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3248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电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在轿厢中配备对从轿厢的入口起到候梯厅为止的范围进行拍摄的摄像机的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中设置有检测电梯的乘客的各种传感器。考虑有例如将摄像机设置在门装置的上部作为传感器而对轿厢的内部和候梯厅侧的两方进行拍摄。例如,在根据摄像机所拍摄到的候梯厅侧的影像而检测到朝电梯的门靠近的人时,再次打开正要关闭的门。此外,在根据门的影像而检测到乘客的手指等被拽入门套内的状态时,停止门的打开动作。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在轿厢的门楣板的中央安装摄像机,这是因为能够在较大范围内拍摄候梯厅和轿厢内部两方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若在门楣板的中央安装摄像机,则在电梯的门装置为单向侧开的方式中,在门到达入口的中央时,门位于摄像机的前方,在这之后便不再拍摄候梯厅侧的状况。

此外,要按照电梯的每一种类来变更摄像机进行拍摄的方向,便需要与拍摄方向相对应的安装器具。于是,需要准备多种不同种类的安装器具,导致零件数量增加。此外,在安装摄像机时,需要选择安装器具,导致安装作业变得复杂、安装作业的劳力和时间增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以简易的构成利用摄像机进行拍摄直至门装置即将关闭之前为止的电梯。

一实施方式的电梯包括设置在轿厢中的门楣板、摄像机以及安装器具。门楣板配置在门装置的上部,具有从面向候梯厅侧的外板起开口至底板而成的窗部。摄像机设置在窗部,在门装置打开的状态下将从轿厢的内侧起到候梯厅为止的范围作为拍摄范围。安装器具以摄像机的拍摄视角的中心线朝向候梯厅侧的状态固定摄像机。门装置为单向侧开门。摄像机设置在比门楣板的横向中央位置更靠门装置的门挡部侧的位置,并且沿门装置的打开方向与门装置的门挡部拉开距离而设置。

根据上述构成,能以简易的构成利用摄像机进行拍摄直至门装置即将关闭之前为止。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该电梯的轿厢的前视图。

图3为表示该轿厢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该轿厢的门楣板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该门楣板的前视图。

图6为表示以图5的F6-F6线截取而得的门楣板和摄像机的剖视图。

图7为表示该门楣板和摄像机的剖视图。

图8为表示该门楣板和摄像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为表示该电梯的门装置的剖视图。

图10为表示该电梯的门装置的俯视图。

图11为表示轿厢的立体图。

图12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门楣板和摄像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13为表示该门楣板和摄像机的剖视图。

图14为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门楣板和摄像机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轿厢12在任意楼层平层且轿厢12的门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轿厢12的内部与候梯厅14是连续的。以下,关于电梯10,基本上将从轿厢12的内部到候梯厅14的方向设为前方,将其相反反向设为后方,并以此为基准来规定左右。此外,将重力起作用的方向设为下方,将其相反方向设为上方,将从轿厢12的周围朝向轿厢12的中心那一侧设为内侧,将其相反侧设为外侧。此外,也将左右方向称为横向,将上下方向称为纵向。

图2、图3表示轿厢12的内部的状态。轿厢12包括轿底20、左右侧壁22、天花板24及后壁26。在轿厢12的前方设置有作为门装置的轿门28、门框29、轿门门楣板30(以下,记作门楣板30)、开关部32以及传感器部34。

轿门28包括高速侧轿门28a和低速侧轿门28b。轿门28为高速侧轿门28a和低速侧轿门28b朝图2、图3的左方移动而关闭的单向侧开门。门框29包括门楣板30和竖框25。门楣板30安装在左右侧壁22之间。门楣板30覆盖天花板24与轿门28之间。开关部32安装在轿厢12的门框29的门套侧的竖框25上。在门框29的关门侧设置有作为门挡部的门挡柱31(参考图10)。在轿门28已关闭时,轿门28的门端顶在门挡柱31上。

如图1所示,在候梯厅14内设置有作为门装置的候梯厅门40(参考图9、图10)、门框42、开关部44以及候梯厅地板46。门框42包括候梯厅侧门楣板42a和左右竖框42b。开关部44设置在竖框42b上。如图9所示,候梯厅门40包括高速侧候梯厅门40a和低速侧候梯厅门40b。候梯厅门40为与轿门28相同的单向侧开门。各楼层的候梯厅门40与在各楼层平层的轿厢12的轿门28一体运转。也将轿门28与候梯厅门40合起来称为门装置。传感器部34设置在门楣板30上。

接着,对传感器部34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传感器部34包括摄像机36、透明构件38、安装器具48及罩子50。传感器部34设置在门楣板30的窗部58。

图4、图5表示门楣板30。图4为表示从斜下方观察门楣板3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从前方也就是候梯厅14侧观察门楣板30的状态的前视图。

门楣板30包括:外板52,其面向候梯厅14侧;内板54,其面向轿厢12的内侧;以及底板56,其连结外板52与内板54。内板54及底板56是可从轿厢12中看到的设计构件的一部分。在底板56上形成有与轿门28的高速侧轿门28a及低速侧轿门28b相匹配的阶差。

外板52以与底板56的阶差相匹配的方式立在底板56的候梯厅14侧的端部。有时也在内板54上设置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展示轿厢12的平层楼层、移动方向、与各楼层相关的信息等。

窗部58为矩形的开口部,贯穿门楣板30的表里。窗部58从外板52起到底板56为止连续地形成。如图5所示,从正面观察门楣板30时,窗部58设置在门楣板30的比中央靠右方的位置。作为一例,相对于左右横宽为800mm的门楣板30,窗部58设置在从门楣板30的右端R起朝门楣板30的中央移动150mm的位置。再者,窗部58的安装位置并不限于此。

在内板54上,配合门楣板30的窗部58而预先设置有柱螺栓55(参考图6)。在窗部58上安装有透明构件38。

透明构件38由具有透光性的材质形成。透明构件38为板状构件,具有弯曲成L字形的形状(参考图6、图8)。透明构件38包括主体部39和凸缘41。主体部39具有沿外板52及底板56而与窗部58的形状大致一致的形状。凸缘41设置在主体部39的外周。

当从上方将透明构件38安装至窗部58时,主体部39镶嵌在窗部58。进而,凸缘41抵接至门楣板30的内面,透明构件38得以保持在窗部58。此外,透明构件38具有如下板厚:其使得当从上方将透明构件38安装至窗部58时,透明构件38的外表面与门楣板30的外表面即外板52的面向候梯厅14的外表面以及底板56的下表面成为大致同一面。

再者,凸缘41也可不设置在透明构件38的全周。只要透明构件38能够保持在窗部58,则凸缘41也可部分地设置在主体部39的外周。此外,只要不对利用摄像机36的拍摄构成障碍,则透明构件38也可上色。此外,透明构件38也可在透明构件38的内侧或外侧或者层叠构件的中间层配备变更透光率的透光率可变膜等。由此,透过透明构件38的光的强度由透光率可变膜等加以调整。在透明构件38的内侧设置有安装摄像机36的安装器具48。

如图6、图8所示,安装器具48包括基台49和倾斜壁51。倾斜壁51以规定夹角与基台49连结在一起。安装器具48例如是将金属板弯曲成锐角而形成。在基台49上设置有螺孔47(参考图4)。螺孔47以与接合在内板54上的柱螺栓55相对应的方式设置。在倾斜壁51上,在与摄像机36的螺孔53(参考图7)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

如图6所示,基台49通过螺帽而固定在与内板54接合的柱螺栓55上。再者,基台49也可不使用柱螺栓而是通过粘接剂而贴附在门楣板30上,此外,也可通过钎焊加以固定。此外,为了避免倾斜壁51相对于基台49而发生振动,也可在基台49与倾斜壁51之间设置加固部。在倾斜壁51上安装有摄像机36。再者,在门装置为双向侧开方式的电梯中,也能以相同方式使用该安装器具48。

如图6至图8所示,摄像机36具有圆筒形的镜筒部35和方形的底座部37。镜筒部35为摄像机36的受光部。如图6所示,摄像机36具有以V表示的拍摄视角。A为拍摄视角V的中心线。底座部37比镜筒部35的直径宽,在四角设置有螺孔53。通过将螺栓穿入至倾斜壁51的通孔并将螺栓拧紧至底座部37的螺孔53,摄像机36得以固定在倾斜壁51上。再者,摄像机36也可不使用螺栓而是通过粘接剂而贴附在倾斜壁51上,此外,也可通过钎焊加以固定。

如图6、图7所示,若在窗部58装配透明构件38,则将安装器具48的基台49经由柱螺栓55而安装在门楣板30的内板54上。在安装器具48的倾斜壁51上固定有摄像机36。若基台49与倾斜壁51所成的角度例如设为60度,则摄像机36倾斜60度而固定在门楣板30上。

因而,摄像机36以如下状态加以固定:摄像机36的拍摄视角V的中心线A像图9所示那样相对于候梯厅地板46而倾斜60度。中心线A包含在垂直于门框42及候梯厅地板46两方的面内。图9为以沿前后方向的面截取表示电梯10和候梯厅14的概略剖视图。

摄像机36的拍摄视角V例如在上下方向上设为72度。于是,如图9的虚线所示,摄像机36的拍摄范围为轿厢12的前方的候梯厅地板46以及轿厢12的出入口周边。进而,摄像机36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可拍摄轿门28的整个横向的拍摄范围。再者,摄像机36的倾斜角度并不限于该值。在摄像机36的周围设置有罩子50。

如图6至图8所示,罩子50包括前板72、顶板74、左右侧板76及脚部78。罩子50具有在横向上较长的箱形的外形。罩子50具有如下大小:以与门楣板30的外板52和内板54具有适度的间隙的方式收纳在两者之间。

罩子50的前板72与外板52相对。顶板74配置在摄像机36的上部。侧板76沿前后方向设置。侧板76以与前板72及顶板74相连续的方式设置在它们的左右两侧。脚部78设置在侧板76的下端。

罩子50面向窗部58的范围即下方以及外板52侧的一部分是敞开的。此外,罩子50面向内板54的范围即轿厢12侧是敞开的。罩子50以如下方式固定在底板56上:在门楣板30的外板52与内板54之间,将柱螺栓57穿入至脚部78上所设置的螺孔79(参考图8),并在柱螺栓57上拧紧螺帽。螺孔79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孔。

当罩子50被固定在门楣板30上时,其将窗部58以及摄像机36的镜筒部35的顶端部即受光部围住。此外,如图6及图7所示,罩子50以与内板54之间隔着透明构件38的方式固定在门楣板30上。透明构件38的凸缘41抵接在门楣板30的外板52侧的窗部58的边缘。透明构件38以凸缘41被罩子50的前板72压在门楣板30的外板52的内表面的方式固定在门楣板30上。再者,透明构件38也可通过涂布在凸缘41上的敛缝剂、粘接剂而固定在门楣板30上。再者,即便不使用罩子50和透明构件38,也可实施本实用新型。

接着,对摄像机36拍摄电梯10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摄像机36设置在门楣板30上与门挡柱31侧相距规定距离的位置。摄像机36从窗部58透过透明构件38进行拍摄。当候梯厅门40和轿门28为关闭状态时,摄像机36拍摄轿厢12的内侧。当候梯厅门40和轿门28打开时,摄像机36拍摄轿厢12的内侧以及候梯厅14。

摄像机36的拍摄范围示于图9、图10。图10为从上方展示电梯10和候梯厅14的概略俯视图。如图10所示,在俯视下,摄像机36的拍摄视角V的中心线A从与门挡柱31侧相距规定距离(150mm)的传感器部34的位置起沿前后方向延伸。此外,如图9所示,在侧视下,中心线A沿斜前方朝候梯厅14倾斜。

如图9的虚线所示,在候梯厅门40及轿门28打开的状态下,摄像机36对轿厢12的内部到候梯厅14进行拍摄。进而,摄像机36的拍摄视角V以候梯厅14侧的拍摄范围比轿厢12的内部的拍摄范围大的方式设定。摄像机36的拍摄范围大致为对在轿厢12的轿门28的内侧站立有一人左右的位置到以普通人的步幅从候梯厅门40朝候梯厅14侧前进5~6步左右的位置进行拍摄的范围。

进而,在候梯厅14的左方部分,摄像机36将图10所示的连结摄像机36与候梯厅14的门框42的竖框42b的候梯厅侧角部的线C的右方包含在拍摄范围内。通过该拍摄范围,摄像机36可充分拍摄候梯厅14的左方部分的、乘坐电梯10的人的走动路线。

电梯10的控制装置根据摄像机36所拍摄到的影像的信息来判定在候梯厅14的附近是否有想要使用电梯10的人,从而控制轿门28。例如,当控制装置在门装置的门(候梯厅门40及轿门28)正在进行关闭动作时根据影像而检测到想要乘坐电梯10的人时,中断关闭门的动作而打开门。

如图11所示,摄像机36对候梯厅14的状态进行拍摄直至轿门28到达传感器部34的前表面的位置为止。因而,电梯10被控制装置准确地控制直至门即将关闭之前为止。

此外,摄像机36将轿厢12内的整个轿门28包含在拍摄范围内。例如,控制装置在轿门28打开时检测到乘客的手指有被拽入门套的危险时,中断打开门的动作,或者提醒乘客注意这一情况等。由此,可防止电梯10的事故于未然。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10,摄像机36对候梯厅14的状态进行较大范围的拍摄。摄像机36拍摄轿厢12的整个轿门28。在单向侧开门中,摄像机36也是对候梯厅14进行拍摄直至候梯厅门40即将关闭之前为止。由此,电梯10安全地运转。

即便电梯10为双向侧开门,也是使用相同的安装器具48。由此,可抑制零件数量的增加、安装作业的繁杂程度、劳力的增加。

摄像机36通过安装器具48而固定在门楣板30上。由此,摄像机36可容易且高精度地设置在门楣板30的内侧,从而能以高精度准确地设定拍摄视角V。

透明构件38被围住摄像机36的罩子50压在窗部58。因此,即便电梯10的乘客的携带物品等撞到透明构件38,透明构件38也不会被顶开,从而可保护摄像机36。摄像机36以简易的结构设置在门楣板30上。因此,即便在现场装配摄像机36的情况下,也可容易地进行装配。

(第2实施方式)

参考图12、图13,对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10进行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10中,固定摄像机36的安装器具与罩子是连续地形成的,由它们构成壳体102。其他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10相同。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10相同的功能的构件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详细说明参考第1实施方式的对应记载。

图12为将壳体102、摄像机36及透明构件38从门楣板30上卸下并朝底板56的上方移动来对它们进行展示的分解立体图。图12表示从候梯厅14侧的下方仰视摄像机36及壳体102等的状态。

壳体102包括前板72、顶板74、左右侧板76、后板104、倾斜壁106及脚部78。壳体102具有在横向上较长的箱形的外形。壳体102具有如下大小:以与门楣板30的外板52和内板54具有适度的间隙的方式收纳在两者之间。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壳体102例如是将金属板弯折而形成。

后板104设置在左右侧板76之间。倾斜壁106是在后板104上形成切口并将后板104的一部分朝前方弯折而形成的。在倾斜壁106上形成有通孔107。与第1实施方式的倾斜壁51一样,倾斜壁106相对于后板104等被设定为规定角度。倾斜壁106的顶端缘优选抵接至壳体102的前板72与顶板74的角部。

摄像机36是将穿入在倾斜壁106的通孔107中的螺栓拧紧至螺孔53而固定在倾斜壁106上的。壳体102经由脚部78而固定在门楣板30的底板56上。如此一来,摄像机36也能可靠地固定在门楣板30上,从而将拍摄规定范围而得的影像送至控制装置。

倾斜壁106的顶端缘与壳体102的角部的内侧接触。由此,倾斜壁106得以可靠地保持。此外,壳体102本身的刚性也得到提高。因而,摄像机36得以更可靠地固定。

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10,取得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可将摄像机36可靠地固定在窗部58。通过将壳体102固定在门楣板30的底板56上,可将摄像机36安装在门楣板30上。因而,即便是在现场进行组装,也可容易地将摄像机36安装在门楣板30上。

(第3实施方式)

参考图14,对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10进行说明。在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10中,固定摄像机36的安装器具与罩子是连续地形成的,由它们构成壳体110。其他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10相同的功能的构件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详细说明参考第1实施方式的对应记载。

图14为将摄像机36、透明构件38及壳体110分别从门楣板30上卸下并朝底板56的上方移动来对它们进行展示的分解立体图。图14表示从轿厢12侧的左上方观察壳体110等的状态。在图14中,门楣板30的比壳体110更靠横向外侧的部分省略。

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壳体110包括前板72、顶板112、左右侧板114、后板116及脚部78。壳体110具有在横向上较长的箱形的外形。壳体110具有如下大小:以与门楣板30的外板52和内板54具有适度的间隙的方式收纳在两者之间。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一样,壳体110例如是将金属板弯折而形成的。

与倾斜壁51、倾斜壁106一样,顶板112相对于后板116等而倾斜。左右侧板114和后板116以与顶板112的倾斜相匹配的方式形成。壳体110形成为候梯厅14侧高、轿厢12侧低的侧视梯形形状。

在顶板112上形成有通孔107及插通孔120。插通孔120具有供摄像机36的镜筒部35通过的直径。顶板112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的倾斜壁51相同的功能。

将摄像机36的镜筒部35从斜上方插入至顶板112上所设置的插通孔120,将螺栓穿入至通孔107并拧紧至螺孔53。由此,摄像机36得以固定在壳体110上。与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一样,壳体110是将门楣板30的底板56的柱螺栓57穿入至脚部78的螺孔79并利用螺帽来拧紧而固定在门楣板30上的。若壳体110被固定在门楣板30的底板56上,则壳体110就将透明构件38可靠地固定在门楣板30中。再者,螺孔、螺栓的组合并不限于此。

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10,取得与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摄像机36可从壳体110的上方进行安装。由此,可在将透明构件38及壳体110装配至门楣板30之后设置摄像机36。因此,在组装现场,设置摄像机36及其线路的作业的自由度提高。此外,在工厂内进行局部装配的情况下,将摄像机36及其线路装配至门楣板30的作业也变得容易。进而,在需要更换设置在门楣板30上的摄像机36的情况下,可容易地更换摄像机36。

再者,关于罩子50、壳体102及110,除了以将金属板弯折的方式形成以外,也能以进行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

对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加以展示,并非意欲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加以实施,并且可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主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例如,也可在第1实施方式的安装器具48的倾斜壁51上设置插通孔120。如此一来,也能够像在第3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那样从倾斜壁51的上方安装摄像机36。

此外,第1实施方式的安装器具48也可固定在外板52上。在该情况下,成为倾斜壁51以从基台49的上端朝轿厢12侧下降的方式延伸的状态。这时,将与安装器具48产生干涉的范围从罩子50上切掉。

此外,在像第3实施方式那样从上方将摄像机36安装至第2实施方式的壳体102的情况下,在壳体110上设置供摄像机36的底座部37通过的大小的开口部。由于壳体102在横向上与摄像机36相比足够大,因此倾斜壁106在开口部的两侧部连续地连接至侧板76。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