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便于成卷铁皮材料下料的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9502阅读:1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便于成卷铁皮材料下料的施工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便于成卷铁皮材料下料的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节能保温的大力倡导,电厂、化工等越来越重视保温工作,相应的铁皮外护板的使用随之增加,但是由于成卷的铁皮重量大,不易挪动,铁皮薄,易受到表面划伤,影响表面美观,需要有一种专用铁皮支架将铁皮卷支撑起来,既便于铁皮下料,也不影响铁皮表面美观。

另外,目前有一些卷材的支撑架,但是大部分支撑架无法对卷材进行预紧,使用过程中容易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本实用新型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便于成卷铁皮材料的下料的装置,采用本支架可以避免从铁皮卷中间抽铁皮,造成铁皮折痕,由于采用了滚轮,增加了下料时铁皮拆解的流畅,避免了表面的划伤,减小了工作量,使施工人员操作简单;同时还解决了卷材在下料过程中的松动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便于成卷铁皮材料下料的施工装置,包括一个支撑架,在所述的支撑架上安装有一个空心的旋转轴,沿着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在所述的旋转轴的外壁设有多圈固定其上的支撑腿,每一圈设有多个支撑腿;在每个所述的支撑腿的末端均设有内螺纹,所述的内螺纹与一个螺栓配合;且在所述的旋转轴的两端还设有轴承,用于支撑旋转轴。

进一步的,每一圈的支撑腿沿旋转轴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腿焊接在旋转轴上。

进一步的,每一圈包括4个支撑腿,4个支撑腿相隔90度间隔分布在旋转轴的圆周方向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架为一个左右对称的支撑结构,所述的旋转轴的两端横跨在支撑架上,且通过轴承支撑其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腿位于靠近旋转轴两端的位置,这样可以保证在施工时,支架的支撑腿位于成卷材料内筒的边缘处,可以方便的通过开口扳手拧动螺栓即可将支架紧顶在成卷材料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如下:

材料卸车前,将旋转轴和支撑腿一次性卡在成卷材料的内壁处,且通过支撑腿上的螺栓对成卷材料内壁进行预紧,然后利用吊车卸车时,一次将带有旋转轴和支撑腿的卷状材料放在支撑架上,且保证旋转轴与安装在支撑架上轴承配合;下料时,拉动卷材的一端,旋转轴开始旋转,实现下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支撑腿用于支撑铁皮内筒,且支撑腿与铁皮内筒之间靠螺栓实现顶紧,通过螺栓可以实现不同半径大小的成卷铁皮材料的下料,使用时支架的旋转轴与轴承便可轻松实现转动,便于铁皮使用。通过此装置,可以方便的使用卷状材料。

2.该实用新型可以很好的解决卷状材料的表面受破坏的问题;

3、该实用新型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工人下料中的劳动强度。

4、本实用新型技术无需使用其他复杂的辅助设备;施工简便,耗费人工少,节省材料工器具。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 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结构图;

图中:1旋转轴,2螺栓,3支撑腿,4轴承,5支撑架,6底座,7卷状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铁皮、成卷材料的方便使用支架,它利用轴承的滚动特性,使施工人员在施工材料时,只需要轻拉材料的端部,即可进行下料。

具体的结构如下:

其包括一个支撑架5,在所述的支撑架5上安装有一个空心的旋转轴1,沿着旋转轴1的轴线方向,在所述的旋转轴的外壁设有多圈固定其上的支撑腿3,每一圈设有多个支撑腿3;在每个所述的支撑腿3的末端均设有内螺纹,所述的内螺纹与一个螺栓2配合;且在所述的旋转轴的两端还设有轴承,用于支撑旋转轴1。

进一步的,每一圈的支撑腿3沿旋转轴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腿3焊接在旋转轴1上。

进一步的,每一圈包括4个支撑腿,4个支撑腿相隔90度间隔分布在旋转轴的圆周方向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架5为一个左右对称的支撑结构,底部设有一个底座6,所述的旋转轴1的两端横跨在支撑架上,且通过轴承4支撑其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腿位于靠近旋转轴两端的位置,这样可以保证在施工时,支架的支撑腿位于成卷材料内筒的边缘处,可以方便的通过开口扳手拧动螺栓即可将支架紧顶在成卷材料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腿用于支撑铁皮内筒,(支架的支撑腿在成卷材料内筒的边缘处,用开口扳手拧动螺栓即可将支架紧顶在成卷材料的内壁)且支撑腿与铁皮内筒之间靠螺栓实现顶紧,通过螺栓可以实现不同半径大小的成卷铁皮材料的下料;材料卸车前,将旋转轴和支撑腿一次性卡在成卷材料的内壁处,利用吊车卸车时,一次将带有旋转轴和支撑腿的卷状材料7放在支撑架上,使用时支撑架的旋转轴与轴承便可轻松实现转动,便于铁皮使用。通过此装置,可以方便的使用卷状材料。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