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9669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钢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模具钢。



背景技术:

模具钢是用来制造冷冲模、热锻模压铸模等模具的钢种。模具是机械制造、无线电仪表、电机、电器等工业部门中制造零件的主要加工工具。模具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加工工艺的质量、产品的精度、产量和生产成本、而模具的质量与使用寿命需要靠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加工精度,也受模具材料和热处理的影响。

目前,使用过程中,用于制造大型模具的模具钢,因重量大搬运非常不便,通常采用吊绳等吊件用于起吊模具钢,但若吊绳绑缚不稳定,极易产生安全隐患,且加工时不易夹持,会影响加工精度,而加工精度会影响模具的质量与使用寿命,同时结构设计不合理也会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搬运、方便加工、结构合理的模具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钢,包括模具钢本体,所述模具钢本体上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的两端和第二限位槽的两端均贯穿模具钢本体,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分别置于模具钢两侧,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槽壁、第一槽底和第二槽壁,第一槽壁上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槽壁、第二槽底和第四槽壁,第三槽壁与第一槽底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三槽壁和第四槽壁呈45度夹角设置,第二槽底上设有第一加强体,第一加强体两端分别与第三槽壁、第四槽壁连接,第一槽壁上设有弧形结构的第二加强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具钢本体是大型模具的原料,由于模具钢本体搬运移动不便,所以模具钢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便于用吊绳等吊件固定模具钢本体进行移动,定位槽能够进一步与吊绳或者夹具配合增加移动时的稳定性,由于第三槽壁和第四槽壁间具有倾斜度,所以当吊绳置于定位槽内时,由于模具钢本体的重力,吊件会卡合于第三槽壁和第四槽壁之间,且受力越来越紧,起吊移动时,稳定性高,安全性更好,且第三槽壁和第四槽壁呈45度夹角设置,既能有效防止起吊或移动过程中,吊件从定位槽内脱落,又能保证第四槽壁与第二槽底连接端的受力强度,第一加强体可以增加第三槽壁和第四槽壁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其连接强度,第二加强体置于第一槽壁上,且位于远离第一槽壁与第一槽底连接端的一端,第二加强体的表面为弧形面,既能对吊件起到导向作用,便于使吊件置于定位槽内,又能防止吊件安装时对第一槽壁造成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加强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定位部、支撑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支撑部和第二定位部均为弧形结构,第一定位部与第三槽壁相连接,第二定位部与第四槽壁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部增加了第三槽壁与第二槽底连接端的受力面积,减小应力集中,从而增加第三槽壁与第二槽底连接端的受力强度,第二定位部增加了第四槽壁和第二槽底连接端的受力面积,减小应力集中,从而增加第四槽壁与第二槽底连接端的受力强度,支撑部对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起到支撑加强作用,增加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连接强度,第一定位部、支撑部和第二定位部均为弧形结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便于与吊绳适配,增加与吊绳的抵触面积,增加受力面,从而分散作用力,减小因应力集中而破损的可能,且弧形结构具有弹性势能,有更好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槽壁设有第三加强体,第三加强体为多个且依次平行排布,两相邻第三加强体之间连接形成弧形连接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当加工模具钢本体时,需要夹具将模具钢本体固定于工作台上,夹具会对第二槽壁造成磨损,所以第二槽壁上设有第三加强体,第三加强体可防止模具钢本体的磨损,并且两相邻第三加强体之间连接形成弧形连接壁,增加了第三加强体与第二槽壁之间的受力面积,分散作用力,减少因第三加强体对第二槽壁产生挤压而损坏第二槽壁的可能,也能增加两第三加强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第三加强体增加了第二槽壁表面的粗糙度,从而增加了夹具与模具钢本体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加固定时的稳定性,保证加工时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钢实施例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钢实施例图2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钢实施例图2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定位槽,2-第二定位槽,3-第一槽壁,4-第一槽底,5-第二槽壁,6-定位槽,7-第三槽壁,8-第二槽底,9-第四槽壁,10-第一加强体,11-第二加强体,12-第一定位部,13-支撑部,14-第二定位部,20-第三加强体,21-弧形连接壁。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钢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模具钢,包括模具钢本体,所述模具钢本体上设有第一限位槽1和第二限位槽2,第一限位槽1的两端和第二限位槽2的两端均贯穿模具钢本体,第一限位槽1和第二限位槽2分别置于模具钢两侧,第一限位槽1和第二限位槽2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槽壁3、第一槽底4和第二槽壁5,第一槽壁3上设有定位槽6,定位槽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槽壁7、第二槽底8和第四槽壁9,第三槽壁7与第一槽底4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三槽壁7和第四槽壁9呈45度夹角设置,第二槽底8上设有第一加强体10,第一加强体10两端分别与第三槽壁7、第四槽壁9连接,第一槽壁3上设有弧形结构的第二加强体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具钢本体是大型模具的原料,由于模具钢本体搬运移动不便,所以模具钢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槽1和第二限位槽2,便于用吊绳等吊件固定模具钢本体进行移动,定位槽6能够进一步与吊绳或者夹具配合增加移动时的稳定性,由于第三槽壁7和第四槽壁9间具有倾斜度,所以当吊绳置于定位槽6内时,由于模具钢本体的重力,吊件会卡合于第三槽壁7和第四槽壁9之间,且受力越来越紧,起吊移动时,稳定性高,安全性更好,且第三槽壁7和第四槽壁9呈45度夹角设置,既能有效防止起吊或移动过程中,吊件从定位槽6内脱落,又能保证第四槽壁9与第二槽底8连接端的受力强度,第一加强体10可以增加第三槽壁7和第四槽壁9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其连接强度,第二加强体11置于第一槽壁3上,且位于远离第一槽壁3与第一槽底4连接端的一端,第二加强体11的表面为弧形面,既能对吊件起到导向作用,便于使吊件置于定位槽6内,又能防止吊件安装时对第一槽壁3造成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加强体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定位部12、支撑部13和第二定位部14,第一定位部12、支撑部13和第二定位部14均为弧形结构,第一定位部12与第三槽壁7相连接,第二定位部14与第四槽壁9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部12增加了第三槽壁7与第二槽底8连接端的受力面积,减小应力集中,从而增加第三槽壁7与第二槽底8连接端的受力强度,第二定位部14增加了第四槽壁9和第二槽底8连接端的受力面积,减小应力集中,从而增加第四槽壁9与第二槽底8连接端的受力强度,支撑部13对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14起到支撑加强作用,增加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14的连接强度,第一定位部12、支撑部13和第二定位部14均为弧形结构,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14便于与吊绳适配,增加与吊绳的抵触面积,增加受力面,从而分散作用力,减小因应力集中而破损的可能,且弧形结构具有弹性势能,有更好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槽壁5设有第三加强体20,第三加强体20为多个且依次平行排布,两相邻第三加强体20之间连接形成弧形连接壁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当加工模具钢本体时,需要夹具将模具钢本体固定于工作台上,夹具会对第二槽壁5造成磨损,所以第二槽壁5上设有第三加强体20,第三加强体20可防止模具钢本体的磨损,并且两相邻第三加强体20之间连接形成弧形连接壁21,增加了第三加强体20与第二槽壁5之间的受力面积,分散作用力,减少因第三加强体20对第二槽壁5产生挤压而损坏第二槽壁5的可能,也能增加两第三加强体20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第三加强体20增加了第二槽壁5表面的粗糙度,从而增加了夹具与模具钢本体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加固定时的稳定性,保证加工时的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