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断带抓捕装置的增力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709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断带抓捕装置的增力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带式输送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断带抓捕装置的增力机构。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化工、轻工、煤炭、港口等诸多领域,随着输送距离的加长、输送带传动带来的磨损以及检修的失误,带式输送机在作业过程中会发生断带事故,为避免发生断带事故造成巨大损失,一般会在带式输送机上安装断带保护装置。

专利cn201713083u公开了一种带式输送机断带抓捕器,包括上胶带抓捕部和下胶带抓捕部,上胶带抓捕部包括在重力作用下能向上摆动的上抓捕动分部与固定在机架上部的上抓捕静分部,上抓捕动分部摆向并靠近位于其上方的上抓捕静分部,并与上抓捕静分部配合形成能抓捕上层断带的上方夹持隙;下胶带抓捕部包括在重力作用下能向下摆动的下抓捕动分部与固定在机架下部的下抓捕静分部,下抓捕动分部摆向并靠近位于其下方的下抓捕静分部,并与下抓捕静分部配合形成能抓捕下层断带的下方夹持隙。该断带抓捕器在正常情况下作托辊使用,当发生断带时,输送带张力骤降,依靠部件的重力作用触发上、下胶带抓捕部从而对断带实施抓捕,该断带抓捕器虽然可对断带后的上、下胶带同时实施抓捕,但仅仅依靠部件重力作用触发使得抓捕动作有所滞后,特别是在高运量、大倾角的工况中,抓捕不及时导致皮带逆行造成事故进一步延伸。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用于断带抓捕装置的增力机构,大大缩短了输送带断带后上抓捕架上摆的时间,避免了输送带断带逆行的现象,使抓捕动作更加及时、可靠。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断带抓捕装置的增力机构,包括机架和抓捕机构,抓捕机构包括上抓捕部和下抓捕部;上抓捕部包括在重力作用下能向上摆动的上抓捕架和安装在机架上部的上横梁,上抓捕架摆向并靠近位于其上方的上横梁,并与上横梁配合形成能抓捕上输送带的上方夹持间隙,增力机构对称布置在上抓捕架和机架之间,增力机构包括套置在上抓捕架连接销上的连接导向杆和位于连接导向杆下方的冲击弹簧,冲击弹簧的外侧设有弹簧缸筒。

所述连接导向杆下端套置有压缩冲击弹簧的受力挡圈,底端固定连接防止受力挡圈滑落的限位螺母。

所述弹簧缸筒上端设有贯穿筒壁的复位弹簧导杆,复位弹簧导杆上与所述弹簧缸筒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弹簧缸筒底端铰连接有底座,底座与机架固定连接,底座两侧安装有支撑弹簧导杆,支撑弹簧导杆上套置有限制所述弹簧缸筒摆动的支撑弹簧。

所述复位弹簧导杆末端扣压在所述受力挡圈的上方,首端以活动铰链方式连接摆臂。

所述摆臂固定铰接在机架上,前端与所述连接导向杆表面滑动接触。

所述连接导向杆上移至与所述摆臂前端脱离时,所述复位弹簧导杆可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向外侧弹出。

所述受力挡圈可在所述连接导向杆下端自由滑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了有益的效果。

1、本发明通过运用增力机构,大大缩短了输送带断带后上抓捕架上摆的时间,避免了输送带断带逆行的现象,使抓捕动作更加及时、可靠。

2、本发明为模块化设计,便于安装和后期的产品升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增力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增力结构立体图。

其中,1、机架101、左侧机架102、右侧机架2、上横梁3、上抓捕架301、连接销4、增力机构401、连接导向杆402、摆臂403、冲击弹簧404、支撑弹簧405、支撑弹簧导杆406、底座407、复位弹簧导杆408、复位弹簧409、受力挡圈410、限位螺母411、弹簧缸筒5、下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断带抓捕装置的增力机构,包括机架1和抓捕机构,抓捕机构包括上抓捕部和下抓捕部;上抓捕部包括在重力作用下能向上摆动的上抓捕架3和安装在机架上部的上横梁2,上抓捕架3摆向并靠近位于其上方的上横梁2,并与上横梁2配合形成能抓捕上输送带的上方夹持间隙,增力机构4对称布置在上抓捕架3和机架1之间,增力机构4包括套置在上抓捕架连接销301上的连接导向杆401和位于连接导向杆401下方的冲击弹簧403,冲击弹簧403的外侧设有弹簧缸筒411。

所述连接导向杆401下端套置有压缩冲击弹簧403的受力挡圈409,底端固定连接防止受力挡圈409滑落的限位螺母410。

所述弹簧缸筒411上端设有贯穿筒壁的复位弹簧导杆407,复位弹簧导杆407上与所述弹簧缸筒41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408;所述弹簧缸筒411底端铰连接有底座406,底座406与机架1固定连接,底座406两侧安装有支撑弹簧导杆405,支撑弹簧导杆405上套置有限制所述弹簧缸筒411摆动的支撑弹簧404。

所述复位弹簧导杆407末端扣压在所述受力挡圈409的上方,首端以活动铰链方式连接有摆臂402。

所述摆臂402固定铰接在机架1上,前端与所述连接导向杆401表面滑动接触。

所述连接导向杆401上移至与所述摆臂402前端脱离时,所述复位弹簧导杆407可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向外侧弹出。

所述受力挡圈409可在所述连接导向杆401下端自由滑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可做如下简要描述:断带发生时,输送带张力下降,上抓捕架3做出上摆动作,同时带动连接导向杆401上移,摆臂402滑向连接导向杆401的凹槽,复位弹簧导杆407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向外侧弹出,冲击弹簧403释放能量作用于受力挡圈409,受力挡圈409迅速上移冲击连接导向杆401,进而作用于上抓捕架3上,快速及时地实现抓捕动作。

本实发明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横”、

“纵”、“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连接导向杆401、摆臂402、冲击弹簧403、支撑弹簧导杆405、复位弹簧导杆40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发明的精神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断带抓捕装置的增力机构,包括机架和抓捕机构,抓捕机构包括上抓捕部和下抓捕部;上抓捕部包括在重力作用下能向上摆动的上抓捕架和安装在机架上部的上横梁,上抓捕架摆向并靠近位于其上方的上横梁,并与上横梁配合形成能抓捕上输送带的上方夹持间隙,上抓捕架和机架之间对称布置一副增力机构。本发明中增力机构的设置大大缩短了输送带断带后上抓捕架上摆的时间,避免了输送带断带逆行的现象,使抓捕动作更加及时、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包继华;田树涛;姜雪;周生朋;李凤媛;吴广清;成祥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科大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5.12
技术公布日:2017.1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