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5639阅读:9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线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收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收线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到各种线材,如数据线、电线、耳机线等等,人们对整理各种线材的工具渐渐有了需求,目前,整理线材的工具是扎带或者绕线器等,这些器材整理后,再次使用时需要再将其打开,并重复缠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线器,以解决上述重复缠绕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线器,包括第一圆筒、第二圆筒、穿线筒和第一端板,所述第一圆筒套设所述第二圆筒内;所述第二圆筒的一端与所述穿线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穿线筒与第二圆筒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圆筒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筒的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一端板,并相对于第二圆筒轴线的平行线转动;还包括第一发条弹簧,所述第一发条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发条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筒外壁外侧套设有围挡,所述围挡与所述第一端板固定连接,所述围挡与所述穿线筒的端头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通过旋转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使发条弹簧处于拉紧状态,将线材从一侧的通孔穿入,然后穿过穿线筒从另一侧通孔穿出,当线材穿出预定的长度后,使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相互放松,发条弹簧就带动第二圆筒与第一圆筒做相对旋转,即穿线筒与第二圆筒旋转,使线材自动缠绕到第二圆筒外壁上,在使用时只需拉出使用的部分长度,或者全部拉出,使发条弹簧处于部分拉紧状态或全部拉紧状态,使用完成后,发条弹簧放松回收,可以实现线材自动缠绕。

进一步,所述第一圆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通过螺纹旋合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端板与第一圆筒的一端的相对螺纹旋和距离来控制第一端板和第二圆筒之间的压紧程度,使第二圆筒的旋转速度得到控制,当挤压力达到设定值时,第二圆筒不再转动,即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就不会发生相对旋转,使得穿绕线材和使用线材都比较方便。

进一步,所述第二圆筒为耐磨材料和/或所述第一端板为耐磨材料;

或,

所述第二圆筒的另一端设有耐磨层和/或所述第一端板靠近所述第二圆筒的另一端的位置上设置有耐磨层。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二圆筒与第一端板接触处设置耐磨层,当第二圆筒的端面与第一端板表面摩擦接触时,提高了接触面的耐磨性能。

进一步,还包括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穿过所述围挡的侧壁并与所述围挡的侧壁螺纹旋合连接,所述调节旋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筒的外壁抵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节旋钮可以在围挡外侧实现对第二圆筒的抵紧与放松,控制第二圆筒的转动速度以及停止转动,便于使用人员操控。

进一步,所述穿线筒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收线管,所述收线管穿出所述通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收线管,便于收纳散装的线束。

进一步,所述收线管通过弹性连接件与所述穿线筒的端头或所述第二圆筒的外壁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收线管,便于收线旋转过程中,线材的缓冲作用。

进一步,所述收线管为拉链式收线管,拉链贯穿于所述收线管的轴向外表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拉链式收线管,需要收线时,直接将拉链拉开,然后将线材设置在收线管内,在把拉链闭合,操作过程非常简单,效率高。

进一步,所述拉链的座插靠近所述穿线筒的端头,所述拉链的拉头上设有拉片,所述围挡的外壁上设有拉片固定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拉链的座插靠近线筒的端头,当放置线材时,拉链全部打开;在收线时,将拉片挂扣在拉片固定结构上,拉头就会随着收线的过程拉好闭合,效率很高。

进一步,所述第一圆筒和所述第二圆筒共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共轴,实现同轴旋转,绕线的效率会提高。

进一步,还包括第三圆筒、第四圆筒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三圆筒套设所述第四圆筒内;所述穿线筒的另一侧与所述第四圆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穿线筒与所述第四圆筒垂直;所述第三圆筒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圆筒的另一端靠近所述第二端板,并相对于其轴线的平行线转动;所述第三圆筒的外壁和所述第四圆筒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发条弹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穿线筒的另一侧面对称设置一组圆筒和发条弹簧,提高了收线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第三圆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板通过螺纹旋合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端板与第三圆筒的一端的相对螺纹旋和距离来控制第二端板和第四圆筒之间的压紧程度,使第四圆筒的旋转速度得到控制,当挤压力达到设定值时,第四圆筒不再转动,即第三圆筒和第四圆筒就不会发生相对旋转,使得穿绕线材和使用线材都比较方便。

进一步,所述第四圆筒为耐磨材料和/或所述第二端板为耐磨材料;

或,

所述第四圆筒的另一端设有耐磨层和/或所述第二端板靠近所述第四圆筒的另一端的位置上设置有耐磨层。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四圆筒与第二端板接触处设置耐磨层,当第四圆筒的端面与第二端板表面摩擦接触时,提高了接触面的耐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放松状态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缠绕状态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收线管实施例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1、第一圆筒,02、第二圆筒、03、穿线筒,04、第一端板,05、第一发条弹簧,06、收线管,07、拉链,08、围挡,09、调节旋钮,10、第三圆筒,11、第四圆筒,12、第二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放松状态结构图参见图1,收线器,包括第一圆筒01、第二圆筒02、穿线筒03和第一端板04,第一圆筒01套设第二圆筒02内;第二圆筒02的一端与穿线筒03的一侧固定连接,穿线筒03与第二圆筒02的轴线垂直;第一圆筒01的另一端与第一端板04固定连接,第二圆筒02的另一端靠近第一端板04,并相对于第二圆筒02轴线的平行线转动;还包括第一发条弹簧05,第一发条弹簧05的一端与第一圆筒01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一发条弹簧05的另一端与第二圆筒02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圆筒02外壁外侧套设有围挡08,围挡08与第一端板04固定连接,围挡08与穿线筒03的端头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通孔。

在使用收线器时,通过旋转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使发条弹簧处于拉紧状态,将线材从一侧的通孔穿入,然后穿过穿线筒从另一侧通孔穿出,当线材穿出预定的长度后,使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相互放松,发条弹簧就带动第二圆筒与第一圆筒做相对旋转,即穿线筒与第二圆旋转,使线材自动缠绕到第二圆筒外壁上,在使用时只需拉出使用的部分长度,或者全部拉出,使发条弹簧处于部分拉紧状态或全部拉紧状态,使用完成后,发条弹簧放松回收,可以实现线材自动缠绕。

本实施例中,第一圆筒01的一端与第一端板04通过螺纹旋合固定连接(未在图中示出)。

通过第一端板与第一圆筒的一端的相对螺纹旋和距离来控制第一端板和第二圆筒之间的压紧程度,使第二圆筒的旋转速度得到控制,当挤压力达到设定值时,第二圆筒不再转动,即第一圆筒和第二圆就不会发生相对旋转,使得穿绕线材和使用线材都比较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圆筒02为金属和/或第一端板04为金属。

由于第二圆筒与第一端板都为金属,金属的耐磨性能非常好,当第二圆筒的端面与第一端板表面摩擦接触时,提高了接触面的耐磨性能。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圆筒02和/或第一端板04可以为但不限于陶瓷、耐磨塑料、耐磨橡胶材料,这样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和环境选择不同的耐磨材料。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圆筒02的另一端和/或第一端板04靠近第二圆筒02的另一端的位置上可以设置为但不限于金属层、陶瓷层、耐磨塑料层、耐磨橡胶层,这样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和环境选择不同设置不同的耐磨层(未在图中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调节旋钮09,调节旋钮09穿过围挡08的侧壁并与围挡08的侧壁螺纹旋合连接,调节旋钮09的一端与第二圆筒02的外壁抵接。

通过调节旋钮可以在围挡外侧实现对第二圆筒的抵紧与放松,控制第二圆筒的转动速度以及停止转动,便于使用人员操控。

在具体实施例中,调节旋钮可以对应设置为多个,方便用户在不同的位置上操作。

本实施例中,穿线筒0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收线管06,收线管06穿过通孔;收线管06通过弹性连接件与穿线筒03的端头连接,其中弹性连接件为弹性橡胶。

通过设置收线管,便于收纳散装的线束。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收线管,便于收线旋转过程中,线材的缓冲作用。在具体实施例中,弹性连接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弹簧、橡胶圈等。

在具体实施例中,收线管06通过弹性连接件与第二圆筒02的外壁连接。

同样,收线管与第二圆筒的外壁连接,便于收线管在第二圆筒的外壁缠绕和收线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收线管06为拉链式收线管,拉链07贯穿于收线管06的轴向外表面;拉链07的座插靠近穿线筒03的端头,拉链07的拉头上设有拉片,围挡08的外壁上设有拉片固定结构。

在具体实施例中,拉片固定结构是但不限于圆柱结构、挂钩结构等;可以但不限于设置在通孔的旁边。

拉链式收线管,需要收线时,直接将拉链拉开,然后将线材设置在收线管内,在把拉链闭合,操作过程非常简单,效率高。拉链的座插靠近线筒的端头,当放置线材时,拉链全部打开;在收线时,将拉片挂扣在拉片固定结构上,拉头就会随着收线的过程拉好闭合,效率很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圆筒01和第二圆筒02共轴,第一圆筒01的轴线与穿线筒03的轴线垂直相交。

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共轴,实现同轴旋转,绕线的效率会提高。第一圆筒的轴线与穿线筒的轴线垂直相交,收线器在收线旋转的时候,穿线筒两端在第二圆筒表面位置一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缠绕状态结构图参见图2,是第一圆筒01和第二圆筒02相对旋转90°后的位置示意图,然后通过调节旋钮09在围挡外侧抵压第二圆筒02,实现发条弹簧的抵紧,确保线材在收线管03两端露出的长度在设定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图参见图3,包括第一圆筒01、第二圆筒02、穿线筒03和第一端板04,第一圆筒01套设第二圆筒02内;第二圆筒02的一端与穿线筒03的一侧固定连接,穿线筒03与第二圆筒02的轴线垂直;第一圆筒01的另一端与第一端板04固定连接,第二圆筒02的另一端靠近第一端板04,并相对于第二圆筒02轴线的平行线转动;还包括第一发条弹簧05,第一发条弹簧05的一端与第一圆筒01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一发条弹簧05的另一端与第二圆筒02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圆筒02外壁外侧套设有围挡08,围挡08与第一端板04固定连接,围挡08与穿线筒03的端头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通孔。

其中,第一圆筒01和第二圆筒02共轴,第一圆筒01的轴线与穿线筒03的轴线垂直相交。

其中,第一圆筒01的一端与第一端板04通过螺纹旋合固定连接(未在图中示出)。以及,还包括调节旋钮09,调节旋钮09穿过围挡08的侧壁并与围挡08的侧壁螺纹旋合连接,调节旋钮09的一端与第二圆筒02的外壁抵接。

其中,穿线筒0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收线管06,收线管06穿过通孔。收线管06通过弹性连接件与穿线筒03的端头连接。收线管03为拉链式收线管,拉链07贯穿于收线管03的轴向外表面。拉链07的座插靠近穿线筒03的端头,拉链07的拉头上设有拉片,围挡08的外壁上设有拉片固定结构。

其中,还包括第三圆筒10、第四圆筒11和第二端板12,第三圆筒10套设第四圆筒11内;穿线筒03的另一侧与第四圆筒11的一端固定连接,穿线筒03与第四圆筒11垂直;第三圆筒10的另一端与第二端板12固定连接,第四圆筒11的另一端靠近第二端板12,并相对于其轴线的平行线转动;第三圆筒10的外壁和第四圆筒11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发条弹簧(图中未示出)。

在穿线筒的另一侧面对称设置一组圆筒和发条弹簧,提高了收线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中,第三圆筒10的一端与第二端板12通过螺纹旋合固定连接。

通过第二端板与第三圆筒的一端的相对螺纹旋和距离来控制第二端板和第四圆筒之间的压紧程度,使第四圆筒的旋转速度得到控制,当挤压力达到设定值时,第四圆筒不再转动,即第三圆筒和第四圆就不会发生相对旋转,使得穿绕线材和使用线材都比较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圆筒11为金属和/或第二端板12为金属。

由于第四圆筒与第二端板都为金属,金属的耐磨性能非常好,当第四圆筒的端面与第二端板表面摩擦接触时,提高了接触面的耐磨性能。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四圆筒11和/或第二端板12可以为但不限于陶瓷、耐磨塑料、耐磨橡胶材料,这样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和环境选择不同的耐磨材料。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四圆筒11的另一端和/或第二端板12靠近第二圆筒的另一端的位置上可以设置为但不限于金属层、陶瓷层、耐磨塑料层、耐磨橡胶层,这样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和环境选择不同的设置不同的耐磨层(未在图中示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结构图参见图4,与图3的区别在于,第二端板12的外径与第一端板04的外径相等,使得整个收线器为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收线管实施例结构图参见图5,收线管03为拉链式收线管,拉链07贯穿于收线管03的轴向外表面;拉链07的座插靠近穿线筒03的端头,拉链07的拉头上设有拉片。

拉链式收线管,需要收线时,直接将拉链拉开,然后将线材设置在收线管内,在把拉链闭合,操作过程非常简单,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结构图参见图6,与图3的区别在于,第一圆筒01的一端与第一端板04通过螺纹旋合固定连接(未在图中示出);第三圆筒10的一端与第二端板12通过螺纹旋合固定连接。不包括,设置在围挡08的侧壁上的调节旋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结构图参见图7,与图4的区别在于,第一圆筒01的一端与第一端板04通过螺纹旋合固定连接(未在图中示出);第三圆筒10的一端与第二端板12通过螺纹旋合固定连接。不包括,设置在围挡08的侧壁上的调节旋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收线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