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托移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8517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托移钢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钢机。



背景技术:

在型钢及棒材生产线上,型钢成型后从辊道上收集后移送到下料点,一般采用人工或者拨爪机械,工件移送困难且危险,工作条件差、效率低且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平托移钢机,以使型钢成型后从辊道上收集下料,运输成型型钢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平托移钢机,包括拉杆轴、转臂轴和托钢臂;所述拉杆轴与转臂轴并列设置;所述托钢臂一端与拉杆轴铰接;所述托钢臂另一端置于拉杆轴上方且与拉杆轴垂直;

所述托钢臂的下方沿托钢臂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升降机构和拉伸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转臂一端与转臂轴铰接;所述拉伸机构的拉杆一端与拉杆轴铰接;

所述托钢臂、升降机构和拉伸机构对应平行等间隔设置若干组。

进一步,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转臂轴承座和转臂液压缸;所述转臂轴承座与转臂中部相互铰接;所述转臂另一端与转臂液压缸的转臂活塞杆相互铰接。

进一步,所述拉伸机构还包括拉杆轴承座和拉杆液压缸;所述拉杆另一端与拉杆轴承座相互铰接;所述拉杆液压缸的拉杆活塞杆与拉杆中部相互铰接。

进一步,所述升降机构和拉伸机构之间设置液压缸支座,所述转臂液压缸和所述拉杆液压缸的另一端均与液压缸支座相互铰接。

进一步,所述液压缸支座、拉杆轴承座和转臂轴承座均固定在底座上。

进一步,两个托钢臂之间等间隔设置若干个从托钢臂。

进一步,所述从托钢臂正下方沿从托钢臂长度方向依次设置设置第二转臂轴承座和第二拉杆轴承座。

进一步,所述第二转臂轴承座与从转臂一端相铰接;所述从转臂另一端与转臂轴相铰接;所述从转臂为转臂长度的一半。

进一步,所述第二拉杆轴承座与从拉杆一端相铰接;所述从拉杆另一端与拉杆轴相铰接;所述从拉杆与拉杆长度相同。

进一步,所述托钢臂和从托钢臂靠近转臂轴一侧均设置l型支架;所述支架的短边端部与托钢臂或从托钢臂相固定;所述支架的长边与托钢臂平行位于托钢臂上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平托移钢机具有以下优势:

具有升降机构和拉伸机构,能够实现将型钢从辊道上举起并脱离,然后带动托钢臂和型钢移送到下料处;实现运输型钢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具有等间隔设置的托钢臂和从托钢臂,使转臂轴和拉杆轴的受力均匀;

托钢臂下端具有升降机构和拉伸机构,而从托钢臂下端则不设置;不仅使举升和移送动作能够得以实现,并且节省设备使用,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平托移钢机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平托移钢机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平托移钢机b-b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臂轴承座;2-转臂;3-转臂液压缸;4-托钢臂;5-液压缸支座;6-拉杆液压缸;7-拉杆;8-拉杆轴承座;9-转臂轴;10-拉杆轴;11-从转臂;12-从拉杆;13-第二转臂轴承座;14-第二拉杆轴承座;15-底座;16-从托钢臂;17-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3,一种平托移钢机,包括拉杆轴10、转臂轴9和托钢臂4;所述拉杆轴10与转臂轴9并列设置;所述托钢臂4一端与拉杆轴10铰接;所述托钢臂4另一端置于拉杆轴10上方且与拉杆轴10垂直;所述托钢臂4的下方沿托钢臂4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升降机构和拉伸机构;所述托钢臂4、升降机构和拉伸机构对应平行等间隔设置若干组;使型钢的两端均受力平衡。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转臂轴承座1、转臂2和转臂液压缸3;所述转臂轴承座1与转臂2中部相互铰接;所述转臂2一端与转臂轴9铰接;所述转臂2另一端与转臂液压缸3的转臂活塞杆相互铰接;托钢臂4的上升高度与转臂活塞杆的伸长长度有关。

所述拉伸机构包括拉杆轴承座8、拉杆7和拉杆液压缸6;所述拉伸机构的拉杆7一端与拉杆轴10铰接;所述拉杆7另一端与拉杆轴承座8相互铰接;所述拉杆液压缸6的拉杆活塞杆与拉杆7中部相互铰接;托钢臂4的拉伸长度与拉杆活塞杆的伸长长度有关。

所述升降机构和拉伸机构之间设置液压缸支座5,所述转臂液压缸3和所述拉杆液压缸6的另一端均与液压缸支座5相互铰接。所述液压缸支座5、拉杆轴承座8和转臂轴承座1均固定在底座15上。

两个托钢臂4之间等间隔设置若干个从托钢臂16;从而减小托钢臂4的受力;适宜的两个托钢臂4之间设置等间隔设置4个从托钢臂16。

所述从托钢臂16正下方沿从托钢臂16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二转臂轴承座13和第二拉杆轴承座14;所述第二转臂轴承座13与从转臂11一端相铰接;所述从转臂11另一端与转臂轴9相铰接;所述从转臂11为转臂2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二拉杆轴承座14与从拉杆12一端相铰接;所述从拉杆12另一端与拉杆轴10相铰接;所述从拉杆12与拉杆7长度相同;设置从转臂11和从拉杆12的主要目的是减轻转臂轴9和拉杆轴10的受重力,平衡整体的作用力。

所述托钢臂4和从托钢臂16靠近转臂轴9一侧均设置l型支架17;所述支架17的短边端部与托钢臂4或从托钢臂16相固定;所述支架17的长边与托钢臂4平行位于托钢臂4上方;支架17相对于托钢臂4更高,能够深入到辊道间隙里面太高型钢的高度,从而使型钢沿托钢臂4向下滑动进而输送到下料处。

使用时,转臂液压缸3带动转臂活塞杆伸长,进而与转臂活塞杆铰接的转臂2带动转臂轴9顺时针向上旋转,托钢臂4与其上的型钢举起,高于辊道面上;拉杆液压缸6带动拉杆活塞杆伸长,进而与拉杆活塞杆铰接的拉杆7带动拉杆轴10顺时针向前伸送,进而托钢臂4与其上的型钢向辊道旁运送,最终完成型钢的下料动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