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场桥大车顶升油缸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8953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场桥大车顶升油缸限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场桥大车顶升油缸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场桥用于装卸场地集装箱,大车行走轮为轮胎结构,大车机构有转向功能,且配置有四个顶升油缸,用以避免大车转向时轮胎与地面摩擦。当场桥需要转向时,顶升油缸顶起场桥,轮胎脱离地面。

为了实现对转向的自动控制同时保障设备安全,每个顶升油缸都配有顶升、顶缩位置感应限位,通过一个限位杆随油缸伸缩移动,获得感应限位信号。对于顶升油缸的操作有两种控制方式:司机室自动控制和地面手动控制(通过司机室的旋钮开关可以切换这两种控制方式)。

当选择司机室自动控制时,作业过程中,设备会对油缸的顶缩状态进行检测,若有油缸不在缩回状态,则会启动泵站电机使油缸缩回,从而避免油缸下坠带来的安全隐患。当选择地面手动控制时,则不具备以上功能。因此,顶升油缸的完好对设备使用及安全非常重要。

然而,在场桥使用的过程中,顶升油缸常会出现从限位杆根部折断的现象。若未及时发现该问题,折断的限位杆易刮伤油缸活塞缸体。当油缸活塞被刮伤,油缸无法正常密封,会有漏油现象,须及时更换油缸。此时维修活塞,对维修技能要求较高,公司内部维修难以保证使用的可靠性,委托给专业外部公司维修成本支出较高。限位杆断后,无法对顶升油缸的顶缩进行司机室自动控制,作业过程中设备无法对油缸的顶缩状态进行自动检测,存在油缸托盘下坠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另外,限位杆断后,一般会发生扭曲变形,维修时需拆下限位杆进行调整,然后重新焊接到油缸上,因限位杆变形,拆卸往往比较困难,同时变形的限位杆也难以调整到理想状态,不便重新安装焊接,也影响使用效果。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增长,该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场桥大车顶升油缸限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场桥大车顶升油缸限位装置,包括套设在顶升油缸的活塞杆上的可绕所述活塞杆进行转动的套环组件,所述套环组件包括相叠放在一起的上套环与下套环,所述上套环连接所述顶升油缸的限位杆,所述下套环安装在所述活塞杆上后可防止所述上套环沿活塞杆轴向移动。

所述限位杆为L形状。

所述限位杆与所述上套环焊接或插接式连接。

所述上套环与下套环的直径大于所述活塞杆的直径1mm。

本发明通过包括套设在顶升油缸的活塞杆上的可绕所述活塞杆进行转动的套环组件,所述套环组件包括相叠放在一起的上套环与下套环,所述上套环连接所述顶升油缸的限位杆,所述下套环安装在所述活塞杆上后可防止所述上套环沿活塞杆轴向移动,可以利用套环组件的旋转,使限位杆相应的转动,从而解决了目前限位杆断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出示了本发明的场桥大车顶升油缸限位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参见图1所示,一种场桥大车顶升油缸限位装置,包括套设在顶升油缸10的活塞杆上的可绕所述活塞杆进行转动的套环组件,所述套环组件包括相叠放在一起的上套环20与下套环30,所述上套环连接所述顶升油缸的限位杆40,所述下套环安装在所述活塞杆上后可防止所述上套环沿活塞杆轴向移动。

具体实现上,本发明中,所述限位杆为L形状。

具体实现上,本发明中,所述限位杆与所述上套环焊接或插接式连接。当然也可以是其它连接方式,如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顶升油缸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焊接或其它连接方式,具体不限。

具体的,所述上套环、下套环分别为两个半圆环,套在所述活塞杆上后通过螺栓锁紧形成一个闭环结构。

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上套环与下套环的直径大于所述活塞杆的直径1mm。这样,当安装到活塞杆上时,能够自由转动;且两个套环宽度叠加刚好占据活塞杆下方区间,不会上下窜动。

安装时,将上套环、下套环固定在缸体的最下端,下方的套环用来限制上方的套环上下移动,上方的套环用来与限位杆连接。如此实现限位杆可随着套环在缸体上转动,从而消除了原限位杆固定方式带来的问题

本发明限位杆通过套环组件与顶升油缸活塞杆连接,能够在活塞杆上自由转动,而上下移动活塞杆就能够保证准确感应到相应的位置限位,使用效果良好。

本发明的套环组件,也可以推广到类似感应结构机构上用来改造感应限位杆的固定方式,消除原设计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可以实现在保持顶升油缸限位杆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在不对油缸进行拆解且保留原有零部件或结构的基础上对油缸限位杆的固定方式进行改造。

本发明通过包括套设在顶升油缸的活塞杆上的可绕所述活塞杆进行转动的套环组件,所述套环组件包括相叠放在一起的上套环与下套环,所述上套环连接所述顶升油缸的限位杆,所述下套环安装在所述活塞杆上后可防止所述上套环沿活塞杆轴向移动,可以利用套环组件的旋转,使限位杆相应的转动,从而解决了目前限位杆断裂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