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梯井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5803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梯井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梯井架。



背景技术:

箱梯在运行中需要在井架内架设支撑架,第一包装电梯的垂直运行部晃动,人乘坐电梯时不会出现不适反应。电梯是承载工具,在包装舒适性的同事,更重要的是电梯的安全性,井架的强度就是电梯安全性强弱的重要指标,目前的井架都是单独的架梁来做支撑,安全性不高,保障度低。

而且,电梯井会在内部设置井架、线路、缆绳等各种部件。为了便于检修这些设备都会利用固定件分类固定在井壁上,但是由于设备较为复杂,很多线路只能悬于井壁内侧,久而久之会对井壁内的电梯运行造成影响,也不便于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高且能方便固定井壁内线路的新型电梯井架。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电梯井架,包括门框架和井架,所述井架为三块,与门框架互相围成方形体;所述门框架包括门框边架、门框横梁和门框竖梁,门框边架为两条平行设置,所述两侧的门框边架之间垂直焊接有数根门框横梁,每两根门框横梁之间焊接有两根门框竖梁;

井架包括井架边架、井架横梁和井架竖梁,所述井架边架为两根,互相平行布置,两根井架边架之间设有数根井架横梁,每两根井架横梁之间焊接有一根井架竖梁;

所述井架横梁上设有数个固定扣装置,所述井架横梁上开有滑槽,所述固定扣装置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铰接有两个L形的固定扣,当两个L形的固定扣扣合时与井架形成一长方形的空间,所述底座上与固定扣相对的一侧设有与滑动槽相匹配的凸条,所述固定扣装置通过底座上的凸条滑动连接在井架横梁的滑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井架结构,门框架是由两根门框边架做支撑,使用门框横梁和门框竖梁做支撑,每个井架都是由两根井架边架作支撑,使用井架横梁和井架竖梁加固,边架、横梁以及竖梁间相互支撑,受力均匀,保证了电梯运行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固定扣装置,可以在井架横梁上自由滑动,调节到需要的位置时,将线路、缆绳归置进固定扣装置内,保持线绳不散开,保证了电梯运行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门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门框架;11、门框边架;12、门框横梁;13、门框竖梁;2、井架;21、井架边架;22、井架横梁;23、井架竖梁;3、滑槽;4、固定扣装置;41、底座;42、固定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

一种新型电梯井架2,包括门框架1和井架2,所述井架2为三块,与门框架1互相围成方形体;所述门框架1包括门框边架11、门框横梁12和门框竖梁13,门框边架11为两条平行设置,所述两侧的门框边架11之间垂直焊接有数根门框横梁12,每两根门框横梁12之间焊接有两根门框竖梁13;

井架2包括井架边架21、井架横梁22和井架竖梁23,所述井架边架21为两根,互相平行布置,两根井架边架21之间设有数根井架横梁22,每两根井架横梁22之间焊接有一根井架竖梁23;

所述井架横梁22上设有数个固定扣装置4,所述井架横梁22上开有滑槽3,所述固定扣装置4的包括底座41,所述底座41上铰接有两个L形的固定扣42,当两个L形的固定扣42扣合时与井架2形成一长方形的空间,所述底座41上与固定扣42相对的一侧设有与滑动槽相匹配的凸条,所述固定扣装置4通过底座41上的凸条滑动连接在井架横梁22的滑槽3内。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梯井架2结构,门框架1是由两根门框边架11做支撑,使用门框横梁12和门框竖梁13做支撑,每个井架2都是由两根井架边架21作支撑,使用井架横梁22和井架竖梁23加固,边架、横梁以及竖梁间相互支撑,受力均匀,保证了电梯运行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固定扣装置4,可以在井架横梁22上自由滑动,调节到需要的位置时,将线路、缆绳归置进固定扣装置4内,保持线绳不散开,保证了电梯运行的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