部件时轿厢从任意楼层向最上层行进时的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整体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在井道1的上部设置有机房2。在机房2内设置有具有绳轮的曳引机3、偏导轮4以及电梯控制装置20。另外,曳引机3与偏导轮4相互隔着间隔配置。

在绳轮和偏导轮4上绕挂有共同的主绳索(例如,绳索、带)5。以下,将主绳索5作为绳索5进行说明。在绳索5上悬挂着轿厢6和对重7。在该例中,轿厢6的上部经由绳头组合弹簧(shackle spring)8a与绳索5的一端部连接,对重7的上部经由绳头组合弹簧8b与绳索5的另一端部连接。

绳轮借助曳引机3的驱动力进行旋转,由此轿厢6和对重7在井道1内向上下方向移动(升降)。轿厢6沿设置于井道1内的导轨(未图示)在井道1内上下移动。另外,对重7沿设置于井道1内的对重用导轨9(在后述的图2中示出)在井道1内向与轿厢6相反的方向上下移动。

曳引机3的驱动由对电梯整体的运转进行管理的电梯控制装置20控制。电梯控制装置20具有:控制部21,其对轿厢6的运转进行控制;以及诊断部22,其对时效劣化导致的绳索5的劣化拉伸进行诊断。

控制部21根据轿厢6停靠的位置的信息即轿厢位置信息以及流向曳引机3的电流的信息即电流信息,决定输出给曳引机3的曳引机转矩电流。在此,控制部21从设置于曳引机3并能够检测轿厢6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3a取得轿厢位置信息。另外,控制部21从设置于控制部21内并能够检测流向曳引机3的电流的电流传感器21a取得电流信息。

在设置于井道1下方的井道底坑的底面(以下称为底坑面)1a上设置有轿厢缓冲器(轿厢冲击缓和器)10和对重缓冲器(对重冲击缓和器)11,该轿厢缓冲器10和对重缓冲器11缓和由于意外的原因使轿厢6和对重7与底坑面1a碰撞时的冲击。

图2是示出图1的轿厢6停靠于最上层时的对重缓冲器11与对重7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对重用导轨9在水平方向(图2的箭头A方向)上彼此对置地设置了一对,该对重用导轨9的下端部固定于底坑面1a。

在此,对重7借助于多个(在本例中是4个)引导部件12设置于对重用导轨9。在本例中,引导部件12在井道1的高度方向(图2的箭头B方向)上,具有设置于对重7的上端部的2个上部导件12a和设置于对重7的下端部的2个下部导件12b。对重7的上下移动通过各引导部件12沿对重用导轨9滑动来进行。

在此,当进行电梯安装时轿厢6停靠于最上层时(即,对重7位于最下端时),下部导件12b的下端部的初始停靠位置被设定为,向井道1的上方离开对重缓冲器11的上端部预先设定的距离的位置处。预先设定的距离是时效劣化导致的绳索5的劣化拉伸量在容许范围内的距离L0与绳索5的劣化拉伸量在容许范围外时的距对重缓冲器11的上端部的距离Lc合计得到的距离。在此,所谓的“劣化拉伸量在容许范围内”是指即使绳索5产生了拉伸,也不需要监视拉伸量的容许级别的拉伸量范围。

但是,随着时效劣化的发展,当绳索5的劣化拉伸量超过距离L0时,对重7的下端部接近对重缓冲器11的上端部。而且,当时效劣化发展时,对重7的下端部与对重缓冲器11的上端部有可能接触。因此,在对重用导轨9的至少一方设置有突起部件30,当下部导件12b从初始停靠位置下降了超过距离L0的距离时,该突起部件30与下部导件12b以机械方式接触,能够经由引导部件12将干扰施加给对重7。在此,所谓的“从初始停靠位置下降了超过距离L0的距离时”是指下部导件12b进入距对重缓冲器11的上端部为距离Lc内的范围时。

突起部件30在电梯安装时设置于对重7位于最下端时的下部导件12b的下端部与对重缓冲器11的上端部之间。具体地说,突起部件30以使得其上端部处于从对重缓冲器11的上端部向上方离开距离Lc的位置处的方式安装于对重用导轨9。由突起部件30产生的干扰也从对重7将该干扰施加给曳引机3。

在本实施方式1中,根据突起部件30对曳引机3施加的干扰,诊断部22对绳索5的劣化拉伸进行诊断。因而,绳索劣化拉伸诊断装置具有诊断部22和突起部件30。

图3是放大示出设置于图2的对重用导轨9的突起部件30的立体图。另外,图4是图3的突起部件30的沿C-C线的截面图。此外,图3的C-C截面是对重7沿着对重用导轨9并沿着在井道1内升降的方向的方向上的截面。如图3所示,对重用导轨9由滑动部9a和支承部9b构成为截面为大致T字型,其中,引导部件12能够沿该滑动部9a滑动,该支承部9b支承滑动部9a。

滑动部9a具有封闭面92a和一对对置面90a、91a,其中,该一对对置面90a、91a从支承部9b平行延伸,该封闭面92a对一对对置面90a、91a的远离支承部9b的端部进行封闭。引导部件12沿一对对置面90a、91a以及封闭面92a滑动。此外,在图3中看不到对置面91a。

突起部件30设置于一对对置面90a、91a以及封闭面92a中的至少一个面,且配置于能够与引导部件12接触的位置处。在此例中,突起部件30设置于对置面90a。另外,突起部件30向远离对置面90的方向突出。在此,如图4所示,突起部件30的截面形状成为正弦波1个波长部分的形状。

因而,引导部件12在通过突起部件30时,沿正弦波的形状顺畅地通过。由此,当引导部件12与突起部件30接触时或者通过突起部件30时,从突起部件30传递给引导部件12的干扰的波长(以下,称为干扰波长)与突起部件30的截面形状的正弦波的波长一致。

此时,突起部件30经由引导部件12施加给对重7的干扰的特定频率能够如下式(1)那样表达。其中,fd[Hz]是特定频率,V[m/s]是速度,d[m]是干扰波长。

【数式1】

根据上式(1),突起部件30施加给对重7的干扰的特定频率能够通过设定干扰波长以及引导部件12与突起部件30接触的速度或者通过突起部件30的速度来求出。

在此,使用图5对使干扰波长d产生的突起部件30应用于一般的速度模式的电梯时,伴随着绳索5的劣化拉伸而施加给对重7的干扰的频率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一般的电梯的速度模式和对重7的位置的时序波形的图。图5的(A)是示出一般的电梯的轿厢6从任意楼层向最上层行进的速度模式的时序波形的图。另外,图5的(B)是示出图5的(A)的电梯的对重7的位置的时序波形的图。

此外,在图5的(B)中,波形(a)是未产生绳索5的劣化拉伸的正常时的波形,将与轿厢6停靠于最上层的位置对应的对重7的初始停靠位置作为0。另外,波形(b)示出绳索5的劣化拉伸比波形(a)时增大的劣化时1的状态。而且,波形(c)示出绳索5的劣化拉伸比波形(b)时增大的劣化时2的状态。

如图5的(B)的波形(a)~(c)所示,即使产生绳索5的劣化拉伸,但绳索5劣化拉伸了某个量的状态下的对重7的移动距离与未产生劣化拉伸的正常时的对重7的移动距离相比,并没有发生变化。另外,轿厢6停靠于最上层时的对重7的位置向对重缓冲器11的方向接近了劣化拉伸量。

突起部件30在设置于从对重7的初始停靠位置0向下方偏移了距离S1的位置S1处的情况下,关于引导部件12与突起部件30接触或者通过的速度,在劣化时1是速度V1,在劣化时2是速度V2。此时,速度V2为最大通过速度。此外,位置S1是与距图1的下部导件12b的下端部距离为L0的位置为相同的位置。

当将该速度V1和速度V2代入上式(1)时,得知施加给对重7的干扰的频率伴随着通过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最大通过速度时为最大值。另外,得知施加给对重7的干扰的频率在最大通过速度时始终恒定。

利用以上所得,设定干扰波长d以使得成为在电梯的速度模式的期望通过速度时不会对乘客带来不悦的特定频率。由此,能够设定成,即使伴随着劣化拉伸量的增大、干扰的频率逐渐增大,也不会向对重7传递带给乘客不悦的频率。

因此,对突起部件30施加给对重7的不会给乘客带来不悦的特定频率的设定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轿厢6与对重7的纵向振动的整体固有角频率(以下,称为整体一次固有角频率)能够用下式(2)表示。

【数式2】

在此,ωa[red/s]是整体一次固有角频率(ωa=2πfa),k[N/m]是绳索刚度,fa[Hz]是整体一次固有振动频率。另外,以下将在m上添加^得到的内容称为m(帽形),并利用下式(3)计算。m(帽形)[kg]是等效质量,在下式(3)中,m1[kg]是轿厢6的质量,m2[kg]是对重7的质量。

【数式3】

在上式(2)中,绳索刚度k是从曳引机3到轿厢6的绳索5、从曳引机3到对重7的绳索5以及绳头组合弹簧8a、8b串联连接而成的作为1个串联弹簧时的等效弹簧刚度,是恒定的值。另外,等效质量m(帽形)也是恒定的值。因而,在上式(2)中示出的频率与轿厢位置的关系如图6所示。此外,图6例示出5层的建筑物。

图6是示出5层的电梯中的整体一次固有频率fa与轿厢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图。如图6所示,在上式(2)中示出的整体一次固有频率fa与轿厢位置无关,为恒定的频率fa1。

接着,当将曳引机3作为固定点时,对重7的纵向振动的对重侧固有角频率(以下,称为对重侧一次固有角频率)能够用下式(4)表示。其中,ωb[red/s]是对重侧一次固有角频率(ωb=2πfb),k1[N/m]是对重侧绳索刚度,m2[kg]是对重的质量,fb[Hz]是对重侧一次固有频率。

【数式4】

在上式(4)中,对重侧绳索刚度k1是从曳引机3到对重7的绳索5以及安装于对重7的绳头组合弹簧8b串联连接而成作为1个串联弹簧时的等效弹簧刚度。因而,在上式(4)中示出的频率与轿厢位置的关系如图7所示。此外,图7与刚才的图6相同,例示出5层的建筑物。

图7是示出5层的电梯中的对重侧一次固有频率fb与轿厢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图。如图7所示,对重侧一次固有频率fb随着轿厢位置朝向5层而变小。这是因为随着轿厢6从1层向5层上升,从曳引机3到对重7的绳索5的长度变长,因此对重侧绳索刚度k1的值变小。

因而,对重侧一次固有频率fb随着轿厢6的上升而变小,在轿厢6到达5层时,对重侧一次固有频率fb为fb1。此时,对图6的整体一次固有频率fa与轿厢位置的关系图以及图7的对重侧一次固有频率fb与轿厢位置的关系图进行比较。

图8是示出重叠了图6和图7的曲线图。如图8所示,在本例中,在轿厢位置位于最上层的5层附近时,对重侧一次固有频率fb1比整体一次固有频率fa1小。由此,在对重7通过突起部件30时的干扰的频率比对重侧一次固有频率fb1小的情况下,不会给乘客带来不悦。

因此,当将期望的通过速度设定为图5中示出的最大通过速度V2,将突起部件30施加给对重7的特定频率设为对重侧一次固有频率即fb1时,干扰波长d代入上式(1)而如下式(5)那样设定。

【数式5】

通过像这样设定干扰波长d,当绳索5产生劣化拉伸而使得突起部件30与引导部件12开始以机械方式接触时,传递给对重7的频率增大,但不会超过被设定为特定频率的对重侧一次固定频率fb1。

其结果为,通过将突起部件30施加给曳引机3的频率限定为对重侧一次固定频率fb1,能够不对整体一次固有频率fa1带来影响。由此,当引导部件12通过突起部件30时,能够减小传递给轿厢6的振动的影响。另外,因为传递给轿厢6的振动的影响较小,因此能够防止给轿厢6内的乘客带来不悦,并且能够防止使乘客产生不安。

接着,对诊断部22诊断绳索5的劣化拉伸的劣化拉伸诊断方法进行说明。图9是具体地示出图1的电梯控制装置20的特别是诊断部22的结构的结构图。

如图9所示,诊断部22具有劣化拉伸量运算部221和通知内容判定部222。从位置传感器3a向劣化拉伸量运算部221输入轿厢6的位置信息,从电流传感器21a向劣化拉伸量运算部221输入曳引机的转矩电流信息。

图10是示出正常时利用电流传感器21a检测出的轿厢6从任意楼层向最上层行进时的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的图。另外,图11是示出劣化拉伸产生时利用电流传感器21a检测出的轿厢6从任意楼层向最上层行进时的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的图。通过比较图10与图11得知,在时刻t1,引导部件12通过突起部件30。这是将如下的频率的影响体现在曳引机转矩电流中的结果,该频率在引导部件12通过突起部件30时对重侧一次固有频率fb1被施加给对重7而变化。

关于劣化拉伸量运算部221,每当轿厢6开始移动后进行停靠时,都经由电流传感器21a取得曳引机转矩电流的时序数据,并在未图示的存储部中存储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作为转矩电流信息。

而且,劣化拉伸量运算部221在从位置传感器3a接收到轿厢6到达最上层的信息时,从存储部取得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另外,劣化拉伸量运算部221根据所取得的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确认有无干扰的影响(第3步骤)。

有无干扰的影响是根据,在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中,除去了轿厢6开始运转时的电流值和轿厢6停靠时的电流值而得到的范围的电流值是否在预先设定的容许电流值范围内来进行判断的。即,劣化拉伸量运算部221根据轿厢6匀速运转时的电流值(以下称为匀速电流值)来确认有无干扰的影响。在此,容许电流值范围是根据正常时的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的匀速电流值决定的。

此时,在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中没有干扰的影响的情况下,即,匀速电流值在预先设定的容许电流值范围内的情况下,劣化拉伸量运算部221不会运算劣化拉伸量。

另一方面,在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中存在干扰的影响的情况下,即在匀速电流值存在偏移出预先设定的容许电流值范围的部分的情况下,劣化拉伸量运算部221运算对重7停止在设置有突起部件30的位置S1的下方多少距离(第4步骤)。劣化拉伸量运算部221进行的运算方法利用了如刚才的图5所示,即使产生绳索5的劣化拉伸,对重7的移动距离也不变这一点。

图12是示出图11的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中的对重7的位置的时序波形的图。此外,图12的波形(a)是未产生绳索5的劣化拉伸的正常时的波形,设与轿厢6停靠于最上层的位置对应的对重7的初始停靠位置为0。另外,波形(b)示出绳索5的劣化拉伸比波形(a)时增大的劣化时3的状态。

在此,劣化拉伸运算部221如之前的图9所示,能够借助于位置传感器3a取得轿厢6的位置信息,并且能够借助于电流传感器21a取得曳引机的转矩电流信息。因此,劣化拉伸运算部221将轿厢6向最上层移动中的轿厢6的位置信息的时序数据和转矩电流信息的时序数据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部中(第1步骤和第2步骤)。

此外,基于位置传感器3a生成的轿厢6的位置信息的时序数据作为位置的变化,与对重7的位置变化相同,但正负的方向相反。因而,劣化拉伸运算部221关于所生成的轿厢6的位置信息的时序数据,通过把在最上层停靠时的位置视为0,并且使其正负颠倒,而能够作为相当于图12所示的正常时的对重7的位置信息的时序数据的数据来处理轿厢6的位置信息的时序数据。

因此,如图12所示,劣化拉伸量运算部221运算图12的诊断距离P。可知在劣化时3下,在时刻t1时,对重7通过设置有突起部件30的位置S1。

具体来说,劣化拉伸量运算部221首先运算体现了干扰的影响的时刻t1。体现了干扰的影响的时刻t1在曳引机的转矩电流信息的时序数据中,能够根据偏移出容许电流值范围的位置来进行运算。

接着,劣化拉伸量运算部221能够基于轿厢6的位置信息的时序数据,根据时刻t1的轿厢6的位置与轿厢6到达最上层的时刻下的轿厢6的位置(即0的位置)之间的差分来运算诊断距离P。这样求出的诊断距离P在结果上相当于,关于图12所示的劣化时3的对重7的位置的,通过突起部件30时的对重7的位置S1与停靠于最上层时的对重7的位置S2之间的差分的诊断距离P。

劣化拉伸量运算部221将运算出的诊断距离P发送给通知内容判定部222。通知内容判定部222根据诊断距离P的值来决定通知内容。

通知内容判定部222根据诊断距离P是否超出设计时预先设定的距离来决定向维护中心发出警报的通知内容。在此,以下以设计时预先设定的距离为距离P1进行说明。

当诊断距离P比0大且比距离P1小(0<P<P1)时,通知内容判定部222决定向维护中心通知绳索5产生了劣化拉伸的信息。另一方面,当诊断距离P是距离P1以上(P1≤P)时,通知内容判定部222判断为绳索5的劣化拉伸有可能对电梯的运转带来影响,而决定向维护中心通知由于绳索5的劣化拉伸而暂停电梯运转的信息。当P1≤P时,通知内容判定部222也向控制部21发送暂停电梯运转的信息。

因而,当诊断距离P为0<P<P1时,通知内容判定部222使电梯的运转继续,但是将产生了劣化拉伸的内容作为第1警报发送给通知部40。另一方面,当诊断距离P为P1≤P时,通知内容判定部222将由于绳索5的劣化拉伸而暂停电梯运转作为第2警报发送给通知部40。此时,通知内容判定部222也向控制部21发送第2警报。

通知部40依照第1警报或者第2警报,向维护中心通知产生了绳索5的劣化拉伸的信息或者由于绳索5的劣化拉伸而暂停电梯运转的信息。另外,接收到第2警报的控制部21直到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应对为止都暂停电梯的运转。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1的劣化拉伸诊断装置中,突起部件的截面形状被设定为,使得在达到期望的速度时,引导部件与突起部件接触或者通过突起部件时施加给对重的干扰的特定频率在会给轿厢内的乘客带来不悦的频率以下。另外,突起部件的截面形状成为正弦波的1波长部分的形状。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即使绳索的劣化拉伸增大并且引导部件通过突起部件的通过速度增大,也能够抑制从对重传递给轿厢的振动的影响。其结果为,能够防止给轿厢内的乘客带来不悦。

另外,将从突起部件施加给对重的干扰的特定频率最大值被设定为对重侧一次固有频率以下。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抑制从对重向轿厢传递的振动的影响。其结果为,能够防止由于轿厢摆动而使轿厢内的乘客产生不安。

而且,在现有技术文献1中公开的电梯的对重间隙确认装置中,利用引导体通过干扰单元时的振动以及声音来判断绳索的劣化拉伸。由此,只能在安装初期判断直到设置干扰单元的位置处是否产生了绳索劣化拉伸。因此,存在不能进行持续监视绳索劣化拉伸量的诊断的问题。

与此相对,在本发明的劣化拉伸诊断装置中,在曳引机转矩电流中确认到干扰的影响的情况下,诊断部的劣化拉伸量运算部运算对重停止于突起部件所设置的位置处的下方多少距离。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能够持续确认劣化拉伸量。其结果为,直到劣化拉伸达到有可能给电梯的运转带来影响的某个值为止,都能继续电梯的运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劣化拉伸量运算部221运算出从设置有突起部件30的位置S1到对重7停止的停靠位置S2的诊断距离P后,向维护中心通报。但是,也可以在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中确认到干扰的影响的时刻不运算诊断距离P,而只是简单地向维护中心通知产生了劣化拉伸的信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中体现出干扰的影响的时刻,利用引导部件12通过设置有突起部件30的位置S1来运算诊断距离P,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因为伴随着劣化拉伸量的增大,引导部件12与突起部件30接触或者通过的速度也增大,并且从突起部件30向对重7传递的干扰的频率增大,因此也可以根据在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中体现的干扰的特定频率的大小来诊断劣化拉伸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突起部件30的截面形状设为正弦波的1个波长部分的形状,但在设定成具有同样频率的主成分的三角波、梯形波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同等的效果。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期望的通过速度设定为最大通过速度V2,但也可以是减速区间的速度V1。如图5的(A)所示,引导部件12通过突起部件30的通过速度以恒定的变化率进行变化。图13是示出图3的突起部件30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13的截面相当于图3的C-C截面。如图13所示,突起部件30的截面形状是使正弦波的1个波长部分的形状偏歪变形,以使得当引导部件12以期望变化率的速度通过突起部件30时,正弦波的干扰作用于对重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突起部件30安装于对置面90a,但只要设置于引导部件12与滑动部9a之间的滑动面即可。图14是示出变更了图3的突起部件30的安装位置的例子的立体图。如图14所示,也可以设置于封闭面92a。另外,既可以分别设置于一对对置面90a、91a,也可以设置于一对对置面90a、91a以及封闭面92a的所有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将劣化拉伸诊断装置用于具有机房的电梯的例子,但也可以用于无机房电梯。

实施方式2.

在之前的实施方式1中,未考虑伴随着绳索5的劣化期间的绳索的拉伸率的变化特性,决定了安装突起部件30的位置S1。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2中,对利用伴随着绳索5的劣化期间的绳索拉伸率的变化特性来适当决定安装突起部件30的位置S1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2中的电梯的绳索5随着电梯的运转而受到弯曲疲劳时的运转次数与绳索拉伸率之间的关系的图。如图15所示,绳索5的劣化拉伸大致能够分类成3个区。

具体来说,第1个区是从电梯刚刚安装到安装了半年左右的期间中产生绳索拉伸的初始拉伸区间Z1。第2个区是对应于运转次数,绳索拉伸微小地增大的稳定区间Z2。而且,第3个区是劣化发展,相对于稳定区间Z2来说劣化拉伸急剧增大,并最终有可能断裂的加速区间Z3。

初始拉伸区间Z1中的绳索拉伸率是0~h1。另外,稳定区间Z2中的绳索拉伸率是h1~h2。而且,加速区间Z3中的绳索拉伸率是h2~h3。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将在对重用导轨9上安装突起部件30的位置S1设定于,在加速区间Z3中产生的绳索拉伸率h2以上且在h3以下(h2<绳索拉伸率<h3)的范围内。其它结构与之前的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2中的劣化拉伸诊断装置中,考虑绳索的劣化期间中的绳索劣化拉伸的发展并最终有可能断裂的加速区间中的绳索拉伸率来设定设置突起部件的位置。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能够限定于加速区间的劣化拉伸进行诊断。

此外,在此说明了考虑加速区间中的绳索拉伸率来设定设置突起部件的位置的例子,但也可以考虑初始拉伸区间或稳定区间的绳索拉伸率进行设定。而且,也可以将多个突起部件设置于考虑了初始拉伸区间、稳定区间、加速区间的各自的绳索拉伸率的位置。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能够可靠地区別是稳定区间中的劣化拉伸还是加速区间中的劣化拉伸。

另外,利用稳定区间与加速区间中的绳索拉伸率的斜率大幅不同这一点,在诊断距离的变化率为预先设定的值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绳索的劣化拉伸是加速区间内的劣化拉伸。因而,能够可靠地检测出劣化拉伸急剧增大并最终有可能断裂的加速区间中的劣化拉伸。

实施方式3.

在之前的实施方式1中,对沿对重用导轨9的高度方向设置了1个突起部件3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3中,对沿对重用导轨9的高度方向设置多个突起部件30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6是放大示出本实施方式3中的设置于对重用导轨9的突起部件30的立体图。如图16所示,在对重用导轨9的滑动部9a的对置面90a,沿对重用导轨9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在本例中是3个)具有与之前的实施方式1相同截面形状的突起部件30。

在本实施方式3中,各突起部件30在对重用导轨9的高度方向上以相互邻接的状态配置。由此,对应于绳索5的劣化拉伸量,引导部件12所通过的突起部件30的个数变化。

图17是示出引导部件12全部通过图16的突起部件30时轿厢6从任意楼层向最上层行进时的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的图。如图17所示,在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中体现了通过了各突起部件30的影响。其它的结构与之前的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3中的劣化拉伸诊断装置中,突起部件沿对重用导轨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劣化拉伸量运算部能够根据体现在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中的超过电流值范围的干扰的数量来诊断劣化拉伸量。

另外,也可以利用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中的加减速的频率处于比突起部件导致的干扰的特定频率低的频带这一点,使用去除加减速的频率以下的频率的高通滤波器来仅提取出突起部件导致的干扰的特定频率的影响。

由此,即使在突起部件的干扰较小、干扰的影响没有显著地体现在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中的情况下,也能够分离出各突起部件的影响。因而,能够容易确认出体现在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中的干扰数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说明了通过计数干扰数量来诊断劣化拉伸量的方法,但并不限于此。例如,通过实施曳引机转矩电流波形的频率分析,随着引导部件12所通过的突起部件30的个数增加,干扰的特定频率的值也增大。也可以利用这一点,根据特定频率成分的峰值的高度来判断干扰数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