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自动上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1693阅读:4646来源:国知局
一种PCB板自动上板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CB板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CB板自动上板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想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而实现自动化是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人工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传统PCB板加工生产过程中,PCB板的上板和卸板是关键的工序。

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手工上料操作的方法来实现,但是这种手工操作方法存在着具有成本高、效率低、作业员辛苦、上料不稳定等缺点;自动上板机由于进出箱的方式以及送板机构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自动上板机体积过大,在实际生产中占地过大,严重的降低了其自动化设备的集中管理,同时也增加了单位面积的成本;而手工上料,往往易造成产品方向放反,漏放问题,定位连续性作业效果差,返工造成材料及人工的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CB板自动上板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采用集约化设计,上板和收料双层设置,手工将料框放入输送线上后,自动完成PCB板的自动上料、自动定位、自动出片;自动上板成本低,效率大幅提高,适合连续性作业;定位精度高,提高生产的产能及效率,节约人工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PCB板自动上板机,包括机架、收框微动开关、上料微动开关、料框定位气缸、导轮、上板定位气缸、三色灯、急停按钮、触摸屏、电源开关、前封板、二联件、丝杆、导向柱、光电感应器、上板倍速链、光电开关、侧封板、托板、链轮、丝杆固定座、感应片、槽型开关、电机、支撑柱、上料倍速链、脚杯、上板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上板架和控制台为金属材料框架体,所述框架体设置有多极支撑柱,所述框架体下部装配有多个脚杯和万向轮;所述机架、上板架前后设置有前封板、侧封板;所述机架的上层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两侧装配有上料倍速链,所述托板的上料端设置有上料微动开关,所述托板的后端侧面设置有光电开关;所述机架的下层设置有下托板,所述下托板两侧装配有链轮,所述下托板的外端设置有收框微动开关;所述上板架与机架并排设置,所述上料架下方设置有上板台,所述上板台的两侧设置有上板倍速链,所述上板台的下方和控制台下方设置有升举机构;所述上板台侧向设置有二个料框定位气缸,所述上板台端部设置有垂直方向的光电感应器,所述上板架的顶部设置有上板定位气缸,所述上板架顶部侧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导轮;所述控制台上设置有三色灯、急停按钮、触摸屏、电源开关;所述控制台的侧面装配有二联件。

所述升举机构包括丝杆、导向柱、丝杆固定座、感应片、槽型开关、电机;所述上板台上装配有电机,所述电机驱动上板台沿着丝杆上下升降移动,所述导向柱穿过上板台保持上板台垂直方向升降,所述丝杆通过丝杆固定座与上板架底面固定,所述导向柱与上板架上下固定连接;所述上板架内侧面上设置有感应片和槽型开关,用于检测料框的数量。

所述上料倍速链、上板倍速链、链轮的宽度均与料框宽度匹配设置,所述料框内装填有PCB板;所述上料倍速链上可同时上载多块带有PCB板的料框;所述链轮上可同时卸载多块料框。

所述收框微动开关、上料微动开关、料框定位气缸、导轮、上板定位气缸、三色灯、急停按钮、触摸屏、电源开关、光电感应器、上板倍速链、光电开关、链轮、感应片、槽型开关、电机和上料倍速链与控制台电气信号连接;料框定位气缸、上板定位气缸、二联件与压缩空气源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所述人工上料框、上料倍速链输送料框、自动提升机构举升料框、自动出PCB板、自动回收料框;由作业员手动将装好产品的料框放入上料倍速链上,并按压启动按钮;由上板倍速链将料框输送到举升位置,当料框触碰到举升行程开关时,举升机构将料框提起,当出片感应器光电检测到PCB板时,推料气缸将PCB板推出;当PCB板全部出片完成,料框触碰到下限位的行程开关时,由底部倍速链反转,将空料框送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集约化设计,上板和收料双层设置,并通过定位载具对位,手工上料后,自动化完成对PCB板自动上料、自动出片,自动定位,料框自动回收作业,上板机制造成本低,效率高,适合连续性作业;出片定位精度高,提高上料产能及效率;适用于多种规格PCB板,一机多用,更换产品时,只需要更换相应的料框,有利于企业产品换型加工,产品的多元化拓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PCB板自动上板机轴侧示意图;

图2为本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PCB板自动上板机后轴侧示意图;

图3为本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PCB板自动上板机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机架 2.收框微动开关 3.上料微动开关 4.料框定位气缸

5.导轮 6.上板定位气缸 7.三色灯 8.急停按钮

9.触摸屏 10.电源开关 11.前封板 12.二联件

13.丝杆 14.导向柱 15.光电感应器 16.上板倍速链

17.光电开关 18.侧封板 19.托板 20.链轮

21.丝杆固定座 22.感应片 23.槽型开关 24.电机

25.支撑柱 26.上料倍速链 27.脚杯 28.上板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CB板自动上板机,包括机架1、收框微动开关2、上料微动开关3、料框定位气缸4、导轮5、上板定位气缸6、三色灯7、急停按钮8、触摸屏9、电源开关10、前封板11、二联件12、丝杆13、导向柱14、光电感应器15、上板倍速链16、光电开关17、侧封板18、托板19、链轮20、丝杆固定座21、感应片22、槽型开关23、电机24、支撑柱25、上料倍速链26、脚杯27、上板架28。

所述机架1、上板架28和控制台为金属材料框架体,所述框架体设置有多极支撑柱25,所述框架体下部装配有多个脚杯27和万向轮;所述机架1、上板架28前后设置有前封板11、侧封板18;所述机架1的上层设置有托板19,所述托板19的两侧装配有上料倍速链26,所述托板19的上料端设置有上料微动开关3,所述托板19的后端侧面设置有光电开关10;所述机架1的下层设置有下托板,所述下托板两侧装配有链轮20,所述下托板的外端设置有收框微动开关2;所述上板架28与机架1并排设置,所述上板架28下方设置有上板台,所述上板台的两侧设置有上板倍速链16,所述上板台的下方和控制台下方设置有升举机构;所述上板台侧向设置有二个料框定位气缸4,所述上板台端部设置有垂直方向的光电感应器15,所述上板架28的顶部设置有上板定位气缸6,所述上板架28顶部侧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导轮5;所述控制台上设置有三色灯7、急停按钮8、触摸屏9、电源开关10;所述控制台的侧面装配有二联件12。

所述升举机构包括丝杆13、导向柱14、丝杆固定座21、感应片22、槽型开关23、电机24;所述上板台上装配有电机24,所述电机24驱动上板台沿着丝杆13上下升降移动,所述导向柱14穿过上板台保持上板台垂直方向升降,所述丝杆13通过丝杆固定座21与上板架28底面固定,所述导向柱14与上板架28上下固定连接;所述上板架28内侧面上设置有感应片22和槽型开关23,用于检测料框的数量。

所述上料倍速链26、上板倍速链16、链轮20的宽度均与料框宽度匹配设置,所述料框内装填有PCB板;所述上料倍速链26上可同时上载多块带有PCB板的料框;所述链轮20上可同时卸载多块料框。

所述收框微动开关2、上料微动开关3、料框定位气缸4、导轮5、上板定位气缸6、三色灯7、急停按钮8、触摸屏9、电源开关10、光电感应器15、上板倍速链16、光电开关17、链轮20、感应片22、槽型开关23、电机24和上料倍速链26与控制台电气信号连接;料框定位气缸、上板定位气缸、二联件与压缩空气源连通。

所述PCB自动上板机的尺寸为长1350mm*宽750mm*高1800mm;动力电源为AC220V±10%、50Hz±1%;压缩空气源为0.6MPa;环境温度为-20—50℃;环境湿度为≤90%。

本实用新型具体操作步骤为:所述人工上料框、上料倍速链26输送料框、自动提升机构举升料框、自动出PCB板、自动回收料框;由作业员手动将装好产品的料框放入上料倍速链26上,并按压启动按钮;由上板倍速链16将料框输送到举升位置,当料框触碰到举升行程开关时,举升机构将料框提起,当出片感应器光电检测到PCB板时,推料气缸将PCB板推出;当PCB板全部出片完成,料框触碰到下限位的行程开关时,由底部倍速链反转,将空料框送出。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集约化设计,上板和收料双层设置,并通过定位载具对位,手工上料后,自动化完成对PCB板自动上料、自动出片,自动定位,料框自动回收作业,上板机制造成本低,效率高,适合连续性作业;出片定位精度高,提高上料产能及效率;适用于多种规格PCB板,一机多用,更换产品时,只需要更换相应的料框,有利于企业产品换型加工,产品的多元化拓展。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