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9674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充电桩领域,特别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世界各国都开始鼓励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当使用者利用充电桩上的充电枪对电动汽车充完电后,需要将拉出的电源线收回充电桩内,传统的手动盘绕方式费时费力,部分具有自动盘绕功能的充电桩在盘绕时会产生盘绕不均匀的情况,占据内部空间,且难以拆下充电线盘进行检修和更换老化的充电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设置在充电桩内部的机柱和设置在所述机柱右侧且上下对等设置的整理轮,所述机柱右侧面底部设有基台,所述基台上方设有充电线盘绕装置,所述充电线盘绕装置包括左右伸长设置的滑接板、固定在所述滑接板后侧的中间块、固定在所述中间块后侧且向上伸长设置的壁板和设置在所述滑接板上方的盘绕座,所述盘绕座底部固定设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底部通贯所述滑接板且回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杆底部固定设有向下伸长设置的外花键轴,所述盘绕座顶部固定设有螺状杆,所述基台内设有第一转化腔,所述第一转化腔内顶壁内回转配合连接有向上下两侧伸长设置的内花键轴,所述内花键轴顶部伸长段探至所述基台顶面外且与所述外花键轴配合连接,所述内花键轴底面尾梢探至所述第一转化腔内且固定设有第一锥转轮,所述第一转化腔左侧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锥转轮楔合连接的第二锥转轮,所述机柱内设有上下伸长设置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左侧的所述机柱内设有上下伸长设置的第二转化腔,所述第一内腔右侧的所述机柱内通贯设有通联槽,所述滑接板左侧伸长段经过通联槽后探至所述第一内腔内且与所述第一内腔左侧内壁相接,所述第一内腔内的所述滑接板上固定设有向上伸长设置的滑接块,所述第一内腔内的所述滑接板底部设有第一压簧,所述滑接块顶部滑接配合连接有圆形转件,所述圆形转件背离内心一侧固定设有第二转杆。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螺状杆上设有卷筒,所述卷筒由筒柱和固定在所述筒柱上下两侧的座板组成。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壁板前侧面顶部设有第一凸缘块,所述第一凸缘块下方的所述壁板前侧面设有第二凸缘块,所述第二凸缘块与所述第一凸缘块之间上下伸长设有指引杆,所述指引杆上滑接配合连接有向前侧伸长设置的撑持板,所述撑持板前侧伸长段内回转配合连接有套管,所述撑持板上侧的所述指引杆外设有第二压簧,所述第一凸缘块与所述第二凸缘块之间的所述壁板前端面的右侧设有撑持块,所述撑持块顶面的前侧固定设有锁固凸缘块。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杆左侧与驱动器配合连接,所述驱动器外表面固定于所述机柱内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右侧与所述第一内腔右侧内壁回转配合连接,所述驱动器左侧配合连接有探至所述第二转化腔内的第一转化轮,所述第二转化腔底部伸长尾梢位于所述第一转化腔左侧相对位置,所述第二转化腔与所述第一转化腔之间通贯设有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三转杆且回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杆左侧伸长尾梢探至所述第二转化腔内且尾梢固定设有第二转化轮,所述第二转化轮与所述第一转化轮之间设有转化带,所述第三转杆右侧伸长尾梢探至所述第一转化腔内且与所述第二锥转轮左侧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两组所述整理轮之间设有充电线。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通联槽内设有上下伸长设置的指引滑接杆,所述指引滑接杆与所述通联槽内的所述滑接板滑接配合连接,所述指引滑接杆顶部与所述通联槽内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指引滑接杆底部与所述通联槽内底面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充电线盘绕装置包括左右伸长设置的滑接板、固定在滑接板后侧的中间块、固定在中间块后侧且向上伸长设置的壁板和设置在滑接板上方的盘绕座,盘绕座底部固定设第一转杆,第一转杆底部通贯滑接板且回转配合连接,第一转杆底部固定设向下伸长设置的外花键轴,盘绕座顶部固定设螺状杆,从而实现卷筒的快速安装和拆卸工作,提高充电线盘绕整体工作速度,方便检修。

2.通过基台内设第一转化腔,第一转化腔内顶壁内回转配合连接向上下两侧伸长设置的内花键轴,内花键轴顶部伸长段探至基台顶面外且与外花键轴配合连接,内花键轴底面尾梢探至第一转化腔内且固定设第一锥转轮,第一转化腔左侧内壁设与第一锥转轮楔合连接的第二锥转轮,机柱内设上下伸长设置的第一内腔,第一内腔左侧的机柱内设上下伸长设置的第二转化腔,第一内腔右侧的机柱内通贯设通联槽,滑接板左侧伸长段经过通联槽后探至第一内腔内且与第一内腔左侧内壁相接,第一内腔内的滑接板上固定设向上伸长设置的滑接块,第一内腔内的滑接板底部设第一压簧,滑接块顶部滑接配合连接圆形转件,圆形转件背离内心一侧固定设第二转杆,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充电线盘绕转化和充电线盘绕装置的上下移动充电线盘绕转化工作,提高充电线盘绕效率和充电线盘绕的均匀性,减少充电线盘绕占据的空间。

3.通过第二转杆左侧与驱动器配合连接,驱动器外表面固定于第二转化腔与第一内腔之间的机柱内壁内且固定连接,第二转杆右侧与第一内腔右侧内壁回转配合连接,驱动器左侧配合连接探至第二转化腔内的第一转化轮,第二转化腔底部伸长尾梢位于第一转化腔左侧相对位置,第二转化腔与第一转化腔之间通贯设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三转杆且回转配合连接,第三转杆左侧伸长尾梢探至第二转化腔内且尾梢固定设第二转化轮,第二转化轮与第一转化轮之间设转化带,第三转杆右侧伸长尾梢探至第一转化腔内且与第二锥转轮左侧面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充电线盘绕转化工作,提高充电线盘绕工作的流畅稳定性。

4.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实现自动控制上下移动充电线盘绕工作,提高充电线盘绕的均匀性,同时能实现快速拆装卷筒,提高整体充电线盘绕进程且卷筒安装稳定性高,通过安装两组整理轮,防止充电线杂乱,从而影响充电线盘绕工作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充电线盘绕装置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圆形转件与第二转杆固定连接时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圆形转件背离第二转杆中轴线最短的一侧外壁与滑接块顶面相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设置在充电桩4内部的机柱5和设置在所述机柱5右侧且上下对等设置的整理轮81,所述机柱5右侧面底部设有基台51,所述基台51上方设有充电线盘绕装置6,所述充电线盘绕装置6包括左右伸长设置的滑接板61、固定在所述滑接板61后侧的中间块62、固定在所述中间块62后侧且向上伸长设置的壁板66和设置在所述滑接板61上方的盘绕座64,所述盘绕座64底部固定设有第一转杆63,所述第一转杆63底部通贯所述滑接板61且回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杆63底部固定设有向下伸长设置的外花键轴631,所述盘绕座64顶部固定设有螺状杆65,所述基台51内设有第一转化腔54,所述第一转化腔54内顶壁内回转配合连接有向上下两侧伸长设置的内花键轴544,所述内花键轴544顶部伸长段探至所述基台51顶面外且与所述外花键轴631配合连接,所述内花键轴544底面尾梢探至所述第一转化腔54内且固定设有第一锥转轮543,所述第一转化腔54左侧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锥转轮543楔合连接的第二锥转轮542,所述机柱5内设有上下伸长设置的第一内腔53,所述第一内腔53左侧的所述机柱5内设有上下伸长设置的第二转化腔52,所述第一内腔53右侧的所述机柱5内通贯设有通联槽55,所述滑接板61左侧伸长段经过通联槽55后探至所述第一内腔53内且与所述第一内腔53左侧内壁相接,所述第一内腔53内的所述滑接板61上固定设有向上伸长设置的滑接块534,所述第一内腔53内的所述滑接板61底部设有第一压簧535,所述滑接块534顶部滑接配合连接有圆形转件533,所述圆形转件533背离内心一侧固定设有第二转杆532。

其中,所述螺状杆65上设有卷筒7,所述卷筒7由筒柱71和固定在所述筒柱71上下两侧的座板72组成,从而方便卷筒7安装定位,提高卷筒7的安装准确性。

其中,所述壁板66前侧面顶部设有第一凸缘块662,所述第一凸缘块662下方的所述壁板66前侧面设有第二凸缘块661,所述第二凸缘块661与所述第一凸缘块662之间上下伸长设有指引杆663,所述指引杆663上滑接配合连接有向前侧伸长设置的撑持板67,所述撑持板67前侧伸长段内回转配合连接有套管68,所述撑持板67上侧的所述指引杆663外设有第二压簧664,所述第一凸缘块662与所述第二凸缘块661之间的所述壁板66前端面的右侧设有撑持块665,所述撑持块665顶面的前侧固定设有锁固凸缘块6651,从而实现将卷筒7稳定锁固在盘绕座64上方的螺状杆65上,提高卷筒7充电线盘绕运行的稳定性,同时能实现快速解锁方便取出卷筒7进行检修,提高充电线盘绕效率。

其中,所述第二转杆532左侧与驱动器531配合连接,所述驱动器531外表面固定于所述机柱5内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532右侧与所述第一内腔53右侧内壁回转配合连接,所述驱动器531左侧配合连接有探至所述第二转化腔52内的第一转化轮521,所述第二转化腔52底部伸长尾梢位于所述第一转化腔54左侧相对位置,所述第二转化腔52与所述第一转化腔54之间通贯设有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三转杆541且回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杆541左侧伸长尾梢探至所述第二转化腔52内且尾梢固定设有第二转化轮522,所述第二转化轮522与所述第一转化轮521之间设有转化带523,所述第三转杆541右侧伸长尾梢探至所述第一转化腔54内且与所述第二锥转轮542左侧面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充电线盘绕转化工作,提高充电线盘绕工作的流畅稳定性。

其中,两组所述整理轮81之间设有充电线8,防止充电线8进线混乱,导致充电线8打结从而影响充电线盘绕工作的正常运行。

其中,所述通联槽55内设有上下伸长设置的指引滑接杆551,所述指引滑接杆551与所述通联槽55内的所述滑接板61滑接配合连接,所述指引滑接杆551顶部与所述通联槽55内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指引滑接杆551底部与所述通联槽55内底面固定连接。

初始状态时,圆形转件533背离第二转杆532中轴线最长的一侧外壁位于正下方位置时,同时,圆形转件533背离第二转杆532中轴线最短的一侧外壁位于正上方位置时,此时,圆形转件533背离第二转杆532中轴线最长的一侧外壁与滑接块534顶面相接,使滑接块534带动滑接板61克服第一压簧535的顶压力位于通联槽55内的最底部位置,同时,滑接板61右侧底部的外花键轴631最大程度与内花键轴544配合连接,此时,内花键轴544顶面内与所述滑接板61底面相接,同时,卷筒7通过筒柱71设在螺状杆65外侧,此时,指引杆663上的撑持板67受到第二压簧664的顶压力,使撑持板67底面与第二凸缘块661顶面相接,此时,撑持板67与壁板66处于垂直状态,同时,撑持板67内的套管68设在卷筒7顶部外侧的螺状杆65外且过渡配合连接,同时,套管68底面与卷筒7顶部的座板72顶面相接。

当需要充电线盘绕工作时,首先将充电线8经过两组整理轮81之间,然后将充电线8与两组座板72之间的筒柱71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此时,通过控制驱动器531带动第二转杆532和第一转化轮521回转,进而由第二转杆532带动圆形转件533回转,使圆形转件533背离第二转杆532中轴线最长的一侧外壁逐渐滑离滑接块534顶面,此时,滑接板61受到第一压簧535顶压力,使滑接板61带动充电线盘绕装置6向上移动,同时,由第一转化轮521通过转化带523带动第二转化轮522回转,进而由第二转化轮522带动第三转杆541和第三转杆541右侧尾梢的第二锥转轮542回转,由第二锥转轮542带动第一锥转轮543和第一锥转轮543顶部的内花键轴544回转,进而由内花键轴544带动内花键轴544内的外花键轴631和外花键轴631顶部的第一转杆63回转,由第一转杆63带动盘绕座64和盘绕座64顶部的螺状杆65回转,进而由螺状杆65带动卷筒7实现充电线盘绕回转,此时卷筒7充电线盘绕回转的同时通过滑接板61受到第一压簧535顶压力,使滑接板61带动充电线盘绕装置6向上移动,实现自动带动卷筒7的向上移动,使充电线8逐渐沿卷筒7底部方向移动充电线盘绕,直至圆形转件533背离第二转杆532中轴线最短的一侧外壁位于正下方位置时如图5所示,此时,充电线8位于卷筒7内的最底部位置,同时,滑接板61移动到通联槽55内的最顶部位置,此时,滑接板61底部的外花键轴631位于内花键轴544顶部段内且配合连接,然后继续通过驱动器531带动第二转杆532和第一转化轮521回转,进而由第二转杆532带动圆形转件533回转,使圆形转件533背离第二转杆532中轴线最短的一侧外壁逐渐滑离滑接块534顶面,此时,圆形转件533带动滑接块534克服第一压簧535的顶压力,使滑接板61逐渐沿通联槽55内的底部方向滑接,此时,滑接板61带动充电线盘绕装置6向下移动,实现自动带动卷筒7的向下移动,使充电线8逐渐沿卷筒7顶部方向移动充电线盘绕,通过持续控制驱动器531带动第二转杆532和第一转化轮521回转,可持续实现卷筒7上下移动和卷筒7充电线盘绕工作;

当充电线盘绕完成需要取出卷筒7时,首先控制驱动器531停止回转,然后通过人工手动向上拉动套管68前端侧的撑持板67,使撑持板67克服第二压簧664的顶压力逐渐沿指引杆663顶部方向移动,此时,撑持板67内的套管68逐渐向上移出螺状杆65顶面外,直至撑持板67移动到指引杆663上的最顶部位置,此时,使撑持板67底面高于撑持块665顶部上的锁固凸缘块6651顶面,然后向右侧拉动撑持板67,使撑持板67逐渐沿指引杆663周向回转,直至使撑持板67右侧面与壁板66前侧面相接时,此时,松开撑持板67,使撑持板67受到第二压簧664的顶压力将撑持板67顶压与锁固凸缘块6651后侧的撑持块665顶面上,然后拉动卷筒7,使拉动卷筒7完全脱离螺状杆65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充电线盘绕装置包括左右伸长设置的滑接板、固定在滑接板后侧的中间块、固定在中间块后侧且向上伸长设置的壁板和设置在滑接板上方的盘绕座,盘绕座底部固定设第一转杆,第一转杆底部通贯滑接板且回转配合连接,第一转杆底部固定设向下伸长设置的外花键轴,盘绕座顶部固定设螺状杆,从而实现卷筒的快速安装和拆卸工作,提高充电线盘绕整体工作速度,方便检修。

2.通过基台内设第一转化腔,第一转化腔内顶壁内回转配合连接向上下两侧伸长设置的内花键轴,内花键轴顶部伸长段探至基台顶面外且与外花键轴配合连接,内花键轴底面尾梢探至第一转化腔内且固定设第一锥转轮,第一转化腔左侧内壁设与第一锥转轮楔合连接的第二锥转轮,机柱内设上下伸长设置的第一内腔,第一内腔左侧的机柱内设上下伸长设置的第二转化腔,第一内腔右侧的机柱内通贯设通联槽,滑接板左侧伸长段经过通联槽后探至第一内腔内且与第一内腔左侧内壁相接,第一内腔内的滑接板上固定设向上伸长设置的滑接块,第一内腔内的滑接板底部设第一压簧,滑接块顶部滑接配合连接圆形转件,圆形转件背离内心一侧固定设第二转杆,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充电线盘绕转化和充电线盘绕装置的上下移动充电线盘绕转化工作,提高充电线盘绕效率和充电线盘绕的均匀性,减少充电线盘绕占据的空间。

3.通过第二转杆左侧与驱动器配合连接,驱动器外表面固定于第二转化腔与第一内腔之间的机柱内壁内且固定连接,第二转杆右侧与第一内腔右侧内壁回转配合连接,驱动器左侧配合连接探至第二转化腔内的第一转化轮,第二转化腔底部伸长尾梢位于第一转化腔左侧相对位置,第二转化腔与第一转化腔之间通贯设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三转杆且回转配合连接,第三转杆左侧伸长尾梢探至第二转化腔内且尾梢固定设第二转化轮,第二转化轮与第一转化轮之间设转化带,第三转杆右侧伸长尾梢探至第一转化腔内且与第二锥转轮左侧面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充电线盘绕转化工作,提高充电线盘绕工作的流畅稳定性。

4.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实现自动控制上下移动充电线盘绕工作,提高充电线盘绕的均匀性,同时能实现快速拆装卷筒,提高整体充电线盘绕进程且卷筒安装稳定性高,通过安装两组整理轮,防止充电线杂乱,从而影响充电线盘绕工作的正常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