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道钢架及其连接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2119阅读:1936来源:国知局
电梯井道钢架及其连接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井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井道钢架及其连接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的电梯井道采用钢结构建筑来满足客户要求,考虑到电梯运行的安全性,钢结构的稳固性非常重要,尤其是承重梁和结构梁的连接方式需要加固。传统的方式是采用螺纹紧固件或者焊接的方式将结构梁的端部固定在承重梁上,极易造成螺纹紧固件滑脱或者焊缝开裂,潜藏巨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增强承重梁与结构梁连接稳固性、增加受力性能的电梯井道钢架及其连接加固装置。

一种连接加固装置,包括加强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加强板的两侧边且与所述加强板垂直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加强板具有矩形部以及沿所述矩形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梯形部;所述第一连接板具有连接于所述矩形部的一侧边的第一安装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梯形部的一侧边的第一斜插部;所述第二连接板具有连接于所述矩形部的另一侧边的第二安装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梯形部的另一侧边的第二斜插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均开设有若干安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斜插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斜插部一体成型。

一种电梯井道钢架,包括:连接加固装置、套设于连接加固装置端部的承重梁和结构梁;所述承重梁和结构梁呈矩形管状结构;连接加固装置包括:加强板以及连接于加强板的两侧边且与加强板垂直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加强板具有矩形部以及沿矩形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梯形部;所述第一连接板具有连接于矩形部的一侧边的第一安装部以及连接于梯形部的一侧边的第一斜插部;所述第二连接板具有连接于矩形部的另一侧边的第二安装部以及连接于梯形部的另一侧边的第二斜插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均开设有若干安装孔,该安装孔内插设有用于连接承重梁和结构梁的螺纹紧固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纹紧固件为螺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梁与所述结构梁的相邻端口焊接。

通过将连接加固装置嵌装在承重梁和结构梁内,并利用螺纹紧固件将连接加固装置分别与承重梁和结构梁固定连接,增强承重梁与结构梁连接稳固性,增加电梯井道钢架受力性能。其中,第一斜插部和第二斜插部的设置能够顺畅地将连接加固装置插入承重梁或结构梁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梯井道钢架的部分结构的分解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电梯井道钢架的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梯井道钢架100,包括:连接加固装置20、承重梁40和结构梁60。承重梁40和结构梁60分别套设于连接加固装置20的两端部。具体的,承重梁40和结构梁60呈矩形管状结构。连接加固装置20包括:第一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2和加强板23。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分别连接于加强板23的两侧边,并且,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均与加强板23垂直设置。

加强板23具有矩形部231以及沿矩形部23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梯形部232。第一连接板21具有连接于矩形部231的一侧边的第一安装部211以及连接于梯形部232的一侧边的第一斜插部212。第二连接板22具有连接于矩形部231的另一侧边的第二安装部221以及连接于梯形部232的另一侧边的第二斜插部222。较佳的,第一安装部211与第一斜插部212一体成型,第二安装部221与第二斜插部222一体成型。第一安装部211和第二安装部221上均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承重梁40和结构梁60上也开设有对应安装孔的插孔,通过将螺栓等螺纹紧固件插设于安装孔和插孔内,实现将承重梁40和结构梁60牢固连接在一起。为了进一步加固电梯井道钢架100,承重梁40与结构梁60的相邻端口焊接。

通过将连接加固装置20嵌装在承重梁40和结构梁60内,并利用螺纹紧固件将连接加固装置20分别与承重梁40和结构梁60固定连接,增强承重梁40与结构梁60连接稳固性,增加电梯井道钢架100受力性能。其中,第一斜插部212和第二斜插部222的设置能够顺畅地将连接加固装置20插入承重梁40或结构梁60内。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