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井井筒带式输送机胶带带面更换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86389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井井筒带式输送机胶带带面更换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斜井井筒带式输送机胶带带面更换方法。



背景技术:

施工单位在更换煤矿主斜井井筒胶带带面作业中,特别是大型胶带输送机,其胶带米重达100kg以上,运输长度在1000米以上,针对于这样的情况,采用新带循环穿插、上井口硫化接头、地面回收旧带的方法,如果是小型的皮带机,只要地面井口房内能够满足硫化及布置设备的条件,均可以采用此方法进行带面更换,主要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1:新胶带带面的展开、叠放及接头硫化;布置下放新带的1#、2#、3#夹具;

步骤2:皮带机机头及机尾的挡煤板、清扫器、溜槽、机架拆除;

步骤3:引进新带面,安装3#夹具,新旧带面配钻孔、搭接;

步骤4:搭接接头过卸载、转向、驱动滚筒,夹紧1#、2#夹具;

步骤5:启动皮带机,旧带下带动新带下放;之后新带因自重产生下滑,带动地面新带下放,至接头过机尾滚筒,往上一段距离;最后启动皮带机,旧带带动新带,至其搭接接头运行至井口卸载滚筒后侧2米处;

步骤6:安装后留新带上带面的4#、5#、6#夹具、回柱绞车、滑车组、起吊锁具,布置硫化设施并进行最后一组接头的硫化;

步骤7:拆除硫化设施,拆除滑车组、后留上带面的4#、5#、6#三副夹具、绞车,将其中一台回柱绞车移至井口房外进行安装;安装旧带断带位置处两侧的夹具及夹板装置,在上井口下带面处断旧带,后留两端的旧带接头,回撤夹具;

步骤8:皮带机以最小速度正转,在卸载滚筒后侧下带面上回收旧带,并由回柱绞车将导出的旧胶带牵引至井口房外;旧带下带面接头与新带采用绳套捆绑牢固,且机尾旧带积余较多时,在机尾滚筒与皮带架之间安装一套简易的储带装置,直至接头过了机尾滚筒后再拆除;

步骤9:恢复机头机尾的溜煤槽、清扫装置、挡煤板、机架;试运转。

这种施工方法,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难题:

(1)由于斜井长度、斜度,带面的宽度、重量、厚度较大的客观原因,即使采用皮带机正转带动新带下放,会出新带下放现速度不易控制,出现新带与旧带速度不同步,新带产生积余的情况,甚至速度不受控制,新带放大滑,极端危险且损失巨大;

(2)新旧带搭接接头过卸载、转向、驱动、机尾滚筒时,接头位置上的钢板易造成滚筒表面衬垫的损坏,且由于皮带厚度、钢板厚度的原因,接头位置容易呛在皮带架上,造成皮带机被碰歪或损毁新带带面。

(3)新带起初下放过程中,速度主要是旧带运行速度;下放一段距离后,由于新带自重,带动皮带机正转,下放速度由夹具及盘式制动器控制;接头过机尾滚筒向上一段距离后,皮带机正转带动新带接头上行;上述三个环节,均需要通过调节上井口夹具的松紧度及盘式制动器闸瓦与闸板之间的间隙,以更好的控制新带面的下放及上行速度,速度太小,皮带不能正常启动,且启动瞬间速度均较大,速度过大则会出现新带面放大滑;停止运转时,需要所有夹具及盘式制动器共同工作,单一夹具和盘式制动器工作会造成新带面撕裂。

(4)新带下放及上行至到位前,皮带机启动及运行的负荷相当于自身胶带重量的两倍,需要考虑出现皮带机带不动新带,导致搭接接头无法运行至地面,完成最后一组胶带接头缝合硫化工作;

(5)搭接接头运行至地面卸载滚筒后侧,需在搭接接头拆除前,完成新带面上带面的后留工作,且确保上带面新带不会发生下滑,否则将无法完成接头硫化;布置夹具时,新旧带带面成“凹弧形”,不易穿上夹具两侧的螺栓顶丝装置。

(6)旧带下带面进行截断时,内部钢丝绳芯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量,易造成人员受伤或设备的损失;且截断后,两端的皮带接头需要进行牵引或后留,尤其是随新带下行的旧带接头,后留的绳劲过大的话造成新带损坏,过小的话会造成旧带下行速度过快;

(7)旧带回收过程中,皮大机运行速度与回柱绞车回收旧带的速度不同步,要么卸载滚筒侧旧带积余不能被牵引出来,造成旧带缠进卸载滚筒或回柱绞车反复多次牵引不动,造车回柱绞车的电机损毁;

(8)旧带回收过程中,当下端接头未通过过机尾滚筒前,机尾位置处的旧带积余较多,易造成机尾旧带缠进机尾滚筒内部,造成无法正常回收旧带,由于与机尾部分空间狭小,且带面重量较大,采用人工短时间内无法处理好,即使处理也只是将积余旧带截断,将两边的接头重新接上。这样做不仅时间较长,而且在处理后还会出现旧带积余的情况。这种办法不能根本上解决施工问题,且时间越长,造成的停产时间越长,带来的损失就越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斜井井筒带式输送机胶带带面更换方法,以解决传统的更换方法存在的易损坏胶带及设备,并且存在施工危险,施工时间过长,致使停产时间越长,带来的损失就越大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一种斜井井筒带式输送机胶带带面更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新胶带带面的展开、叠放及接头硫化;

利用井口房已有钢筋混凝土站柱作后留,布置一台矿用双速绞车牵引新胶带,将硫化好的新胶带沿井口房外皮带中心线叠放,所有带面沿中心线来回重叠,且在两端折弯处添加道木,叠放时需注意往井口牵引的第一组胶带接头的工作面应向上,最后一组接头引进时的工作面应朝下;在井口房外布置一组硫化棚,长度大于硫化接头长度及两组硫化平台长度之和;加工两组硫化平台,其高度与使用的硫化梁高度一致,平台的一端角度应对称,按该斜井皮带最大倾角制作,两组平台成一个整体;地面胶带接头硫化的同时,布置并安装下放新带下带面的1#、2#夹具;在井口房外侧正对皮带中心线的墙体立柱上布置3#夹具,该套夹具利用卸载滚筒三角架及井口房站柱作支撑;在改向滚筒三角架后侧、传动滚筒与转向滚筒之间各布置1#、2#夹具;

(2)皮带机机头及机尾的挡煤板、清扫器、溜槽、机架拆除;

(3)新旧带搭接;

将最后一组皮带接头牵引至井口房近前,采用吊车引进新胶带接头,从卸载滚上方穿过去,并向下回折180°与卸载滚筒后方的上带面重合,安装井口房外的夹具并带上劲,利用皮大机托辊在夹具入口处沿下端、两侧布置抗轮装置;井口房内新旧胶带搭接处一定要避开旧胶带硫化接头;新旧胶带搭接重叠长度要求≥2.5m,新旧带钻孔时,提前在地面钻好新胶带的孔,根据新胶带上的孔制作模板,绘制出旧带上的夹板位置,采用夹板号眼,每组夹板与号眼的位置相一致;先用刀片割除覆盖的胶层,再用氧气或电焊截断钢丝绳芯;新旧带上下布置11组夹板,并紧固牢靠;

(4)新旧带搭接接头过卸载、转向、驱动滚筒;

接头制作好后,在搭接接头的上下覆盖一组软胶带,软胶带与新旧带周边配钻φ6mm孔,采用8#铁丝捆绑软胶带,且需完全覆盖住所有夹板及新带头端;首先将皮带机带速调至正转最小速度(为最大速度的10%),旧带带动新带的穿过机头的各个滚筒过程中,新旧胶带搭接处必须设专人进行跟踪检查,以预防搭接处在运行过程中,刮到皮带架或搭接处开裂; 当新胶带接头部分穿过导向滚筒、驱动滚筒,至搭接接头刚刚进入斜井井口处即停车,即调整1#、2#两组夹具使其夹紧下层的新旧带; 每套夹具上夹具为固定钢梁,下夹具为活动钢梁,利用千斤顶顶住下钢梁,以夹紧皮带达到控制皮带速度;

(5)新带下放;

松开三组夹具,启动皮带机,旧带下带动新带下放,皮带机停止后,及时利用1#、2#、3#三组夹具的6组千斤顶打压,使新带能够被完全夹住;下行一段距离后,新带因自重产生下滑力,使皮带机在电机未启动、盘式制动器松开的状态下能够正转,带动地面新带下放,至接头过机尾滚筒,往上一段距离;最后启动皮带机,旧带带动新带,至其搭接接头运行至井口卸载滚筒后侧2米处;

(6)安装井口的夹具并进行硫化;

待新旧胶带搭接接头穿过斜井、机尾、再翻上井筒,最后运行到卸载滚筒处时后停车;此时,新旧带搭接的接头位于卸载滚筒上皮带面2米左右即可,待皮带机完全停止后,立即夹紧下皮带侧的1#、2#夹具,并将上下H型钢夹具之间用螺栓拧紧;1#、2#夹具处千斤顶打压,使上、下夹具把新旧皮带夹紧,之后对上、下夹具的连接螺栓进行紧固,并在夹具两端用钢板将上、下夹具焊接牢固;拆除主斜井井口往井筒内15~25米上皮带架及托棍,清理干净皮带架横梁上的杂物;新带上层带用4#、5#、6#三副皮带夹具将新旧带夹紧,然后将每副皮带的上、下夹具的连接螺栓用扳手紧固,最后用钢板在夹具两端将上、下夹具焊接牢固;其中在井口往下20米位置安装4#、5#两副夹具并组装成整体,25米位置安装6#夹具;在井口房皮带机靠近改向滚筒北侧混凝土基础预埋螺栓上安装1台慢绞,接电调试完好后,慢绞上缠钢丝绳;利用慢绞配合一组滑车组采用四股钢丝绳与井筒中的4#、5#夹具一端连接好;在井口房内布置的另一台慢绞配合另一组滑车组采用四股钢丝绳与井筒中的4#、5#夹具的另一端连接好;两组滑车组系统中定滑轮后留在井口房内改向滚筒大轴上,固定滑轮与大轴之间采用4股钢丝绳连接;待两组慢绞与井筒中4#、5#夹具两侧连接好后,同时开动慢绞,使夹具两侧通过滑车组均匀带劲后停车,然后抱紧两台慢绞的抱闸;在井筒4#、5#夹具往下5米处安装一副6#皮带夹具,在6#夹具往下3米处,用钢丝绳将上层新旧皮带与下层新旧皮带缠绕固定后,然后在夹具的两侧各用一根双股钢丝绳与缠绕处的钢丝绳相连接,然后将每副夹具的上、下钢梁的连接螺栓用扳手紧固,最后用钢板在夹具两端将上、下钢梁焊接牢固;利用井口房内的桁车拆除卸载滚筒至主斜井井筒入口处所有的挡煤板和上托架及上托辊;利用自车拆除井口房外3#夹具的上夹具及上横梁;拆除新旧皮带二次搭接接头,利用井口房内的行车将新皮带分段吊起,制作安装硫化平台;利用吊车将新皮带的最后一组接头引入井口房内,利用井口房内行车铺好带面;

(7)拆除硫化设施,拆除滑车组、后留上带面的4#、5#、6#三副夹具、绞车,将其中一台回柱绞车移至井口房外进行安装;安装旧带断带位置处两侧的7#、1#、2#夹具及夹板装置,断带处往井口方向的夹具采用井筒中拆除的6#夹具夹紧即可,断带处往卸载滚筒方向的夹具即为原先的1#、2#夹具。在上井口下带面处断旧带,后留两端的旧带接头,回撤夹具;

(8)皮带机以最小速度正转,在卸载滚筒后侧下带面上回收旧带,并由回柱绞车将导出的旧胶带牵引至井口房外;旧带下带面接头与新带采用绳套捆绑牢固,且机尾旧带积余较多时,在机尾滚筒与皮带架之间安装一套简易的储带装置,直至接头过了机尾滚筒后再拆除;

断带位置前后在旧带下带面处用自制夹板与旧带用高强螺栓卡上,并在夹板与旧带中心处开孔,用卸扣及钢丝绳与下侧的新胶带缠绕连接,钢丝绳绳头位置布置3副绳卡;旧带上带面同样采用夹具开孔,用卸扣和井口房外回柱绞车连接;以上准备工作做好以后,井口房外回柱绞车钢丝绳带劲,检查下端旧带接头与新带是否连接牢固;开动皮带机前,将皮带机运转速度改为和回柱绞车速度尽量一致;一切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开动皮带机正转,将旧带上带面利用井口房外回柱绞车拖拽至井口房外,旧带下带面顺着皮带机运行方向运行到上带面处,利用井口房外回柱绞车拖拽至井口房外,依次将旧带面全部回收完毕;

(9)恢复机头机尾的溜煤槽、清扫装置、挡煤板、机架;试运转;

旧胶带抽带工序全部结束后,进行收尾工程和皮带机试运转;收尾工程,包括拆除皮带夹具、恢复机头溜煤槽等工序,待全部工程结束后,皮带机正式运转。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1、利用现有的地面、井筒、井底施工条件,最大程度的节约施工工期;

2、施工设备和机索具的使用量少,同样的施工设备可在带面展放、带面硫化、旧带回收等环节重复使用;消耗的劳动力资源少,且大部分施工过程作业量小、安全性高;

3、解决搭接接头容易撕裂、容易呛在皮带架上、容易损坏滚筒垫层;

4、解决了新带下放过程中速度不易控制的技术难题;

5、解决旧带回收过程中,机尾易产生旧带积余,不能回收旧带的问题;

6、解决的下带面旧带无法采用千米钢丝绳后留的技术难题;

7、解决最后一组接头井口房内硫化,上下皮带面需要后留的技术难题;

8、解决了回柱绞车回收旧带的速度与皮大机运转最小速度不一致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斜井胶带带面更换步骤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图3是本发明的改向滚筒底座后侧的的1#夹具布置图(侧面)。

图4是本发明的改向滚筒底座后侧的的1#夹具布置图(正面)。

图5是本发明的两组三角架中间位置的2#夹具布置图。

图6是本发明的井口房东侧的3#夹具布置图(侧面)。

图7是本发明的井口房东侧的3#夹具布置图(正面)。

图8是本发明的新带皮带头与旧带搭接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夹具制作图。

图10是图9所述夹具的侧视图。

图中编号:图中序号1—7分别指1——7#夹具,8、改向滚筒三角架,9、传动滚筒三架,10、卸载滚筒三角架,图中序号11—14分别指1——4#回柱绞车,15、皮带架立柱,16、夹具钢梁,17、50T液压千斤顶,18、站柱 H400*400 L=2900 2根,19、45b#工字钢L=8000 2根(连接卸载三角架与井口房外站柱),20、H型钢H400×400×18×21 L=8330mm 共计2根,21、3#夹具钢梁,22、穿心螺栓选用φ30×160mm,单组夹具选用4组螺栓;23、筋板选用δ20×356×186,共计使用36块;24、贴板选用δ30×380×380,共计使用2块,用于千斤顶布置位置;25、夹具与皮带接触面布置钢板,菱形花纹钢板δ3mm,500×2000mm,共计2块;26、H型钢H400×400×18×21 上下夹具长度为3400mm,加工2组,27、硫化棚,28、搭建栈桥,29、井筒中心线,30、主斜井井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步骤详细说明如下:

(1)新胶带带面的展开、叠放及接头硫化:利用井口房已有钢筋混凝土站柱作后留,布置一台JSDB-19矿用双速绞车牵引新胶带,将硫化好的新胶带沿井口房外皮带中心线叠放,所有带面沿中心线来回重叠,且在两端折弯处添加道木,避免新带面形成不可恢复的折弯点,叠放时需注意往井口牵引的第一组胶带接头的工作面应向上,最后一组接头引进时的工作面应朝下(见图1);图1的工序主要为皮带带面正式开工后的步骤,不包括前期的接头硫化及夹具制作;旧带共截断两次,第一次在二级驱动滚筒后侧,利于后留,第二次在二级驱动滚筒上侧,易于回收。

在井口房外布置一组硫化棚,长度大于硫化接头长度及两组硫化平台长度之和,确保新较带接头硫化期间不漏雨漏水不沾染灰尘,否则将严重影响硫化质量;加工两组硫化平台,其高度与使用的硫化梁高度一致,平台的一端角度应对称,按该斜井皮带最大倾角制作,两组平台成一个整体。

地面胶带接头硫化的同时,布置下放新带下带面的夹具,1#、2#、3#三套夹具在不耽误矿井生产时间的前提下进行安装;在井口房外侧正对皮带中心线的墙体立柱上布置一套夹具,该套夹具利用卸载滚筒三角架及井口房站柱作支撑;在改向滚筒三角架后侧(往井口方向)、传动滚筒与转向滚筒之间分别布置1#、2#夹具,夹具的横梁及站注与三角架之间满焊固定,共计3组夹具,均采用手动液压千斤顶调节夹具与带面之间的松紧度(见图2、见图3、见图4、见图5、见图6、见图7)。在图2中,1#32T回柱绞车完成胶带展放后,移至井口房内,在新皮带下放到位后,作为2#车使用;待皮带硫化结束后,2#移至井口房外,作为4#绞车用于旧带回收;2#、3#作为后留新带上面使用;新带展放时,沿井口房外皮带中心线叠放。

(2)皮带机机头及机尾的挡煤板、清扫器、溜槽、机架拆除:考虑到新旧带搭接接头的层数较多,厚度较大,需要在矿井停产后立即拆除影响新带下放的挡煤板及清扫器;溜槽装置内侧的积煤较多,待罩子拆除后,需要及时用风镐将积煤清除,方可拆除新带入口处的溜槽挡板;拆除井口卸载滚筒至井筒之间的上皮带架及托辊,使卸载滚筒与井口之间的上带面平铺,便于之后的接头搭接工作;上述所有构件在拆除时需作标记,利于后期恢复,且构件在拆除前需后留。

(3)新旧带搭接:将最皮一组皮带接头牵引至井口房近前,采用吊车引进新胶带接头,从卸载滚上方穿过去,并向下回折180°与卸载滚筒后方的上带面重合,安装井口房外的夹具并带上劲,利用皮大机托辊在夹具入口处沿下端、两侧布置抗轮装置;井口房内新旧胶带搭接处一定要避开旧胶带硫化接头。新旧胶带搭接重叠长度要求≥2.5m,新旧带钻孔时,提前在地面钻好新胶带的孔,根据新胶带上的孔制作模板,绘制出旧带上的夹板位置,采用夹板号眼,每组夹板与号眼的位置相一致;先用刀片割除覆盖的胶层,再用氧气或电焊截断钢丝绳芯;新旧带上下布置11组夹板,并紧固牢靠(见图8)。在图8中,连接板采用δ14×300×150,加工制作11组,制作时连接板螺栓孔采用套钻,棱角处进行打磨;单组连接板使用M24×130,10.9级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4)新旧带搭接接头过卸载、转向、驱动滚筒:接头制作好后,在搭接接头的上下覆盖一组软胶带,软胶带与新旧带周边配钻φ6mm孔,采用8#铁丝捆绑软胶带,且需完全覆盖住所有夹板及新带头端,避免钢板损毁滚筒衬垫及皮带头端呛在机架上。首先将皮带机带速调至正转最小速度(为最大速度的10%),旧带带动新带的穿过机头的各个滚筒过程中,新旧胶带搭接处必须设专人进行跟踪检查,以预防搭接处在运行过程中,刮到皮带架或搭接处开裂。

当新胶带接头部分穿过导向滚筒、驱动滚筒,至搭接接头刚刚进入斜井井口处即停车,即安装1#、2#两组夹具。 每套夹具上夹具为固定钢梁,下夹具为活动钢梁,利用千斤顶顶住下钢梁,以夹紧皮带达到控制皮带速度。

(5)新带下放:松开三组夹具,启动皮带机,旧带下带动新带下放,皮带机停止后,及时利用1#、2#、3#三组夹具的6组千斤顶打压,使新带能够被完全夹住;下行一段距离后,新带因自重产生下滑力,使皮带机在电机未启动、盘式制动器松开的状态下能够正转,带动地面新带下放,至接头过机尾滚筒,往上一段距离;最后启动皮带机,旧带带动新带,至其搭接接头运行至井口卸载滚筒后侧2米处;新带下放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好1#、2#、3#三组夹具的松紧度,无论何种情况,在皮带机停止运转的情况,都必须立即夹住新带,千斤顶每次打压到位后,利用撬棍撬动回一次;千斤顶液压松开后,必须及时回拧,使下夹具紧贴皮带面,千斤顶保持在随时打压的状态。(见图9、见图10)

(6)安装井口的夹具并进行硫化:

待新旧胶带搭接接头穿过斜井、机尾、再翻上井筒,最后运行到卸载滚筒处时后停车。此时,新旧带搭接的接头位于卸载滚筒上皮带面2米左右即可,待皮带机完全停止后,立即夹紧下皮带侧的1#、2#夹具,并将上下H型钢夹具之间用4组M24*160强螺栓拧紧,避免长期不使用时,50t千斤顶发生卸压现象。2#、3#夹具处千斤顶打压,使上、下夹具把新旧皮带夹紧,之后对上、下夹具的连接螺栓进行紧固,并在夹具两端用钢板将上、下夹具焊接牢固,避免新皮带下带面往井筒内有窜动现象;

拆除主斜井井口往井筒内15~25米上皮带架及托棍,清理干净皮带架横梁上的杂物。新带上层带用4#、5#、6#三副皮带夹具将新旧带夹紧,然后将每副皮带的上、下夹具的连接螺栓用扳手紧固,最后用钢板在夹具两端将上、下夹具焊接牢固。其中在井口往下20米位置安装4#、5#两副夹具并组装成整体,25米位置安装一副63夹具,夹具均采用H400×400×18×21型钢,单根型钢长3200mm。

在井口房皮带机靠近改向滚筒北侧混凝土基础预埋螺栓上安装1台32T慢绞,接电调试完好后,慢绞上缠6×37—FC—1670-Φ28mm钢丝绳300米。利用32T慢绞配合一组H50*4的滑车组采用四股φ30m钢丝绳与井筒中的4#、5#夹具南端连接好。

在井口房内布置的3#50T慢绞配合一组H50*4的滑车组采用四股φ30mm钢丝绳与井筒中的4#、5#夹具北端连接好。

两组H50*4滑车组系统中定滑轮后留在井口房内改向滚筒大轴上,固定滑轮与大轴之间采用4股φ30m钢丝绳连接。

待两组32T慢绞与井筒中4#、5#夹具南、北侧连接好后,同时开动慢绞,使夹具南、北两侧通过滑车组均匀带劲后停车,然后抱紧两台慢绞的抱闸。

在井筒2副夹具往下5米处安装一副6#皮带夹具,在夹具往下3米处,用钢丝绳将上层新旧皮带与下层新旧皮带缠绕固定后,然后在夹具的南、北侧各用一根双股φ30mm钢丝绳与缠绕处的钢丝绳相连接,然后将每副皮带的上、下夹具的连接螺栓用扳手紧固,最后用钢板在夹具两端将上、下夹具焊接牢固。

利用井口房内的桁车拆除卸载滚筒至主斜井井筒入口处所有的挡煤板和上托架及上托辊。

利用12T自吊车拆除井口房外3#夹具的上夹具及上横梁,以便截好的新皮带引入井口房内。

拆除新旧皮带二次搭接接头,利用井口房内的行车将新皮带分段吊起,制作安装硫化平台24m×2.2m×0.75m(长×宽×高)以便于硫化。利用吊车将新皮带的最后一组接头引入井口房内,利用井口房内行车铺好带面。

(7)拆除硫化设施,拆除滑车组、后留上带面的4#、5#、6#三副夹具、绞车,将其中一台回柱绞车移至井口房外进行安装;安装旧带断带位置处两侧的7#、1#、2#夹具及夹板装置,在上井口下带面处断旧带,后留两端的旧带接头,回撤夹具;

(8)皮带机以最小速度正转,在卸载滚筒后侧下带面上回收旧带,并由回柱绞车将导出的旧胶带牵引至井口房外;旧带下带面接头与新带采用绳套捆绑牢固,且机尾旧带积余较多时,在机尾滚筒与皮带架之间安装一套简易的储带装置,直至接头过了机尾滚筒后再拆除;

在机头改向滚筒后侧(面向机尾),准备断旧带下带面。旧带断带前,在断带位置前后各布置一套夹具,并提前将牵引及后留用的夹板安装好,方可截断旧带;

上端接头夹具采用原先的1#夹具或2#夹具即可,下端夹具采用之前拆除的上带面后留新带面的6#夹具。

断带位置前后在旧带下带面处用自制夹板(采用16mm厚钢板自制)与旧带用9组M24高强螺栓卡上,并在夹板与旧带中心处开孔,用10t卸扣及φ18.5钢丝绳与下侧的新胶带缠绕连接,钢丝绳绳头位置布置3副绳卡,下放过程中,注意观察该接头位置情况,及时进行调节处理;旧带上带面同样采用夹板开孔,用20t卸扣和井口房外32t回柱绞车连接。以上准备工作做好以后,井口房外32t回柱绞车钢丝绳带劲,检查下端旧带接头与新带是否连接牢固。开动皮带机前,将皮带机运转速度改为和回柱绞车速度尽量一致(具体数值参见回柱绞车上名牌标志)。一切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开动皮带机(正转),将旧带上带面利用井口房外32t回柱绞车拖拽至井口房外,旧带下带面顺着皮带机运行方向运行到上带面处,利用井口房外32t回柱绞车拖拽至井口房外,依次将旧带面全部回收完毕。

注意:皮带机运行时始终安排专人监护旧带与新带搭接接头情况以及机尾滚筒处旧带积余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车。机尾旧带积余较多时,利用两组长托辊装置制作简易的临时储带装置,避免上带面卷入机尾滚筒内,影响旧带面再机头回收。

(9)恢复机头机尾的溜煤槽、清扫装置、挡煤板、机架;试运转。

旧胶带抽带工序全部结束后,进行收尾工程和皮带机试运转。收尾工程,包括拆除皮带夹具、恢复机头溜煤槽等工序,待全部工程结束后,皮带机正式运转。

以斜井大型胶带带面更换为例简要说明具体实施步骤:

1、新胶带带面的展开、叠放及接头硫化;

2、制作并布置下放新带的三付夹具;

3、皮带机机头及机尾的挡煤板、清扫器、溜槽、托架拆除;

4、采用模具对新旧带钻孔,确保新旧带螺栓孔一致;

5、引进新带面,安装3#夹具,新旧带缝合搭接固定;

6、搭接接头过卸载、转向、驱动滚筒,安装1#、2#夹具,并调整制动盘闸瓦间隙;

7、启动皮带机,旧带下带动新带下放500米;之后新带因自重,带动地面新带下放,至接头过机尾滚筒,往上900米,此时利用三套夹具调整新带下放速度,且将盘型闸调整为近程控制;最后启动皮带机,旧带带动新带,至其搭接接头运行至井口卸载滚筒后侧2米;

8、安装后留新带上带面的三副夹具及回柱绞车、滑车组,布置硫化设施并进行最后一组接头的硫化;

9、回撤硫化设施,拆除滑车组、后留上带面的4#、5#、6#三副夹具、绞车,并在斜井井口房西侧安装一台回柱绞车;

10、安装旧带断带位置两端的7#、1#、2#夹具及夹板装置,断旧带,拆除夹具;

11、皮带机0.5m/s速度正转,井口房内卸载滚筒后侧回收上带面旧带,并由井口房西侧的回柱绞车将导出的旧带牵引至井口房外;旧带下带面接头与新带采用绳套捆绑牢固,至其过了机尾滚筒后方可拆除;

12、恢复机头机尾的溜煤槽、清扫装置、挡煤板、托架;试运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