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7982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曳引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制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曳引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机房电梯在中国发展得非常快,由于无机房电梯具有的不占用机房空间、绿色环保、节能等优点而被愈来愈多的建筑中使用。无机房电梯省去了机房,将原机房内的控制柜、限速器、曳引机等设备布置在井道内。在某些井道狭小,且顶层高度有限的安装空间里,曳引机的投影面应当不与轿厢的投影面重合,因此就需要对曳引机结构和安装进行薄型化设计,其中通过曳引机的背部尽量靠墙安装布置是最理想的布置方案。由于曳引机背部靠墙,两侧又靠近主轨和副轨,且顶层高有限,所以对曳引机的维保空间只能在主机的正前方,维保人员在轿厢顶部进行维保作业。而目前大多数的曳引机上需要经常进行维保的装置和部件通常布置在机体的背部或侧面,结构较为复杂,机体尺寸较厚重,导致维保人员进行维保时难度过大,装拆不便,维保效率和效果不好,使得曳引机的长时间工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曳引机,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维修保养工作,降低维保难度,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维保效果,从而提升曳引机的工作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曳引机,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包括设有维保面的机座,所述机座位于维保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

电机接线盒,所述电机接线盒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及

制动器组件,所述制动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座上的制动器、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的制动器接线盒,所述制动器与所述制动器接线盒电性连接。

下面对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座上的主轴、及套装于所述主轴上的制动轮,所述制动轮与所述主轴之间形成制动面,所述机座上还设有与所述制动面位置相对应的维保开口,所述维保开口上罩设有第一挡油件。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座端面上的挡油组件,所述挡油组件包括第二挡油件和锁紧件,所述机座和第二挡油件均设有位置相对应的装配孔,所述锁紧件穿设于所述装配孔,所述制动轮的侧部向内凹设有沟槽,所述第二挡油件的端部伸入所述沟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还包括减磨组件,所述减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制动轮与所述主轴间的轴承、抵压设置于所述制动轮与所述机座间的轴承内封组件、及设置于所述主轴端部的轴承外封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内封组件包括轴承内盖、及压设于所述轴承内盖与所述主轴间的内油封,所述机座设有凹腔和导油孔,所述轴承内盖与所述机座间具有排油间隙,且所述轴承内盖与所述机座间抵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罩设于凹腔上,所述排油间隙、所述凹腔及所述导油孔依次连通形成导油通道。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机座上的输油管路,所述机座上还设有接油盒,所述输油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导油孔连通,所述输油管路的另一端所述接油盒配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编码器装置,所述编码器装置包括编码器端盖,所述轴承外封组件包括压设于所述主轴端部的轴承外盖、及抵压设置于所述编码器端盖与所述轴承外盖间的外油封,所述编码器端盖与所述轴承外盖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编码器端盖和/或所述轴承外盖上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凸起,所述轴承外盖和/或所述编码器端盖上设有与所述密封凸起位置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凸起嵌入所述密封凹槽内,且所述密封凸起与所述密封凹槽间形成迂回型的阻漏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设有轴心空腔,所述编码器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轴心空腔内并与所述编码器端盖连接的编码器、与所述编码器连接的接线头、及与所述接线头连接的中转线。

进一步地,所述机座上还设有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用于曳引机安装的减振座、及设置于所述减振座上的减振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曳引机通过在所述机座的维保面(曳引机面对工作人员的正面)上分别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后将所述电机接线盒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将所述制动器接线盒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并与所述制动器电性连接,因而当工人人员站立于轿厢上进行曳引机的定期维护时,可以直面电机接线盒和制动器接线盒等需要维护部件,因而可以大大提高维保的便利性和有效性,降低维保难度,提升曳引机的工作可靠性,同时还可以使曳引机的机身更加轻薄,占用安装空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曳引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曳引机的D-D处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曳引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曳引机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曳引机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机体,110、机座,111、维保面,112、第一安装部,113、第二安装部,114、维保开口,115、第一挡油件,116、凹腔,117、导油孔,120、主轴,122、轴心空腔,130、制动轮,132、沟槽,130a、制动面,140、挡油组件,142、第二挡油件,144、锁紧件,146、装配孔,150、减磨组件,152、轴承,154、轴承内封组件,154a、轴承内盖,154b、内油封,156、轴承外封组件,156a、轴承外盖,156b、外油封,200、电机接线盒,300、制动器组件,320、制动器,340、制动器接线盒,400、挡板,500、输油管路,600、接油盒,700、编码器装置,720、编码器端盖,740、编码器,760、接线头,780、中转线,800a、密封凸起,800b、密封凹槽,800c、阻漏通道,900、减振组件,920、减振座,940、减振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曳引机,包括机体100,所述机体100包括设有维保面111的机座110,所述机座110位于维保面111上分别设有第一安装部112和第二安装部113;电机接线盒200,所述电机接线盒200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2上;及制动器320组件300,所述制动器320组件300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座110上的制动器320、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13上的制动器接线盒340,所述制动器320与所述制动器接线盒340电性连接。

上述曳引机通过在所述机座110的维保面111(曳引机面对工作人员的正面)上分别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112和所述第二安装部113,之后将所述电机接线盒20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2上,将所述制动器接线盒340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13上并与所述制动器320电性连接,因而当工人人员站立于轿厢上进行曳引机的定期维护时,可以直面电机接线盒200和制动器接线盒340等需要维护部件,因而可以大大提高维保的便利性和有效性,降低维保难度,提升曳引机的工作可靠性,同时还可以使曳引机的机身更加轻薄,占用安装空间小。

实际安装中,曳引机直接挂接于电梯井道壁上并位于主、副轨道之间,此时曳引机的后壁紧贴倒井道壁,通过将电机接线盒200和制动器接线盒340的安装位置前移至曳引机的前面(维保面111)上,工作人员可以非常方便的直接进行维保操作,从而有效避免维保部件设置于机体侧部可能与导轨发生碰撞干涉、或设置于曳引机背部存在的维保操作空间小,难以操作等一系列问题。

请参照图1,一实施例中,所述机体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座110上的主轴120、及套装于所述主轴120上的制动轮130,所述制动轮130与所述主轴120之间形成制动面130a,所述机座110上还设有与所述制动面130a位置相对应的维保开口114,所述维保开口114上罩设有第一挡油件115。所述机座110为一侧开口的筒体,筒体底壁中部开设有圆形腔体,主轴120的一端通过轴承152嵌设于圆形腔体内并可转动良好。之后将制动轮130套装于主轴120上并嵌入筒体内,再将牵引轮套装于主轴120的另一端并压设与制动轮130的一侧,从而使曳引机的装配结构紧凑,轴向尺寸小。各部件装配完成后,制动轮130与主轴120外侧壁之间形成制动面130a,即间隔一制动间距,通过制动器320的工作,制动间距减小而使制动轮130与主轴120接触停止曳引机工作,或制动间距增大而使制动轮130与主轴120分离使得曳引机正常工作。机座110位于维保面111上开设有窗口,窗口的位置与维保面111对应且其大小可以便于维保工具伸入操作,窗口外侧在机座110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挡板400(第一挡油件115)。维保时,将挡板400卸下,即可对制动面130a内藏匿的油污、杂质进行清理,而无需对制动器320进行拆解,大大提高的工作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如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所述机体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座110端面上的挡油组件140,所述挡油组件140包括第二挡油件142和锁紧件144,所述机座110和第二挡油件142均设有位置相对应的装配孔146,所述锁紧件144穿设于所述装配孔146,所述制动轮130的侧部向内凹设有沟槽132,所述第二挡油件142的端部伸入所述沟槽132内。其中,锁紧件144可以是螺钉或螺栓等,装配孔146为螺纹孔,通过螺钉与螺纹孔的螺纹装配,不仅连接方式简单,同时装拆方便,便于后期的维修和更换。第二挡油件142为板件,板件伸入沟槽132内的部分不与沟槽132槽底接触,因而可以避免板件随制动轮130转动时两者产生相互摩擦损耗,影响使用寿命。此外,通过板件伸入沟槽132内并留有间隙的装配结构,即可以保证相对转动可靠,同时也可以防止外界油污、杂质等进入曳引机内部或制动面130a间,提高了曳引机的防护等级,延长了使用寿命。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所述机体100还包括减磨组件150,所述减磨组件150包括设置于所述制动轮130与所述主轴120间的轴承152、抵压设置于所述制动轮130与所述机座110间的轴承内封组件154、及设置于所述主轴120端部的轴承外封组件156。为了降低制动轮130与主轴120间的转动摩擦损耗,当制动轮130套装于主轴120上之后,将轴承152安装于制动轮130与主轴120之间,从而起到良好的减磨及支撑作用。此外,为了降低轴承152与制动轮130、主轴120件之间的转动摩擦力,通常会给轴承152补充润滑油或润滑脂,因此在制动轮130和机座110间抵压设置轴承内封组件154,以及在主轴120端部密封安装轴承外封组件156可以防止润滑油/脂泄露,在保证轴承152使用寿命的同时避免对曳引机内其他部件造成污染,保证曳引机的工作正常和使用寿命。其中,所述轴承采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相较于传统轴承,其可以使得安装结构更加紧凑,其承载能力更大,使用寿命更长,同时有利于曳引机的薄型化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内封组件154包括轴承内盖154a、及压设于所述轴承内盖154a与所述主轴120间的内油封154b,所述机座110设有凹腔116和导油孔117,所述轴承内盖154a与所述机座110间具有排油间隙,且所述轴承内盖154a与所述机座110间抵设有挡板400,所述挡板400罩设于凹腔116上,所述排油间隙、所述凹腔116及所述导油孔117依次连通形成导油通道。当曳引机长时间工作之后,内油封154b由于疲劳寿命而产生破裂导致润滑油/脂泄露,泄露的废油会流经绕组而烧坏电机,或者流经制动面130a,使制动力矩严重下降,导致曳引机制动性能降低,危机电梯工作安全。此时在轴承内盖154a与机座110之间安装挡板400,使泄露油流入机座110内的凹腔116内,之后通过所述导油孔117排出,可以有效解决上述润滑油泄露造成的安全问题,进而提高曳引机的工作可靠性。

请参照图4,进一步的是,上述曳引机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机座110上的输油管路500,所述机座110上还设有接油盒600,所述输油管路500的一端与所述导油孔117连通,所述输油管路500的另一端所述接油盒600配合。输油管路500的一端通过快速接头与导油孔117连接,以便于装拆、更换;之后输油管路500固定于机座110背面并逐渐延伸至机座110维保面111处,并与安装在机座110上的接油盒600配合。接油盒600优选为上端开口的半封闭盒体,可以便于维保人员观察接油盒600内泄露出的油量来判断泄露情况以及灵活补充润滑油的油量,提高维保工作的便利性。此外,输油管路500的端部位于接油盒600的正上方,以保证泄漏油可以直接排入盒内,降低接油装置的结构复杂性和制造成本的同时,还可以避免泄露油滴落到外部,造成污染。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接油盒600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

请参照图5,一实施例中,上述曳引机还包括编码器装置700,所述编码器装置700包括编码器端盖720,所述轴承外封组件156包括压设于所述主轴120端部的轴承外盖156a、及抵压设置于所述编码器端盖720与所述轴承外盖156a间的外油封156b,所述编码器端盖720与所述轴承外盖156a间隙配合。制动轮130的端面设有卡槽,当减磨组件150安装好之后,将编码器端盖720卡设于卡槽内,且此时编码器端盖720与轴承外盖156a之间间隙配合,由此可以保证减磨组件150在曳引机工作时允许实现较小量的轴向位移移动,避免轴承152或外油封156b造成结构性压迫损坏,影响使用寿命,而通过编码器端盖720又可以对轴承外盖156a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轴承外封组件156移动过度而影响密封性能。

进一步的是所述编码器端盖720和/或所述轴承外盖156a上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凸起800a,所述轴承外盖156a和/或所述编码器端盖720上设有与所述密封凸起800a位置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密封凹槽800b,所述密封凸起800a嵌入所述密封凹槽800b内,且所述密封凸起800a与所述密封凹槽800b间形成迂回型的阻漏通道800c。当外油封156b长时间在紧压环境下工作会发生破裂而导致润滑油泄露,此时通过在所述编码器端盖720和/或所述轴承外盖156a上设有至少一个密封凸起800a,所述轴承外盖156a和/或所述编码器端盖720上设有与所述密封凸起800a位置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密封凹槽800b。本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编码器端盖720上设有相邻的两个密封凸起800a,两个密封凸起800a之间形成一个密封凹槽800b,相应的,所述轴承外盖156a上设有相邻的两个密封凹槽800b,两个密封凹槽800b之间形成一个密封凸起800a,且编码器端盖720上的密封凹槽800b或密封凸起800a与轴承外盖156a上的密封凸起800a或密封凹槽800b一一对应配合嵌接,由此形成迂回(迷宫型)的阻漏通道800c。当外油封156b工作失效时,还可以保证泄露油阻隔于迂回的阻漏通道800c内,防止对其他部件造成污染。

如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所述主轴120设有轴心空腔122,所述编码器装置7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轴心空腔122内并与所述编码器端盖720连接的编码器740、与所述编码器740连接的接线头760、及与所述接线头760连接的中转线780。为了减小曳引机的轴向尺寸,实现超薄化结构,优选主轴120为空心主轴120,进而可以将编码器内置于主轴120的轴心空腔122内,此外,编码器端盖720设有连接部,用于固定编码器。编码器自带一段短接线,短接线通过接线头760与较长的中转线780电性连接,中转线780卷绕并盘设于轴心空腔122内,且中转线780的另一端延伸连接至制动器接线盒340内。当进行维保时,只需拆下编码器端盖720,将编码器拉出,拆开接线头760接口实现编码器的维修、更换,由于中转线780具有一定的长度,因而不会拉坏,保证装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座110上还设有减振组件900,所述减振组件900包括减振座920、及设置于所述减振座920上的减振件940。减振座92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布置于机座110的两侧,用于与井道壁接触,其上安装有减振性能良好的橡胶块,橡胶块与井道壁接触。因而当发生地震等极端天气时,可以防止曳引机发生剧烈摆动,从而防止其与井道壁发生撞击而产生结构性损伤,保证其安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