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体固定配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6316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体固定配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体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箱体固定配件。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移动方便,一些箱体经常会设置一些便于移动的结构,比如在箱体底部设置轮子或者箱体底部使用光滑材料等措施,当箱体需要固定放置,需要借助外界固定架才能固定,但是当外出或者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在行驶的车厢或者斜坡上,很难找到固定的结构,为人们带来了不便。因此需要一种可以与箱体配合使用的固定配件,在保证箱体能够方便移动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箱体随时随地固定放置。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箱体固定配件,包括:

至少一支架;

至少一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支架固定于箱体上;

至少一伸缩结构,与所述支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结构底部设置有防滑底座,使用时拉动所述伸缩结构使所述防滑底座与地面接触,使箱体固定放置。

较佳的,所述固定结构为连杆或铰链,所述连杆与所述支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铰链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较佳的,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支架轴接,所述连杆另一端与所述支架卡接。

较佳的,所述连杆两端均与所述支架轴接或螺纹连接。

较佳的,所述固定配件还包括固定盖,所述连杆与所述支架卡接部位的外侧设置有连通凹槽,所述固定盖与所述连通凹槽卡接。

较佳的,所述固定配件还包括限位结构。

较佳的,所述限位结构为绑带或推杆,所述绑带固定于所述支架的外部,所述推杆固定于所述支架底部。

较佳的,所述支架底部设置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用于固定所述推杆。

较佳的,所述伸缩结构还包括按钮、横杆、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部为所述防滑底座,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横杆或者所述防滑底座上,通过所述按钮控制所述伸缩杆的伸缩。

较佳的,所述伸缩杆上设置有伸缩卡榫,通过所述按钮控制所述伸缩卡榫的内缩和卡设。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所述固定配件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伸缩结构,向下拉动所述伸缩结构,所述伸缩结构底部的防滑底座与地面接触,摩擦制动,实现箱体的固定放置;2,所述固定配件通过连杆或者铰链与支架配合,使得所述固定配件稳固的连接在箱体之上;3,所述固定配件结构简单,易加工,生产成本低,与箱体可拆卸连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4,该固定配件各部件均为独立结构,当部件出现损坏时,可以实现单独部件的更换,也可以整体更换,使所述固定配件更加具有维护性;5,所述固定配件还包括限位部件绑带以及推杆,使得所述固定配件与箱体之间连接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箱体固定配件中实施例一的支架与箱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箱体固定配件中实施例一的支架与伸缩结构连接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箱体固定配件中实施例一的支架与连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箱体固定配件中实施例一的防滑底座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箱体固定配件中实施例三的支架与连杆的连接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箱体固定配件中实施例六的推杆与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箱体固定配件中实施例七的推杆与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箱体固定配件中实施例八的绑带与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箱体固定配件中实施例九的支架与箱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箱体固定配件中实施例九的支架与铰链的连接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箱体固定配件中实施例九的支架与伸缩结构连接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附图3,本实用新型箱体固定配件,包括一对支架2,所述支架2两端向内延伸出横部,所述横部用于卡接在箱体1上。为了增加所述支架2的牢固性,所述支架2中间部位设置一横杆,所述支架2呈H结构。

为了能够给更好的将一对所述支架2固定与所述箱体1之上,一对所述支架2之间采用连杆4进行固定,所述连杆4与所述支架2可拆卸连接,使得一对所述支架2固定于所述箱体1上。

所述支架2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伸缩结构3,所述伸缩结构3包括上部横杆31,两侧的伸缩杆32以及底部的防滑底座33,当所述箱体1需要固定放置时,向下拉动所述伸缩结构3,使所述防滑底座33与地面接触,此时所述防滑底座33撑起所述箱体1,使得所述箱体1的轮子离开地面,所述防滑底座33采用防滑材料,因而所述防滑底座33与地面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从而使得所述箱体1固定放置。

所述伸缩结构3的上部横杆31上面设置有按钮34,通过按动所述按钮34,控制所述伸缩杆32的伸缩。所述伸缩杆32包括第一节固定杆以及第二节伸缩杆,所述第二节伸缩杆可以自由伸缩,所述第一节固定杆不能伸缩。当向下按动所述按钮34,此时所述第二节伸缩杆处于可以拉动状态,当停止按动所述按钮34时,所述第二节伸缩杆无法拉动,所述伸缩结构3处于稳固状态。所述按钮34设置在所述伸缩结构3的上部横杆31处,在行走状态时也能方便操作,人们无需专门蹲下或者弯腰才能碰到。当需要将所述箱体1固定放置时,人们用手按住所述按钮34的同时,用脚踩住所述防滑底座33,向下用力,从而拉动所述伸缩杆32向下运动,直至所述箱体1处于腾空状态,所述防滑底座33接触地面,摩擦制动,完成所述箱体1的固定放置,见附图4。

所述防滑底座33采用橡胶、塑料、牛筋底等常见防滑材料制备,为了进一步增加所述防滑底座33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所述防滑底座33上设置有花纹结构。所述防滑底座33形状为三角柱、长方体、多边体等形状,增加所述防滑底座33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所述防滑底座33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所述箱体1采用所述固定配件放置时的稳定性。所述防滑底座33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在所述箱体1处于腾空状态时,所述防滑底座33完全可以稳固的支撑起所述箱体1。

考虑到所述箱体1加上所述箱体1内物品的总重量,所述伸缩结构3以及所述支架2的所能承受的重量必须大于所述箱体1及其所述箱体1内物品的总重量。为了进一步增加所述伸缩结构3以及所述支架2的牢固性,可以在所述伸缩结构3的所述伸缩杆32之间以及所述支架2的中间部分设置多条横杆。

所述两侧伸缩杆32的第一节固定杆上各设置有一个伸缩卡榫35,在所述支架2与伸缩卡榫35相对应的位置上各设置有与所述伸缩卡榫35相适配的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数量为两个。通过按动所述按钮34,控制所述伸缩卡榫35的內缩和卡设以及所述伸缩杆32的伸缩。当向下按动所述按钮34,所述伸缩卡榫35向内缩,此时所述第二节伸缩杆也处于可以拉动状态,可以完成所述伸缩杆32的拉伸,当停止按动所述按钮34时,则所述伸缩卡榫35处于卡设状态,插入所述支架2上的第一盲孔,进一步加强所述伸缩结构3与所述支架2的稳定性,同时所述伸缩杆32无法拉动,所述伸缩结构3处于稳固状态。

日常使用所述箱体1时,当外部没有固定架或者说需要短时间放置,比如在行驶的地铁或者公交车上或者在斜坡上时,无法通过固定架等固定所述箱体1。而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固定配件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所述固定配件与所述箱体1采用可拆卸连接,需要的时候,就将所述固定配件安装在所述箱体1上,需要固定时只需将所述伸缩结构3向下拉伸,使得所述防滑底座33接触地面,实现所述箱体1的固定放置,且所述固定配件不会影响所述箱体1的正常使用。而且所述固定配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1的外侧,能够减少外部坚硬物体对所述箱体1的损害,减少所述箱体1横放时对箱体的磨损,增加所述箱体1的使用寿命。不需要的时候,则可以将其拆除放置,所述固定配件之间亦可以拆开放置,节省空间。所述固定配件安装方便,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所述固定配件各部件均为独立结构,当部件出现损坏时,可以实现单独部件的更换,也可以整体更换,使所述固定配件更加具有维护性,且无需对现有的所述箱体1进行改进,节约了资源。

为了增加所述固定配件的普适性,所述支架2可以根据不同所述箱体1的尺寸大小而设计不同长度厚度的支架2,使得所述支架2能够与不同的所述箱体1能够很好的配合使用。

所述箱体1可以是行李箱,行李箱是人们出门必备物品之一,行李箱的底部设有轮子,通过拉杆可以拖拽行李箱移动,省时省力,但是现有的大部分行李箱都不具有刹车等固定行李箱的结构,行李箱很难固定放置,为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之处。日常使用行李箱时,当需要长时间放置的时候可以采用横放状态,使得轮子不与地面接触,从而可以固定放置,但是当放置空间比较小或者说需要短时间放置,比如在行驶的地铁或者公交车上或者在斜坡上时,无法通过横放固定行李箱。而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固定配件则可以跟行李箱很好的配合使用,解决这一问题。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按钮34设置在所述防滑底座33的上部,这样人们在使用时只需用脚向下踩住按钮34,即可实现所述伸缩杆32的拉伸,使得所述防滑底座33与地面接触,从而实现所述箱体1的固定放置。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参见附图5,所述连杆4用于连接一对所述支架2,所述连杆4一端与所述支架2轴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架2卡接。所述支架2中间部位设置有第一空腔27,所述第一空腔27的宽度与所述连杆4宽度相适配,使得所述连杆4能够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27内,所述第一空腔27两侧各设置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杆4端部两侧各设置一与所述第二盲孔相适配尺寸的凸起,使用时,将所述凸起插入所述第二盲孔中,从而完成所述连杆4一侧与所述支架2的轴接。另一侧的所述支架2上设置有第二空腔28,所述第二空腔28的宽度与所述连杆4宽度相适配,使得所述连杆4能够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28内,所述连杆4与所述支架2卡接的一侧之上设置有第二凸起42,所述支架2的所述第二空腔28相应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凹槽24,所述第二凸起42与所述第二凹槽24之间卡接,使得所述一对支架2与所述箱体1之间固定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一对所述支架2与所述箱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所述支架2上设置有第一凸起23,所述连杆4上相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23尺寸相适配的第一凹槽41,所述第一凸起23与所述第一凹槽41之间卡接,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杆4与所述支架2的连接,防止出现两者相对滑动等不利情况。

所述连杆4与所述支架2之间的卡接的部位,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老化松动或者受到外部物体的碰撞,使得所述连杆4与所述支架2之间的连接出现松动,进而影响所述支架2与所述箱体1之间的固定连接。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所述连杆4与所述支架2之间的连接关系,在所述连杆4与所述支架2卡接的部位的外侧设置固定盖5,所述连杆4与所述支架2卡接的部位外侧依次设置有第三凹槽25,第四凹槽43,第五凹槽26。当所述连杆4与所述支架2处于卡接状态时,所述第三凹槽25、第四凹槽43以及第五凹槽26之间形成一个连通凹槽,所述连通凹槽为正工型结构,所述连通凹槽上部宽度小于底部宽度。相应的,所述固定盖5为倒工型结构,所述连通凹槽上部宽度大于底部宽度,所述固定盖5在所述连通凹槽内可以滑动,使用时,将所述固定盖5自所述第三凹槽25推入,然后滑动至所述第五凹槽26,形成卡接关系,从而固定所述固定盖5。所述固定盖5除了进一步加强了所述连杆4与所述支架2之间的稳定性,也能对其形成保护作用,防止外部物体对其的损害,提高其使用寿命。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三不同的是,所述连杆4两侧与一对所述支架2均采用轴接。所述一对支架2中间部位均设置有第一空腔27,所述第一空腔27的宽度与所述连杆4宽度相适配,使得所述连杆4能够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27内,所述第一空腔27两侧各设置有第三盲孔,所述第三盲孔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杆4端部两侧各设置一与所述第三盲孔相适配尺寸的凸起,使用时,将所述凸起插入所述盲孔中,从而完成所述连杆4两侧与所述支架2的轴接。

实施例五

与实施例三不同的是,所述连杆4两端与一对所述支架2相应位置上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连杆4与一对所述支架2固定时采用螺纹连接。

实施例六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连杆4与所述支架2在所述箱体1的上部进行连接,方便安装。

参见附图6,所述固定配件还包括推杆6,一对所述支架2底部分别设置有一对第一插槽21,一对第二插槽22,所述第一插槽21以及所述第二插槽22与所述支架2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插槽21为贯通结构,所述推杆6为U型结构,将所述推杆6插入所述第一插槽21,推动所述推杆6,直至其插入所述第二插槽22。所述推杆6进一步加固了所述支架2与所述箱体1之间的连接,增强了所述支架2的承重能力,也进一步限制了所述支架2与所述箱体1之间的位置关系,防止因剧烈晃动等外部环境所引起的所述支架2相对于所述箱体1的滑动。

实施例七

与实施例六不同的是,参见附图7,所述第一插槽21与所述支架2通过铰链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插槽21可以在90°范围内旋转。不使用时,旋转所述第一插槽21,使得所述推杆6放置于所述支架2的侧面,此时所述第一插槽21与所述支架2之间的铰链连接处于稳固状态。优选的,在所述支架2的侧面相应位置设置挂钩,用于固定所述推杆6。使用时,旋转所述第一插槽21,使得所述第一插槽21与所述第二插槽22处于同一水平面,此时所述第一插槽21与所述支架2之间的铰链连接处于稳固状态,然后将所述推杆6插入所述第一插槽21,推动所述推杆6,直至其插入所述第二插槽2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上固定连接一个所述伸缩结构3,所述伸缩结构3设置于所述推杆6的相对的一侧的所述支架2上。所述第一插槽21底部设置防滑底座,当所述第一插槽21向下旋转,使得所述推杆6插入所述第二插槽22时,所述第一插槽21底部的防滑底座接触地面,与另一侧的所述伸缩结构3的所述防滑底座33一起实现所述箱体1的固定放置。

实施例八

与实施例六不同的是,所述连杆4与所述支架2在所述箱体的底部进行连接,在底部进行连接,增加底部承重点的连接稳固性,使得所述固定配件在撑起所述箱体1时能够更加稳固。

所述连杆4与所述支架2也可以在所述箱体1的底部与上部同时进行连接。

实施例九

与实施例六不同的是,参见附图8,为了进一步加固所述支架2与所述箱体1之间的连接关系,所述固定配件还包括绑带7,所述绑带7捆绑在所述支架2的外部,从而对所述支架2形成限位作用,防止因剧烈晃动等外部环境所引起的所述支架2相对于所述箱体1的滑动。

实施例十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参见附图9,所述支架2处于使用状态,固定连接与所述箱体1的外部。参见附图10,所述支架2包括第一连接板221、第二连接板222、第三连接板223、第四连接板224以及第五连接板225,所述各连接板通过铰链226转动连接,所述支架2的所述第一连接板221,所述第三连接板223,所述第五连接板225在水平状态下处于锁定稳固状态,所述第二连接板222以及所述第四连接板224在垂直状态下处于锁定稳固状态。所述各连接板均可以在270°范围内向外旋转,所述支架2在不使用的时候各连接板通过旋转可以折叠在一起,方便存放,占用面积小。

使用时,首先将所述第四连接板224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222旋转到与所述第三连接板223处于垂直的锁定稳固状态,然后将器套接与所述箱体1上,最后将所述第一连接板221与所述第五连接板225旋转到水平锁定稳固状态,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板221与所述第五连接板225固定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完成所述支架2与所述箱体1的可拆卸固定连接。

参见附图11,所述支架2上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一对伸缩结构3,所述伸缩结构3的连接关系以及具体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实施例十一

与实施例十不同的是,所述支架2上固定连接有一个所述伸缩结构3,所述伸缩结构3底部的防滑底座33与所述伸缩杆32通过所述铰链226连接,所述伸缩杆32上设置有挂钩,所述防滑底座33向上旋转折叠起来的时候,通过所述挂钩固定。当需要固定所述箱体1时,首先将所述防滑底座33从所述挂钩上取下,然后向下拉伸所述伸缩杆32后,最后将所述防滑底座33旋转至所述箱体1的底部,所述防滑底座33旋转至水平状态,并位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时为稳定状态,此时,所述防滑底座33支撑所述箱体1,使得所述箱体1处于腾空状态,所述防滑底座33接触地面,摩擦制动,完成所述箱体1的固定放置。

所述防滑底座33为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板状物体,在所述箱体1处于腾空状态时,所述防滑底座33完全可以支撑起所述箱体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