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房轿厢返绳轮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009708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无机房轿厢返绳轮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机房轿厢返绳轮装置,包括:固定底板;第一安装板,垂直连接在固定底板的承载面上;第二安装板,垂直连接在固定底板的承载面上且与第一安装板平行;第一返绳轮,连接在第一安装板背离第二安装板的一面;第一枢接轴,依次穿过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二返绳轮,连接在第二安装板背离第二安装板的一面;第二枢接轴,依次穿过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且与第一枢接轴平行。上述无机房轿厢返绳轮装置,安装在电梯轿厢的底部,提高电梯上下行稳定性、降低声响和减少轿厢震动。
【专利说明】
无机房轿厢返绳轮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机房轿厢返绳轮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电梯轿厢的曳引方式都是通过拉动曳引轮制动轿厢运行,轿厢上安装返绳轮装置,电梯上下行主要通过主机马达曳引轮一曳引绳一返绳装置带动轿厢升降。由于无机房的特殊性,主机马达在井道内,返绳轮安装于轿厢上部分,会引起电梯上下行的不稳定,发出很大的响声,甚至引起轿厢强烈的震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电梯上下行稳定性、降低声响和减少轿厢震动的无机房轿厢返绳轮装置。
[0004]—种无机房轿厢返绳轮装置,包括:
[0005]固定底板;
[0006]第一安装板,垂直连接在固定底板的承载面上;
[0007]第二安装板,垂直连接在固定底板的承载面上且与第一安装板平行;
[0008]第一枢接轴,依次穿过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
[0009]第一返绳轮,位于第一安装板背离第二安装板的一面且与第一枢接轴枢接;
[0010]第二枢接轴,依次穿过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且与第一枢接轴平行;
[0011]第二返绳轮,位于第一安装板背离第二安装板的一面且与第二枢接轴枢接。
[0012]上述无机房轿厢返绳轮装置,使用时安装在电梯轿厢的轿厢立柱的底部,其中,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安装在轿厢立柱的前后面以将该轿厢立柱夹持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固定底板在连接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同时,也连接轿厢立柱的底部。第一返绳轮通过第一枢接轴安装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而第二返绳轮通过第二枢接轴安装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运行时电梯的曳引钢丝绳从主机通过第一返绳轮和第二返绳轮绕过电梯轿厢的底部,为电梯轿厢上下行提供动力和引导,使得电梯轿厢上下行的时候不会发生抖动和较大的杂声,而且增大了电梯轿厢顶部的维修空间。通过上述设计,提高电梯上下行稳定性、降低声响和减少轿厢震动。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返绳轮和第二返绳轮的外侧分别设有挡板。挡板用于限制电梯的曳引钢丝绳的位置,减少曳引钢丝绳脱离第一返绳轮和第二返绳轮的情况发生。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朝向第二安装板的一面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安装板朝向第一安装板的一面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用于配合螺栓将第一安装板紧固安装在电梯的轿厢立柱上。第二连接孔用于配合螺栓将第二安装板紧固安装在电梯的轿厢立柱上。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底板的承载面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用于配合螺栓将固定底板紧固安装在电梯的轿厢立柱底部的端面上。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分别为钢板。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无机房轿厢返绳轮装置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的无机房轿厢返绳轮装置使用状态图;
[0019]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0020]10-无机房轿厢返绳轮装置;
[0021]20-固定底板;
[0022]30-第一安装板,31-第一连接孔;
[0023]40-第二安装板,32-第二连接孔;
[0024]50-第一返绳轮,51-挡板;
[0025]60-第一枢接轴;
[0026]70-第二返绳轮;
[0027]80-第二枢接轴;
[0028]90-轿厢立柱,91-曳引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解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藉由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述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30]参见图1和图2,提供一种无机房轿厢返绳轮装置10的示意图。
[0031]一种无机房轿厢返绳轮装置10,包括:固定底板20、垂直连接在固定底板20的承载面上的第一安装板30、垂直连接在固定底板20的承载面上且与第一安装板30平行的第二安装板40、依次穿过第一安装板30和第二安装板40的第一枢接轴60、位于第一安装板30背离第二安装板40的一面且与第一枢接轴60枢接的第一返绳轮50、依次穿过第一安装板30和第二安装板40且与第一枢接轴60平行的第二枢接轴80,以及位于第一安装板30背离第二安装板40的一面且与第二枢接轴80枢接的第二返绳轮70。
[0032]其中,固定底板20为承载面设有安装孔的钢板。第一安装板30和第二安装板40分别为经过折弯钻孔的钢板。第一安装板30朝向第二安装板40的一面设有第一连接孔31,第二安装板40朝向第一安装板30的一面设有第二连接孔32。第一返绳轮50和第二返绳轮70的外侧分别设有挡板51。
[0033]使用时,该无机房轿厢返绳轮装置10安装在电梯轿厢的轿厢立柱90的底部,其中,第一安装板30和第二安装板40安装在轿厢立柱90的前后面以将该轿厢立柱90夹持在第一安装板30和第二安装板40之间。固定底板20在连接第一安装板30和第二安装板40的同时,也连接轿厢立柱90的底部。第一返绳轮50通过第一枢接轴60安装在第一安装板30和第二安装板40上,而第二返绳轮70通过第二枢接轴80安装在第一安装板30和第二安装板40上,运行时电梯的曳引钢丝绳91从主机通过第一返绳轮50和第二返绳轮70绕过电梯轿厢的底部,为电梯轿厢上下行提供动力和引导。
[0034]上述无机房轿厢返绳轮装置10,安装在电梯轿厢的轿厢立柱90的底部,使得电梯轿厢上下行的时候不会发生抖动和较大的杂声,而且返绳轮装置迀移到了电梯轿厢的底部,增大了电梯轿厢顶部的维修空间。通过上述设计,提高电梯上下行稳定性、降低声响和减少轿厢震动。
[0035]此外,挡板51用于限制电梯的曳引钢丝绳91的位置,减少曳引钢丝绳91脱离第一返绳轮50和第二返绳轮70的情况发生。第一连接孔31用于配合螺栓将第一安装板30紧固安装在电梯的轿厢立柱90上。第二连接孔32用于配合螺栓将第二安装板40紧固安装在电梯的轿厢立柱90上。安装孔用于配合螺栓将固定底板20紧固安装在电梯的轿厢立柱90底部的端面上。
[0036]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7]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无机房轿厢返绳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底板; 第一安装板,垂直连接在所述固定底板的承载面上; 第二安装板,垂直连接在所述固定底板的承载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平行; 第一枢接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 第一返绳轮,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背离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面且与所述第一枢接轴枢接;第二枢接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且与所述第一枢接轴平行;第二返绳轮,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背离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面且与所述第二枢接轴枢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轿厢返绳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返绳轮和所述第二返绳轮的外侧分别设有挡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轿厢返绳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面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安装板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面设有第二连接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轿厢返绳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的承载面设有安装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轿厢返绳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分别为钢板。
【文档编号】B66B7/06GK205709350SQ201620539516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日
【发明人】蒋荣华
【申请人】东莞市三星电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