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电梯轿顶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3282发布日期:2018-09-18 23:11阅读:9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电梯制造技术,尤其是一种高速电梯轿顶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超高层建筑的发展,高速电梯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生活,由于高速电梯额定速度较大(2.0m/s≤V<4.0m/s),对电梯各组成部件的运行安全要求也相应提高,轿顶轮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件。现有公开技术中对轿顶轮部位的设计也有多方面的,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5953266U,公开的一种高速电梯轿顶轮固定架,包括有其上安装有轿顶轮的安装架和连接机构,安装架包括有由底板和两侧板组成的凵型支撑板,与两侧板固定连接的两连接板,两连接板之间安装有轿顶轮,连接机构包括有与底板垂直固定的连接螺栓,连接螺栓沿远离轿顶轮方向延伸,连接螺栓上依次螺接有减震块、安装板和两定位螺母。又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3173648U设计的一种电梯轿顶轮减震结构,其中绳轮架通过弹性减震件设置在轿架框架上,绳轮架上设置有能够在弹性减震件失效时抵触住轿架框架的限位保护件;该减震结构通过弹性减震件,如弹簧、橡胶减震块,来减缓电梯运行的震动,使电梯在高速运行时,传导至轿厢的震动也会减弱,从而提高轿厢乘坐的舒适性。这些装置中,对减震垫橡胶在压缩失效方面均无具体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高速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减震垫可能失效从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以及确保轿顶轮平稳,并减少风压、风噪现象,从而提供一种高速电梯轿顶轮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高速电梯轿顶轮结构,包括由双排槽钢组成的上梁,其特征是所述双排槽钢之间具有轿顶轮厚度容置空间,且轿顶轮通过轴固定座固定在上梁底部;所述的轴固定座和上梁底面之间设有减震垫,并在减震垫有效弹性高度内设有弹性极限保护装置。

前述的高速电梯轿顶轮结构中,作为优选,沿所述轿顶轮外围至少三侧设有防护罩。高速运行时起到减少风压、风噪的作用。

前述的高速电梯轿顶轮结构中,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极限保护装置位于减震垫外侧,弹性极限保护装置包括厚度与减震垫弹性极限值配合的钢套。

前述的高速电梯轿顶轮结构中,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极限保护装置包括套筒螺杆,套筒螺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梁和轴固定座上。

前述的高速电梯轿顶轮结构中,作为优选,所述轿顶轮内设有密封高精度轴承。设计密封轴承,具有高精度,以保证轿顶轮在高速运转时保持平稳。

前述的高速电梯轿顶轮结构中,作为优选,所述的轿顶轮通过轮轴固定在轴固定座上,轮轴两端分别设有卡轴板。减少外延空间,保持产品紧凑结构。

前述的高速电梯轿顶轮结构中,作为优选,所述钢套端端设有辅助弹簧,辅助弹簧的弹力小于减震垫的弹力。辅助弹簧不仅可保持正常状态下钢套稳定性,而且在减震垫失效时起着一定的弹性效果。

前述的高速电梯轿顶轮结构中,作为优选,所述轿顶轮外围的防护罩内设有隔音棉。

本技术方案利用双排槽钢组成的上梁构成一个既具有轿顶轮容置空间,又可以对整个轿顶轮部位进行防风防噪布置。把轿顶轮整体设置在上梁下方,充分利用上梁的截面特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体安全性;同时上梁把轿顶轮夹持在中间,起到较好的隐藏作用,提高空间利用率;本装置设计了弹性极限保护装置,减震垫在受挤压时会发生弹性变形,当弹性变形到一定程度,通过套筒螺杆中间设置的钢套作为限位体,如此既能保护减震垫的弹性极限,又能在减震垫失效时,起到整体保护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上梁自有的组织空间和截面特性,不仅对轿顶轮整体进行有效隐藏,以及大大提高了轿顶轮整体工作安全性,而且提供了对高速运行的轿顶轮进行防风压、降风阻、减风噪、防震等多方面防护设置的条件;弹性极限保护装置的一方面保证了减震垫压缩过程不失效,另一方面即使减震垫破裂也不会产生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弹性极限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梁,2.减震垫,3.弹性极限保护装置,31.套筒螺杆,32.钢套,4.轴固定座,5.卡轴板,6.轿顶轮,7.顶防护罩,8.侧防护罩,9.底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本实施例一种高速电梯轿顶轮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由双排槽钢组成的上梁1,双排槽钢之间的距离大于轿顶轮6的厚度,使轿顶轮6上部分容纳其中。轿顶轮6通过轴固定座4固定在上梁1底部,轿顶轮6内设有密封高精度双轴承,轴固定座4中横置轮轴,轮轴两端穿过轴固定座4后分别通过卡轴板5固定。沿轿顶轮6外围上、下、侧面均设有防护罩,即顶防护罩7、两侧防护罩8以及底防护罩9,所有防护罩内均设有隔音棉。

在轴固定座4和上梁1底面之间设置减震垫2,并在减震垫2有效弹性高度内设有弹性极限保护装置3。弹性极限保护装置3位于减震垫2外侧,布置在减震垫2的两端,弹性极限保护装置3包括厚度与减震垫弹性极限值配合的钢套32,如图3所示。弹性极限保护装置3还包括一支套筒螺杆31,套筒螺杆31的两端分别通过止退螺母、垫圈等固定在上梁1和轴固定座4上。

进一步,为使钢套32工作更加稳定,在钢套32上端或上下两端设置辅助弹簧,所述辅助弹簧的弹力小于减震垫2的弹力。

工作时,由防护罩对高速运行的轿顶轮6所产生的风压进行阻挡,同进也防止风噪向外传播。正常运行时,由减震垫2起着缓冲作用,并由弹性极限保护装置3中的钢套32对整个减震垫2起着限位保护作用,而一当减震垫2破损或失去减震作用时,上梁1和轴固定座4之间的距离因钢套32的限位而不会崩溃。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