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火材料生产线输送导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7659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耐火材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火材料生产线输送导料装置。



背景技术:

耐火材料是指耐火度不低于1580℃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耐火度是指耐火材料锥形体试样在没有荷重情况下,抵抗高温作用而不软化熔倒的摄氏温度。但仅以耐火度来定义已不能全面描述耐火材料了,1580℃并不是绝对的。现定义为凡物理化学性质允许其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材料称为耐火材料。耐火材料广泛用于冶金、化工、石油、机械制造、硅酸盐、动力等工业领域,在冶金工业中用量最大。

目前,耐火材料生产线散料的输送多采用皮带输送机来完成,散料通过输送带运至设置在输送带一侧的出料通道口处时,被设置在输送带上表面的刮板导入出料通道内,采取这种方式导料所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其一、刮板下边沿与输送带上表面之间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大大降低了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其二、刮板下边沿与输送带上表面之间由于间隙的存在而出现漏料现象,造成物料的浪费。因此,发明一种耐火材料生产线输送导料装置,去解决上述缺陷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火材料生产线输送导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火材料生产线输送导料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支腿固定连接,所述支腿通过连接销轴与过渡滑道活动连接,所述过渡滑道通过支撑销轴与调节杆活动连接,所述支腿外侧设有第一螺柱,所述调节杆通过第一螺母与支腿活动连接,所述过渡滑道末端延伸至换向滑道,所述换向滑道通过安装销轴与支板活动连接,所述支板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换向滑道外侧设有第二螺柱,所述换向滑道通过第二螺母与调节板活动连接,所述换向滑道末端设有第二传送带。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两端分别设有圆孔和长孔。

优选的,所述调节板顶端设有长孔。

优选的,所述过渡滑道和换向滑道的截面形状为“C”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耐火材料生产线输送导料装置,设置过渡滑道可以承接第一传送带的生产材料,并使其滑落至换向滑道,起到过渡作用,通过设置连接销轴可以将过渡滑道与支腿活动连接,使过渡滑道可以绕连接销轴旋转一定角度,但需要调节过渡滑道的倾斜角时,将第一螺母拧松,通过改变调节杆与支腿的相对位置来调节过渡滑道的角度,调试完毕后再次将第一螺母拧紧,按照同样的方式,当换向滑道需要调节倾斜角度时,将第二螺母拧松,改变换向滑道与调节板的相对位置,调试完毕后将第二螺母拧紧,该实用新型减少了生产材料对传送带的冲击、导料流畅、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传送带、2支腿、3连接销轴、4过渡滑道、5第一螺柱、6第一螺母、7调节杆、8支撑销轴、9换向滑道、10安装销轴、11支架、12支板、13第二螺柱、14第二螺母、15调节板、16第二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耐火材料生产线输送导料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1,所述第一传送带1与支腿2固定连接,所述支腿2通过连接销轴3与过渡滑道4活动连接,所述过渡滑道4通过支撑销轴8与调节杆7活动连接,所述支腿2外侧设有第一螺柱5,所述调节杆7通过第一螺母6与支腿2活动连接,所述过渡滑道4末端延伸至换向滑道9,所述换向滑道9通过安装销轴10与支板12活动连接,所述支板12与支架11固定连接,所述换向滑道9外侧设有第二螺柱13,所述换向滑道9通过第二螺母14与调节板15活动连接,所述换向滑道9末端设有第二传送带16,所述调节杆7两端分别设有圆孔和长孔,所述调节板15顶端设有长孔,所述过渡滑道4和换向滑道9的截面形状为“C”型。

工作原理:工作时,设置过渡滑道4可以承接第一传送带1的生产材料,并使其滑落至换向滑道9,起到过渡作用,通过设置连接销轴3可以将过渡滑道4与支腿2活动连接,使过渡滑道4可以绕连接销轴3旋转一定角度,但需要调节过渡滑道4的倾斜角时,将第一螺母6拧松,通过改变调节杆7与支腿2的相对位置来调节过渡滑道4的角度,调试完毕后再次将第一螺母6拧紧,按照同样的方式,当换向滑道9需要调节倾斜角度时,将第二螺母14拧松,改变换向滑道9与调节板15的相对位置,调试完毕后将第二螺母14拧紧,减少了生产材料对传送带的冲击、导料流畅、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