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给装置以及包括进给装置的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2171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进给装置以及包括进给装置的成像系统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造成进给片材的进给装置以及包括该进给装置的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迄今已知一种构造成将片材供应给成像装置的成像单元的进给装置,该成像装置例如为复印机或打印机。进给装置包括构造成储存片材的储存单元。

进给装置中的片材储存单元构造成从进给装置的壳体向操作侧拉出,以便能够补充片材。详细地说,相互平行延伸的内部轨道分别在相同的高度位置处提供于储存单元的相对侧表面上。构造成引导相应内部轨道的外部轨道提供于壳体侧部上。储存单元通过使内部轨道沿外部轨道滑动而从壳体拉出。

在上述具有储存单元的进给装置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当用户使储存单元相对于壳体运动时,储存单元和堆垛在储存单元中的片材摞由于惯性力而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引起例如在进给装置的部件中产生故障之类的问题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构造成进给片材的进给装置,所述进给装置包括:

布置单元,片材布置在所述布置单元上,所述布置单元可沿与片材进给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运动;

进给单元,所述进给单元构造成沿所述片材进给方向进给布置于所述布置单元上的片材;以及

第一引导单元和第二引导单元,所述第一引导单元和第二引导单元构造成沿所述交叉方向引导所述布置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引导单元布置在所述进给单元和第二引导单元下方、所述第二引导单元沿所述片材进给方向的下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构造成进给片材的进给装置,所述进给装置包括:

布置单元,所述布置单元能够在片材布置在所述布置单元上的状态下上下运动,所述布置单元可沿与片材进给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运动;

运动单元,所述运动单元构造成使所述布置单元沿向上方向运动;以及

第一引导单元和第二引导单元,所述第一引导单元和第二引导单元构造成沿所述交叉方向引导所述布置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引导单元布置于所述运动单元和第二引导单元下方。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实施例的说明,将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表示成像系统的总体构造的解释图,该成像系统包括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进给装置。

图2是用于表示图1中所示的进给装置的内部构造的解释图。

图3是用于表示图1中所示的进给装置的储存单元的透视图。

图4是用于表示图1中所示的进给装置的储存单元在从上面看时的解释图。

图5A是用于表示提供于内部轨道上的接合部件的视图。

图5B是用于表示在储存单元的安装部分中形成的切除孔的视图。

图5C是用于表示内部轨道通过接合部件与切除孔的接合而安装在储存单元上的状态的视图。

图6是用于表示运动机构的解释图,该运动机构构造成使进给装置相对于成像装置以可接触和可分离的方式来运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说明书的以下说明中,“片材的宽度方向”表示与片材从进给装置5至成像装置2进给的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

首先将参考图1介绍成像系统1的总体构造。成像系统1包括成像装置2、文件读取装置3、文件进给装置4、进给装置5和片材收集装置6。成像装置2包括进给盒7,每个进给盒7构造成储存大约100个片材(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两个进给盒7a、7b)。成像装置2在由进给盒7a、进给盒7b和进给装置5中的任意一个进给的片材上执行成像操作,该成像操作基于由文件读取装置3从文件的图像中读取的图像数据。已经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被收集和储存在片材收集装置6上。文件也能够通过文件进给装置4而进给至文件读取装置3。

成像装置2只需要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因此可以使用各种成像机构。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子照相类型的成像机构(也就是,静电成像机构)用作成像机构。不过,成像装置2的成像机构并不局限于静电成像机构,也可以使用各种机构,例如喷墨成像机构和胶印(offset)成像机构。

图1中所示的成像装置2包括曝光装置(例如激光头)8、感光鼓9、显影单元10、转印充电器11和定影辊12。静电潜像(静电图像)通过曝光装置8而形成于感光鼓9的表面上。显影单元10使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图像墨)粘附在静电潜像上。粘附在感光鼓9上的调色剂通过转印充电器11而转印至从进给盒7a、进给盒7b或进给装置5进给的片材上。承载了转印于其上的调色剂的片材被发送至布置于下游的定影辊12,且承载在片材上的调色剂被加热和定影。然后,片材通过片材排出辊对13而排出给片材收集装置6。

在文件读取装置3的顶部提供有沿水平方向并置的第一平板14和第二平板15,第一平板14和第二平板15由透明玻璃来制造。第一平板14用于读取手动布置于其上的文件,并形成为具有这样的尺寸,即,能够布置具有最大可用尺寸的文件。第二平板15用于读取从文件进给装置4进给和以预定速度运动的文件。

在文件读取装置3中提供有第一读取滑架16、第二读取滑架17、聚光透镜18以及包括光电转换元件19的光电转换单元。第一读取滑架16和第二读取滑架17由滑架马达(未示出)驱动,以便在第一平板14下面沿子扫描方向往复运动。第一读取滑架16提供有:灯,该灯构造成向文件照射光;以及反射镜,该反射镜构造成反射由文件反射的光。第二读取滑架17提供有两个反射镜,这两个反射镜构造成将光从第一读取滑架16的反射镜引导至聚光透镜18和光电转换元件19。当要读取布置在第一平板14上的文件时,在第一读取滑架16和第二读取滑架17运动的同时光从第一读取滑架16照射至布置于第一平板14上的文件的图像。由文件反射的光通过第一读取滑架16和第二读取滑架17而引导至光电转换元件19,并转换成电信号。因此,由文件产生图像数据。这样产生的图像数据作为图像信号而发送给成像装置2的曝光装置8。

文件进给装置4包括进给托盘20、片材传送机构21和片材排出托盘22。布置在进给托盘20上的文件通过片材传送机构21而一张张地传送,在第二平板15上面经过,并排出至片材排出托盘22。当要读取从文件进给装置4进给和在第二平板15上面经过的文件时,第一读取滑架16和第二读取滑架17预先停止在第二平板15下面,图像数据由在第二平板15上面经过的文件来产生。

下面将参考图2至图4详细地介绍进给装置5的结构。进给装置5包括:壳体(进给装置本体)23;储存单元25,该储存单元25构造成储存片材,作为由壳体23中的拉出机构24支撑的储存部分,以便拉出;以及分离和进给机构26,该分离和进给机构26构造成使储存在储存单元25中的片材一张张地分离,并将片材进给至成像装置2。在储存单元25中提供有堆垛托盘27,该堆垛托盘27构造成沿上下方向而升高和降低,并用作布置单元,片材布置在该布置单元上。堆垛托盘27包括具有平表面的板状部件。片材能够堆垛在堆垛托盘27上。而且,在储存单元25的上部部分处提供有片材上表面检测传感器28,该片材上表面检测传感器28构造成检测堆垛在堆垛托盘27上的片材的最上侧表面的位置。

储存单元25具有大致箱形形状,在顶部具有开口。当储存单元25从壳体23中拉出时,片材能够通过所述开口而装入和堆垛在储存单元25中的堆垛托盘27上。用于在储存单元25中储存堆垛托盘27的空间(下文中称为“堆垛托盘储存空间”)由左侧壁部分29和右侧壁部分30、近侧壁部分31和远侧壁部分32以及底板33而分隔出,该左侧壁部分29和右侧壁部分30沿进给方向(该进给方向是片材从进给装置5进给至成像装置2的方向,在图2中从右侧向左侧的方向)彼此相对,该近侧壁部分31和远侧壁部分32沿片材的宽度方向(与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彼此相对。近侧壁部分31的外侧还由外部部件34来覆盖。当从储存单元25被拉出所朝向的一侧看时,左侧壁部分29和右侧壁部分30分别位于左侧和右侧。当从储存单元25被拉出所朝向的一侧看时,近侧壁部分31和远侧壁部分32分别位于近侧和远侧。

在左侧壁部分29的顶部形成有引导倾斜部29a,该引导倾斜部29a构造成向下游(详细地说,向形成于后面所述的分离和进给机构26的进给辊46和分离辊48之间的夹持部部分)引导堆垛于堆垛托盘27上的片材,片材能够平顺地从堆垛托盘27引导至分离和进给机构26。在右侧壁部分30的顶部形成有切除部分30a。形成切除部分30a有助于将片材装入和堆垛在储存单元25中的堆垛托盘27上。

在近侧壁部分31和远侧壁部分32的外部区域中提供有提升机构35,该提升机构35构造成升高和降低堆垛托盘27。不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细长狭槽31a形成于近侧壁部分31中,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细长狭槽32a形成于远侧壁部分32中。从堆垛托盘27的、面向片材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分侧向(片材的宽度方向)凸出和延伸的支撑部27a分别穿过狭槽31a和32a延伸。这些支撑部27a由提供于近侧壁部分31和远侧壁部分32的外部区域中的提升机构35来支撑。提升机构35的驱动使支撑部27a分别沿狭槽31a和32a运动,且堆垛托盘27(片材堆垛于该堆垛托盘27上)升高和降低,同时保持堆垛托盘27的基本水平状态。

在实施例中,如图4中所示,提供了四个支撑部27a,以便分别从堆垛托盘27的四个拐角附近侧向延伸。近侧壁部分31具有两个狭槽31a,这两个狭槽31a形成在与位于近侧壁部分31侧的两个支撑部27a相对应的位置处,且远侧壁部分32具有两个狭槽32a,这两个狭槽32a形成在与位于远侧壁部分32侧的两个支撑部27a相对应的位置处。不过,堆垛托盘27的支撑部27a的数目并不局限于四个,可以采用任意数目,只要堆垛托盘27能够通过提升机构35而升高和降低,同时保持堆垛托盘27的基本水平状态即可。而且,狭槽的数目也并不局限于四个,可以根据支撑部27a的数目而变化。

在堆垛托盘储存空间中还提供有:侧边缘限制部件36和37,该侧边缘限制部件36和37定位成使得堆垛在堆垛托盘27上的片材沿宽度方向置于侧边缘限制部件36和37之间;以及后边缘限制部件38,该后边缘限制部件38定位在堆垛托盘27上的片材的后边缘侧(沿进给方向远离成像装置2的一侧的端部)。片材沿宽度方向在堆垛托盘27上的位置由侧边缘限制部件36和37来限制,片材沿进给方向在堆垛托盘27上的位置由储存单元25的左侧壁部分29(沿进给方向在前侧的侧壁部分29)和后边缘限制部件38来限制。在所示实施例中,如图4中所示,侧边缘限制部件36和侧边缘限制部件37分别通过螺钉或其它固定部件而安装在近侧壁部分31的上表面和远侧壁部分32的上表面上,并穿过堆垛托盘27以在堆垛托盘27的可运动范围上延伸至底侧。在近侧壁部分31的上表面和远侧壁部分32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安装孔(螺钉孔)(未示出)。片材沿宽度方向在堆垛托盘27上的位置能够通过根据片材的尺寸在不同位置处将侧边缘限制部件36和37安装于所述安装孔而进行限制。而且,如图4中所示,后边缘限制部件38提供为竖立,以便可沿形成于储存单元25的底板33中的滑槽33a运动,并穿过堆垛托盘27,以便在堆垛托盘27的可运动范围上延伸至上侧。片材的后边缘沿进给方向在堆垛托盘27上的位置能够通过使后边缘限制部件38根据片材尺寸沿滑槽33a运动而进行限制。

提升机构35(运动单元)是构造成升高和降低堆垛托盘27的机构。在所示实施例中,提升机构35包括:四根线39,这四根线用作分别固定在堆垛托盘27的支撑部27a的悬挂部件;以及提升驱动机构,该提升驱动机构构造成卷绕这些线39。提升驱动机构(提升驱动单元)包括:四个缠绕滑轮41,这四个缠绕滑轮41用作构造成分别卷绕相应线39的缠绕部件;以及提升马达(未示出),该提升马达用作构造成通过多个驱动齿轮43来驱动驱动轴40旋转的驱动源。多个中间滑轮42构造成分别卷绕在缠绕滑轮41和相应支撑部27a之间延伸的线39。

在四个缠绕滑轮41当中,两个缠绕滑轮41布置在近侧壁部分31侧,剩余的两个缠绕滑轮41布置在远侧壁部分32侧。在近侧壁部分31侧的缠绕滑轮41和在远侧壁部分32侧的缠绕滑轮41固定于单个驱动轴40,该驱动轴40沿左侧壁部分29的外表面延伸。当堆垛托盘27通过提升机构35而向上提升时,提升马达的正向驱动通过驱动轴40使四个缠绕滑轮41旋转,并分别卷绕线39,因此,堆垛托盘27的四个支撑部27a同时向上拉动。因此,堆垛托盘27升高,同时保持该堆垛托盘27的基本水平状态。提升马达的反向驱动使四个缠绕滑轮41被驱动沿与用于升高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并放出线39,因此,堆垛托盘27借助于堆垛托盘27的重力而降低,同时保持堆垛托盘27的基本水平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使用具有线39的提升机构35。不过,提升机构35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它能够升高和降低堆垛托盘27,同时保持该堆垛托盘27的基本水平状态即可。

分离和进给机构26包括:排出辊45,该排出辊45构造成与堆垛在堆垛托盘27上的片材的最上侧表面接触,以便排出片材;分离单元,该分离单元构造成将排出的片材一张张地分离;以及传送辊对48,该传送辊对48构造成将由分离单元分离的片材传送给成像装置2。分离单元包括进给辊46和分离辊47,分离辊47与进给辊46压力接触,以便防止随后的第二张片材被进给。

进给辊46构造成由进给马达(未示出)经由多个齿轮(未示出)和正时皮带(未示出)来驱动,且进给马达的驱动使进给辊46旋转并进给片材。排出辊45由托架49可旋转地支撑,该托架49被支撑为可绕进给辊46的轴旋转。通过进给马达引起的进给辊46的轴的旋转通过多个齿轮而传递给排出辊45,以便驱动排出辊45旋转。

分离辊47具有安装在它的旋转轴上的扭矩限制器(未示出)。因此,当两个或更多的重叠片材夹在进给辊46和分离辊47之间的压力接触部分处时,分离辊47停止,以便防止随后的第二张片材被进给。换句话说,当多个重叠的片材进入进给辊46和分离辊47之间的夹持部部分时,进给辊46的驱动力传递给最上侧的片材,而分离辊47的旋转停止,从而引起在最上侧片材和从顶部起的随后第二片材之间打滑,并使得最上侧片材与随后的第二片材分离。当然,分离垫或其它部件可以用于代替分离辊47。

传送辊对48包括:驱动辊,驱动辊构造成由传送马达(未示出)来驱动;以及从动辊,从动辊构造成跟随驱动辊而旋转。传送马达(未示出)使驱动辊旋转,因此片材通过进给装置5的排出口而排出,并进给至成像装置2。

下面将详细介绍拉出机构24,该拉出机构24构造成支撑储存单元25,以便从壳体23中拉出储存单元25。为了使堆垛托盘27装载有片材,拉出机构24构造成沿与进给方向(片材从进给装置5进给至成像装置2的方向)交叉(在该实施例中,垂直)的方向(交叉方向)从壳体23拉出储存单元。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中所示,拉出机构24包括:用作第一引导部件的左侧轨道对(第一引导单元)50,该左侧轨道对沿进给方向布置在储存单元25的下游,并包括内部轨道(滑动轨道)50a和外部轨道(引导轨道)50b;以及用作第二引导部件的右侧轨道对(第二引导单元)51,该右侧轨道对沿进给方向布置在储存单元25的上游,并包括内部轨道(滑动轨道)51a和外部轨道(引导轨道)51b。内部轨道(滑动轨道)50a和51a分别安装在储存单元25的、沿进给方向相对的外表面上,以便相互平行地延伸,外部轨道(引导轨道)50b和51b分别安装在进给装置5的壳体23的、沿进给方向相对的内表面上,以便相互平行地延伸。安装于储存单元25的内部轨道(滑动轨道)50a和51a由安装于壳体23的相应外部轨道(引导轨道)50b和51b可滑动地支撑。因此,储存单元25能够沿外部轨道(引导轨道)50b和51b拉出。

左侧轨道对50和右侧轨道对51提供在不同的高度位置处,而不是在相同高度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中所示,左侧轨道对50布置在比储存单元25沿高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换句话说,储存单元25的高度的一半)低的位置处,而右侧轨道对51布置在比储存单元25沿高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换句话说,储存单元25的高度的一半)高的位置处。优选地,左侧轨道对50和右侧轨道对51在彼此相对的两侧沿高度方向布置在离储存单元25的中心位置等距离的位置处。当左侧轨道对50和右侧轨道对51布置在不同高度处使得储存单元25在壳体23中被支撑在储存单元25的相对两侧表面上的不同高度位置处(如上所述)时,当储存单元25由于惯性力而振荡(移动)时,引起与振荡(移动)相反的旋转的力从壳体23施加在储存单元25上,因此可以表现出抑制振荡的效果。而且,储存单元25的重心沿高度方向定位在储存单元25的中心附近,因此,将左侧轨道对50和右侧轨道对51(它们接收从壳体23向储存单元25施加的力)布置成使得储存单元25的中心沿高度方向置于其间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振荡。特别是,当左侧轨道对50和右侧轨道对51在彼此相对的两侧沿高度方向提供在离储存单元25的中心等距离的位置处时,左侧轨道对50和右侧轨道对51相对于空储存单元25的大致重心位置对称地布置,从而提高抑制振荡的效果。

而且,如上所述,后边缘限制部件38使片材在储存单元25中靠近左侧壁部分29地堆垛。优选地,片材上表面检测传感器28布置在靠近要堆垛于堆垛托盘27上的片材的位置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中所示,片材上表面检测传感器28提供于左侧壁部分29的上部处。而且,为了提高控制堆垛托盘27位置的精度,优选地线39尽可能短,以便抑制用作悬挂部件的线39的延伸的影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缩短线39的长度,同时考虑到切除部分30a形成在右侧壁部分30的上部处,如图3中所示,因此驱动轴40(构造成卷起线30的缠绕滑轮41固定在驱动轴40上)布置成低于左侧壁部分29上的片材上表面检测传感器28且高于左侧轨道对50的内部轨道50a。换句话说,内部轨道50a和51a当中的安装于储存单元25并且布置在下侧的一个内部轨道布置成低于驱动轴40、构造成驱动驱动轴40的提升马达(未示出)和固定于驱动轴40上的缠绕滑轮41,并且线39被缩短,以便提高控制堆垛托盘27的位置的精度。右侧轨道对51中的内部轨道51a提供为右侧壁部分30的切除部分30a的紧下方。因此,内部轨道51a具有补偿右侧壁部分30由于形成切除部分30a而引起的强度变差的效果。

优选地,安装于储存单元25的内部轨道50a和51a可拆卸地安装于储存单元25,以便于零部件的维护和更换。图5A、图5B和图5C是用于表示相对于储存单元25安装和拆卸内部轨道50a和51a的机构的解释图。例如,如图5A中所示,均通过颈部部分52a被支撑的按钮形接合部件52可以至少提供在每个内部轨道50a和51a的两个位置处。另外,如图5B中所示,切除孔54可以在设在储存单元25的左侧壁部分29和右侧壁部分30的外表面上的安装部分53中在与接合部件52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切除孔54均形成为具有比接合部件52大的大孔54a以及具有从大孔54a向上延伸的小孔54b,小孔54b小于接合部件52且大于颈部部分52a。在内部轨道50a和51a的接合部件52插入提供于储存单元25上的安装部分53的切除孔54中的大孔54a之后,颈部部分52a分别朝向小孔54b向上运动,以使接合部件52与切除孔54接合,如图5C中所示,从而能够将内部轨道50a和51a安装在储存单元25上。当拆卸储存单元25时,储存单元25在内部轨道50a和51a与外部轨道50b和51b接合的状态下相对于内部轨道50a和51a被提升,且内部轨道50a和51a的接合部件52的颈部部分52a运动至大孔54a。然后,接合部件52从大孔54a拉出。

内部轨道50a和51a与外部轨道50b和51b接合,并支撑于外部轨道上,向下的力通过储存单元25的重量而施加于安装部分53。因此,内部轨道50a和51a从安装部分53的意外脱落将几乎不可能发生。不过,通过使内部轨道50和51a与安装部分53的切除孔54接合和然后通过螺钉来固定它们,也可以防止脱落。

运动机构提供在进给装置5的底部处,以便于进给装置5沿进给方向与成像装置2分离。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中所示,运动机构包括一对轨道机构55,该对轨道机构55沿片材宽度方向分开,并相互平行地延伸,每个轨道机构55包括内部轨道55a和外部轨道55b。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两个内部轨道55a在它们的一个端部分处通过螺钉或其它固定工具而固定于成像装置2的底部,并沿地板表面安装。两个外部轨道55b安装成在支腿部分的内表面上相互平行地延伸,所述支腿部分分别在进给装置5的壳体23的底部处从前侧端部部分和后侧端部部分伸出。安装于进给装置5的壳体23的外部轨道55b由内部轨道55a可滑动地支撑。通过这种结构,进给装置5能够沿与拉出方向(储存单元25沿拉出方向而被拉出)交叉的进给方向沿内部轨道55a滑动。因此,当从进给装置5向成像装置2进给的片材卡在成像装置2的传送通道中时,将很容易使进给装置5与成像装置2分离,以便打开成像装置2的传送通道,用于取出卡住的片材。

如上所述,当进给装置5能够通过运动机构而运动,以便沿进给方向相对于成像装置2接近和分离时,在运动开始或停止时,由于惯性力而施加使储存单元25在进给装置5的壳体23中移动的力。如在相关技术中那样,当用作拉出机构24的左侧轨道对和右侧轨道对提供在相同高度位置处时,储存单元25处于由壳体23通过左侧轨道对和右侧轨道对悬臂支撑的状态,因此很可能发生振荡。特别是,在壳体23沿高度方向的长度比沿进给方向的宽度长的情况下,储存单元25的振荡可能更大。不过,在进给装置5中,内部轨道50a和51a安装成在储存单元25的左侧壁部分29和右侧壁部分30(它们彼此相对)的外侧的不同高度位置处相互平行地延伸,且这些内部轨道50a和51a分别由提供于壳体23的相对内表面上的外部轨道50b和51b可滑动地支撑。如上所述,由提供于壳体23中的外部轨道50b和51b支撑的内部轨道50a和51a提供于不同高度位置处。因此,当在进给装置5的运动开始或停止时储存单元25由于惯性力而在壳体23中产生振荡时,沿抵消振荡的方向的力从壳体23通过外部轨道50b和51b以及内部轨道50a和51a而施加给储存单元25。因此,在操作以管理片材卡塞时或者在片材卡塞清理之后在进给装置5的运动开始和停止时可能产生的振荡将被抑制,从而能够避免储存单元25碰撞周围零部件,并防止零部件变形或受损。

而且,当内部轨道50a和51a可拆卸地安装于提供于储存单元25上的安装部分53时,由提供于壳体23的相对内表面上的外部轨道50b和51b支撑的内部轨道50a和51a布置在不同高度处。右侧轨道对51没有提供在面对左侧轨道对50(储存单元25置于两者之间)的位置处,因此保证空间。类似地,在与右侧轨道对51相对(储存单元25置于两者之间)的位置处也保证空间。因此,储存单元25能够很容易地朝向远离内部轨道50a和51a的方向倾斜,从而方便内部轨道50a和51a的接合部件52相对于储存单元25的安装部分53的切除孔54的安装和拆卸操作。

而且,在提供有缠绕滑轮41的一侧安装在储存单元25的左侧壁部分29上的内部轨道50a布置在比安装于右侧壁部分30上的内部轨道51a低的位置处。因此,驱动轴40和固定于驱动轴40上的缠绕滑轮41能够提供在相对较高位置,从而与缠绕滑轮41提供为低于堆垛托盘27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线39,并提高控制堆垛托盘27的位置的精度。另外,当内部轨道50a布置在较低位置处时,驱动轴40、固定在驱动轴40上的缠绕滑轮41和提升马达(未示出)能够布置在内部轨道50a上方。因此不需要在堆垛托盘27下方提供缠绕滑轮41和提升马达,因此能够降低进给装置5沿高度方向的尺寸。

上面介绍了根据本实施例的进给装置和包括进给装置的成像系统。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安装于储存单元25的内部轨道50a和51a由提供于壳体23中的外部轨道50b和51b可滑动地支撑。不过,只需要使储存单元25被支撑在壳体23中以便从壳体23中拉出即可,因此,内部轨道50a和51a或者外部轨道50b和51b可以由构造成一个沿另一个滑动的滑动件来代替。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运动机构的内部轨道55a与成像装置2连接,外部轨道55b安装于储存单元25。不过,也可以构造成使得内部轨道55a安装于储存单元25并且外部轨道55b与成像装置2连接。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知道,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的示例实施例。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将根据最广义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些变化形式以及等效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