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板茶盘的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1830阅读:8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板茶盘的包装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箱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石板茶盘的包装箱。



背景技术:

目前,石板茶盘在运输过程中一般采用塑料泡沫进行包装固定,因塑料泡沫具有优良的冲击、震动能量的吸收性,故塑料泡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冲击力和震动,从而大大减少石板茶盘的磨损;但是,由于石板茶盘相对于普通茶盘存在重量较重的问题,使得石板茶盘容易在晃动、震动的过程中容易将塑胶泡沫撞碎,尤其是市面上销售的石板茶盘一般为方形状,而方形状的石板茶盘的边角处更容易使塑料泡沫被撞碎,撞碎后的塑料泡沫呈颗粒状,使得人们还需去清理塑料泡沫,然而有过清理经验的人都知道,颗粒状的塑料泡沫容易沾到扫把上,使人们需花费时间进行清理。

此外,由于塑料泡沫的质量较轻,且体积较大,使得塑料泡沫在运输过程中还存在占用空间,不易运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冲撞的石板茶盘的包装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石板茶盘的包装箱,包括箱体和与所述箱体相盖合的箱盖,以及可折叠的第一纸板和第二纸板,所述第一纸板和所述第二纸板在折叠状态下分别为固定部一和固定部二,两所述固定部一分别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相对两侧壁处,且两所述固定部一均具有分别供石板茶盘的相应侧插入的容纳腔,两所述固定部二分别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另一相对两侧壁处,且两所述固定部二分别与所述石板茶盘的相应侧相抵接,所述固定部一和所述固定部二的内部均为中空结构,两所述固定部一和两所述固定部二围合成用于卡固所述石板茶盘的固定区域。

所述固定部一呈工字型或C字型。

所述固定部二呈方形、工字型或C字型。

所述固定部一包括第一折叠部和与所述第一折叠部相配合卡固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折叠部呈工字型,且所述第一折叠部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折叠部和两个所述第一插接部围合成所述容纳腔。

所述第一插接部呈E字型或倒E字型。

所述固定部二包括第二折叠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折叠部呈方形状,且所述第二折叠部的内部的两侧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插接部呈n字型,且第二折叠部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插接部配合固定。

所述固定部一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固定部二的长度。

所述容纳腔的高度略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石板茶盘的厚度。

所述第一纸板和所述第二纸板的厚度均大于或者等于0.1cm。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第一纸板和第二纸板为可折叠的纸板,而在未折叠状态时,第一纸板和第二纸板分别呈平板状,因此在运输过程中,第一纸板和第二纸板可展开堆放,节省了空间。同时,第一纸板和第二纸板折叠成固定部一和固定部二后,固定部一和固定部二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因此可在石板茶盘震动或冲撞时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

进一步地,由于石板茶盘相比普通茶盘的重量更重,冲撞力更大,当石板茶盘的边角冲撞固定部一或固定部二时,因纸板自身的厚度和硬度,以及折叠后形成的中空结构,使得石板茶盘不易穿透纸板直至箱体外,并且即使石板茶盘的边角穿透固定部一或固定部二上相对应一侧的纸板,此固定部一或固定部二不会破碎,且石板茶盘的边角会处于固定部一或固定部二的内部,依然能够起到缓冲石板茶盘冲撞力的作用。

此外,固定部一或固定部二破烂不会呈颗粒状,因此打扫起来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省略箱盖)。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部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折叠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折叠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插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插接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部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折叠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插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箱体 21-第一折叠部

211-第一折痕线 212-中空结构

213-放置部 22-第一插接部

221-上插接部 2211-折痕线一

222-下插接部 223-翻折线

31-第二折叠部 311-第一卡口

312-第二折痕线一 313-第二卡口

32-第二插接部 4-固定部一

41-前固定部一 42-后固定部一

421-后容纳腔 43-容纳腔

5-固定部二 51-左固定部二

52-右固定部二 6-固定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一种石板茶盘的包装箱,如图1-7所示,包括箱体1和与箱体1相盖合的箱盖,以及可折叠的第一纸板和第二纸板,第一纸板和第二纸板折叠后呈方形状。在本实用新型中,箱体1呈方形状,第一纸板和第二纸板处于未折叠状态时呈平板状。

为方便描述,以第一纸板处于折叠状态时为固定部一4,第二纸板处于折叠状态时为固定部二5为例;以箱体1对应于两固定部一4的两侧分别为箱体1的前侧和后侧,以箱体1对应于两固定部二5的两侧分别为箱体1左侧和右侧为例。

如图1所示,前固定部一41的前侧壁与箱体1内的前侧壁相抵接,后固定部一42的后侧壁与箱体1内的后侧壁相抵接;左固定部二51的左侧壁与箱体1的左侧壁相抵接,右固定部二52的右侧壁与箱体1的右侧壁相抵接,且前固定部一4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固定部二51、52的前端相抵接,后固定部一4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右固定部二51、52的后端相抵接,使得前固定部一41、后固定部一42、左固定部二51和右固定部二52围合成方形的固定区域6,此固定区域6用以将石板茶盘固定于内。此外,为使石板茶盘不易晃动,固定部一41和后固定部一42上分别具有下述前容纳腔和后容纳腔421,前容纳腔和后容纳腔421均面向固定区域6,且前容纳腔的高度略小于或者等于石板茶盘相应侧的厚度,后容纳腔421的高度略小于或者等于石板茶盘相应侧的厚度,使得石板茶盘的前、后侧能够紧密地插入对应的前容纳腔和后容纳腔421内,并且石板茶盘的前、后侧壁分别与对应的前容纳腔和后容纳腔421的腔底相抵接;同时,石板茶盘的左、右侧壁分别与对应的左固定部二51和右固定部二52相抵接。这样,石板茶盘就能够稳固地设置于固定区域内6。

在本实用新型中,固定部一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固定部二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防止石板茶盘在运输过程中因冲撞而损坏,前、后固定部一41、42的内部均为中空结构,左、右固定部二51、52的内部均为中空结构,通过中空结构对石板茶盘起到缓解冲撞、震动的作用。

下面对固定部一4和固定部二5的结构展开叙述。

如图2-6所示,固定部一4包括第一折叠部21和第一插接部22。并且,将未折叠的第一折叠部21和第一插接部22按各折痕线进行折叠。

如图3-4所示,第一折叠部21沿中心线(图中未示出)对称,并且,未折叠时第一折叠部21沿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七条折痕线(共十四条折痕线),且各条折痕线相互平行。

具体的,未折叠时,第一折叠部21能够沿其中心线向两侧的方向按顺序折叠,且第一折叠部21均由其两侧按下述折痕线进行折叠。为方便描述,以第一折叠部21的中心线向两侧的方位为参考方向,即最靠近第一折叠部21中心线的折痕线为第一折痕线211,依次类推;其折叠顺序为:首先沿两条第一折痕线211按同一方向(本实施例中以向下为例)进行折叠;然后,沿两条第三折痕线向上进行折叠;之后,沿两条第五折痕线向下进行折叠,随后沿两条第七折痕线向上进行折叠;最终,折叠后第一折叠部21折叠形成有两中空结构212,此时第一折叠部21的两侧边分别位于对应的中空结构内,且第一折叠部21的截面呈工字型;同时,两第一折痕线211之间的部位与第一折痕线211和第二折痕线之间的部位构成一个方形的放置部213。在此折叠过程中,第一折叠部21的两侧沿第二折痕线向背离中心线的方向折叠,沿第四折痕线向靠近第一折痕线211的方向折叠。

如图5-6所示,未折叠时,第一插接部22分成上插接部221和下插接部222,且上插接部221和下插接部222均沿中心对称;并且,上插接部221沿中心线对称地设置有四条折痕线(共八条折痕线),下插接部222沿中心线对称地设置有两条折痕线(共四条折痕线),且各条折痕线相互平行;同时,上插接部221和下插接部之间设置有一条与各折痕线垂直的翻折线223。

具体的,未折叠时,上插接部221和下插接部222分别能够沿它们的中心线向两侧的方向按顺序折叠,同时它们分别由上插接部221和下插接部222的两侧沿下述折痕线进行折叠。为方便描述,以第一插接部22的中心线向两侧的方位为参考方向,上插接部221中以最靠近第一插接部22的中心线的折痕线为折痕线一2211。

其上插接部221折叠顺序为:首先,沿两条折痕线一2211按同一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以向上为例)进行折叠,随后上插接部221的两侧分别沿两条折痕线二靠近上插接部221的中心线的方向折叠;然后,沿两条折痕线三向下折叠;之后,沿两条折痕线四向上折叠,使得折痕线三与折痕线四之间的部位和折痕线四与上插接部221侧边之间的部位能够相接触。

其下插接部222的折叠顺序为:下插接部222的两侧分别沿最靠近第一插接部22中心线的折痕线向上折叠,随后沿另外两条折痕线向下折叠。

上插接部221和下插接部222折叠后,再沿上插接部221的翻折线223向下进行翻折,将上插接部221翻折至下插接部222的范围内,并使得上插接部221的相应部位与下插接部222的相应部位相接触。其中,折叠后的第一插接部22在使用过程中呈E字型或倒E字型。

如图2-3所示和如图5所示,第一折叠部21和第一插接部22按上述方式折叠后,将两个第一插接部22的下插接部222分别插入第一折叠部21两端的中空结构212内,此时上插接部221抵接于放置部213内,以使固定部一4的结构稳定,不容易晃动、松脱,且不易在运输工程中松脱,并且第一折叠部21和两个第一插接部22围合成前面所述的容纳腔43。此时,固定部一4呈工字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折叠后第一折叠部21的截面还可呈C字型,这样,固定部一4呈C字型。

如图7-9所示,固定部二5包括第二折叠部31和第二插接部32,未折叠时,第二折叠部31按各折痕线进行折叠。其中,第二插接部32呈n字型。

未折叠时,第二折叠部31沿中心线(图中未示出)对称,第二折叠部31沿中心线对称地设置有六条折痕线(共十二条折痕线),且各条折痕线相互平行;并且,第二折叠部31的相对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有呈条状的卡口,每一侧边上设有四个卡口,且同一侧的卡口分布于第二折叠部31的两端(第二折叠部31共有八个卡口);第二折叠部31沿其中心线(图中未示出)向两侧的方向按顺序折叠,同时均由第二折叠部31的两侧按下述折痕线进行折叠。

为方便描述,以第二折叠部31的中心线向两端的方向为参考方位,这样,最靠近第二折叠部31中心线的折痕线为第二折痕线一312,依次类推,且卡口依次为第一卡口311和第二卡口313,较佳地第二卡口313的宽度为第一卡口311的两倍。

其折叠顺序为:首先第二折叠部31的两端分别沿两条第二折痕线一312向上进行折叠,随后第二折叠部31的两端分别沿两条第二折痕线二靠近第二折叠部31的中心线的方向折叠;然后第二折叠部31的两端分别沿两条第二折痕线三向下进行折叠,之后第二折叠部31的两端分别沿两条第二折痕线四靠近第二折叠部31的中心线的方向折叠,随后再沿两条第二折痕线五向上进行折叠,最后沿两条第二折痕线六向下进行折叠,使得第二折叠部31的两端部分别抵接于对应的第二折痕线四和第二折痕线五之间。

折叠后,第二折叠部31呈方形,且其内部为中空结构;并且,同一侧的第一卡口311面对面,由于两个第二卡口313的作用,第二折叠部31的两端的中间位置的高度低于两侧的高度。较佳地,为防止第二折叠部31松脱,第二插接部32沿同一侧布设地两第一卡口311和第二卡口313处插入,弥补第二折叠部31两端中间位置与两侧之间的高度差,从而保持固定部二5的结构形态。

此外,固定部二5的截面还可呈C字型或工字型,当固定部二呈C字型或工字型时,它的结构与固定部一的结构相同,且折叠方式也相同。即石板茶盘的包装箱能够由四个固定部一4组成。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第一纸板和第二纸板为可折叠的纸板,而在未折叠状态时,第一纸板和第二纸板分别呈平板状,因此在运输过程中,第一纸板和第二纸板可展开堆放,与现有技术相比,节省了空间。同时,由于第一纸板和第二纸板在折叠状态时(即固定部一和固定部二)均具有中空结构,使得石板茶盘震动或冲撞时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且当石板茶盘的边角冲撞时,由于石板茶盘相比普通茶盘的重量更重,使得冲撞力更大,但是因纸板自身的厚度和硬度原因,使得石板茶盘不易穿透纸板,且即使穿透其中一侧的纸板,此纸板亦不会破碎,依然能够起到缓冲石板茶盘冲撞力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