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9449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容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器皿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目前市场上瓶装洗涤剂使用方式基本为以下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将盖子作为量杯使用,每次使用需重新打开盖子,提起瓶子将液体倒入量杯盖,使用完后再将盖子盖回;另一种方式是使用压泵,另外配备量杯,使用时将液体泵入量杯内,量杯与瓶体分开。

上述两种方式均存在的一定的缺陷;其中,第一种方式需要提起瓶子,大规格瓶子比较重不方便提起;第二种方式压泵未受保护,运输中容易损坏,以上两种方式均需双手使用,使用时便利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容器,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双手操作的特性,能够实现单手操作的技术效果;此外,还能够有效保护压泵等构件,简化操作、定量提取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容器,包括瓶体、压泵和杯盖,所述压泵设置在瓶体的瓶口处;所述杯盖的底部设有出液机构,使用状态时,所述杯盖立设于压泵上,且出液机构与压泵的出液口连通;

所述出液机构包括设置在杯盖底部的连接孔、设置在连接孔内的单向阀和挡流板,所述单向阀的进液口连通压泵的出液口,所述挡流板的止挡部分设于单向阀的出液口上方。

上述容器,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杯盖的杯沿设有第一卡扣组件,所述瓶体在瓶口处设有第二卡扣组件;非使用状态时,所述杯盖扣设在瓶体上,第一卡扣组件连接第二卡扣组件,且所述压泵位于瓶盖内。

上述容器,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连接孔包括开设于杯盖底部的上表面的第一凹槽和下表面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与第二凹槽的底部连通;

所述单向阀设于第一凹槽内,所述压泵的出液口设于第二凹槽内。

上述容器,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挡流板包括通孔环形结构、支撑杆条结构和扇叶环形结构,所述支撑杆条结构的一端连接通孔环形结构,另一端连接扇叶环形结构;

所述通孔环形结构设于第一凹槽内,所述扇叶环形结构构成止挡部分,所述扇叶环形结构设于单向阀的出液口上方。

上述容器,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单向阀包括环形侧壁、设于环形侧壁内的膜片组,所述膜片组包括多个弧形膜片;

所述环形侧壁设于所述通孔环形结构的内侧。

上述容器,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杯盖为带有刻度的杯盖。

上述容器,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压泵包括泵杆、设于泵杆顶端的按压头,所述按压头具有连通泵杆的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的顶端为压泵的出液口,所述泵杆通过螺盖固定于瓶口处。

上述容器,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杯盖的底部设有配合压泵出液口的导向结构。

上述容器,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密封结构。

上述容器,还可具有如下特点,

所述单向阀为膜片式单向阀,所述密封结构为密封圈。

本申请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上述杯盖与压泵的出液口之间的优化设置,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双手操作的特性,能够实现单手操作的技术效果;用户可通过杯盖与压泵的出液口之间的配合,单手操作,并选择相应的按压次数,以获取相应的液体量;通过上述设于连接孔内的单向阀的设置,能够实现流液体的单向流动,能够有效避免液体从杯盖的内腔流出。

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杯盖可扣装在瓶体上,以使压泵位于杯盖的内腔中,杯盖的杯沿可与瓶体配合连接,以形成用于容纳压泵的保护腔;上述保护腔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压泵受外力压迫所造成的损害等诸多弊端;上述杯盖的杯沿设有的第一卡扣组件和瓶体设有的第二卡扣组件之间的配合,能够有效保证杯盖与瓶体之间的连接便捷性。

本申请通过上述密封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增强连接孔与压泵出液口之间的密封性能,能够有效避免液体的漏出,能够有效保证操作环境的干净卫生;还可通过上述挡流板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用力过猛所造成的液体从单向阀的出液口直接喷出至杯盖外侧,上述挡流板可对单向阀的出液口流出的液体进行一定的止挡作用,能够使得液体经挡流板后从侧方流入杯盖内腔中。

本申请还可通过杯盖的底部具有的导向结构,能够保证杯盖在于压泵接触时,能够顺利引导压泵出液口进入相应的连接孔中,即顺利引导压泵出液口进入设有密封结构的第二凹槽中;还可通过杯盖内设有的刻度标示,能够便于精确的控制液体用量,能够保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定量的观测出杯盖内的液体加入量,操作便捷。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向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挡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挡流板和单向阀的结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瓶体,11-第二卡扣组件;

2-压泵,21-按压头,22-螺盖,23-泵杆;

3-杯盖,31-第一卡扣组件;32-挡流板,321-扇叶环形结构,322-支撑杆条结构,323-通孔环形结构,324-卡位结构;33-单向阀,331-环形侧壁,332-膜片,333-环形凹槽;34-密封结构,35-第一凹槽,36-第二凹槽,37-导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容器,包括瓶体1、压泵2和杯盖3,压泵2设置在瓶体1的瓶口处;杯盖3的底部设有出液机构。

如图1所示:

使用状态时,杯盖3立设于压泵2上,且出液机构与压泵3的出液口连通;具体操作中,出液机构包括设置在杯盖3底部的连接孔,可通过上述设于杯盖3底部的连接孔,提供给杯盖3的内腔连通压泵2的出液口的必要通道;用户使用过程中,可将上述杯盖3底部的连接孔,直接配合压泵2的出液口即可实现连接操作;进而,再按压杯盖3,带动压泵2一同下压;此时,液体可通过压泵2的出液口,流入连接孔,并经最终进入杯盖3的内腔中。

相比于现有技术,上述杯盖3与压泵2的出液口之间的优化设置,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双手操作的特性,能够实现单手操作的技术效果;用户可通过杯盖3与压泵2的出液口之间的配合,单手操作,并选择相应的按压次数,以获取相应的液体量。

为了能够避免液体的回流操作;优选地,上述出液机构还包括单向阀33,上述单向阀33设于连接孔内,单向阀33的进液口连通压泵2的出液口。具体操作中,可通过上述设于连接孔内的单向阀33的设置,能够实现流液体的单向流动,能够有效避免液体从杯盖3的内腔流出。

优选地,上述出液机构还包括挡流板32,上述挡流板32设于连接孔内,且挡流板32的止挡部分设于单向阀33的出液口上方。具体操作中,可通过上述挡流板32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用力过猛所造成的液体从单向阀33的出液口直接喷出至杯盖3外侧,上述挡流板32可对单向阀33的出液口流出的液体进行一定的止挡作用,能够使得液体经挡流板32后从侧方流入杯盖3的内腔中。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连接孔与压泵2的出液口之间的密封性能;优选地,上述连接孔内设有密封结构34,密封结构34设于连接孔用于连接压泵2的出液口的一侧。具体操作中,可通过上述密封结构34的设置,能够有效增强连接孔与压泵2的出液口之间的密封性能,能够有效避免液体的漏出,能够有效保证操作环境的干净卫生。

优选地,上述压泵2包括泵杆23、设于泵杆23顶端的按压头21,按压头21具有连通泵杆23的中空通道,中空通道的顶端为压泵2的出液口,泵杆23通过螺盖22固定于瓶口处。具体操作中,旋紧上述螺盖22即可实现泵杆23在瓶口处的固定;上述按压头21与螺盖22之间可设为卡扣连接;旋转按压头21预设角度,按压头21脱离螺盖22并弹起,可进行相应的按压取液操作;下压按压头21,并反向旋转预设角度,按压头21可与螺盖22卡紧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杯盖3的杯沿设有第一卡扣组件31,瓶体1在瓶口处设有第二卡扣组件11,非使用状态时,杯盖3扣设在瓶体1上,第一卡扣组件31连接第二卡扣组件11,且压泵2位于瓶盖3内。

具体操作中,上述第一卡扣组件31用于配合连接瓶体1的第二卡扣组件11;上述卡扣连接的方式,能够在非使用状态时,保证杯盖3与瓶体1之间的连接便捷性,上述压泵位于瓶盖内;上述第一卡扣组件31可以为卡槽或者卡扣,以能够实现卡扣连接为准。

如图2所示:

非使用状态时,杯盖3扣设在瓶体1上,第一卡扣组件31连接第二卡扣组件11,且压泵2位于瓶盖内;具体操作中,上述杯盖3扣设在瓶体1时,可构成容纳压泵2的保护腔,杯盖3的杯沿还用于连接安装有压泵2的瓶体1;非使用状态时,可将上述杯盖3扣装在瓶体1上,以使压泵2位于杯盖3的内腔中,杯盖3的杯沿可与瓶体1配合连接,以形成用于容纳压泵2的保护腔;上述保护腔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压泵2受外力压迫所造成的损害等诸多弊端。

结合图3、图4所示:

本实施例中,上述连接孔可以包括开设于杯盖3底部的上表面的第一凹槽35和下表面的第二凹槽36,第一凹槽35的底部与第二凹槽36的底部连通;单向阀33设于第一凹槽35内,挡流板32也可设于第一凹槽35内,止挡部分设于单向阀33的出液口上方;第二凹槽36连通压泵2的出液口,第二凹槽36内设有密封结构34。上述密封结构34可以为密封圈,上述密封结构34可以为橡胶材质密封圈,复合材料密封圈等,优选为硅胶密封圈,上述硅胶材质的密封圈,能够具有良好的压缩性能,进而能够有效保证连接孔与压泵2的出液口的接触面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具体操作中,可通过上述第一凹槽35的设置,提供给单向阀33的安装腔体,单向阀33可嵌设于第一凹槽35内;可通过上述第二凹槽36的设置,提供给密封结构34的安装腔体,密封结构34可嵌设于第二凹槽36内;可通过上述第一凹槽35和第二凹槽36的底部连通通道,提供给液体流入杯盖3内腔的通道。

进一步的,上述杯盖3的底部具有配合压泵2的出液口的导向结构37。

具体操作中,上述导向结构37可以为锥形导向结构,或者弧形导向结构,或者其他类似具有导向作用的结构;上述导向结构37可用于引导连接孔与压泵2的出液口的配合连接。上述锥形导向结构或弧形导向结构的设置,可能够保证杯盖3在与压泵2的出液口接触时,能够顺利引导压泵2的出液口进入相应的连接孔中,即顺利引导压泵2的出液口进入设有硅胶密封圈的第二凹槽36中。

进一步的,上述杯盖3为带有刻度的杯盖。具体操作中,上述杯盖3内可设有刻度标示,以便于精确的控制液体用量,能够保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定量的观测出杯盖3内的液体加入量,操作便捷。

结合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述单向阀33为膜片式单向阀,优选为硅胶膜片式单向阀。

具体操作中,上述单向阀33可以包括环形侧壁331、设于环形侧壁331内的膜片组,膜片组与环形侧壁331之间可设有环形凹槽333;上述膜片组可以包括多个膜片332,多个膜片332共同构成上述膜片组;上述膜片332优选为弧形膜片,以保证膜片332只能朝向杯盖内腔的一侧弯曲,以使单向阀33导通;上述膜片332不能反向弯曲的技术特性,能够保证液体不会从杯盖内腔中流出;上述环形侧壁331可与第一凹槽的侧壁形成较好的配合面,进而能够提高相互连接的稳定性。

用户使用过程中,当瓶体内的液体浓度较高时,可以选择较多数量膜片所构成的膜片组,膜片组内的膜片个数越多时,单个膜片的尺寸就越小,使其弯曲所需的力就越小;高浓度液体较为粘稠,较多的膜片数能够保证其顺利通过单向阀,并进入杯盖内部。反之亦然,即当瓶体内的液体浓度较低时,可以选择较少数量膜片所构成的膜片组。

结合图7、图8、图9所述:

优选地,上述挡流板32可以包括通孔环形结构323、支撑杆条结构322、以及扇叶环形结构321,支撑杆条结构322的一端连接通孔环形结构323,另一端连接扇叶环形结构321;通孔环形结构323可设于第一凹槽内,扇叶环形结构321用于构成挡流板32的止挡部分,扇叶环形结构321可设于单向阀33的出液口上方。

具体操作中,上述扇叶环形结构321的边缘还设有多个方形叶子;所述通孔环形结构323内的腔体可用于容纳单向阀33,具体可将单向阀33的环形侧壁331设于挡流板32的通孔环形323的内侧;进一步的,通孔环形结构323内还设有用于配合单向阀33的卡位结构324,以保证挡流板32与单向阀33之间的稳定连接。使用过程中,液体可经过设于通孔环形结构323内的单向阀33流入,并从支撑杆条结构322通过支撑构成的多个出口中流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虽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任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