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及车用尿素溶液加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0715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及车用尿素溶液加注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溶液存放箱体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及配置有所述加注箱的车用尿素溶液加注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各类自助加注机大量出现,包括润滑油加注机、尿素溶液加注机、冷却水加注机等等,这些加注机中的加注液体需要存储在专门设计的箱体结构中,尤其是尿素溶液加注机,为便于尿素溶液的补充充注和使用加注,为便于输送管路及控制元件的布置,以及为避免尿素溶液的冷凝结晶,需要对其存放箱体进行专门的设置,现有技术中的尿素溶液加注机的存放箱体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并没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多数箱体结构仅仅为普通的液体存放箱体,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如无法满足加注机的小型化设计要求,无法对尿素溶液提供均匀很多的保温条件等等,严重影响了加注机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基于上述现有技术问题,创新的提出一种全新结构的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及配置有所述加注箱的车用尿素溶液加注机,所述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对尿素溶液补充和加注操作的便利性、对输送管路及控制元件结构布置的紧凑型以及对尿素溶液的箱体保温性,使得配置有所述加注箱的车用尿素溶液加注机结构更加紧凑、充注和加注操作更加方便,同时完全避免了尿素溶液的冷凝结晶现象,大大提高了车用尿素溶液加注机的运行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才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包括:内箱体A和外箱体B,所述内箱体A包括存液箱体A1和进液箱体A2,所述存液箱体A1和进液箱体A2相互连通,所述外箱体B包括主箱体B1和副箱体B2,所述主箱体B1和副箱体B2相互间隔,所述内箱体A设置于所述主箱体B1内,且所述内箱体A和所述主箱体B1之间设置有隔热保温层C。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其中所述存液箱体A1和进液箱体A2均为由不锈钢板1围成的长方体结构或者正方体结构,且所述进液箱体A2固定连接于所述存液箱体A1的前端面的顶部位置,所述主箱体B1的形状与所述内箱体A的形状相对应,所述副箱体B2处于所述进液箱体A2的下方,所述隔热保温层C在所述主箱体B1内包围所述内箱体A设置,所述存液箱体A1内设置有加热装置9和传感器。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其中所述存液箱体A1由若干矩形不锈钢板拼接而成,所述存液箱体A1的顶面与所述进液箱体A2的顶面共面,所述存液箱体A1的侧面与所述进液箱体A2的侧面共面,所述存液箱体A1与所述进液箱体A2的重叠面处未设置不锈钢板,所述存液箱体A1的每个面上均焊接有加强筋7,且所述加强筋7在每个面上的延伸方向与不锈钢板的拼接方向相垂直。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其中所述存液箱体A1的顶板上开设有观察检修口、高压安全排气口、传感器出线口、工作模式通气口和加热装置出线口,所述观察检修口上密封盖设有观察检修盖5,所述高压安全排气口上安装有高压安全排气阀2,所述传感器出线口下方连接有传感器引线管8,所述工作模式通气口上安装有工作模式通气阀4,所述加热装置出线口下方连接有加热装置引线管14。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其中所述高压安全排气口、传感器出线口、工作模式通气口处于所述观察检修口的一侧,所述加热装置出线口处于所述观察检修口的另一侧,所述传感器引线管8和加热装置引线管14均为直管,且所述传感器引线管8的上端在传感器出线口正下方焊接于存液箱体A1的顶板下表面,所述传感器引线管8的下端延伸至存液箱体A1内设置的传感器处,所述加热装置引线管14的上端在加热装置出线口正下方焊接于存液箱体A1的顶板下表面,所述加热装置引线管14的下端延伸至存液箱体A1内设置的加热装置9处,所述加热装置9在存液箱体A1内靠近其底面设置。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其中所述进液箱体A2上设置有进液管11,所述存液箱体A1上设置有出液管10。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其中所述进液管11设置于所述进液箱体A2的底板上,所述进液管11的上端伸入所述进液箱体A2内,且所述进液管11的上端与进液箱体A2顶板内表面的距离在10公分以上,所述进液管11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副箱体B2中;所述出液管10设置于所述存液箱体A1前端板的底部,且所述出液管10的一端伸入所述存液箱体A1内,所述出液管10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副箱体B2中。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其中所述外箱体B为由金属板围成的长方体结构或者正方体结构,所述外箱体B的主箱体B1的顶板上开设有对应的观察检修口、高压安全排气口、传感器出线口、工作模式通气口和加热装置出线口,所述高压安全排气阀和工作模式通气阀分别伸出于主箱体B1顶板上对应的高压安全排气口和工作模式通气口,来自传感器引线管8的线束依次通过存液箱体A1和主箱体B1上对应的传感器出线口引出,来自加热装置引线管14的线束依次通过存液箱体A1和主箱体B1上对应的加热装置出线口引出,所述观察检修盖5通过主箱体B1顶板上的观察检修口向外打开。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其中所述外箱体B为由金属板围成的长方体结构或者正方体结构,所述主箱体B1上与所述进液管11对应的开设有进液孔,所述主箱体B1上与所述出液管10对应的开设有出液孔,所述进液管11穿过所述进液孔后伸入所述副箱体B2内,所述出液管10穿过所述出液孔后伸入所述副箱体B2内,所述副箱体B2用于安装电气控制及管道切换系统。

一种车用尿素溶液加注机,包括:电气控制及管道切换系统、加注枪、加注管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所述加注枪通过加注管连接于所述电气控制及管道切换系统,所述电气控制及管道切换系统与所述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的内箱体连通,所述电气控制及管道切换系统和加注管安装于所述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的副箱体B2内。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全新结构的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所述加注箱通过创新设计存液箱体A1和进液箱体A2结构,即方便了尿素溶液的补充和加注操作,又使得尿素溶液输送管路的结构布置更加紧凑型,促进了加注箱在各类车用尿素溶液加注机中的广泛使用;

2)、本实用新型所述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创新设计了内部加热结构和双层保温结构,使得加注箱内的尿素不会发生冷凝现象,保证了车用尿素溶液加注机在各种温度条件下的正常运行;

3)、配置有本实用新型所述加注箱的车用尿素溶液加注机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在冬季寒冷的温度条件下,同时使得加注机的结构能够向着小型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的内箱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的外箱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中内箱体和外箱体之间的保温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不锈钢板,2-高压安全排气阀,3-传感器出线口,4-工作模式通气阀,5-观察检修盖,6-加热装置出线口,7-加强筋,8-传感器引线管,9-加热装置,10-出液管,11-进液管,12-加强杆,13-操控门,14-加热装置引线管;A-内箱体,A1-存液箱体,A2-进液箱体,B-外箱体,B1-主箱体,B2-副箱体,C:隔热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够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述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作为车用尿素溶液加注机中尿素溶液的存储装置,用户使用车用尿素溶液加注机时,自所述加注箱向汽车加注尿素溶液,同时当加注箱内的尿素溶液使用完时,及时向所述加注箱充注补充尿素溶液。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整体包括内箱体A和外箱体B,内箱体A设置于所述外箱体B之内,且在所述内箱体A和外箱体B之间设置有隔热保温层C,尿素溶液存储于所述内箱体A之内。

更具体的如附图1所示,所述的内箱体A包括存液箱体A1和进液箱体A2,所述存液箱体A1和进液箱体A2相互连通,且所述存液箱体A1和进液箱体A2均为由不锈钢板1围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且所述进液箱体A2一体连接于所述存液箱体A1前端面的顶部位置,且所述存液箱体A1和进液箱体A2的顶面以及两侧面均共面,优选的所述进液箱体A2由存液箱体A1的前端面顶部向外一体延伸而形成,所述存液箱体A1和进液箱体A2的重叠面处不设置不锈钢板,二者一体连通。所述内箱体A整体由不锈钢板拼接亚氟焊焊接形成为密封箱体结构,同时在存液箱体A1的每个面上均焊接有若干加强筋7,所述加强筋7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每个面上不锈钢板的拼接方向,所述不锈钢板1优选的为矩形板,所述加强筋7优选的焊接于存液箱体A1每个面的外侧表面。所述加强筋7优选的采用304不锈钢三角边的钢条制作而成,具有三角形加强筋结构,通过所述加强筋保证了存液箱体A1的强度,所述不锈钢板1优选的采用304不锈钢板。在所述内箱体A的顶板开设有一个观察检修口,在所述观察检修口上密封盖设有观察检修盖5,当进行检修时打开所述观察检修盖5,检修完成时盖上所述观察检修盖5,保证所述内箱体A的密封性。在所述内箱体A的顶板上还开设有高压安全排气口、传感器出线口、工作模式通气口和加热装置出线口,所述高压安全排气口、传感器出线口、工作模式通气口优选的设置于观察检修口的一侧,所述的加热装置出线口设置于观察检修口的另一侧,进一步的所述高压安全排气口、传感器出线口、工作模式通气口设置于内箱体A顶面靠近后端面的位置,并沿顶面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高压安全排气口上密封安装有高压安全排气阀2,用于内箱体A在外部环境温度升高而使箱体内部溶液体积增大(热胀冷缩)时起到保护箱体不被撑破的作用,因为当内箱体A内部的压力高过高压安全排气阀的安全压力时,装在高压安全排气口处的高压安全排气阀将自动被打开,释放过多压力,保护设备安全,同时当高压排气完成后高压安全排气阀自动关闭,保证了内箱体A的密封性。所述传感器出线口的正下方焊接有一根传感器引线管8,所述传感器引线管8优选的为50mm直径的直管,竖直焊接在内箱体A后端面的中心加强筋位置处,并延伸至设置于内箱体A内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可为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传感器的电源及控制线束通过所述传感器引线管8和传感器出线口3引出,同时所述传感器引线管与传感器密封连接。所述工作模式通气口上密封安装有工作模式通气阀4,用于内箱体A正常工作通放气。所述加热装置出线口在顶板上的开设位置及其设置数量对应于内箱体A内加热装置的布置位置和设置数量。优选的在内箱体A内靠近其底面位置设置有两组加热装置9,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内箱体A内存储的尿素溶液进行加热以免其冷凝结晶,可基于传感器的感测温度是否处于标准范围而自动启动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出线口的正下方焊接有加热装置引线管14,所述加热装置引线管14优选的为50mm直径的直管,竖直的在加热装置出线口处焊接于内箱体A顶板的内表面,并向下延伸至加热装置位置,加热装置的电源及控制线束通过所述加热装置引线管14和加热装置出线口引出,同时所述加热装置引线管与加热装置密封连接。所述进液箱体A2上设置有进液管11,优选的在进液箱体A2的底板上设置所述进液管11,所述进液管向上延伸进入进液箱体A2内与之连通。所述进液箱体A2作为整个内箱体A的进液区,作为进液区要求液体进入时压力不可过高,因此所述进液管伸入进液箱体A2内的部分距离进液箱体A2顶板内表面的距离在10公分以上。在所述存液箱体A1的前端板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10,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存液箱体A1。为便于管路布置,所述出液管10处于进液箱体A2的下方。

如附图2所示的,所述外箱体B整体具有长方体结构,由不锈钢板或者普通金属板焊接而成,并包括有主箱体B1和副箱体B2,所述主箱体B1由不锈钢板或者普通金属板焊接形成为形状与所述内箱体A形状相对应的封闭结构,所述内箱体A设置于所述外箱体B的主箱体B1内,且在所述内箱体A和外箱体B之间设置有隔热保温层C,如附图3所示,所述隔热保温层C在主箱体B1内包围整个内箱体A设置,从而对内箱体A内的尿素溶液起到保温隔热作用,避免了其冷凝结晶。在所述外箱体B的顶板上对应于内箱体A顶板上的高压安全排气口、传感器出线口、工作模式通气口和加热装置出线口也开设有向对应的高压安全排气口、传感器出线口、工作模式通气口和加热装置出线口,安装于内箱体A顶板上的高压安全排气阀和工作模式通气阀对应的伸出于所述外箱体顶板上对应的高压安全排气口和工作模式通气口,同时来自传感器和加热装置的线束依次通过内箱体A和外箱体B上对应的传感器出线口和加热装置出线口引出。同时在所述外箱体B的顶板上也开设有与内箱体A顶板上的观察检修口对应的观察检修口,内箱体顶板上安装的所述观察检修盖5通过外箱体顶板上观察检修口向外打开。同时所述外箱体B对应于内箱体的出液管10和进液管11的位置也开设有对应的出液口和进液口,供所述出液管10和进液管11伸出(图略)。所述外箱体B的每个面上也设置有若干加强杆12,保证箱体强度。所述外箱体B的副箱体B2处于外箱体B的前侧偏下方位置,所述副箱体B2与所述主箱体B1相间隔设置,且所述副箱体B2通过普通金属板焊接形成底部镂空的箱体结构(图中为清楚起见省略了副箱体的部分盖板),箱体前端面设置有可自由开闭的操控门13,所述副箱体B2内用于安装车用尿素溶液加注机的电气控制及管道切换系统,所述内箱体的出液管10和进液管11伸出在所述副箱体B2内,并与副箱体B2内安装的管道切换系统连接。这样整个车用尿素溶液加注机的各部件收纳于外箱体B之内,形成如附图2所示的紧凑性结构,便于可移动式自助加注推广应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用尿素溶液加注箱,通过创新设计存液箱体A1和进液箱体A2,既方便了尿素溶液的补充和加注操作,又使得尿素溶液输送管路的结构布置更加紧凑型,通过创新设计内部加热装置和双层保温结构,使得加注箱内的尿素不会发生冷凝现象,保证了车用尿素溶液加注机在各种温度条件下的正常运行才,从而配置有本实用新型所述加注箱的车用尿素溶液加注机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在冬季寒冷的温度条件下,同时使得加注机的结构能够向着小型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应用前景。

以上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并不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限制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公知变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技术范畴,本实用新型具体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