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料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2807阅读:15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料上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饲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粉料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畜牧业已经成为保障事务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粉料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饲料的生产与加工成为畜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原料接收是饲料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是保证生产连续性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因此我们应该加快对接收工艺的研究进展。

现有的一般做法是在地面上挖一个凹槽,凹槽内置收料箱,凹槽表面覆盖网板,网板使得物料可以漏下去,掉落至收料箱内,再用真空上料机对其进行上料。这样的设计,加长了工人嘴鼻与收料箱的距离,而且网板能够对阻止细小颗粒飞扬至地面上起一定阻隔作用。

为了加快物料进入凹槽的速度,网板的面积一般设计的很大。但是倒料完毕后,网板与外界无法做到完全隔绝,凹槽内的物料会被外界的灰尘污染,网板的面积越大灰尘进入凹槽的概率越大,严重影响了物料的纯净度,严重降低最终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物料纯净度的粉料上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粉料上料装置,包括接料槽以及设置在接料槽上的网板,所述网板上设置有无底的柜体,柜体上设置有进料口,网板上设置有防尘盖,防尘盖与柜体之间设置有转动组件,转动组件供防尘盖转动以将网板开启或闭合,防尘盖与柜体之间设置有固定防尘盖位置的固定组件,接料槽连接有传送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在地面上将装有原料的包装袋打开,将原料倒在网板上,原料通过网板上的网孔进入下方的接料槽内,进入接料槽的原料经由传送装置传送到出去。上料过程中,柜体对网板上方的灰尘起到初级防尘作用,将网板上方、柜体内部的空气与柜体外部的空气隔绝,放置倒料时引起空气气流大规模的振动,有效防尘。上料完毕后,工人转动防尘盖,将防尘盖转动后盖合在网板上方,由于防尘盖与网板相适配,防尘盖将网板遮挡住,外界的灰尘无法通过网板进入接料槽内部,提高物料的纯净度。转动防尘盖后用固定组件固定防尘盖的位置,使得防尘盖在盖合网板时保持稳定,使得防尘盖开启时不需要人手扶着,就能够保持位置的稳定,从而节省人力。

较佳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设在防尘盖上转动轴,在柜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转动轴相对的转动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能够在转动孔内绕着自身的轴线转动,带动与转动轴固接的防尘盖相对于柜体转动。转动轴和转动孔的加工简单,转动顺滑,连接可靠。

较佳的,所述转动孔在为贯穿孔,转动轴经过贯穿孔伸至柜体外部后与固定组件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组件设置在柜体的外部,能够避免占用柜体外部的空间。在柜体外部对防尘盖进行固定,能够便于操作,避免工人人手伸入柜体后对防尘盖进行固定,对柜体造成污染,从而影响粉料的纯净度。

较佳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设在柜体外壁上的固定套,固定适配的套设在转动轴的外壁,固定套上螺纹连接有端头与转动轴外壁抵接的固定螺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螺栓的端头与转动轴的外壁紧紧抵接,将转动轴压在固定套内,实现转动轴与固定套的固定,从而限制转动轴的转动,从而限制防尘盖的转动,将方程盖定位。固定螺栓的使用只需旋转即可,方便快捷,便于使用,也便于维修。

较佳的,所述防尘盖柜体之间设置有引导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引导组件对防尘盖相对于柜体转动时的转动轨迹进行引导,能够保证防尘盖转动的稳定性,避免其运动轨迹发生偏移。

较佳的,所述引导组件包括固设在防尘盖上的引导块,在柜体的内壁开设有与引导块相适配的引导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尘盖转动时,带动与固接的引导块在引导槽内沿着引导槽的轨迹滑动,顺滑且稳定。

较佳的,所述网板与接料槽之间设置有可拆卸固定连接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网板通过可拆卸固定连接件固定在接料槽上,当上料时保持网板的稳定。使用一段时间后,网板可能会发生堵塞现象,或网板需要清理。工人通过可拆卸固定连接件将网板从接料槽上取出来,将网板拿走,便于对网板进行清理。

较佳的,所述可拆卸固定连接件包括固设在网板下方的固定板,固定板与接料槽内壁固接,网板上螺纹连接有沉头螺栓,沉头螺栓与固定板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沉头螺栓固定连接网板和固定板,实现网板在接料槽上的固定。沉头螺栓的顶部不高于网板的上表面,便于工人上料使用。

较佳的,所述传送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在接料槽种的传送皮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落入接料槽内的粉料掉落在皮带上,在皮带的带动下,运送到下一个工位。

较佳的,所述柜体内部连接有吸风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在网板上倾倒物料时,开启吸风装置,柜体内部相对于接料槽内部产生负压,接料槽内飞扬的细小灰尘以及网板表面上的细小灰尘都会被吸入柜体内部,起到有效防止粉尘飞扬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物料的纯净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转动防尘盖对网板进行开启和闭合,并通过固定组件将防尘盖的位置固定,使防尘盖的位置保持稳定,设备达到提高物料纯净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粉料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状态时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防尘盖转动至将网板开启时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中,1、接料槽;11、网板;2、柜体;21、进料口;22、吸风装置;3、防尘盖;4、转动组件;41、转动轴;42、转动孔;5、固定组件;51、固定套;52、固定螺栓;6、引导组件;61、引导块;62、引导槽;7、可拆卸固定连接件;71、固定板;72、沉头螺栓;8、传送装置;81、传送皮带;82、皮带轴;83、传送电机;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粉料上料装置,如图1和图3所示,地面上开设有一个接料槽1,接料槽1的侧壁向下倾斜。接料槽1连接有传送装置8,此实施例中的传送装置8为皮带传送,包括至少两个水平设置的皮带轴82,皮带轴82的外壁包裹有传送皮带81,其中一个皮带轴82连接有皮带传送电机83。传送皮带81置于接料槽1的底部,并向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至接料槽1的外部。

结合图5,在接料槽1上覆盖有带有长条状网孔的网板11。网孔的尺寸供原料掉入到凹槽内,防止原料的包装袋掉进接料槽1内。网板11与接料槽1之间设置有可拆卸固定连接件7,在接料槽1的内壁顶部四角处固设有固定板71,在网板11的四角处螺纹连接有沉头螺栓72,沉头螺栓72的底端伸入网板11的下方并与固定板71螺纹连接,从而实现网板11和接料槽1之间的可拆卸固定连接。

在接料槽1的上方固接有一个长方形的无底的柜体2,柜体2的顶部设置有与柜体2内腔相连的吸风装置22。柜体2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料口21,进料口21底部接料槽1连通,方便工人上料。

结合图4,在网板11上覆盖有防尘盖3,防尘盖3与柜体2之间设置有供防尘盖3转动的转动组件4,转动组件4包括固设在防尘盖3上的转动轴41,转动轴41的轴线水平设置,且位于柜体2内距离进料口21较远的位置。在柜体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转动轴41插入的转动孔42,转动轴41的外壁与转动孔42的内壁相适配,转动轴41与转动孔42的轴线重合,使得防尘盖3能够绕着转动轴41的轴线转动。转动组件4的一个转动孔42为贯穿孔,转动轴41穿出贯穿孔后到达柜体2的外部并固接有把手9,工人转动把手9带动防尘盖3转动。

如图6所示,在防尘盖3与柜体2之间设置有引导组件6,包括相对的固设在防尘盖3两侧壁的引导块61,在箱体的内壁上相对的开设有引导槽62,引导槽62的轨迹呈弧状,当防尘盖3转动时,防尘盖3带动引导块61在引导槽62内沿着引导槽62的弧状轨迹滑移运动。

如图2所示,防尘盖3转动完毕后,用固定组件5将防尘盖3的位置固定。固定组件5包括固设在柜体2外壁上的固定套51,固定套51正好套设在转动轴41伸出端的外部,转动轴41的外壁与固定套51的内壁相适配,在固定套51上螺纹连接有轴线竖直设置的固定螺栓52,固定螺栓52的底端与转动轴41的外壁紧紧抵接,实现转动轴41的固定。由于转动轴41与防尘盖3固定连接,从而实现防尘盖3的固定连接。

防尘盖3转动后将与网板11分离,网板11漏出,再用固定组件5将防尘盖3的位置固定,保持防尘盖3位置的固定。

其中,当工人上料时,工人转动把手9,带动防尘盖3转动,将置于防尘盖3下方的网板11漏出。将防尘盖3由转动至柜体2远离进料口21的一侧后,用固定螺栓52将其锁紧。将粉料从包装袋倒出,粉料通过网板11上的网孔进入接料槽1的内部,开启吸风装置22,吸风装置22将柜体2内部的空气吸为负压,倒料时飞扬的细小的粉尘会被吸附在柜体2内部,起到防尘作用。粉料掉落在传送皮带81的上表面,随着传送皮带81的转动,粉料被输送到下一个加工工位。如图1所示,上料完毕后,工人拧松固定螺栓52后转动把手9,带动防尘盖3转动回原有位置,将网布覆盖住,再将固定螺栓52拧紧,防止灰尘进入接料槽1内,有效提高物料的纯净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