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墨罐的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844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墨罐的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油墨罐的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油墨罐有两片罐和三片罐,三片罐分三部分:罐身、罐底及罐盖;两片罐罐身与罐底为一体拉伸成型,加上罐盖;制罐材料主要有铝材和镀锡薄钢板。油墨罐在加工过程中需进行卷筒工艺,料板卷成筒状,然后进行焊接固定。制作罐身的料板较软,缺少封底封头的罐身的在前后工序的运转传输过程中,受到碰撞或挤压容易变形,影响罐体质量和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油墨罐的传输装置,减小了罐体运输过程变形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了罐体成型后的良品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油墨罐的传输装置,包括机架和沿罐体轴向固定安装于机架的导向轴,所述导向轴绕罐体轴向设有若干根,所述机架上设有沿导向轴轴向往复运动来驱动罐体移动的拨动机构,所述拨动机构包括沿导向轴轴向滑动连接于机架的驱动杆、驱动板和沿导向轴轴向设置的驱动缸,所述驱动杆朝向罐体一侧设有拨片,所述拨片朝向进料端一侧呈圆弧形设置形成导向面,所述拨片沿导向轴径向滑动连接于驱动杆,所述驱动板固定连接于驱动杆,所述驱动缸固定安装于机架且驱动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于驱动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缸带动驱动板和驱动杆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在驱动杆朝向出料端运动时,拨片的竖直面抵接与罐体侧壁,推动罐体向前运动。在驱动杆将罐体推动至合适位置后,驱动杆向反方向运动,此时后一个罐体抵接于拨片的导向面,在驱动杆运动过程中,拨片被罐体推入驱动杆内,直至其运动到后一个罐体靠近进料端一端,进行下一轮的推送。

在上述传输过程中,导向轴对罐体周向有一个限位,减小了罐体变形的可能性,提高了罐体的良品率,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杆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拨片穿设过滑槽且滑动连接于滑槽,所述拨片背对罐体一端固设有限位板,所述滑槽沿其深度方向的投影落于限位板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对驱动杆有一个限位力,可防止拨片由于重力离开滑槽,使拨片可稳定位于滑槽内,使罐体被稳定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杆和限位板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驱动杆和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对限位板有一连接力和缓冲力,使拨片可一直稳定位于滑槽内,进而确保罐体可被拨片稳定推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沿导向轴轴向固定安装有用于抵接罐体边缘处的上挡杆,所述上挡杆抵紧罐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使罐体的卷边可在运输过程中一直被上挡杆抵紧,减小了罐体卷边翻边,影响后期罐体焊接的密封性的概率。进而提高了焊接完成后罐体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挡杆两侧,所述驱动板包覆于导向轴所形成的圆周外且滑动连接于导向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使罐体两侧在运输过程中均收到推动力,使罐体可更稳定的被传输,提高了生产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挡杆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和驱动板之间连接有助力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杆回位,即驱动杆朝向进料端运动时,助力弹簧对驱动杆有一拉力,使驱动杆可顺利运动回位,进而使罐体稳定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杆穿设过安装板且滑动连接于安装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使驱动杆收到沿其径向的限位,使驱动杆可更好稳定的沿运输方向运动,使罐体被更稳定的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挡杆下方设有下挡杆,所述下挡杆平行于上挡杆且固定连接于机架,所述下挡杆抵接于罐体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使罐体在运输过程中被稳定限位,减小了罐体卷边翻边的概率,提高了其焊接后的密封性。同时减小了罐体在运输过程中转动的概率,使罐体传输稳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减小了罐体在运输过程中变形的概率,提高了其良品率;

2、减小了罐体卷边翻边的概率,提高了其焊接后的密封性;

3、使罐体传输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机架;2、导向轴;3、上挡杆;4、下挡杆;5、拨动机构;6、驱动杆;7、驱动板;8、驱动缸;9、滑槽;10、拨片;11、导向面;12、竖直面;13、限位板;14、复位弹簧;15、安装板;16、助力弹簧;17、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油墨罐的传输装置,包括机架1和沿罐体17轴向固定安装于机架1的导向轴2,导向轴2绕罐体17轴向设有若干根。机架1上沿导向轴2轴向固定安装有上挡杆3。如图2所示,上挡杆3下方设有下挡杆4,下挡杆4平行于上挡杆3且固定连接于机架1。上挡杆3和下挡杆4分别抵紧于罐体17内壁和外壁,且上挡杆3抵紧罐体17边缘处卷边。减小了罐体17在运输过程中卷边翻边和整体变形的可能性,提高罐体17的良品率。

如图1所示,机架1上设有拨动机构5,拨动机构5可沿导向轴2轴向往复运动。拨动机构5包括驱动杆6、驱动板7和驱动缸8。驱动杆6沿导向轴2轴向滑动连接于机架1。驱动杆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挡杆3两侧。驱动板7包覆于导向轴2所形成的圆周外,且滑动连接于导向轴2。驱动板7固定连接于驱动杆6。驱动缸8固定安装于机架1且驱动缸8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于驱动板7。驱动缸8的活塞该伸缩,带动驱动板7沿其轴向往复运动,进而带动驱动杆6 沿导向轴2轴向往复运动。

如图4所示,驱动杆6下端面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槽9,滑槽9连通驱动杆6。驱动杆6内设有拨片10。拨片10穿设过滑槽9且滑动连接于滑槽9。拨片 10朝向进料端一侧呈圆弧形设置形成导向面11,拨片10背对导向面11一侧成竖直设置形成竖直面12。拨片10背对罐体17一端固设有限位板13,滑槽9沿其深度方向的投影落于限位板13内。驱动杆6和限位板13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 14,复位弹簧14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复位弹簧14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驱动杆6 和限位板13。

如图1所示,上挡杆3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5,安装板15和驱动板7之间连接有助力弹簧16。驱动杆6穿设过安装板15且滑动连接于安装板15。

该传输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1、驱动缸8带动驱动杆6沿导向轴2轴向,朝向出料端运动,此时拨片10 的竖直面12抵接于罐体17靠近进料端一端,推动罐体17朝向出料端运动,完成对罐体17的传输;

2、在将罐体17推动传输到合适位置后,驱动杆6在驱动缸8的带动下朝向反方向运动复位;在该过程中后一个罐体17朝向出料端一端抵接与导向面11,进而使拨片10滑入滑槽9内,进而使驱动杆6顺利复位;且助力弹簧16对驱动杆6有一拉力,可帮助驱动杆6复位,朝向进行端运动;

3、驱动杆6朝向进行端运动至拨片10失去罐体17对其的抵接力,在复位弹簧14的作用下,拨片10向下运动,凸出于驱动杆6下端面;

4、驱动缸8再次带动驱动杆6朝向出料端运动,进行下一个罐体17的传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