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组件及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9068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包装组件及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组件及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药液的包装基本采用西林瓶。现有的西林瓶通常采用胶塞及铝压盖进行密封固定,包装工序复杂。在使用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先打开铝压盖,然后使用带有针头的注射器对西林瓶内的药物进行抽取,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易密封的试剂瓶,进一步地,提供一种方便抽取药液的试剂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组件,包括:瓶体,其具有瓶口;瓶塞,其匹配插入所述瓶口;瓶盖,其具有固定部和盖部,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盖部的一侧,所述固定部包围所述瓶口和瓶塞的外周;紧固部件,其套设在所述瓶盖上,用于配合所述固定部将所述瓶盖固定在所述瓶口和瓶塞的外周。

对于上述包装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盖部上具有通孔。

对于上述包装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部包括从所述盖部的一侧的边缘延伸出的多个爪。

对于上述包装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爪具有弹性。

对于上述包装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紧固部件处于环绕所述固定部外周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固定部压紧所述瓶口和瓶塞的外周。

对于上述包装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紧固部件处于远离所述固定部外周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瓶口和瓶塞的外周自由容纳于所述固定部。

对于上述包装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瓶体还具有瓶颈和瓶身,所述瓶颈连接所述瓶口和瓶身,且所述瓶颈的外径小于所述瓶口的外径。

对于上述包装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紧固部件为环状结构。

对于上述包装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紧固部件具有弹性。

对于上述包装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瓶体为西林瓶,所述瓶塞为丁基胶塞。

对于上述包装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盖部形成两侧具有开口的空腔。

对于上述包装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包装组件还包括:刺穿装置,其竖直设置在所述盖部形成的空腔内。

对于上述包装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盖部具有第一筒部、第二筒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筒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筒部和所述第二筒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对于上述包装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包装组件还包括:刺穿装置,其设置在由所述第一筒部形成的空腔内,与所述第一筒部连接。

对于上述包装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刺穿装置受到向着所述瓶体的方向施加的外力的情况下,所述刺穿装置能够刺穿所述瓶塞。

对于上述包装组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刺穿装置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形成通透的空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分别用于固定所述的包装组件;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组件,包括具有固定部的瓶盖、以及紧固部件,在紧固部件处于环绕固定部外周的位置的情况下,固定部压紧瓶口和瓶塞的外周,能够有效对瓶体进行密封,瓶盖不易脱落,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组件可以将盖部设计成具有通孔的结构,使用者无需打开瓶盖,可以直接抽取包装组件中的液体,操作较为简单。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组件还可以包括刺穿装置,其可以替代注射器的针头,直接连接注射器,并在外力的作用下刺穿瓶塞,从而减少使用者被注射器的针头刺伤的风险。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可以实现将两个包装组件固定,从而实现对需要混合使用的两种液体或需要两瓶剂量的液体进行组合包装和使用。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包装组件的示意图;

图2a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包装组件的另一示意图;

图2b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包装组件的另一示意图;

图2c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包装组件的另一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包装组件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瓶体 30:瓶盖 31:固定部

311:爪 32:盖部 321:第一筒部

322:第二筒部 323:第一连接部 40:紧固部件

50:刺穿装置 51:第一端 52:第二端

100:包装组件 200:固定装置 60:第一固定部

61:第二固定部 62: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实施例1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包装组件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包装组件100主要包括:瓶体10,其具有瓶口;瓶塞,其匹配插入所述瓶口;瓶盖30,其具有固定部31和盖部32,所述固定部31位于所述盖部32的一侧,所述固定部31包围所述瓶口和瓶塞的外周;紧固部件40,其套设在所述瓶盖30上,用于配合所述固定部31将所述瓶盖固定在所述瓶口和瓶塞的外周。

其中,瓶体10可以由塑料、玻璃或金属制作而成,瓶塞可以由塑料、橡胶或树脂制作而成,在此不做限定。瓶体10例如为玻璃瓶体,其在装载例如药物、化工产品等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的情况下,可以保持较好的稳定性。瓶塞例如为丁基胶塞,其具有较好的洁净度、化学稳定性、气密性和生物性能。覆膜以后的丁基胶塞,可以进一步有效地减少例如与药物之间的吸收、吸附、浸出和渗透,提高药物的长期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瓶体10的形状,例如,可以是截面为圆形的圆形瓶体,也可以是截面为方形的方形瓶体,还可以是截面面积逐渐变化的锥形瓶体。瓶塞与瓶体10的瓶口形状相匹配,以使瓶塞能够插入瓶口,与瓶口紧密结合,从而防止瓶体10内装载的液体流出。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可以设计各种型号的瓶体10,以适用各种型号例如2毫升、5毫升、10毫升或20毫升的注射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盖部32盖部上具有通孔。使用者无需打开瓶盖,可以直接抽取包装组件中的液体,操作较为简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a所示,所述固定部31包括从所述盖部32的一侧的边缘延伸出的多个爪31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固定部31包括的爪311的个数,也不限定每个爪311的尺寸是否相同。具体地,固定部31可以包括奇数个爪311,也可以是偶数个爪311。每个爪311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在一个示例中,爪311可沿着盖部的一侧的边缘均匀分布,形成类似“百褶”的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紧固部件40处于远离所述固定部31外周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瓶口和瓶塞的外周自由容纳于所述固定部31。所述紧固部件40可以为环状结构。所述紧固部件40可为弹性或非弹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紧固部件40处于环绕所述固定部31外周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固定部31压紧所述瓶口和瓶塞的外周。

固定部31包含的多个爪311可以配合紧固部件40,使瓶盖30安装完成后不会松动。具体地,如图2a至2b所示,在瓶口处插入瓶塞,然后将瓶盖30放置在已经插入瓶塞的瓶口外周,其中,瓶口和瓶塞可以置于固定部31中。如图2b至2c所示,将套设在瓶盖30上的紧固部件40向着瓶体10的方向施加的外力,使紧固部件40向下移动使其逐渐压在固定部31包含的多个爪311上。当紧固部件40处于环绕固定部31外周的位置时,固定部31压紧瓶口和瓶塞的外周,瓶盖30安装完成。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爪311可具有弹性,使得在紧固部件40下移之前爪311呈张开状态以自由容纳瓶口和瓶塞,紧固部件40下移之后爪311变形呈收紧状态,以压紧瓶口和瓶塞,降低工艺难度,提高包装组件的密闭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a所示,所述瓶体10还具有瓶颈和瓶身,所述瓶颈连接所述瓶口和瓶身,且所述瓶颈的外径小于所述瓶口的外径。所述瓶体10可以为西林瓶。

采用上述结构的瓶体10,瓶颈的外径小于瓶口外径。因此,在瓶盖30安装完成后,紧固部件40环绕在固定部31的外周,并环绕在瓶颈的位置,使紧固部件40不容易脱离位置,进一步起到了密封瓶塞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组件100应用于装载需要隔尘、除菌的物品例如药物的情况下,可以将包装组件100放在密封环境例如真空包装袋中,也可以在瓶盖30的上方加上一个密封盖。具体地,密封盖可以和瓶盖30可转动连接,也可以和瓶盖30分离,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组件,包括具有固定部的瓶盖、以及紧固部件,在紧固部件处于环绕固定部外周的位置的情况下,固定部压紧瓶口和瓶塞的外周。其中,瓶盖具有通孔,使用者无需打开瓶盖,可以直接抽取包装组件中的液体,操作较为简单。

实施例2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包装组件的示意图。图3与图1、图2a至2c标号相同的组件具有相同的含义,在此不再赘述。

与上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该包装组件100的盖部32形成两侧具有开口的空腔。该包装组件100,还包括:刺穿装置50,其设置在盖部32形成的空腔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盖部32具有第一筒部321、第二筒部322和第一连接部323,所述第二筒部322与所述固定部31连接,所述第一筒部321和所述第二筒部32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323连接。

如图3所示,第一筒部321和第二筒部322可以为顶面和底面通透的具有空腔的柱状结构。其中,第一筒部321的外径可以小于或者等于第二筒部322的外径。当第一筒部321的外径小于第二筒部322的外径时,第一连接部323可以为顶面和底面通透的具有空腔的圆台结构。其中,第一连接部323截面面积较小的一端与第一筒部321的一端连接,截面面积较大的一端可以与第二筒部322的一端连接,第二筒部322的另一端与固定部31连接。

盖部32具有的第一筒部321、第二筒部322和第一连接部323可以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例如,可以采用铸造或注塑等方式成形为一体,也可以采用螺纹等方式固定,在此不做限定。

采用上述结构的盖部32,当第一筒部321的外径小于瓶塞的外径时,在瓶盖30安装完成后,第一连接部323能够压紧瓶塞,使瓶塞不能从第一筒部321的开口处脱落,进一步起到了密封瓶塞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者例如医护人员可以使用带有针头的注射器直接抽取瓶体10所装载的液体。具体地,可以将针头从第一筒部321的开口处探入第一筒部321,并对注射器向着瓶体10的方向施加的外力,直到针头刺穿瓶塞,向着远离瓶体10的方向拉动注射器的推拉杆,抽取到瓶体10里所装载的液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刺穿装置50设置在由所述第一筒部321形成的空腔内,与所述第一筒部321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刺穿装置50受到向着所述瓶体的方向施加的外力的情况下,所述刺穿装置50能够刺穿所述瓶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刺穿装置50包括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所述第一端51和所述第二端52之间形成通透的空腔。

具体地,如图3所示,刺穿装置50可以替代注射器的针头。因此,刺穿装置50的第一端51可以匹配连接注射器的进出液口,第二端52在受到向着瓶体10的方向施加的外力的情况下,可以刺穿瓶塞。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可以设计各种型号的第一端51,以适用各种型号例如2毫升、5毫升、10毫升或20毫升的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刺穿装置50的制作材质。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刺穿装置50与盖部32的连接方式。例如,可以在盖部32的内侧壁设置卡扣,固定刺穿装置50;也可以在盖部32的内侧壁设置部分连接点,固定刺穿装置50。其中,卡扣或连接点可以设置在第一筒部321的内侧壁,并可以在受到向着瓶体10的方向施加的外力的情况下脱开或断开,使刺穿装置50向着瓶体10前进刺穿瓶塞。

进一步地,在刺穿装置50处于未使用的状态时,刺穿装置50的第二端52可以贴近瓶塞的远离瓶体10的表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第一端51与第一筒部321的高度位置关系。例如,第一端51可以凸在第一筒部321的外部,此种情况下,方便第一端51与注射器的进出液口匹配连接。第一端51也可以凹在第一筒部321的内部,此种情况下,有利于避免第一端51因为外力而致使瓶塞错误刺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组件包括刺穿装置,其可以替代注射器的针头,直接连接注射器,并在外力的作用下刺穿瓶塞,从而减少使用者被注射器的针头刺伤的风险。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固定装置200主要包括:第一固定部60和第二固定部61,分别用于固定一个上述的包装组件100。第二连接部62,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60和所述第二固定部61。

其中第一固定部60和第二固定部61可为环状、部分环状、卡扣结构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只要其能够固定所述包装组件100即可。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固定部60和第二固定部61可为环状,两组包装组件100的瓶体的瓶身部分分别套入第一固定部60和第二固定部61中以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也可以直接使用连接的两个紧固部件40实现将两个所述包装组件100固定,在此不做限定。

目前,通过对双组份的药物进行混合,形成新的粘合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外用冻干人纤维蛋白粘合剂,脑膜胶,止血胶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可以实现将两个包装组件固定,从而实现对需要混合使用的两种液体或需要两瓶剂量的液体进行组合包装和使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同时对两个包装组件所装载的液体进行抽取,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分别抽取时操作出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