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卷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0583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卷绕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绕机,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卷绕机。



背景技术:

纺织卷绕机是化纤纺丝联合机组中的一种主要单元机;系指熔体纺丝时,用以使加工中所得到的初生纤维(包括长丝或短纤维丝束等)给予进一步的补充加工,并使之形成一定卷装形式的专用机械。

如公告号为CN104562246A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纺丝卷绕机,包括对从纺丝机纺出的多条丝线进行牵引的纺丝牵引部以及将由纺丝牵引部牵引的多条丝线卷绕于多个筒管B的卷绕部。卷绕部配置于纺丝牵引部的下方。卷绕部包括引导件部件、多个引线块、使由多个引线块分配后的丝线分别横向移动的多个横动导丝器。筒管B旋转,在旋转的多个筒管B上分别卷绕丝线。此时,卷绕于筒管B的丝线由能够在其正前方沿筒管B的轴向往复移动的横动导丝器以多个引线块为支点沿筒管B的轴向分别横向移动,从而形成卷装P。

该专利的缺点在于:横动导丝器均为单独运动,易发生各个横动导丝器沿横向移动的步伐不一致,而导致的筒管B上的绕线宽度不一,导致卷装P的质量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卷绕机,通过接触辊沿轴向移动来带动所以丝线横向移动,保证了所有丝线横向移动的步伐一致,使所有丝线的绕线宽度相同,提高产品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卷绕机,包括机架,机架上从而至下依次安装有用于牵引丝线的牵引部、用于将所述牵引部牵引的丝线分线的卷绕部和用于卷绕丝线的筒管,所述卷绕部包括引线块和接触辊,所述接触辊位于引线块下方,所述接触辊外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沿接触辊轴向设有若干个,每一个所述限位孔对应一个所述引线块,所述接触辊一端设有用于驱动接触辊沿轴向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触辊沿其轴向移动时,限位孔内壁对丝线有一个驱动力,从而时使丝线与限位孔接触的位置与接触辊同步沿接触辊轴向移动,从而带动从引线块到筒管的丝线呈摆动运动,从而使丝线均匀的缠绕在筒管上。由于所有丝线均通过同一根接 触辊带动,故所有丝线横向移动的步伐一致,使所有丝线在筒管上绕卷的绕线宽度相同,提高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孔内设有柔性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减小限位孔内壁推动丝线运动时,限位孔和丝线之间摩擦力,从而减小了丝线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和滚珠丝杠,所述滚珠丝杠一端固定连接于伺服电机输出轴,所述接触辊固定连接于滚珠丝杠的螺母,所述机架上设有防止滚珠丝杠的螺母转动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设过滚珠丝杠的螺母且滑动连接于滚珠丝杠的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伺服电机往复转动,从而带动滚珠丝杠上的螺母沿其轴向往复移动,从而驱动接触辊沿其轴向往复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沿竖直方向定位滑动连接有安装座,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连接于安装座,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于安装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动安装座,可调节接触辊和筒管之间的距离。当接触辊和筒管之间距离改变,而接触辊带动丝线横向运动的幅度相同时,丝线的摆动幅度变化,从而使丝线在筒管上的绕线宽度变化。使绕线宽度可根据需求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安装座上沿径向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穿设过第一滑槽且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固定螺栓一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许滑动安装座时,拧松紧固螺母,使第一固定螺栓在第一滑槽内滑动,从而带动安装座滑动。将安装座滑动至合适位置后,拧紧紧固螺母,从而使安装座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触辊背对驱动组件一端设有支撑座,所述接触辊穿设过支撑座且滑动连接于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机架,所述支撑座沿接触辊轴向固定连接于机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接触辊两端均有支撑,减小了接触辊由于自身重力和单边支撑而受到的弯矩,使接触辊不易变形弯曲,且可使接触辊沿轴向移动的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两侧侧壁均开设有腰型槽,所述支撑座相对机架一端设有滑动凸块,所述滑动凸块两侧设有滑动轴,所述滑动轴嵌设于腰型槽内且滑动连接于腰型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腰型槽对滑动轴有一个沿接触辊轴向限位力,可防止滑动凸块在滑动过程中脱离第二滑槽,从而使支撑座稳定安装在机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触辊分体设置呈第一辊和第二辊,所述第一辊端面抵接于第二辊端面,所述第一辊沿竖直方向定位滑动连接于第二辊,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沿轴向呈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辊和第二辊相对滑动,来调节第一辊和筒管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辊和筒管之间的距离,从而使筒管上能同时绕出两种绕线宽度不同的线卷。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辊相对第二辊一侧设有梯形块,所述第二辊相对第一辊一侧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燕尾槽,所述梯形块嵌设于燕尾槽内且滑动连接于燕尾槽,所述梯形块外壁设有弹簧跳豆,所述燕尾槽内壁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所述弹簧跳豆嵌设于固定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梯形块和燕尾槽来确保第一辊和第二辊之间不会发生轴向分离,使接触辊在沿轴向移动时稳定。通过弹簧跳豆和固定孔的配合,使第一辊相对第二辊固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可使每根丝线在筒管上绕线的宽度均一致,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可调节筒管上的绕线宽度,使该卷绕机可生产更多宽度的线卷;可通过相对第一辊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二辊,来使筒管上同时绕线出两种不同宽度的线卷。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牵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限位杆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中限位杆的侧面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中卷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8为实施例中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中滑轨的剖视图;

图10为实施例中接触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B处的放大图;

图12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13为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6中D处的放大图;

图15为实施例中支撑座的剖视图;

图16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防护板和滑动凸起);

图17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防护板);

图18为图17中E处的放大图;

图19为实施例中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1.1、横梁;1.2、纵梁;1.3、第一滑槽;1.4、第二滑槽;1.4.1、腰型槽;1.5、移动槽;2、牵引部;3、卷绕部;4、筒管;5、驱动电机;6、线套;7、限位杆;7.1、导向孔;7.2、导向套;7.3、安装孔;7.4、调节杆;7.4.1、推动槽;7.5、中间杆;7.6、第三固定螺栓;7.7、转动杆;7.8、螺杆;7.9、底杆;7.10、紧固螺栓;8、第一导丝辊;9、第二导丝辊;10、驱动气缸;11、滑轨;11.1、限位槽;11.2、滑动槽;11.3、挡板;11.4、固连螺栓;12、引线杆;13、引线块;13.1、穿设孔;13.2、螺纹孔;14、驱动轴;14.1、第一杆;14.2、第二杆;14.3、弹性件;14.4、第二固定螺栓;14.5、固定螺母;14.6、施力把手;15、接触辊;15.1、限位孔;15.2、柔性垫;15.3、第一辊;15.3.1、梯形块;15.3.2、弹簧跳豆;15.4、第二辊;15.4.1、燕尾槽;15.4.2、固定孔;16、驱动组件;16.1、伺服电机;16.2、滚珠丝杠;16.3、导向杆;17、安装座;17.1、安装板;17.2、第一固定螺栓;17.3、紧固螺母;18、支撑座;18.1、滑动凸块;18.2、滑动轴;19、安装杆;19.1、滑动凸起;19.2、安装凸起;20、防护板;20.1、通孔;21、固定杆;21.2、嵌设孔;22、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卷绕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上从而至下依次安装有用于牵引丝线的牵引部2、对丝线进行分线的卷绕部3和用于卷绕丝线的筒管4。筒管4上固定安装有若干线套6。筒管4转动连接于机架1,筒管4一端设有用于驱动筒管4转动的驱动电机5。筒管4上固定套设有线套6,线套6沿筒管4轴向设有若干个。丝线进过牵引部2牵引,然后进过卷绕部3分线,在筒管4转动下卷绕在线套6上。

如图1和图2所示,牵引部2包括限位杆7、第一导丝辊8和第二导丝辊9。限位杆7位于第一导丝辊8上方,限位杆7呈水平设置且垂直于筒管4。如图3和图4所示,限位杆7为空心管。限位杆7外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导向孔7.1,导向孔7.1贯穿限位杆7,导向 孔7.1沿限位杆7轴向设有若干个。限位杆7外壁沿导向孔7.1周向向上设有导向套7.2。限位杆7外壁开设有与导向孔7.1连通的安装孔7.3,安装孔7.3内螺纹连接有调节杆7.4,调节杆7.4轴向垂直于导向孔7.1轴向。调节杆7.4相对限位杆7一端呈柔性设置且径向开设有推动槽7.4.1,推动槽7.4.1长度方向平行于导向孔7.1轴向。使丝线嵌设在推动槽7.4.1内,通过旋拧调节杆7.4来推动丝线,从而来调节丝线的位置。

如图3所示,限位杆7相对机架1一端设有中间杆7.5,中间杆7.5呈竖直向上设置,限位杆7沿其轴向穿设过中间杆7.5且可相对中间杆7.5滑动。中间杆7.5上设有第三固定螺栓7.6,第三固定螺栓7.6螺纹连接于中间杆7.5和限位杆7,通过拧紧第三固定螺栓7.6来固定连接中间杆7.5和限位杆7。如图3和图5所示,中间杆7.5上设有转动杆7.7,转动杆7.7与中间杆7.5呈同轴设置,中间杆7.5相对转动杆7.7一端设有螺杆7.8,螺杆7.8螺纹连接于转动杆7.7,从而使转动杆7.7可相对中间杆7.5转动。如图2所示,转动杆7.7相对机架1一侧设有底杆7.9,底杆7.9呈水平设置且垂直于限位杆7,底杆7.9穿设过转动杆7.7且可相对转动杆7.7滑动,转动杆7.7背对中间杆7.5一端端面设有紧固螺栓7.10,紧固螺栓7.10螺纹连接于转动杆7.7和底杆7.9,通过拧紧紧固螺栓7.10来固定连接转动杆7.7和底杆7.9。

如图2所示,第一导丝辊8呈水平设置且垂直于桶管且转动连接于机架1。机架1上设有横梁1.1,横梁1.1平行于筒管4,横梁1.1上沿轴向滑动连接有纵梁1.2。纵梁1.2一端设有用于驱动纵梁1.2沿横梁1.1轴向滑动的驱动气缸10,驱动气缸10固定安装于机架1。第二导丝辊9平行于第一导丝辊8,第二导丝辊9安装于纵梁1.2背对横梁1.1一端且转动连接于纵梁1.2。

如图6和图7所示,卷绕部3包括滑轨11、设有引线杆12的引线块13、驱动轴14和接触辊15。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滑轨11平行于横梁1.1且位于横梁1.1下方。如图6所示,滑轨11固定连接于机架1。如图6和图8所示,滑轨11相对筒管4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1.1,限位槽11.1沿滑轨11轴向开设有若干个且呈等间隔设置。所有的限位槽11.1均相互连通。越靠近滑轨11左端的限位槽11.1宽度越大,从而形成了阶梯状的滑动槽11.2。滑动槽11.2与滑轨11左端和滑轨11右端均不连通。

如图7所示,滑轨11相对筒管4一侧沿滑轨11轴向设有挡板11.3,挡板11.3转动连接于滑轨11,挡板11.3的转动轴线为滑轨11上侧边,挡板11.3遮覆住部分滑动槽11.2。挡板11.3上设有固连螺栓11.4,固连螺栓11.4螺纹连接于挡板11.3和滑轨11。通过拧紧固连螺栓11.4来固定连接挡板11.3和滑轨11。

如图7和图8所示,引线块13设有若干块。每一个限位槽11.1内均设有一个引线块13,引线块13滑动连接于限位槽11.1。引线块13沿竖直方向的高度等于其对应的限位槽11.1宽度。如图9所示,引线块13上沿滑轨11轴向开设有穿设孔13.1。如图7和图8所示,引线块13相对筒管4一侧开设有螺纹孔13.2,引线杆12螺纹连接于螺纹孔13.2。引线杆12背对引线块13一端呈螺旋型设置,来增大引线杆12和丝杆的接触面积,引线杆12的轴线呈竖直设置。

如图9所示,驱动轴14包括第一杆14.1和第二杆14.2,第一杆14.1和第二杆14.2截面均呈圆弧设置且其半径略大于穿设孔13.1半径,第一杆14.1和第二杆14.2之间设有弹性件14.3,弹性件14.3为弹性橡胶垫,弹性橡胶垫长度等于驱动轴14长度。第一杆14.1、弹性件14.3和第二杆14.2形成一个完整的圆柱。第一杆14.1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栓14.4,第二固定螺栓14.4穿设过第二杆14.2,第二固定螺栓14.4一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14.5。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驱动轴14左端固设有施力把手14.6。驱动轴14通过穿设孔13.1穿设过所有引线块13,最右端的引线块13固连于第一杆14.1,其余引线块13与驱动轴14呈滑动连接于驱动轴14。通过调节固定螺母14.5在第二固定螺栓14.4上的位置,来控制驱动轴14的直径,从而控制驱动轴14和引线块13是过盈配合还是间隙配合。

如图6和图7所示,接触辊15位于滑轨11下方且平行于滑轨11。如图10和图11所示,接触辊15外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限位孔15.1,限位孔15.1沿接触辊15轴向设有若干个,每一个限位孔15.1对应一个引线块13,限位孔15.1内设有柔性垫15.2。

如图10和图11所示,接触辊15分体设置呈第一辊15.3和第二辊15.4,第一辊15.3端面抵接于第二辊15.4端面。第一辊15.3相对第二辊15.4一侧设有梯形块15.3.1,第二辊15.4相对第一辊15.3一侧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燕尾槽15.4.1,梯形块15.3.1嵌设于燕尾槽15.4.1内且滑动连接于燕尾槽15.4.1,梯形块15.3.1外壁设有弹簧跳豆15.3.2,燕尾槽15.4.1内壁开设有固定孔15.4.2,固定孔15.4.2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弹簧跳豆15.3.2嵌设于固定孔15.4.2内。通过将弹簧跳豆15.3.2嵌设入不同的固定孔15.4.2内来调节第一辊15.3和第二辊15.4之间的相对距离。弹簧跳豆15.3.2沿梯形块15.3.1轴向设有若干个,弹簧跳豆15.3.2的数量小于固定孔15.4.2的数量。

如图6和图12所示,第一辊15.3背对第二辊15.4一端设有用于驱动接触辊15沿轴向移动的驱动组件16。驱动组件16包括伺服电机16.1和滚珠丝杠16.2,滚珠丝杠16.2一端固定连接于伺服电机16.1输出轴,第一辊15.3固定连接于滚珠丝杠16.2的螺母。机架1 上设有安装座17,伺服电机16.1固定连接于安装座17。安装座上固定设有防止滚珠丝杠16.2的螺母转动的导向杆16.3,导向杆16.3穿设过滚珠丝杠16.2的螺母且滑动连接于滚珠丝杠16.2的螺母。

通过伺服电机16.1往复转动,从而驱动滚珠丝杠16.2转动,由于滚珠丝杠16.2的螺母被导向杆16.3限位,故滚珠丝杠16.3的螺母沿其轴向往复运动,从而驱动接触辊15往复运动。

如图12和图13所示,机架1一侧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1.3。安装座17上沿径向设有安装板17.1,安装板17.1设有两块且沿安装座17中心呈对称设置。安装板17.1上设有第一固定螺栓17.2,第一固定螺栓17.2穿设过第一滑槽1.3且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1.3,从而使安装座17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机架1。第一固定螺栓17.2一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17.3,通过拧紧紧固螺母17.3来固定安装座17。

如图6和图14所示,第二辊15.4背对第一辊15.3一端设有支撑座18,第二辊15.4穿设过支撑座18且沿第二辊15.4轴向滑动连接于支撑座18。如图14和图15所示,支撑座18背对第二辊15.4一端设有滑动凸块18.1,滑动凸块18.1两侧设有滑动轴18.2。机架1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1.4,第二滑槽1.4两侧侧壁均开设有腰型槽1.4.1,滑动凸块18.1嵌设于第二滑槽1.4内且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1.4。滑动轴18.2嵌设于腰型槽1.4.1内且滑动连接于腰型槽1.4.1,从而使支撑座18可随接触辊15沿竖直方向移动,且使支撑座18沿接触辊15轴向固定连接于机架1。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在卷绕前,先拧紧固定螺母14.5使驱动轴14和穿设孔13.1呈间隙配合。然后通过施力把手14.6拉动驱动轴14,由于最右端的引线块13固定连接于驱动轴14,该引线块13推动所有引线块13至滑轨11一端,方便丝线穿设到引线杆12上。通过相对底杆7.9滑动转动杆7.7,相对转动杆7.7转动中间杆7.5,相对中间杆7.5来滑动限位杆7,从而将限位杆7调节至合适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卷绕时,丝线先从纺丝机内纺出,然后一根根穿设到限位杆7的导向孔7.1内,每个导向孔7.1内有一根POY纺丝。然后丝线进过第一导丝辊8和第二导丝棍导向,再穿设到限位杆7内,每个限位杆7对应一根丝线。然后通过驱动气缸10驱动纵梁1.2沿横梁1.1轴向移动,使第二导丝辊9位于横梁1.1中部。然后将丝线穿设到引线杆12上,每个引线杆12对应一根丝线。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拧固定螺母14.5,在弹性件14.3的作用下第一杆14.1和第二杆14.2抵紧穿设孔13.1内壁,使驱动轴14和引线块13呈过盈配合。使通过施力把手 14.6推动驱动轴14,引线块13在驱动轴14的带动下滑轨11右端移动,每个引线块13滑动到其对应的限位槽11.1一侧时会被限位槽11.1侧壁限位,从而使引线块13均匀分布在滑轨11内,使各个引线块13运动到对应每一个线套6的生产位置,完成分线。

如图6所示,分线后的丝线经过接触辊15的限位孔15.1后卷绕在筒管4的线套6上,每个限位孔15.1对应一根丝线,每个线套6对应一根丝线。在丝线卷绕在线套6上时,接触辊15在驱动组件16的带动下沿轴向移动,故丝线沿横向移动,从而使丝线均匀的绕设在线套6上。

若需改变丝线在线套6上的绕线宽度,可滑动安装座17,从而接触辊15和筒管4之间的距离改变,故在接触辊15带动丝线沿横向移动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丝线在筒管4上的绕线宽度改变。如需同时生产两个绕线宽度不同的线套6,可将第一辊15.3和第二辊15.4沿竖直方向相对滑动,从而第一辊15.3和第二辊15.4李筒管4的距离不同,使对应第一辊15.3和第二辊15.4的线套6上的绕线宽度不同。

如图7所示,若需更换引线块13和驱动轴14,拧下固连螺栓11.4,转动挡板11.3,从滑动槽11.2开口处取出引线块13和驱动轴14即可。

如图16和图17所示,机架1一侧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移动槽1.5,机架1一侧设有安装杆19,安装杆19平行于筒管4。安装杆19相对机架1一侧设有滑动凸起19.1,滑动凸起19.1嵌设于移动槽1.5内且滑动连接于移动槽1.5,滑动凸起19.1和移动槽1.5呈过盈配合。安装杆19背对机架1一侧设有安装凸起19.2,安装凸起19.2沿安装杆19轴向设有若干个。

如图17所示,安装杆19背对机架1一侧设有挡板11.3,挡板11.3遮覆住牵引部2和卷绕部3之间的间隙,挡板11.3的高度为牵引部2和卷绕部3之间间隙宽度的2倍。挡板11.3呈柔性设置。如图17和图18所示,挡板11.3上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个通孔20.1,安装凸起19.2嵌设于通孔20.1内且与通孔20.1呈过盈配合。

如图18和图19所示,挡板11.3背对安装杆19一侧设有固定杆21,固定杆21上沿轴向开设有嵌设孔21.2,安装凸起19.2嵌设于嵌设孔21.2内,固定杆21端面抵紧于挡板11.3端面。固定杆21上设有连接螺栓22,连接螺栓22穿设过挡板11.3且螺纹连接于固定杆21和安装杆19。通过拧紧连接螺栓22来使固定杆21、挡板11.3和安装杆19呈固定连接。

如图18和图19所示,当丝线在传输过程中断裂时,挡板11.3可对断裂飞卷的丝线有一个阻挡作用,从而防止飞卷的丝线影响到旁边正在工作的卷绕机。同时如需更换挡板 11.3,只需拧下连接螺栓22,拆下固定杆21和挡板11.3即可。然后将新的挡板11.3的通孔20.1套设到安装杆19的安装凸起19.2上,然后使固定杆21的嵌设孔21.2套设在安装凸起19.2上,拧紧连接螺栓22,然后使固定杆21、挡板11.3和安装杆19固定即可。如图16所示,若需清理挡板11.3时,只需沿移动槽1.5长度方向滑动挡板11.3,使挡板11.3滑出,对挡板11.3进行擦拭,然后再将挡板11.3滑动复位到覆盖住牵引部2和卷绕部3的间隙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