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装载用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3863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墙板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板材装载用框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板材运输过程中,由于墙板体积太大,所以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进行搬运,极为不便,而且过于沉重,会危害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给施工人员造成极大的不便,最主要的是在运输中没有固定,很有可能板材在运输过程中破损,缺少针对墙板运输与安装时输送而研发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板材装载用框架。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板材装载用框架,包括防护框架,所述防护框架四角处均套装有防护角套,所述多个防护角套侧表面均开有弧形凹槽,所述防护框架一侧表面中心位置开有转槽,所述转槽内侧表面开有内螺纹,所述转槽内插装有螺栓,所述螺栓一端开有套线槽,所述套线槽内插装有绕线,所述绕线分别套在多个弧形凹槽上,所述螺栓一端侧表面中心位置设有凹槽。

所述防护框架由一组横架和一组竖架拼装而成。

所述凹槽的截面为菱形结构。

所述防护框架为矩形的框架。

所述防护框架内嵌装有板材。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板材装载框架,一种可以运输墙板的设备,大大的减少了施工人员的多余手工流程,并且防止了板材在运输过程中破损,省时省力,完善了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板材装载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板材装载框架的局部视图;

图中,1、防护框架;2、防护角套;3、弧形凹槽;4、转槽;5、内螺纹;6、螺栓;7、套线槽;8、绕线;9、凹槽;10、横架;11、竖架;12、板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板材装载用框架,包括防护框架(1),所述防护框架(1)四角处均套装有防护角套(2),所述多个防护角套(2)侧表面均开有弧形凹槽(3),所述防护框架(1)一侧表面中心位置开有转槽(4),所述转槽(4)内侧表面开有内螺纹(5),所述转槽(4)内插装有螺栓(6),所述螺栓(6)一端开有套线槽(7),所述套线槽(7)内插装有绕线(8),所述绕线(8)分别套在多个弧形凹槽(3)上,所述螺栓(6)一端侧表面中心位置设有凹槽(9);所述防护框架由一组横架(10)和一组竖架(11)拼装而成;所述凹槽(9)的截面为菱形结构;所述防护框架(1)为矩形的框架;所述防护框架(1)内嵌装有板材(12)。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防护框架四角处均套装有防护角套,多个防护角套侧表面均开有弧形凹槽,防护框架一侧表面中心位置开有转槽,转槽内侧表面开有内螺纹,转槽内插装有螺栓,螺栓一端开有套线槽,套线槽内插装有绕线,绕线分别套在多个弧形凹槽上,螺栓一端侧表面中心位置设有凹槽,一种可以运输墙板的设备,大大的减少了施工人员的多余手工流程,并且防止了板材在运输过程中破损,省时省力,完善了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

在本实施方案中,绕线嵌装在开在螺栓上的套线槽内,并且分别套在多个弧形凹槽内,该装置工作时,通过旋转螺栓控制绕线的松紧,从而使得横架和竖架固定在一起,进而使板材紧紧的固定在板材装载框架上,该装置能够很方便快捷的板材的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材装载用框架,包括防护框架,所述防护框架四角处均套装有防护角套,所述多个防护角套侧表面均开有弧形凹槽,所述防护框架一侧表面中心位置开有转槽,所述转槽内侧表面开有内螺纹,所述转槽内插装有螺栓,所述螺栓一端开有套线槽,所述套线槽内插装有绕线,所述绕线分别套在多个弧形凹槽上,所述螺栓一端侧表面中心位置设有凹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丽霞
技术研发日:2017.11.30
技术公布日:2018.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