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编织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8559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复合编织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编织袋,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盛放大米、粗粮、豆类等谷物粮食并对其进行保鲜的复合编织袋。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塑料复合编织袋采用下述三层结构复合而成:第一层为聚丙烯编织袋本体,第三层为BOPP薄膜层,第二层为粘结层;其中,第二层粘结层是采用丙烯乙烯聚合树脂来流延挤出热压粘合第一层聚丙烯编织袋本体和第三层BOPP薄膜层。复合编织袋的袋口采用卷边后棉线缝包进行封口,其缝包线处不密封只能做普通包装用。

复合编织袋底部采用纸塑热熔胶粘合封底,其目的是为了起到防水、防湿、防霉、的作用,使大米、粗粮、豆类、粮食、奶粉、食品、化工材料保鲜、长期保存。但复合编织袋袋口缝包线受袋内产品重力影响缝包线针孔拉大漏气时,由于空气中的水分和潮湿,热熔胶层和牛皮纸层破损或分离开,传统的粘合胶带起不到防水、防潮、防霉、防潮、防虫、保鲜密封的作用。

但是,由于第三层BOPP薄膜层和第二层粘结层(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形成)的水、氧气透过率较高,受红外线、紫外线及外界的空气的影响,不能很好的保护第一层聚丙烯编织袋和袋内包装物,导致袋内的包装物容易氧化、结块,不能长期保存,聚丙烯编织袋受红外线、紫外线及外界的空气的氧化,也很快老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复合塑料编织袋袋的7.4储存室内不得超过18个月),一般在半年左右编织袋就容易造成断裂,也不能起到包装的作用。再加上,由于袋口卷边缝包线受袋内物品重力影响缝包线针孔拉大漏气的缺陷,使得复合编织袋不能有效的防水、防湿、防霉、防虫,大米、豆类等谷物粮食以及奶粉等食品不能够长期保鲜、储存,化工材料产品也不能长期储存。最终导致复合编织袋只能作为普通包装袋使用。

为了能保护内包装物(颗粒、粉状化工原料、食品添加剂、粮食、饲料等)免于氧化、结块、风化等影响,现有技术中,将上述三层形成的复合编织袋内套圆筒聚乙烯薄膜袋和高阻隔薄膜袋,但是,该操作一方面增加了内袋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人工成本。

因此,开发一种具有良好的阻隔氧气防氧化、阻湿防产品结块、密封性好、成本低的、节约人力资源、利于工业化生产的、免于红外线、紫外线及外界空气影响的、能够很好的保护第一层编织袋和内包装物、可以长期使用的复合编织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为实现内包装物的密封效果,复合编织袋采用人工套袋,成本较高、不能实现工业化生产以及现有复合袋耐用时间不长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复合编织袋。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编织袋,其包括:

一编织袋本体;

一粘合层,包覆在所述编织袋本体外表面;

一高阻隔层,所述高阻隔层包覆在所述粘合层外表面,所述高阻隔层用于阻隔外界水分和氧气进入所述编织袋本体内并阻隔所述编织袋本体内的气体泄漏;

和一薄膜层,包覆在所述高阻隔层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较佳地技术方案,所述的复合编织袋包括:

一编织袋本体,用于盛放物品;

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包覆在所述编织袋本体外表面;

一粘合层,包覆在所述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外表面;

一高阻隔层,所述高阻隔层包覆在所述粘合层外表面,所述高阻隔层用于阻隔外界水分和氧气进入所述编织袋本体内并阻隔所述编织袋本体内的气体泄漏;

一薄膜层,包覆在所述高阻隔层外表面。

其中,所述编织袋本体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上、下端开口的圆筒状聚丙烯编织袋。

其中,所述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的材质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丙烯乙烯聚合树脂。所述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的原料组分一般由聚丙烯和聚乙烯组成。所述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中,所述聚丙烯的含量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65~80%,所述聚乙烯的含量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20~35%,上述百分比为各组分相对于丙烯乙烯聚合树脂的质量百分比。

其中,所述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的厚度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10~30μm。

其中,较佳地,所述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为在编织袋本体的外表面挤出流延涂布形成。

其中,较佳地,所述粘合层和所述丙烯乙烯聚合树脂中间还包括一双向拉伸聚丙烯膜(BOPP)。所述双向拉伸聚丙烯膜的厚度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15~18μm。

当所述粘合层和所述丙烯乙烯聚合树脂中间还包括一双向拉伸聚丙烯膜时,较佳地,所述编织袋本体和所述双向拉伸聚丙烯膜通过挤出流延复合热合连接,形成所述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较佳地,所述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和所述高阻隔层通过干式复合连接,形成所述粘合层。

其中,所述粘合层的材质一般可为本领域常规的聚氨酯粘合剂。所述粘合层的厚度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1~3μm。

其中,所述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和所述高阻隔层通过干式复合连接,形成一粘合层。

其中,所述高阻隔层的材质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聚偏二氯乙烯(PVDC)或聚乙烯醇(PVA)。

其中,所述高阻隔层的厚度可为本领域内常规,较佳地为1~3μm。

其中,所述薄膜层较佳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或双向拉伸聚丙烯膜(BOPP)。

其中,较佳地,所述高阻隔层涂布于所述薄膜层的单面。

当所述的高阻隔材质为聚偏二氯乙烯时,所述薄膜层和所述高阻隔层中间,较佳地还包括一粘结剂预涂胶层。较佳地,所述粘结剂预涂胶层预涂布于所述薄膜层单面,所述高阻隔层涂布于所述粘结剂预涂胶层。

其中,所述薄膜层和所述高阻隔层中间,较佳地还包括一印刷层。较佳地,所述印刷层为在所述薄膜层的单面凹版印刷而成;所述高阻隔层涂布于所述薄膜层的印刷层。所述凹版印刷的操作和条件可为本领域内常规。

其中,所述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所述高阻隔层、所述薄膜层和所述粘合层均比所述编织袋本体的两侧宽2~8mm(如图2、3、5、6中的L),以达到更好的防水、防湿、密封、阻隔的效果。

其中,所述复合编织袋的袋口或袋底较佳地还包括焊接线。所述焊接线一般采用超声波焊接机进行焊接而成,起目的是为更好的避免密封、透气、透氧。一般的,所述焊接线应完全贯穿所述复合编织袋。

其中,当所述复合编织袋的承重量为20~30kg时(例如25kg),较佳地所述复合编织袋的袋底包括第一焊接线和第二焊接线(相对应于图1中的1、2)。根据本领域常识可知,一般将所述复合编织袋承装有内容物后,再在所述复合编织袋的袋口进行超声波焊接,形成第三焊接线和第四焊接线(相对应于图1中的3、4)。所述复合编织袋的长较佳地为700~860mm,更佳地为780mm(相对于图1中的L9);所述复合编织袋的宽较佳地为400~560mm,更佳地为450mm(相对于图1中的L10)。根据本领域常识,此处所述的长是指的所述复合编织袋较长的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焊接线或所述第四焊接线的宽度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独立地为5~11mm,更佳地独立地为8mm(相对于图1中的L2、L6)。“所述第一焊接线或所述第四焊接线”与所述复合编织袋的边缘的距离较佳地独立地为3~8mm,更佳地为5mm(相对于图1中的L1、L7)。所述的“边缘的距离”是指所述复合编织袋与“所述第一焊接线或所述第四焊接线”相对较近的两端的距离。

其中,所述第二焊接线或所述第三焊接线的宽度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9~15mm,更佳地为12mm(相对于图1中的L3、L5)。“所述第二焊接线与所述第一焊接线”或者“所述第三焊接线与所述第四焊接线”的边缘的距离较佳地独立地为2~8mm,更佳地独立地为5mm(相对于图1中的L4-L1-L2-L3、L8-L5-L6-L7)。所述的“边缘的距离”是指“所述第一焊接线与所述第二焊接线”或者“所述第三焊接线与所述第四焊接线”相对较近的两端的距离。

其中,当所述复合编织袋的承重量为5~15kg时(例如10kg),较佳地所述复合编织袋的袋口还包括第五焊接线、第六焊接线和第七焊接线(相对于图4中的6、7、8)。根据本领域常识可知,一般将所述复合编织袋承装有内容物后,再在所述复合编织袋的底部进行超声波焊接,形成第八焊接线和第九焊接线(相对于图4的9、10)。较佳地,在所述第五焊接线和所述第六焊接线中间设有提手孔(相对于图4中的5)。所述复合编织袋的长较佳地为520~680mm,更佳地为600mm(相对于图4中的L22);所述复合编织袋的宽较佳地为300~460mm,更佳地为380mm(相对于图4中的L23)。根据本领域常识,此处所述的长是指的所述复合编织袋较长的部分。

其中,所述提手孔形状可为本领域常规。所述提手孔的大小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长为77~83mm(相对于图4中的R2),宽为20~26mm(相对于图4中的R3),更佳地:长为80mm,宽为23mm。所述提手孔的位置可为本领域常规。

其中,所述第五焊接线的宽度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12~18mm,更佳地为15mm(相对于图4中的L12)。所述第五焊接线与所述复合编织袋的边缘的距离较佳地为3~8mm,更佳地为5mm(相对于图4中的L11)。所述的“边缘的距离”是指所述第五焊接线与所述复合编织袋相对较近的两端的距离。所述第五焊接线与所述提手孔的边缘的距离较佳地为14~20mm,更佳地为17mm(相对于图4中的R4)。所述的“边缘的距离”是指所述提手孔与所述第五焊接线相对较近的两端的距离。

其中,所述第六焊接线的宽度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7~13mm,更佳地为10mm(相对于图4中的L14)。所述第六焊接线与所述第五焊接线的边缘的距离较佳地为52~58mm,更佳地为55mm(相对于图4中的L16)。所述的“边缘的距离”是指所述第五焊接线与所述第六焊接线相对较近的两端的距离。所述第六焊接线与所述提手孔的边缘的距离较佳地为12~18mm,更佳地为15mm(相对于图4中的R1)。所述的“边缘的距离”是指所述提手孔与所述第六焊接线相对较近的两端的距离。

其中,所述第七焊接线的宽度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12~18mm,更佳地为15mm(相对于图4中的L13)。所述第七焊接线与所述第六焊接线的边缘的距离较佳地为2~8mm,更佳地为5mm(相对于图4中的L15-L13-L14)。所述的“边缘的距离”是指所述第六焊接线与所述第七焊接线相对较近的两端的距离。

其中,所述第八焊接线的宽度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9~15mm,更佳地为12mm(相对于图4中的L18)。所述第八焊接线与第九焊接线的边缘的距离较佳地为2~8mm,更佳地为5mm(相对于图4中的L21-L18-L19-L20)。所述的“边缘的距离”是指所述第八焊接线与所述第九焊接线相对较近的两端的距离。

其中,所述第九焊接线的宽度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5~11mm,更佳地为8mm(相对于图4中的L19)。所述第九焊接线与所述复合编织袋的边缘的距离较佳地为3~8mm,更佳地为5mm(相对于图4中的L20)。所述的“边缘的距离”是指所述第九焊接线与所述复合编织袋相对较近的两端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编织袋在结构上增加了一高阻隔层,在袋底用超声波焊接封口密封,提高了编织袋的阻隔、密封性能,达到完全密封状态,氧气透过率为0.5-1cm3/(m2·24h·0.1MPa);比现有技术中塑料复合编织袋(内袋底部套聚乙烯薄膜、纸塑热熔胶密封加热封口的复合编织袋的透氧率在2500cm3/(m2·24h·0.1MPa)左右)透氧率低2500-5000倍;比现有技术中的塑料复合(尼龙/聚乙烯)透明大米袋(其透氧率30-50cm3/(m2·24h·0.1MPa),保质期仅6个月),从而使得其能够有效的防水、防湿、防霉、防虫。对袋内的包装物而言,避免了袋内的包装物的氧化、结块,对长期保鲜、保存起良好的屏蔽和保护作用,明显提高了袋内包装物的储存时间,使其保质期长达2-3年;例如能够有效的防水、防湿、防霉、防虫,大米、豆类等谷物粮食以及奶粉等食品能够长期保鲜、储存,化工材料产品也能长期储存。同时,防止内层编织袋受红外线、紫外线及外界的空气氧化,避免老化现象,提高了复合编织袋的质量和使用时间。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编织袋免除了现有技术中人工套袋,提高了产品质量,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利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复合编织袋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第一焊接线,2为第二焊接线,3为第三焊接线,4为第四焊接线;L1为第一长度,L2为第一焊接线的宽度,L3为第二焊接线的宽度,L4为第二长度,L5为第三焊接线的宽度,L6为第四焊接线的宽度,L7为第三长度,L8为第四长度,L9为复合编织袋的长度,L10为复合编织袋的宽度。

图2为实施例1的复合编织袋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为复合编织袋,12为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13为聚氨酯粘合剂层,14为高阻隔层,15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膜,L为第一宽度。

图3为实施例1的复合编织袋的再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其中,12为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13为聚氨酯粘合剂层,14为高阻隔层,15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膜,16为编织袋本体,L为第一宽度。

图4为实施例2的复合编织袋结构示意图;其中,5为提手孔,6为第五焊接线,7为第六焊接线,8为第七焊接线,9为第八焊接线,10为第九焊接线;L11为第五长度,L12为第五焊接线的宽度,L13为第七焊接线的宽度,L14为第六焊接线的宽度,L15第六长度,L16为第七长度,L17为第八长度,L18第八焊接线的宽度,L19为第九焊接线的宽度,L20为第九长度,L21为第十长度,L22为复合编织袋的长度,L23为复合编织袋的宽度;R1为第十一长度,R2为提手孔的长度,R3为提手孔的宽度,R4为第十二长度。

图5为实施例2的复合编织袋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其中,21为复合编织袋,22为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23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膜,24为聚氨酯粘合剂层,25为高阻隔层,26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L为第一宽度。

图6为实施例2的复合编织袋的再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其中,22为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23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膜,24为聚氨酯粘合剂层,25为高阻隔层,26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27为编织袋本体,L为第一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复合编织袋承重量为25kg。

1、图1为实施例1的复合编织袋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第一焊接线,2为第二焊接线,3为第三焊接线,4为第四焊接线;L1为第一长度,L2为第一焊接线的宽度,L3为第二焊接线的宽度,L4为第二长度,L5为第三焊接线的宽度,L6为第四焊接线的宽度,L7为第三长度,L8为第四长度,L9为复合编织袋的长度,L10为复合编织袋的宽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焊接线、第四焊接线的宽度为8mm(相对于图1中的L2、L6);“第二焊接线或第四焊接线”与复合编织袋的边缘的距离独立地为5mm(相对于图1中的L1、L7);上述“边缘的距离”是指复合编织袋距离“第二焊接线或第四焊接线”相对较近的两端的距离;

第二焊接线或第三焊接线的宽度为12mm(相对于图1中的L3、L5);“第二焊接线与第一焊接线”或者“第三焊接线与第四焊接线”边缘的距离独立地为5mm(相对于图1中的L4-L1-L2-L3、L8-L5-L6-L7)。上述“边缘的距离”是指“第一焊接线与第二焊接线”或者“第三焊接线与第四焊接线”相对较近的两端的距离”;

复合编织袋的长为780mm(相对于图1中的L9),宽为450mm(相对于图1中的L10);根据本领域常识,此处的“长”是指的复合编织袋较长的部分。

图2为实施例1的复合编织袋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为复合编织袋,12为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13为聚氨酯粘合剂层,14为高阻隔层,15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膜,L为第一宽度。

图3为实施例1的复合编织袋的再一状态结构示意图;12为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厚度为30μm),13为聚氨酯粘合剂层(厚度为3μm),14为高阻隔层(厚度为1μm),15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厚度为15μm),16为编织袋本体,L为第一宽度。

其中,编织袋本体16用于盛放物品;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12、聚氨酯粘合剂层13、高阻隔层14、双向拉伸聚丙烯膜15包覆在编织袋本体16外表面;高阻隔层14均包覆在聚氨酯粘合剂层13外表面,高阻隔层14用于阻隔外界水分和氧气进入编织袋本体16内并阻隔编织袋本体16内的气体泄漏;双向拉伸聚丙烯膜15包覆在高阻隔层14外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编织袋本体16为上、下端开口的圆筒状聚丙烯编织袋;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12的原料组分由聚丙烯和聚乙烯组成,聚丙烯的含量为65%,聚乙烯的含量35%,上述百分比为各组分相对于丙烯乙烯聚合树脂的质量百分比;双向拉伸聚丙烯膜15的材质为双向拉伸聚丙烯,双向拉伸聚丙烯是现有技术中已有材料,丙烯乙烯聚合树脂12和双向拉伸聚丙烯膜15的材质均为编织袋常用材料,取材简单,成本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阻隔层14的材质为PVDC。其中,PVDC为Polyvinyl Dichloride的缩写,即PVDC为聚偏二氯乙烯的简称。PVDC为现有技术中已有材料,具有优良的阻隔性能,可提高复合编织袋的阻隔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双向拉伸聚丙烯膜15的单面进行凹版印刷,形成一印刷层,在印刷层上涂布一粘结剂预涂胶层,再涂布高阻隔材料,形成高阻隔层14,在极大地提高阻隔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挤出流延涂布工艺,在编织袋本体16的外表面形成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12;高阻隔层14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12之间,采用聚氨酯粘合剂干式复合连接方式,形成聚氨酯粘合剂层13。

在本实施方式中,L为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12、高阻隔层14,双向拉伸聚丙烯膜15和聚氨酯粘合剂层13比编织袋本体16的两侧宽8mm(如图2、3中的L),以达到更好的防水、防湿、密封、阻隔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复合编织袋的袋底进行超声波焊接,形成第一焊接线和第二焊接线(相对应于图1中的1、2),所得焊接线完全贯穿复合编织袋的上述各层结构,其目的是为更好的避免密封、透气、透氧;焊接线的数目为。根据本领域常识可知,一般将复合编织袋承装有内容物后,再在复合编织袋的袋口进行超声波焊接,形成第三焊接线和第四焊接线(相对应于图1中的3、4)。

采用上述五层结构及其焊接线,能够提高复合编织袋的防水、防湿、阻隔密封性能,使奶粉、食品添加剂、化工材料产品包装达到防漏、防湿、防水、氧气阻隔保鲜的效果,从而提高产品的保存期,从而实现使奶粉、食品、化工材料产品达到防水、防湿、防霉结块、防虫、长期保存、保鲜的功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复合编织袋承重量为10kg。

1、图4为实施例2的复合编织袋结构示意图;其中,5为提手孔,6为第五焊接线,7为第六焊接线,8为第七焊接线,9为第八焊接线,10为第九焊接线;L11为第五长度,L12为第五焊接线的宽度,L13为第七焊接线的宽度,L14为第六焊接线的宽度,L15第六长度,L16为第七长度,L17为第八长度,L18第八焊接线的宽度,L19为第九焊接线的宽度,L20为第九长度,L21为第十长度,L22为复合编织袋的长度,L23为复合编织袋的宽度;R1为第十一长度,R2为提手孔的长度,R3为提手孔的宽度,R4为第十二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焊接线的宽度为15mm(相对于图4中的L12)。第五焊接线与复合编织袋的边缘的距离为5mm(相对于图4中的L11)。上述“边缘的距离”是指第五焊接线与复合编织袋的相对较近的两端的距离。第五焊接线与提手孔的边缘的距离为17mm(相对于图4中的R4)。上述“边缘的距离”是指提手孔与第五焊接线的相对较近的两端的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焊接线的宽度为10mm(相对于图4中的L14)。第六焊接线与第五焊接线的边缘的距离为55mm(相对于图4中的L16)。上述“边缘的距离”是指第五焊接线与第六焊接线相对较近的两端的距离;第六焊接线与提手孔的边缘的距离为15mm(相对于图4中的R1);上述“边缘的距离”是指提手孔与第六焊接线相对较近的两端的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七焊接线的宽度15mm(相对于图4中的L13);第七焊接线与第六焊接线的边缘的距离为5mm(相对于图4中的L15-L13-L14)。上述“边缘的距离”是指第六焊接线与第七焊接线相对较近的两端的距离。

第八焊接线的宽度为12mm(相对于图4中的L18);第八焊接线与第九焊接线的边缘的距离为5mm(相对于图4中的L21-L18-L19-L20)。上述“边缘的距离”是指第八焊接线与第九焊接线相对较近的两端的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九焊接线的宽度可为本领域常规为8mm(相对于图4中的L19);第九焊接线与复合编织袋的边缘的距离为5mm(相对于图4中的L20);上述“边缘的距离”是指第九焊接线与复合编织袋相对较近的两端的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复合编织袋的长为600mm(相对于图4中的L22),宽为380mm(相对于图4中的L23)。根据本领域常识,此处“长”是指的复合编织袋较长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提手孔形状可为本领域常规;提手孔的长为80mm(相对于图4中的R2),宽为23mm(相对于图4中的R3)。

图5为实施例2的复合编织袋的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其中,21为复合编织袋,22为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23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膜,24为聚氨酯粘合剂层,25为高阻隔层,26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L为第一宽度。

图6为实施例2的复合编织袋的再一状态结构示意图;22为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厚度为10μm),23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厚度为15μm),24为聚氨酯粘合剂层(厚度为1μm),25为高阻隔层(厚度为3μm),26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厚度为12μm),27为编织袋本体,L为第一宽度。

其中,编织袋本体27用于盛放物品;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22、双向拉伸聚丙烯膜23、聚氨酯粘合剂层24、高阻隔层25、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26均包覆在编织袋本体27外表面;高阻隔层25包覆在聚氨酯粘合剂层24外表面,高阻隔层25用于阻隔外界水分和氧气进入编织袋本体27内并阻隔编织袋本体27内的气体泄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26包覆在高阻隔层25外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编织袋本体27为上、下端开口的圆筒状聚丙烯编织袋;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22的原料组分由聚丙烯和聚乙烯组成;聚丙烯的含量为80%,聚乙烯的含量为20%,上述百分比为各组分相对于丙烯乙烯聚合树脂的质量百分比;双向拉伸聚丙烯膜23的材质为双向拉伸聚丙烯,其是现有技术中已有材料,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22和双向拉伸聚丙烯膜23的材质均为编织袋常用材料,取材简单,成本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阻隔层25的材料为聚乙烯醇(PVA)。PVA为现有技术中已有材料,具有优良的阻隔性能,可提高复合编织袋的阻隔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26的单面进行凹版印刷,形成一印刷层,在印刷层上再涂布高阻隔材料,形成高阻隔层25,在极大地提高阻隔性能的同时,包装成本较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挤出流延复合热合连接,在编织袋本体27与双向拉伸聚丙烯膜23之间形成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22;高阻隔层25和双向拉伸聚丙烯膜23之间,采用聚氨酯粘合剂干式复合连接方式,形成聚氨酯粘合剂层24。

在本实施方式中,L为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22、双向拉伸聚丙烯膜23、聚氨酯粘合剂层24、高阻隔层25,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26均比编织袋本体27的两侧宽2mm(如图5、6中的L),以达到更好的防水、防湿、密封、阻隔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复合编织袋袋底进行超声波焊接,形成第五焊接线、第六焊接线和第七焊接线(相对于图4中的6、7、8),所得焊接线完全贯穿复合编织袋的上述各层结构,其目的是为更好的避免密封、透气、透氧。根据本领域常识可知,一般将复合编织袋承装有内容物后,再在复合编织袋底部的进行超声波焊接,形成第八焊接线和第九焊接线(相对于图4的9、10)。在第五焊接线和第六焊接线中间设有提手孔(相对于图4中的5)。

采用上述六层结构及焊接线,能够提高复合编织袋的防水、防湿、阻隔密封性能,使奶粉、食品添加剂、化工材料产品包装达到防漏、防湿、防水、氧气阻隔保鲜的效果,从而提高产品的保存期,从而实现使奶粉、食品、化工材料产品达到防水、防湿、防霉结块、防虫、长期保存、保鲜的功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复合编织袋与实施例1相比,缺少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12,相应的,在编织袋本体16的外表面与粘合剂层连接;其他产品结构与实施例1均相同。

效果实施例1

现有技术中,塑料透明大米袋(PA和PE复合材料结构),抽真空保存6个月,透氧率在30-50cm3/(m2·24h·0.1MPa);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的复合编织袋在现有的复合编织袋三层结构上增加聚氨酯粘合剂层、高阻隔层以及焊接线,使透氧率在0.5-1cm3/(m2·24h·0.1MPa),比现有技术的塑料透明大米袋的透氧率低30-100倍,完全能够密封保存2-3年。

现有技术中,内袋底部套聚乙烯薄膜、纸塑热熔胶密封加热封口的复合编织袋的透氧率在2500cm3/(m2·24h·0.1MPa)左右,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复合编织袋比其透氧率低2500-5000倍。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编织袋提高了阻隔、密封性能,从而提高了袋内产品的保存期,达到能够使粮食、奶粉、食品、化工材料产品防水、防湿、防霉、防虫、长期储存、保鲜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