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容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3144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双层容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双层容器及其制造方法。进一步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双层容器及其制造方法,该双层容器包括偏刚性的外容器和在该外容器内可与容纳物的填充量相对应地变更容量的柔软内容器,可利用与以往的成形装置相比没有大幅度变化的成形装置容易地制造。



背景技术:

对于容器来说,期望的是,即使使用容纳物的一部分而容纳物的量减少,也能够使容纳物不与外部空气接触而防止容纳物的氧化。

即,在通常的容器中,在填充容纳物后,通过将容器内的空间设为真空或填充氮气等非活性气体等手段来防止容纳物的氧化直到填充容器开封,这是容易的。不过,在通常的刚性容器中,在将容器开封而消耗掉一部分容纳物且使用剩余的容纳物残留在容器内的状态下,与容纳物的消耗量相对应的容积的外部空气进入容器内,残留容纳物氧化。为了防止其氧化,也有时使容纳物含有防氧化剂。

为了防止该残留容纳物的氧化,利用刚性外容器(刚性外层容器部)和柔软内容器(柔软性内层容器部)来构成容器。并且,提出了如下结构:在使用容纳物时,不使刚性外容器变形,维持自立性,使柔软内容器的容积减少与容纳物的消耗量相对应的量,而使外部空气不进入柔软内容器,实施为调味料容器等。

在形成为不使前述的外容器变形、使柔软内容器的容积减少与容纳物的消耗量相对应的量而使外部空气不进入柔软内容器这样的结构的双层容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于,在制造时柔软内容器与外容器的内表面接触,与容纳物的消耗量相对应地柔软内容器与外容器的内表面剥离而必须向柔软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吸入外部空气。只要能够使用简单的装置或者不使用任何装置、而且能够以简易的作业可靠地形成用于该外部空气的吸入的开口,所述容器就是极其有用的。

作为关于形成用于向所述刚性外容器与所述柔软内容器之间放入所述外部空气的开口的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内侧层可剥离的层叠容器,其是形成为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外侧层与内侧层这至少两层构造的空心的层叠容器,所述层叠容器的主体壁部的外侧层和与该外侧层相接触的内侧层构成为可容易地剥离的层叠壁,在形成于所述层叠容器的口颈部的外周面的供盖体等螺纹结合的螺纹部的下方设置可向所述层叠壁之间导入大气的大气导入孔,并且,使所述大气导入孔形成部处的外侧层和内侧层向外方突出,仅突出的顶端部处的外侧层部分形成为可简单地切除,突出设置为不损伤层叠容器的口颈部的大气导入孔处的内侧层就能够使大气导入孔容易地开口(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作为关于形成用于将所述外部空气放入的开口的另一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瓶体,利用吹塑成形由形成定形的外壳的、合成树脂制的外层和剥离自由地层叠于该外层而形成内袋的、挠性合成树脂制的内层来形成该瓶体,在主体部上端立起连续设置的圆筒状的口部的下端部突出设置突片,在该突片的顶端形成暴露部,所述内层位于该暴露部(参照例如专利文献2)。

作为关于形成用于放入所述外部空气的开口的又一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双层容器,该双层容器呈从主体部使口颈部立起而成的形状,并且是在具有形状保持性的合成树脂制的外层内表面以可剥离的方式层叠随着收纳液的取出而收缩的合成树脂制的内层而成的,在该双层容器中,通过沿着与主体部周壁上端缘和主体部的顶壁外周缘相交的拐角的一部分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将该部分处的外侧面的外层切断去除,从而穿设有用于向外层与内层之间导入外部空气的进气孔(参照例如专利文献3)。

作为关于形成用于放入所述外部空气的开口的再一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合成树脂制吹塑成形容器,该合成树脂制吹塑成形容器包括:外层,其形成外壳;内层,其剥离自由地层叠于该外层,形成内袋,该合成树脂制吹塑成形容器构成为,在层叠于形成于口筒部的周壁的所述内层的鼓出部的顶端部附近的外层部分,以所述顶端部周缘为基端部,可在该基端部处撕开地立起形成扁平状的把持片,该基端部呈凹口状的形状,所述内层的鼓出部是在容器的吹塑成形时与外层一起通过对口筒部的周壁的一部分进行鼓出成形而形成的,所述把持片是利用吹塑成形所使用的分型模的合模面将层叠于内层的顶端部附近的外层部分形成为压片状而形成的,所述基端部的凹口状的形状是在所述鼓出部的形成时沿着模具模腔的形状而形成的,利用该把持片将外层从所述内层的顶端部附近呈剥离状去除而开设向所述外层与内层之间导入外部空气的进气孔(参照例如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353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3684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362794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第493624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由专利文献1提出的“使大气导入孔形成部的外侧层和内侧层向外方突出”是通过在成形模具设置凹部、利用吹塑压力将型坯的内侧层和外层的层叠体向该凹部压入来进行的。该型坯的压入量由于吹塑压力、型坯温度、环境温度、模具温度、吹入时刻、吹入空气温度等而变化,内层的外侧面的位置并不是恒定位置。因而,“仅突出的部分的顶端部处的外侧层部分形成为可简单地切除,突出设置为不损伤层叠容器的口颈部的大气导入孔处的内侧层就能够使大气导入孔容易地开口”这样的后续加工需要非常精密的铣削加工机的加工等,不适合作为量产容器。若由于该加工而外层残留,则妨碍外部空气导入,另一方面,若损伤、或弄破内层,则有损作为容器的功能。

由专利文献2提出的“突出设置于在主体部上端立起连续设置的圆筒状的口部的下端部的突片”是通过在成形模具设置凹部、利用吹塑压力将型坯的内侧层和外层的层叠体向该凹部压入来进行的。该突片的厚度由于吹塑压力、型坯温度等而变化,内层的外侧面的位置不是恒定位置。因而,“形成暴露部,内层位于该暴露部”这样的后续加工在产业上极其困难。

对于由专利文献3提出的“沿着与主体部周壁上端缘和主体部的顶壁外周缘相交的拐角的一部分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将该部分处的外侧面的外层切断去除”而言,包括所述拐角部在内的容器整体的厚度由于吹塑压力、型坯温度等而变化,另外,由于成形后的冷却而导致缩小化等,因此,沿着与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将其外侧面的外层切断去除而使内层暴露这项技术是与引用文献1、2同样的难以进行产业上的实施的技术。

对于由专利文献4提出的“在层叠于形成于口筒部的周壁的所述内层的鼓出部的顶端部附近的外层部分,以所述顶端部周缘为基端部,可在该基端部处撕开地立起成形扁平状的把持片”而言,“所述把持片是利用吹塑成形所使用的分型模的合模面将层叠于内层的顶端部附近的外层部分形成为压片状而形成的”。并且,作为其实施方式,“在此,内层3的鼓出部11能够在容器1的吹塑成形时通过与外层2一起对口筒部4的周壁的一部分进行鼓出成形而形成。并且,把持片14能够利用吹塑成形所使用的分型模的合模面将层叠于内层3的顶端部分12附近的外层2部分形成压片状而形成。”(段落0019)。

不过,在本发明中,为了制作在分型模的合模面形成的把持片14,通过利用由吹塑形成的型坯内的较高的压力将型坯向所述凹部压入,来使外层2部分向凹部鼓出。此时,为了制作所述把持片14而向凹部流入的型坯的容积是恒定的,但是内层2被推入到所述凹部的入口附近的何处则会因为彼时的型坯的温度、吹塑压力等而大幅度变化。因而,极其困难的是,鼓出部14一在凹口部13n处撕开,就如引用文献4的图5所示那样内层3的鼓出部11始终向外部暴露。即,引用文献4的技术方案推定为只不过是设想上的技术方案,不可能在产业上有效地实施。

(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是鉴于在包括偏刚性的外容器和在该外容器内可与容纳物的填充量相对应地变更容量的柔软内容器的双层容器中的、尤其与用于放入外部空气的开口有关的上述的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可容易地利用与以往的成形装置相比没有大幅度变化的成形装置来制造该双层容器,并且在具有偏刚性的外容器和在该外容器内可与容纳物的填充量相对应地变更容量的内容器的双层容器中,能够极其容易地且可靠地、以比现有技术的加工成本低的成本形成用于放入外部空气的开口。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1发明是一种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在该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使用将一对分模组合而成的分型模,由具有至少两层的型坯来成形容器,该两层是用于形成刚性外层容器部的外层和用于形成柔软性内层容器部的内层,该刚性外层容器部与该柔软性内层容器部在成形后能够彼此剥离,该双层容器具有螺纹结合的盖,并且,在向所述刚性外层容器部与所述柔软性内层容器部之间导入外部空气的情况下,一边维持所述刚性外层容器部的形状一边使所述柔软性内层容器部的容量缩小,该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该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步骤a,在该步骤a中,在所述双层容器的盖螺纹结合部分、容器主体部分或这些部分之间形成具有恒定的外径的大外径部分,还在该大外径部分与所述盖螺纹结合部分之间形成具有比所述大外径部分的外径小的外径的小外径部分,在所述一对分模为了进行组合而形成所述分型模而相互靠近之际,所述一对分模的合模面的至少局部夹入所述型坯的所述小外径部分而形成间隙溢料;

步骤b,在该步骤b中,将在步骤a中形成的所述间隙溢料去除;

步骤c,在该步骤c中,将由于所述盖的螺纹结合而拉开所述盖螺纹结合部分和所述大外径部分的方向上的张力施加于去除了所述间隙溢料的所述小外径部分。

第2本发明是一种双层容器,使用将一对分模组合而成的分型模并由具有至少两层的型坯来成形该容器,该两层是用于形成刚性外层容器部的外层和用于形成柔软性内层容器部的内层,刚性外层容器部与该柔软性内层容器部在成形后能够彼此剥离,在向所述刚性外层容器部与所述柔软性内层容器部之间导入外部空气的情况下,一边维持所述刚性外层容器部的形状一边使所述柔软性内层容器部的容量缩小,该双层容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双层容器的盖螺纹结合部分、容器主体部分、或这些部分之间形成有具有恒定的外径的大外径部分;还在该大外径部分与所述盖螺纹结合部分之间形成有具有比该大径部的外径小的外径的小外径部分,

在所述一对分模为了进行组合而形成所述分型模而相互靠近之际、所述一对分模的合模面的至少局部夹入所述型坯的所述小外径部分而形成的间隙溢料被去除,

所述盖的螺纹结合对去除了所述间隙溢料的所述小外径部分施加拉开所述盖螺纹结合部分和所述大外径部分的方向上的张力。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双层容器及其制造方法,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可利用与以往的成形装置相比没有大幅度变化的成形装置容易地进行制造,在偏刚性的外容器和在该外容器内可与容纳物的填充量相对应地变更容量的双层容器中,能够以比现有技术的加工成本低的成本极其容易地且可靠地形成用于放入外部空气的开口。

(第1发明的实施形态)

在第1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分模的合模面的至少局部在水平相对位置的两侧部分夹入型坯。

在第1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分模的合模面的至少局部夹入型坯的一个部位。

在第1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分模的合模面的局部夹入所述型坯的部分的外侧形成由所述型坯制作的把持突起部。

在第1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分模的接触面的局部夹入所述型坯的部分形成双层容器的颈肩部。

在第1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分模的接触面的局部夹入所述型坯的部分形成双层容器的口部。

在第1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分模的接触面的局部夹入所述型坯的部分形成双层容器的所述螺纹结合部分。

(第2发明的实施形态)

在第2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溢料被去除了的位置是所述盖的螺纹结合部分、容器主体部分、或这些部分之间的水平相对位置的两侧部分。

在第2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溢料被去除了的位置是所述盖的螺纹结合部分、容器主体部分、或这些部分之间的一个部位。

在第2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溢料被去除了的位置是双层容器的颈肩部。

在第2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溢料被去除了的位置是双层容器的口部。

在第2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溢料被去除了的位置是双层容器的所述盖的螺纹结合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利用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制造成的双层容器的纵剖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ii的、由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制造成的双层容器的圆筒侧壁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3a是分型模被闭合、型坯p位于成形位置的、在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形成分型模的分模的主视图。

图3b是吹气杆的顶端部分进入到型坯p的状态的、在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形成分型模的分模的局部主视说明图。

图3c是吹气杆的顶端部分进一步进入到型坯p的状态的、在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形成分型模的分模的局部主视说明图。

图3d是吹气杆的整体插入到型坯p的状态的、在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形成分型模的分模的局部主视说明图。

图3e是吹气杆的整体进一步插入型坯p、型坯p内被加压了的状态的、在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形成分型模的分模的局部主视说明图。

图4是由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制造成的成型品的纵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1的线v-v的、颈肩部的横截面。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7a是沿着图3a的线vii-vii的、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的形成间隙溢料的过程的说明图,是型坯p被分型模夹持前的状态。

图7b是沿着图3a的线vii-vii的、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的形成间隙溢料的过程的说明图,是分型模与型坯p接触了的状态。

图7c是沿着图3a的线vii-vii的、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的形成间隙溢料的过程的说明图,是分型模开始使型坯p变形了的状态。

图7d是沿着图3a的线vii-vii的、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的形成间隙溢料的过程的说明图,是型坯被分型模夹持着的状态。

图7e是沿着图3a的线vii-vii的、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的形成间隙溢料的过程的说明图,分型模形成了间隙溢料和夹紧部的状态。

图8是沿着图1的线viii-viii的、底部的纵剖视图。

图9是第5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的剖视图。

图10是第6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由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双层容器10包括口部12、颈肩部14、圆筒部18、底部20、和带泵300的盖200。

如图1和图2所示,对于由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双层容器10而言,例如圆筒部18的圆筒部侧面22由柔软性内层30和聚丙烯(pp)的刚性外层32构成,该柔软性内层30从内侧起具有低密度聚乙烯(ldpe)层24、聚烯烃系粘接性树脂等粘接剂层26以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层28这三层。在柔软性内层30与刚性外层32之间没有粘接性,可容易地剥离。

在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将一对图3a中主视图所示的分模60以合模面h(参照图6)合模而形成分型模(未图示)来使用。如图3a所示,分模60包括口溢料部区域64、口部区域66、颈肩部区域68、圆筒侧壁部区域70以及底部区域72。

口溢料部区域64是如图4所示以假想线92所示的型坯p的形成无用上端部92的部分,最终被切除。对于口溢料部区域64而言,作为模具起作用的口溢料模具部分80由钢材skd11制作,埋入由铝7075制作成的圆筒侧壁部区域70的延长部分。

如图3a所示,要局部地插入到型坯p的金属制的吹气杆84具有大径筒部分84l和小径筒部分84s,在中央具有供吹气通过的纵贯通孔86。

在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的制造方法中,最初,如图3b所示,吹气杆84的顶端部分被按入型坯p。

接下来,如图3c所示,若空气从吹气杆84向型坯p内吹入,则型坯p的上方端部分被吹出的空气推开成上宽形状。

接下来,如图3d所示,吹气杆84的大径筒部分84l的下缘角部88与型坯p抵接而吹气杆84与型坯p之间被堵塞。其结果,由于从吹气杆84吹进来的空气的压力,型坯p被按压于口部模具部分100而成形口部12。

接下来,吹气杆84的大径筒部分84l的下缘角部88与从口部模具部分100的上端部90向上方延伸的上宽圆锥面80c抵接。由于该抵接,型坯p被切断而能够去除口溢料92。

口部模具部分100由钢材nak55制作,埋入由铝7075制作成的圆筒侧部区域70的延长部分。

如图5所示,在双层容器10的颈肩部14的与构成分型模的分模(图5均未示出)的合模面h相对应的面a上,刚性外层32中断而形成外层间隙110,柔软性内层30暴露于外层间隙110中。形成外层间隙110的状况随后论述。

在柔软性内层30与刚性外层32之间如上述那样没有粘接性,可容易地剥离。因而,若柔软性内层30所形成的空间的容积减小,则柔软性内层30从刚性外层32剥离,外部空气从外层间隙110向柔软性内层30与刚性外层32之间流入。

如图1所示,带泵300的盖200与所形成的双层容器10的口部12螺纹结合。盖200在内表面具有与在口部12形成的盖螺纹牙96螺纹结合的口部螺纹牙94。盖200具有通气孔206,另外,在内部深部(上端部)具有衬垫207。若盖螺纹牙96与口部螺纹牙94的螺纹结合大致完成,则口部12的上端缘部与衬垫207抵接,同时盖200的下端部与颈肩部14的斜面部15即大径部抵接。

若使盖200进一步深地与口部12螺纹结合,则如图1所示,衬垫207被压扁。由于该螺纹结合拧入工作,在口部12与颈肩部14的斜面部15之间的形成有外层间隙110的部分即小外径部分受到使口部12与颈肩部14的斜面部15之间拉开且使小外径部分的直径增大的力。其结果,外层间隙110被完全开口,或者开口面积扩大,外部空气容易从外层间隙110向柔软性内层30与刚性外层32之间流入。

如图6和图7a所示,用于成形双层容器10的颈肩部14的颈肩部模具部分112与口部模具部分100一体地由钢材nak55制作,埋入由铝7075制作成的圆筒侧部区域70的延长部分。颈肩部14的成形面相对于外径r的型坯p的分模60的颈肩部区域68的要形成外层间隙110的部分的合模面h的最内侧的间隔rs是例如型坯p的外径r的71.4%。

即,分模60的颈肩部区域68的要形成外层间隙110的部分的合模面h的最内侧的间隔rs是所述型坯p的外径r的99%~50%,更优选是95%~60%,还优选是95%~70%。该间隔rs以考虑环境温度、型坯p的温度、型坯p的厚度以及直径等而可获得最佳的外层间隙110的大小和随后论述的间隙溢料的切除容易度的方式决定。

对于成形双层容器10的颈肩部14的分模60的颈肩部区域68的数值例,如图6和图7a所示,在型坯p的内径是17.0mm、外径r是21.0mm、成形品的口部12的外径pr是21.5mm、内径是17.3mm的情况下,要形成外层间隙110的颈肩部14的合模面h的最小直径部分即颈肩部模具部分112的间隔rs如上述那样是15.0mm(型坯p的外径的71.4%)。成形时的型坯p的温度是190.0℃,模具温度是19.0℃。

合模面h处的要形成外层间隙110的定距部分120的合模面h上的水平方向的定距宽度是0.2mm。在合模面h上的定距部分120的外侧形成有用于形成间隙溢料130的间隙溢料凹部140(参照图4、图6)。如图7a所示,间隙溢料凹部140的深度d是1.5mm,在间隙溢料凹部140的整个周围形成有相对于合模面h倾斜了45°的斜面142。

形成由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双层容器10的外层间隙110的过程如以下这样。

如图3a、图6和图7a所示,将可成形的状态的型坯p定心并配置于相对的一对分模60之间。

也可以将可成形的状态的型坯p偏心地配置于相对的一对分模60之间,从而例如仅在一个部位形成间隙溢料。

另外,也可在除了颈肩部以外的口部、圆筒部形成间隙溢料。

接下来,如图7b所示,使用于组成分型模的一对分模60彼此向型坯p的方向移动。分模60的合模面h的最内侧的部分m在一对分模60的合模面h的间隔成为一定间隔、例如8.0mm时,如图7b所示,在左右侧与型坯p的外周面接触。

接下来,如图7c所示,若使一对分模60进一步靠近,则合模面h的最内侧的部分m和合模面h的部分m的附近即定距部分120夹入型坯p。被夹入的型坯p在柔软性内层30和刚性外层32保持一体的状态下局部地向一对合模面h的定距部分120的外侧挤出。

接下来,如图7d所示,若使一对分模60进一步靠近,则合模面h的定距部分120夹入中心部分被对折了的柔软性内层30和其两侧的刚性外层32。刚性外层32被压扁而延伸到间隙溢料凹部140的内部。若柔软性内层30被对折而彼此接触,则利用其粘接性粘接而一体化。

接下来,如图4和图7e所示,若使一对分模60进一步靠近、例如以两吨的力按压,则合模面h的定距部分120的间隔即型坯p的厚度成为约0.05mm~0.3mm。挤出来的型坯p隔着夹紧部pp形成间隙溢料130。分型模的分模的合模面的两面是平面,夹紧部pp在使分模合模而形成分型模时成为平板状。在此,夹紧部pp表示合模面夹入型坯p时型坯p的存在于合模面之间的极薄的部分。

双层容器10的底部20是通过在分模60合体而形成分型模之际分模60的底部区域72夹入型坯p的中间部分而形成的。底部区域72的作为模具起作用的部分与口部模具部分100和颈肩部模具部分112相同地由钢材nak55制作,埋入由铝7075制作成的圆筒侧部区域70的延长部分。

如图4所示,底部20的下侧的型坯p形成底部夹紧部bpp和底部溢料144。该间隙溢料130和底部溢料144被容易地去除,双层容器完成。

此外,如图8所示,底部20的中央横断部通过分型模的合模面h的前后方向的区域的型坯p被彼此按压而一体化,在该一体化的部分的两侧存在外层32。因而,在该状态下,在柔软性内层30与刚性外层32之间没有粘接性,可容易地剥离,因此,底部20处的在柔软性内层30与刚性外层32之间形成间隙的可能性较高。有可能成为水等从该间隙吸入等并不理想的状况。为了消除该担心,底部20处的柔软性内层30的端部和刚性外层32的端部由粘接剂150包覆。

(第2实施方式)

由第2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双层容器10包括聚酰胺(pa)的柔软性内层30和聚丙烯(pp)的刚性外层32。在柔软性内层30与刚性外层32之间没有粘接性,可容易地剥离。

对于用于成形双层容器10的颈肩部14的分模60的颈肩部区域68而言,在型坯p的内径是16.5mm、外径r是20.5mm、成形品的口部12的外径pr是21.5mm、内径是17.3mm的情况下,要形成外层间隙110的颈肩部14的合模面h的最小直径部分即颈肩部模具部分112的间隔rs是15.5mm(型坯p的外径的72.1%)。成形时的型坯p的温度是190.0℃,模具温度是19.0℃。

合模面h处的要形成外层间隙110的定距部分120的合模面h上的定距宽度是0.1mm。在合模面h上的定距部分120的外侧形成有用于形成间隙溢料130的间隙溢料凹部140(参照图6)。间隙溢料凹部140的深度d是2.0mm,在间隙溢料凹部140的整个周围形成有相对于合模面h倾斜了30°的斜面142。

(第3实施方式)

由第3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双层容器包括柔软性内层30和聚碳酸酯(pc)的刚性外层32,该柔软性内层30从内侧起具有低密度聚乙烯(ldpe)层、聚烯烃系粘接性树脂等粘接剂层、以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层这三层。柔软性内层30与刚性外层32之间没有粘接性,可容易地剥离。

口部模具部分100和颈肩部模具部分112一体地由模具钢skd11制作。

对于成形双层容器10的颈肩部14的分模60的颈肩部区域68而言,在型坯p的内径是23.5mm、外径r是28.5mm、成形品的口部12的外径pr是29.0mm、内径是23.5mm的情况下,要形成外层间隙110的颈肩部14的合模面h的最小直径部分即颈肩部模具部分112的间隔rs是20.0mm(型坯p的外径的70.1%)。成形时的型坯p的温度是210.0℃,模具温度是19.0℃。

合模面h处的要形成外层间隙110的定距部分120的合模面h上的定距宽度是0.1mm。在合模面h上的定距部分120的外侧形成有用于形成间隙溢料130的间隙溢料凹部140(参照图6)。间隙溢料凹部140的深度d是2.0mm,在间隙溢料凹部140的整个周围形成有相对于合模面h倾斜了30°的斜面142。

(第4实施方式)

要由第4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双层容器包括柔软性内层30和聚丙烯(pp)的刚性外层32,该柔软性内层30从内侧起具有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粘接性树脂的混合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烯烃系粘接性树脂等粘接剂层、以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这四层。柔软性内层30与刚性外层32之间没有粘接性,可容易地剥离。

口部模具部分100和颈肩部模具部分112一体地由预硬钢(nak55)制作。

对于成形双层容器10的颈肩部14的分模60的颈肩部区域68而言,在型坯p的内径是15.5mm、外径r是20.0mm、成形品的口部12的外径pr是20.5mm、内径是17.3mm的情况下,要形成外层间隙110的颈肩部14的合模面h的最小直径部分即颈肩部模具部分112的间隔rs是13.0mm(型坯p的外径的65.0%)。成形时的型坯p的温度是190.0℃,模具温度是19.0℃。

合模面h处的要形成外层间隙110的定距部分120的合模面h上的定距宽度是0.1mm。在合模面h上的定距部分120的外侧形成有用于形成间隙溢料130的间隙溢料凹部140(参照图6)。间隙溢料凹部140的深度d是1.5mm,在间隙溢料凹部140的整个周围形成有相对于合模面h倾斜了60°的斜面14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合模面h形成有间隙溢料凹部140。此外,也能够在口溢料部区域64和口部区域66等的附近形成用于在吹塑时收纳从分型模溢出来的型坯材料的剩余型坯凹部500(参照图3a)。

(第5实施方式)

如图9所示,对于第5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610而言,圆筒部618的上方部分和盖620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10不同。因而,第5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610的与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10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9所示,带泵300的盖620与双层容器610的口部612螺纹结合。盖620在内表面具有与在口部612形成的盖螺纹牙694螺纹结合的口部螺纹牙696。盖620具有通气孔630,另外,在内部深部(上端部)具有衬垫207。

若盖螺纹牙694与口部螺纹牙696的螺纹结合大致完成,则口部612的上端缘部与衬垫207抵接,同时盖620的下端部与圆筒部618的上端平面的周缘部615抵接。

若使盖620进一步深地与口部612螺纹结合,则如图9所示,衬垫207被压扁。由于该螺纹结合拧入工作,在口部612与圆筒部618的上端平面的周缘部615之间且是形成有外层间隙110的部分即小外径部分受到使口部612与圆筒部618的上端平面的周缘部615之间拉开且使小外径部分的直径增大的力。其结果,外层间隙110被完全开口,或者开口面积扩大,外部空气容易地从外层间隙110向柔软性内层30与刚性外层32之间流入。

(第6实施方式)

如图10所示,对于第6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710而言,圆筒部718的上方部分和盖720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10不同。因而,第6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710的与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10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10所示,带泵300的盖720与双层容器710的口部712螺纹结合。盖720在内表面具有与在口部712形成的盖螺纹牙794螺纹结合的口部螺纹牙796。盖720具有通气孔730,另外,在内部深部(上端部)具有衬垫207。

若盖螺纹牙794与口部螺纹牙796的螺纹结合大致完成,则口部712的上端缘部与衬垫207抵接,同时盖720的下端部与在圆筒部718的圆锥部分的中间位置形成的中间平面环带部715抵接。

盖720进一步深地与口部712螺纹结合,则如图10所示,衬垫207被压扁。由于该螺纹结合拧入工作,在口部712与圆筒部718的中间平面环带部715之间且是形成有外层间隙110的部分即小外径部分受到使口部712与圆筒部718的中间平面环带部715之间拉开且使小外径部分的直径增大的力。其结果,外层间隙110被完全开口,或者开口面积扩大,外部空气容易地从外层间隙110向柔软性内层30与刚性外层32之间流入。

附图标记说明

p、型坯;pp、夹紧部;10、双层容器;18、圆筒部;22、圆筒部侧面;24、低密度聚乙烯(ldpe)层;26、粘接剂层;28、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层;30、柔软性内层;32、刚性外层;60、分模;64、口溢料部区域;66、口部区域;68、颈肩部区域;70、圆筒侧壁部区域;72、底部区域;80、口溢料模具部分;84、吹气杆;86、纵贯通孔;88、下缘角部;92、口溢料;100、口部模具部分;110、外层间隙;112、颈肩部模具部分;120、定距部分;130、间隙溢料;140、间隙溢料凹部;142、斜面;144、底部溢料;500、剩余型坯凹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