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相双行程电梯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8482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气液相双行程电梯缓冲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电梯安全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液相双行程电梯缓冲器。



背景技术:

就斜行电梯而言,电梯轿厢在运行轨迹的侧面开门状况下,可采用常规的缓冲器,而在运行轨迹的正面开门状况下,开门的平层位置便与缓冲器的安全保护位置之间发生矛盾,也就是说电梯轿厢在平层区,绝不允许越层去冲撞缓冲器,并且按照规范,缓冲器即使压缩了90%,还需留有0.1±0.035V2(米)的制导越层空间(可参见GB7588-2003)。由此可知,依据电梯工况要求:电梯在正常运行时,缓冲器不应当起作用,而只有当电梯失控或缓冲器的控制单元测知电梯在未减速的状态下进入端站保护区时,那么缓冲器及时发挥作用。由此对缓冲器提出两种工况要求:其一,电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缓冲器处于第一行程工况;电梯处于非正常运行例如冲顶或坠底(也称“坠坑”)趋势的状态时,缓冲器处于第二行程工况,该第二行程工况即为安全保护工况。前述的第一行程工况可理解为缓冲器所扮演的角色之一;前述的第二行程工况可理解为缓冲器所扮演的角色之二。

通过上述说明可知,如果能使缓冲器实现角色转换,那么前述问题便得以解决,所谓的角色转换是指:当电梯在正常运行的工况下,缓冲器不发生作用并且可以认为其形同虚设;当电梯失控或缓冲器的独立控制单元测知电梯在未减速状态下进入端站时,则速即演变为名副其实的缓冲器并发挥相应的积极作用。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电梯缓冲器的技术信息,如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649524B推荐有“电梯用液压缓冲器”,该专利方案相对于WO2009/028100以及特开平6-298470客观上具有说明书所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由于使用了复位弹簧,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复位弹簧的抗疲劳程度低的问题会渐渐显露。

典型的如CN202175486U提供的“一种电梯用气体复位节流孔液压缓冲器”,其整体技术方案可参见说明书第0003段。由于该专利摒弃了复位弹簧,在结构上减少了液压缓冲器的尺寸,节约了建筑空间;并且将液压油置于惰性气体的保护之下,无氧化变质之虞,保证缓冲性能的稳定;在缓冲过程中液压油始终在油缸内,不会损失(说明书第0004段)。

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两项专利虽然均有独到的长处,但是无法体现申请人在上面所讲的“角色转换”。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当电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下不产生缓冲作用,而在诸如失控以及进入端站未减速之类的情形时,能速即发挥出理想的缓冲作用而藉以满足应对电梯不同工况时的角色转换要求的气液相双行程电梯缓冲器。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气液相双行程电梯缓冲器,包括一缸体、一内缸套和一缸柱,在缸体的顶部设置有一缸盖,而在缸体的底部设置有一底座,并且在缸体的上侧部设置有一惰性气体引入接口,内缸套设置在缸体内,该内缸套具有一内液压油腔,内缸套的外壁与缸体的内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贮油腔,并且在内缸套的高度方向的下部的内缸套壁体上围绕内缸套壁体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阻尼孔,藉由该阻尼孔将内液压油腔与贮油腔相通,缸柱的下端探入内液压油腔,而缸柱的上端探出缸盖,所述的惰性气体引入接口与所述贮油腔相通,藉由该惰性气体引入接口向贮油腔的上部引入惰性气体,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双向电磁阀和一惰性气体供给机构,双向电磁阀在对应于所述缸体的下部的位置串接在所述内液压油腔与所述贮油腔之间,惰性气体供给机构与所述惰性气体引入接口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缸盖外壁上设置有缸体密封圈,该缸体密封圈与所述缸体的内壁密封配合,并且在缸盖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内缸套密封圈和一缸柱密封圈,内缸套密封圈与所述内缸套的顶部密封配合,而缸柱密封圈与所述缸柱密封配合。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缸盖的四周边缘部位设置有缸体固定螺钉,该缸体固定螺钉与所述缸体的顶部端面固定。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缸柱的上端构成有一直径大于缸柱的直径的缓冲头,而在缸柱的下端并且围绕缸柱的圆周方向开设有一内缸套密封圈槽,在该内缸套密封圈槽内设置有一内缸套密封圈,该内缸套密封圈与所述内缸套的内壁密封配合。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缸体的下部的一侧以水平状态固定有一进油接头,而在缸体的下部的另一侧同样以水平状态固定有一出油接头,该进、出油接头彼此对应,并且进油接头与所述贮油腔相通,而出油接头与所述内液压油腔相通,所述的双向电磁阀串接在进油接头与出油接头之间。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双向电磁阀具有一电磁阀进油口和一电磁阀回油口,电磁阀进油口通过进油口管路与所述的进油接头连接,电磁阀出油口通过出油口管路与所述出油接头连接。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座上并且围绕底座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底座固定安装孔。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惰性气体供给机构包括一惰性气体罐和一压力表,在惰性气体罐上设有一惰性气体供给阀接口,该惰性气体供给阀接口与所述的惰性气体引入接口配接,压力表配接在惰性气体供给阀接口上。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惰性气体引入接口的末端的外壁上构成有配接外螺纹,而在所述惰性气体供给阀接口的末端的内壁上构成有配接内螺纹,该配接内螺纹与配接外螺纹螺纹配接。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惰性气体为氮气。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对应于缸体的下部并且在内液压油腔与贮油腔之间串接了一双向电磁阀,因而当电梯处于正常运行的工况时该双向电磁阀处于开启状态,整个缓冲器处于第一行程工况,而当电梯出现非正常运行如有冲顶或坠坑趋势时,双向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缓冲器处于第二行程工况并能起到理想的缓冲作用,从而满足了应对电梯不同工况的角色转换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应用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依据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实施例:

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一缸体1、一内缸套2和一缸柱3,在缸体1的顶部设置有一缸盖11,而在缸体1的底部设置有一底座12,并且在缸体1的上侧部设置有一惰性气体引入接口13,内缸套2设置在缸体1内,该内缸套2具有一内液压油腔21,内缸套2的外壁与缸体1的内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贮油腔4,并且在内缸套2的高度方向的下部的内缸套壁体上围绕内缸套壁体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阻尼孔22(也可称为“节流孔”),藉由该阻尼孔22将内液压油腔21与贮油腔4相通,缸柱3的下端探入内液压油腔21,而缸柱3的上端探出缸盖11,前述的惰性气体引入接口13与前述贮油腔4相通,藉由该惰性气体引入接口13向贮油腔4的上部引入惰性气体。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气液相双行程电梯缓冲器的结构体系还包括有一双向电磁阀5和一惰性气体供给机构6,双向电磁阀5在对应于前述缸体1的下部的位置串接在前述内液压油腔21与前述贮油腔4之间,惰性气体供给机构6与前述惰性气体引入接口13连接。

在前述的缸盖11外壁上设置有缸体密封圈111,该缸体密封圈111与前述缸体1的内壁密封配合,并且在缸盖11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内缸套密封圈112和一缸柱密封圈113,内缸套密封圈112与前述内缸套2的顶部密封配合,而缸柱密封圈113与前述缸柱3密封配合。

由图1所示,在前述缸盖11的四周边缘部位设置有缸体固定螺钉114,该缸体固定螺钉114与前述缸体1的顶部端面(即顶端端面)固定。

在前述缸柱3的上端构成有一直径大于缸柱3的直径的缓冲头31,而在缸柱3的下端并且围绕缸柱3的圆周方向开设有一内缸套密封圈槽32,在该内缸套密封圈槽32内设置有一内缸套密封圈321,该内缸套密封圈321与前述内缸套2的内壁密封配合。在图2中还示出了对应于缓冲头31的上方的垂直行电梯轿厢7,即垂直行电梯轿厢7的底部对应于缓冲头3的上方。

继续见图1和图2,在前述缸体1的下部的一侧(图示的左侧)以水平状态固定有一进油接头14,而在缸体1的下部的另一侧(图示的右侧)同样以水平状态固定有一出油接头15,该进、出油接头14、15彼此对应,并且进油接头14与前述贮油腔4相通,而出油接头15与前述内液压油腔21相通,前述的双向电磁阀5串接在进油接头14与出油接头15之间。

前述的双向电磁阀5具有一电磁阀进油口51和一电磁阀回油口52,电磁阀进油口51通过进油口管路511与前述的进油接头14连接,电磁阀出油口52通过出油口管路521与前述出油接头15连接。

在前述底座12上并且围绕底座12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底座固定安装孔121。

继续见图1,前述的惰性气体供给机构6包括一惰性气体罐61和一压力表62,在惰性气体罐61上设有一惰性气体供给阀接口611,该惰性气体供给阀接口611与前述的惰性气体引入接口13配接,压力表62配接在惰性气体供给阀接口611上。

由图1所示,在前述惰性气体引入接口13的末端的外壁上构成有配接外螺纹131,而在所述惰性气体供给阀接口611的末端的内壁上构成有配接内螺纹6111,该配接内螺纹6111与配接外螺纹131螺纹配接,但是也可以通过管路将惰性气体供给阀接口611与惰性气体引入接口13配接,本实施例采用管路将惰性气体供给阀接口611与惰性气体引入接口1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惰性气体为氮气。

依据公知常识;气体是可压缩的,而液体是不可压缩的,因此利用气态的可压缩性吸收缓冲的部分能量来实现缓冲器的复位,利用电磁阀的流量控制来完成双行程变换,本发明提供之技术方案的建树之处正在于此。从图1和图2的示意可知,贮油腔4的上部为惰性气体,而下部为液压油。这里所讲的双行程即为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第一行程则为前述的内液压油腔21、贮油腔4以及处于开启状态的双向电磁阀5三者形成油液流动回路,使缓冲器丧失吸能缓冲功能;第二行程则为因关闭双向电磁阀5,内液压油腔21与贮油腔4之间仅靠阻尼孔21相通,形成正常的缓冲器功能模式;具体将在下面作更为详细的说明。

在电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也就是说由与双向电磁阀5电气控制连接的上面已提及的控制单元测知电梯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那么双向电磁阀5处于开启状态,在该状态下,贮油腔4、双向电磁阀5以及内液压油腔21三者形成油液回路,整个缓冲器不体现缓冲作用,即处于前述第一行程的状态。反之,当电梯出现异常运行如出现前述的冲顶或坠底(坠坑)趋势时,双向电磁阀5速即关闭,前述的油液回路阻断,于是,在由图2示意的垂直行电梯轿厢7撞击缓冲头31(图4下部所示)时,缸柱3下行,内液压油腔21内的油液只能经阻尼孔22进入贮油腔4,此时,贮油腔4内的即处于贮油腔4上部的惰性气体被自内液压油腔21流入贮油腔4内的液压油压缩,实现对电梯的缓冲,缓冲完成后,在受到压缩的惰性气体的作用下,贮油腔4内的油液的一部分(指先前由内液压油腔21经阻尼孔22流入贮油腔4内的那一部分油液)经阻尼孔22返回内液压油腔21,缸柱3上升,一次工作循环便告完成。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双向电磁阀5的开启与否取决于电梯的电气控制器的PLC,又由于电气控制器的PLC与双向电磁阀5之间的电气连接属于惯常的电气电路连接,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应用例1:

请参见图3,图3示出了斜行电梯轿厢8,本发明被安装在坡道9的基坑91的位置,缓冲器的作用过程如同实施例所述。

应用例2:

请参见图4,图4示出了上面已提及的垂直行电梯轿厢7,在井道10的底部设有两个本发明的气液相双行程缓冲器,该两个气液相双行程缓冲器中的其中一个对应于垂直行电梯轿厢7的底部,而另一个则与配重20相对应,前者即对应于垂直行电梯轿厢7的底部的一个气液相双行程缓冲器起到对垂直行电梯轿厢7有可能出现的坠底(即“坠坑”)的缓冲作用,而后者即与配重20相对应的气液相双行程缓冲器起到对垂直行电梯轿厢7万一出现的冲顶的缓冲作用(配重撞击缸柱3的缓冲头31)。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