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喷喷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4441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倒喷喷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设计一种喷瓶,特别涉及一种倒喷喷瓶。



背景技术:

喷瓶,指利用压强可喷出液体的瓶,喷水的部分像莲蓬,有许多小孔。它利用了压强原理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喷得越远,因此喷瓶的喷嘴都是由很多面积很小的眼组成,另外他还利用了压强平衡原理,水位高低产生压力差,瓶里的高,压力使水喷出来喷瓶的,顶部总有1到多个通气孔,这是为了让空气进入从而达到内外大气压的平衡,如果没有出气孔,水是倒不出来的。

但是现有的喷瓶瓶内的芯出水都是硬管,只能正喷,不能倒喷,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喷瓶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倒喷喷瓶,通过设有软管和硬管,解决了现有的喷瓶不能倒喷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倒喷喷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内设有硬管,所述硬管的一端和软管连接,所述软管和配重物连接,所述硬管和所述软管的长度与所述配重物的高度之和为所述瓶体长度的1.3倍,所述硬管和所述软管的长度与所述配重物的高度之和长于所述瓶体的出水管,所述硬管长度为所述瓶体的五分之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配重物由圆柱体和圆锥体组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圆锥体的锥部为进水口,所述软管的底端和所述进水口相通。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原有喷瓶内的出水芯改成硬管和软管,硬管支撑软管,硬管和软管的长度与配重物的高度之和为瓶体的1.3倍,且硬管和软管的长度与配重物的高度之和长于瓶体的出水管,硬管长度为瓶体的五分之一,避免瓶体内部的出水管打结。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喷瓶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配重物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配重物的俯视图;

图中:1、瓶体;2、硬管;3、软管;4、配重物;5、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倒喷喷瓶,包括瓶体1,瓶体1内设有硬管2,硬管2的一端和软管3连接,硬管2支撑软管3,软管3和配重物4连接,硬管2和软管3的长度与配重物4的高度之和为瓶体1长度的1.3倍,硬管2和软管3的长度与配重物4的高度之和长于瓶体1的出水管,硬管2长度为瓶体1的五分之一。

配重物4由圆柱体和圆锥体组成,椎体的设计可以使瓶体1内部的出水口与瓶体1更紧密的配合,实现360度无死角喷水,配重物4具有搅拌的作用,把久放的瓶体1内的液体沉淀物搅拌均匀。

圆锥体的锥部为进水口5,软管3的底端和进水口5相通,瓶体1内的水体从进水口5进入,通过软管6和硬管2喷出。

本发明,将原有喷瓶内的出水芯改成硬管2和软管3,硬管2支撑软管3,硬管2和软管3的长度与配重物4的高度之和为瓶体1的1.3倍,避免瓶体1内部的出水管打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倒喷喷瓶,包括瓶体,瓶体内设有硬管,硬管的一端和软管连接,软管和配重物连接,硬管和软管的长度与配重物的高度之和为瓶体长度的1.3倍,硬管和软管的长度与配重物的高度之和长于瓶体的出水管,硬管长度为瓶体的五分之一,配重物由圆柱体和圆锥体组成,圆锥体的锥部为进水口,软管的底端和进水口相通,本发明将原有喷瓶内的出水芯改成硬管和软管,硬管支撑软管,硬管和软管的长度与配重物的高度之和为瓶体的1.3倍,且硬管和软管的长度与配重物的高度之和长于瓶体的出水管,硬管长度为瓶体的五分之一,避免瓶体内部的出水管打结。

技术研发人员:赵礼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赵礼奇
技术研发日:2017.07.12
技术公布日:2017.0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