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副箱的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785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副箱的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根据我国《电梯设计、制造、安装安全规范》中的有关强制执行条、款规定,电梯的轿厢底面不允许超过一定的面积,以确保电梯不超载。根据规定:载重1000kg的电梯轿厢底面积不允许超过2.4m2,为了便于常规使用,该类电梯轿厢内部底面通常设计为宽为1.6m、深为1.4米的矩形;载重800kg的电梯轿厢面积不允许超过1.9m2,为了便于常规使用,该类电梯轿厢内部底面通常设计为宽为1.4m、深为1.35米的矩形。上述尺寸的电梯轿厢,其长和深均在1.6m以内,尺寸较长、较大的物体,如120急救担架车、大型家具等均无法顺利进入电梯轿厢。由于中国社会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日常生活中需要乘梯的老、弱、病、残、孕人群越来越多,当上述人群突发急病需要救治时,120急救担架车无法进入电梯轿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危及生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副箱的电梯轿厢,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副箱的电梯轿厢,包括轿厢本体,所述轿厢本体包括外厢体和内厢体,所述外厢体的内侧均匀设有若干吸音块,所述吸音块的外端设有消音棉条,所述内厢体的外侧设有隔热层,内厢体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有超薄灯箱,所述超薄灯箱的外侧设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的外侧设有光电玻璃,轿厢本体的后侧开设有副箱,所述副箱设有能够滑动的挡门,所述副箱的前侧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座板,内厢体的下端设有地板,所述地板的下侧设有支撑板,地板和支撑板之间设有若干支撑条,支撑板的下侧设有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之间设有帆布层,第一缓冲层的下侧开设有若干圆形凹坑,第二缓冲层的上侧开设有若干圆形凹坑。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音块为锥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消音棉条为聚酯纤维消音棉。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均为橡胶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轿厢设有副箱,副箱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加长了轿厢局部空间的深度,便于家具、120急救担架车等较长、较大的物品进入电梯轿箱,从而方便了人们对该类物品的上下运输;其次,电梯内的老、弱、病、残、孕乘客可选择站立或坐在副箱内,从而与主箱内的其他乘客隔离,以避免电梯轿厢拥挤导致的意外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副箱的电梯轿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外厢体 2 吸音块 3 消音棉条

4 隔热层 5 内厢体 6 超薄灯箱

7 反射膜 8 光电玻璃 9 副箱

10 安装座 11 座板 12 地板

13 支撑板 14 支撑条 19 第一缓冲层

20 第二缓冲层 21 帆布层 22 圆形凹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带有副箱的电梯轿厢,包括轿厢本体,所述轿厢本体包括外厢体1和内厢体5,所述外厢体1的内侧均匀设有若干吸音块2,所述吸音块2为锥形结构,所述吸音块2的外端设有消音棉条3,所述消音棉条3为聚酯纤维消音棉,消音棉条3和吸音块2互相配合,减少声音在轿厢内的反射,吸收噪声。所述内厢体5的外侧设有隔热层4,内厢体5左右两侧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有超薄灯箱6,所述超薄灯箱6的外侧设有反射膜7,所述反射膜7的外侧设有光电玻璃8,由表及里依次设有光电玻璃8、反射膜7和超薄灯箱6时,在光电玻璃8不通电的情况下会呈现出乳白色玻璃轿壁,而在光电玻璃8通电的情况下会呈现出镜面玻璃轿壁,而当超薄灯箱6打开时,则会呈现出广告的画面,即可以在乳白色玻璃轿壁、镜子玻璃轿壁和广告画面轿壁间变换。轿厢本体的后侧开设有副箱9,所述副箱9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所述副箱9设有能够滑动的挡门,挡门可以左右滑动或者上下滑动,实现副箱9与电梯主箱的隔离。所述副箱9的前侧设有安装座10,所述安装座10上安装有座板11。设有副箱9,加长了轿厢局部空间的深度,便于家具、120急救担架车等较长、较大的物品进入电梯轿箱,从而方便了人们对该类物品的上下运输;其次,电梯内的老、弱、病、残、孕乘客可选择站立或坐在副箱9内,从而与主箱内的其他乘客隔离,以避免电梯轿厢拥挤导致的意外事故发生。

内厢体5的下端设有地板12,所述地板12的下侧设有支撑板13,地板12和支撑板13之间设有若干支撑条14,支撑板13的下侧设有第一缓冲层19和第二缓冲层20,所述第一缓冲层19和第二缓冲层20之间设有帆布层21,第一缓冲层19的下侧开设有若干圆形凹坑22,第二缓冲层20的上侧开设有若干圆形凹坑22,所述第一缓冲层19和第二缓冲层20均为橡胶层。第一缓冲层19和第二缓冲层20的设置,可以有效促使电梯下落时与地面的软接触,减小事故带来的伤害。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外厢体、吸音块、消音棉条、隔热层、内厢体、超薄灯箱、反射膜、光电玻璃、副箱、安装座、座板、地板、支撑板、支撑条、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帆布层、圆形凹坑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