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控制可调速的微型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6221阅读:10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频控制可调速的微型提升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频控制可调速的微型提升机。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常规的微型提升机,多功能提升机,小型钢丝绳电动葫芦全部为单速模式,当负重作业电机初始启动时会晃动,吊装不平稳,做装配、精密设备吊装时操作的安全性低,控制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频控制可调速的微型提升机,空间简单,使用方便,使吊装更平稳,且精密设备吊装时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频控制可调速的微型提升机,包括两个底座支架,两个所述底座支架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左端盖和右端盖,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之间安装有可以相对端盖自由转动的卷筒,所述卷筒内固定安装有直流无刷电机和行星齿轮变速箱,所述直流无刷电机连接所述行星齿轮变速箱并给所述行星齿轮变速箱提供驱动力,所述行星齿轮变速箱匹配连接花键套并驱动所述花键套转动,所述花键套的外壁与所述卷筒的内壁啮合连接以带动所述卷筒转动;所述直流无刷电机背离行星齿轮变速箱一端安装有电磁制动装置,所述电磁制动装置外周侧设置有摩擦套;所述直流无刷电机通过带变频功能的集成电路接入交流220V电源,带变频功能的所述集成电路转换成直流动力供给所述直流无刷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卷筒外壁上一端固定安装有压绳板。

进一步的,所述卷筒外周侧的两个底座支架之间均匀安装有连接支杆。

进一步的,靠近所述花键套的端盖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花键套对应所述环形凸起的位置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起延伸至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环形凸起的外壁与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壁之间套装有第一滚动轴承,所述花键套与所述行星齿轮变速箱之间套装有第二滚动轴承,以便于将所述花键套定位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直流无刷电机外周侧套有连接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采用直流无刷电机,行星齿轮减速,电机于减速机内置于卷筒内部,大幅缩小卷扬机本身的体积和自重,增大了提升机扬程;采用交流220V电源输入,通过带变频功能的集成电路转换成直流动力供给直流无刷电机,使电机在每次启动时都会有转速从0到最大转速的过程,实现模拟无极变速的工作状体,提高吊装时的稳定性和操作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变频控制可调速的微型提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变频控制可调速的微型提升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支架;2-左端盖;201-环形凸起;3-右端盖;4-卷筒;5-直流无刷电机;6-行星齿轮变速箱;7-花键套;701-环形凹槽;8-电磁制动装置;9-摩擦套;10-连接套;11-压绳板;12-第一滚动轴承;13-第二滚动轴承;14-连接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变频控制可调速的微型提升机,包括两个底座支架1,两个所述底座支架1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左端盖2和右端盖3,所述左端盖2和右端盖3之间安装有可以相对端盖自由转动的卷筒4,所述卷筒4内固定安装有直流无刷电机5和行星齿轮变速箱6,直流无刷电机5外周侧套有连接套10,方便安装,所述直流无刷电机5连接所述行星齿轮变速箱6并给所述行星齿轮变速箱6提供驱动力,所述行星齿轮变速箱6匹配连接花键套7并驱动所述花键套7转动,所述花键套7的外壁与所述卷筒4的内壁啮合连接以带动所述卷筒4转动,左端盖2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环形凸起201,花键套7对应所述环形凸起201的位置上设置有环形凹槽701,所述环形凸起201延伸至所述环形凹槽701内,所述环形凸起201的外壁与所述环形凹槽701的内壁之间套装有第一滚动轴承12,所述花键套7与所述行星齿轮变速箱6之间套装有第二滚动轴承13,以便于将所述花键套7定位安装;所述直流无刷电机5背离行星齿轮变速箱6一端安装有电磁制动装置8,所述电磁制动装置8外周侧设置有摩擦套9,所述所述电磁制动装置8通过控制摩擦套9与卷筒4的内壁的接触摩擦而制动,其有电路板控制器控制;所述直流无刷电机5通过带变频功能的集成电路接入交流220V电源,带变频功能的所述集成电路转换成直流动力供给所述直流无刷电机5。

其中,所述卷筒4外壁上一端固定安装有压绳板11;卷筒4外周侧的两个底座支架1之间均匀安装有连接支杆14。

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流无刷电机、行星齿轮减速箱,电机与减速箱内置于卷筒内部,大幅缩小卷扬机本身的体积和自重,增大了提升机扬程;并且采用交流220V电源输入,通过带变频功能的集成电路转换成直流动力供给直流无刷电机5,使电机在每次启动时都会有转速从0到最大转速的过程,实现模拟无极变速的工作状体,提高吊装时的稳定性和操作安全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