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0586发布日期:2018-11-14 05:27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搬运托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被搬运物进行搬运且在多根搬运辊上行驶的搬运托盘。

背景技术

被搬运物、尤其是通过由卷轴将实施了热轧的金属带板卷起而得到的热轧线圈是重物,而且,是将500℃以上的高温的热轧钢带直接卷绕成线圈状而形成的,因此热容量大。因此,即便将热轧线圈放置到大气中也难以冷却,冷却到室温为止需要较长的时间。另外,热轧线圈通常被搬运至称为钢卷库的保管场所。

作为用于搬运热轧线圈的现有方法,举出如下方法:使用具备台构件和滑动构件的搬运托盘,在该搬运托盘的台构件上载置热轧线圈,使载置有热轧线圈的搬运托盘在沿一个方向(搬运托盘的行驶方向)隔开间隔而整列配置的多根搬运辊上行驶,由此进行搬运。

在使用上述方法搬运热轧线圈的情况下,由于热轧线圈是高温的被搬运物,因此,在从热轧线圈的外表面放出的辐射热的作用下,滑动构件的滑行部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容易朝下发生热变形,其结果是,滑行部整体存在产生朝上凸出的翘曲的趋势,当在滑行部产生了这样的翘曲的状态下使搬运托盘行驶时,存在滑行部的前端可能会碰到位于行驶方向的前方的搬运辊而无法实现稳定的行驶的情况。

作为对搬运高温的热轧线圈的搬运托盘进行了改良的现有技术,例如举出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记载了如下的装置(搬运托盘),该装置的用于搬运高温的金属带板束(热轧线圈)的载台至少在其纵向支承体(滑行部)上,以具有基于载荷及热影响而预先计算出的对铅垂方向及水平方向的变形进行修整的轮廓形成部的方式形成。另外,具体而言,该轮廓形成部构成为,纵向支承体(滑行部)的行驶面(下表面)在正面端部侧具有相对于辊的搬运线以角度α朝向上侧抬高的倾斜面,将纵向支承体(滑行部)的轮廓形成部形成为,即便因热变形而在纵向支承体(滑行部)产生朝上凸出的翘曲,行驶面(下表面)也不会朝搬运线的下侧变形。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搬运托盘)是着眼于在滑行部的两端形成倾斜面以改善在搬运托盘的滑行部热变形时的行驶性能而开发的,因此,例如,如在搬运冷延线圈、已冷却到低温状态的热轧线圈时、或者在使搬运后置空的搬运托盘行驶到原来的位置时那样,当搬运托盘的滑行部未产生热变形的情况下,由于在滑行部形成有倾斜面,因此,滑行部相对于搬运辊可接触的平坦的下表面长度与在滑行部未形成倾斜面的现有的搬运托盘相比而变短,因此,存在行驶性能差这样的问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9868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搬运托盘,其利用所载置的被搬运物的重量等,以使滑行部发生朝下呈凸状翘曲的变形的方式实现搬运托盘的构造的合理化,由此,对于在搬运尤其如热轧线圈那样成为高温状态的被搬运物时容易产生的滑行部的朝上呈凸状的翘曲(热变形)来说,不在滑行部的端部的下表面形成倾斜面就能够有效地抑制该翘曲,能够实现搬运托盘在搬运辊上的稳定行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搬运托盘具备:台构件,其载置被搬运物;以及滑动构件,其位于该台构件的下方,与所述台构件一体地在隔开规定的配设间距而平行地整列配置的多根搬运辊上行驶,所述搬运托盘的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构件由沿搬运方向的前后并排配置的两个分割滑动件构成,各分割滑动件具有滑行部,该滑行部在搬运的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地连续延伸且具有与所述搬运辊接触的下表面,所述台构件在前后以及左右的四处下表面位置具有将作用于所述台构件的载荷向所述滑动构件传递的载荷传递部,前方的各所述载荷传递部配置在前方的各所述分割滑动件上,后方的各所述载荷传递部配置在后方的各所述分割滑动件上,所述分割滑动件分别具有对从所述载荷传递部传递来的所述载荷进行支承的载荷支承部,并且,在与该载荷支承部对应的所述滑行部的下表面位置形成凹陷部,由该凹陷部前后划分的所述滑行部的两个下表面部分的延伸尺寸均大于所述多根搬运辊的所述配设间距。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搬运托盘对于在搬运尤其如热轧线圈那样成为高温状态的被搬运物时容易产生的滑行部的朝上呈凸状的翘曲(热变形)来说,不在滑行部的端部的下表面形成倾斜面就能够有效地抑制该翘曲,能够实现搬运托盘在搬运辊上的稳定行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搬运托盘的概要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搬运托盘的概要主视图。

图3的(a)是图1所示的搬运托盘的概要俯视图,图3的(b)是从图3的(a)所示的搬运托盘卸下了台构件时的滑动构件的俯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构成图1所示的搬运托盘的分割滑动件的滑行部的两个下表面部分的延伸尺寸b与搬运辊间的配设间距a之间的关系的局部放大图。

图5的(a)、(b)是示出设置于台构件的载荷传递部、设置于分割滑动件的载置部的载荷支承部以及设置于滑行部的下表面位置的凹陷部的位置关系的图,图5的(a)是由图1所示的圆区域i围成的部分的放大图,图5的(b)是图5的(a)的v-v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搬运托盘的载荷传递部以及载荷支承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由图2所示的圆区域ii围成的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搬运托盘;

10台构件;

12下部结构体;

13承受面;

13a~13d承受面部;

14上部结构体;

16a、16b箱状体;

18钩部;

20贯通孔;

22载荷传递部;

30滑动构件;

32a、32b分割滑动件;

34载置部;

36a、36b滑行部;

37倒角;

38载荷支承部;

39被覆罩

40凹陷部;

41延伸设置部;

42a、42b滑行部的下表面部分;

43隔热件;

44衬垫构件;

45螺栓;

46滑行部的主体部分;

47螺母;

48分割衬垫;

49连结构件;

50搬运辊;

52旋转轴;

54链轮齿。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搬运托盘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2以及图3的(a)将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搬运托盘作为一例而示出,图1是概要侧视图,图2是概要主视图,而且,图3的(a)是概要俯视图,图1中的附图标记1是搬运托盘,10是台构件,30是滑动构件,50是搬运辊。

图示的搬运托盘1用于对被搬运物、例如成为500℃以上的高温状态的热轧线圈w进行搬运,其构成为,在平行地整列配置的多根搬运辊50上行驶。对于图1中以双点划线示出的两个圆cl以及圆cs,圆cl表示在载置了具有大线圈径的被搬运物w时的被搬运物w的外表面轮廓形状的一例,另外,圆cs表示在载置了具有小线圈径的被搬运物w时的被搬运物w的外表面轮廓形状的一例。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搬运辊50的驱动机构,如图2所示,采用如下结构:在安装于旋转轴52的链轮齿54绕挂链条(未图示),使该链条与驱动马达(未图示)的旋转一起连动,由此,驱动旋转轴52以及搬运辊进行旋转,但不仅仅局限于这种结构,只要构成为驱动搬运辊50进行旋转即可。

图1所示的搬运托盘1主要由台构件10和滑动构件30构成。

台构件10构成用于载置被搬运物w的搬运托盘1的部分,具有:定位载置于滑动构件30上的下部结构体12;以及与该下部结构体12的上部一体连结且具有载置被搬运物w的承受面13的上部结构体14。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上部结构体14构成为在搬运托盘1的搬运方向d的前后隔开间隔而配置的一对箱状体16a、16b,上部结构体14的承受面13进而由箱状体16a、16b在与所述搬运方向d正交的方向t(图2的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分别还分割为两个承受面部13a、13b以及13c、13d而配设,由此由合计四个承受面部13a~13d构成(参照图3的(a))。

另外,四个承受面部13a~13d优选具有能够对大小不同的各种线圈尺寸的被搬运物w进行载置搬运这样的外表面轮廓形状以及倾斜角度,此外,优选配置为,均匀地对四个承受面部13a~13d分配被搬运物w的载荷。

此外,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示出在上部结构体14的前表面以及后表面的各左右两处位置形成有用于利用起重机等(未图示)来抬起搬运托盘1的钩部18的情况,但只要具有抬起搬运托盘1的结构即可,也可以形成在其他位置。

此外,在各箱状体16a、16b载置有成为高温状态的热轧线圈w的情况下,箱状体16a、16b的承受面13被载置的热轧线圈w加热,并且,箱状体16a、16b的内部的空气也被加热,箱状体16a、16b的热量难以散出,因此,在图1中,示出采用了如下结构的情况:在构成箱状体16a、16b的左右的侧面板形成贯通孔20,能够使箱状体16a、16b的内部的被加热的空气与外部气体更换而容易进行散热,但不局限于上述结构,能够根据需要适当设置。

另外,滑动构件30由在搬运方向d的前后并排设置的两个分割滑动件32a、32b构成。各分割滑动件32a、32b分别主要由载置部34和一对滑行部36a、36b构成。而且,台构件10与滑动构件30在搬运辊50上行驶时能够一体地行驶。

各分割滑动件32a、32b的载置部34具有对台构件10进行定位载置的上表面,如图3的(b)所示,由俯视观察呈大致h形状的平板构成,左右的两侧部分分别设置于各滑行部36a、36b的上表面,在将两侧部分的中途位置连结的连结部分的两端位置设置有载荷支承部38。载置部34是为了容易将所述载荷支承部38、后述的连结构件49、后述的隔热件43容易设置于滑行部36a、36b而设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仅是通过将台构件10定位载置于构成滑动构件30的分割滑动件32a、32b的载置部34上,未采用借助螺栓等连结构件拧紧而固定连结的结构。这样,即便在搬运托盘1的行驶方向d上存在搬运辊50、50间的高低差,由于未固定连结,因此,构成滑动构件30的分割滑动件32a、32b也能够进行与台构件10独立的动作,其结果是,搬运托盘1能够在将台构件10维持大致水平的状态下,分别仅使分割滑动件32a、32b进行沿前后方向倾斜的动作,以吸收搬运辊50,50间的高低差。

一对滑行部36a、36b在载置部34的下表面的左右两侧位置沿前后方向呈直线状地连续延伸,且具有与搬运辊50接触的下表面。

台构件10在前后以及左右的四处下表面位置,优选在前后以及左右的位置关系均呈线对称的四处下表面位置,在图1中为四个角的位置,设置有将作用于台构件10的载荷传递至滑动构件30的载荷传递部22。需要说明的是,载荷传递部22设置于台构件10的前后以及左右的四处下表面位置即可,无需严格地设定为前后以及左右的位置关系均呈线对称,考虑到作用于台构件10的重量平衡,能够适当变更载荷传递部22的配设位置。

分割滑动件32a、32b在与滑行部36a、36b的延伸方向的大致中央对应的载置部34的上表面位置,设置有对从载荷传递部22传递的载荷进行支承的载荷支承部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台构件10通过载荷传递部22与载荷支承部38的接触状态而定位载置于构成滑动构件30的各分割滑动件32a、32b的上表面,但载荷传递部22以外的台构件10的下表面部分不与滑动构件30的上表面接触,而以向上方浮起一定距离的状态配置。采用该结构的原因为,能够使被搬运物w以及台构件10的重量集中于设置在台构件10的四处载荷传递部22以及分割滑动件32a、32b的四处载荷支承部38,并且,能够允许分割滑动件32a、32b(尤其是各滑行部36a、36b)进行与台构件10独立地沿前后方向倾斜的动作。

另外,滑行部36a、36b在与载荷支承部38对应的下表面位置(载荷支承部38的铅垂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凹陷部4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由凹陷部40前后划分的各滑行部36a、36b的两个下表面部分42a、42b的延伸尺寸b设定为均大于搬运辊50、50间的配设间距a。凹陷部40夹在两个下表面部分42a、42b之间。由此,在搬运托盘1的行驶时,在各滑行部36a、36b的两个下表面部分42a、42b始终分别有一根以上的搬运辊50,另一方面,为了避免搬运辊50与各滑行部36a、36b的凹陷部40接触,各滑行部36a、36b整体上易于采取朝下呈凸状(滑行部36a的前方朝上,滑行部36b的后方朝上)的翘曲形状的方式,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使在搬运如热轧线圈那样成为高温状态的被搬运物w时容易产生的滑行部36a、36b的朝上的凸状(滑行部36a的前方朝下,滑行部36b的后方朝下)的翘曲(热变形)抵消,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搬运托盘1在搬运辊50上的稳定行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搬运托盘1能够不像专利文献1那样在滑行部36a、36b的端部的下表面形成倾斜面而形成平坦面,因此,在利用搬运托盘1对已冷却的被搬运物w进行搬运的情况下,或者在进行将置空的搬运托盘1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的行驶的情况下,搬运辊50上的搬运托盘1也能够始终稳定地行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搬运托盘1构成为,滑行部36a、36b在设有凹陷部40这一部位的延伸方向的长度k比搬运辊50的规定间距a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搬运托盘1利用两个分割滑动件32a、32b构成滑动构件30,滑行部36a、36b在搬运托盘1的行驶方向d的前后被分割为两部分,因此,与具有未分割而由左右各一根滑行部构成的滑动构件的搬运托盘相比,借助被搬运物w等的重量,左右各两根滑行部36a、36a、36b、36b在凹陷部40向最下方位移而能够容易采取形成朝下呈凸状的翘曲形状的方式,该凹陷部40处于与载荷所作用的四处载荷支承部38分别对应的下方位置。此外,台构件10仅被定位载置在构成滑动构件30的分割滑动件32a、32b的载置部34上而未实质地固定连结,因此,采用了分割滑动件32a、32b(尤其是各滑行部36a、36b)能够与台构件10独立地变形的结构,因此,能够使各滑行部36a、36b进一步显著产生上述的朝下呈凸状的翘曲形状的方式。

另外,如图5所示,优选的是,载荷支承部38形成为在搬运托盘1的左右方向t上延伸的半圆柱状的凸部,载荷传递部22形成为具有与载荷支承部38的凸部的半圆柱状外表面对应的形状的半圆筒状内表面的凹部,载荷支承部38的凸部的圆柱状外表面以及载荷传递部22的凹部的半圆筒状内表面在维持相互对置的关系的状态下,能够沿搬运托盘1的前后方向d相对地滑动移动。由此,即便搬运辊50,50间存在高低差,各个分割滑动件32a、32b的滑行部36a、36b也能够以独立地追随的方式进行沿前后倾斜的动作,以吸收高低差,因此,能够实现搬运托盘1的顺畅的行驶。另外,由于采用载荷传递部22与载荷支承部38彼此未固定连结而在载置的状态下面接触的结构,因此,在作用有被搬运物以及台构件的载荷时,也不会像具有利用支承销等固定构件固定连结这一结构的搬运托盘那样在固定构件集中应力而发生破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的(a)以及图5的(b)所示,示出将载荷支承部38形成为凸部且将载荷传递部22形成为凹部的情况,但也可以采用与之相反的结构,即,将载荷支承部38形成为凹部,将载荷传递部22形成为凸部。

此外,如图6所示,优选的是,载荷传递部22以及载荷支承部38构成为能够更换的独立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作用有被搬运物w以及台构件10的载荷时,载荷传递部22与载荷支承部38以面接触状态滑动移动的结构,因此,载荷传递部22与载荷支承部38的面接触的部分容易因磨损等而受到损伤。因此,通过将载荷传递部22以及载荷支承部38构成为能够更换的独立构件,从而能够延长台构件10、分割滑动件32a、32b的使用寿命。

另外,如图5的(a)以及图5的(b)所示,优选利用能够更换的衬垫构件44来构成滑行部36a、36b的下表面部分。滑行部36a、36b的下表面部分是与搬运辊50接触的部分且容易磨损。因此,通过由能够更换的衬垫构件44构成滑行部36a、36b的下表面部分,能够延长分割滑动件32a、32b的使用寿命。此外,还能够利用与搬运辊50同等的硬质材料构成衬垫构件44,利用比衬垫构件44软质的材料构成安装衬垫构件44的滑行部36a、36b的主体部46,若采用该结构,则各分割滑动件32a、32b的滑行部36a、36b的凹陷部40更加容易向下方侧变形,并且,由于滑行部36a、36b的下表面部分即衬垫构件44为硬质的,因此,能够成为难以磨损的结构。

此外,衬垫构件44由在滑行部36a、36b的下表面部分的除了延伸方向中央位置之外的前后部位分割配置的两个分割衬垫48、48构成,从而容易形成凹陷部40,并且,能够将滑行部36a、36b的剖面厚度设定得较薄,以使得在凹陷部40位置处容易向下方变形。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示出利用螺栓45与螺母47的螺纹连结来进行滑行部36a、36b的主体部分46与衬垫构件44的连结的情况,但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结方式。

另外,搬运托盘1优选还具有将台构件10与滑动构件30松动连结的螺栓等连结构件49,以使得在利用起重机等抬起台构件10的情况下,能够以台构件10与滑动构件30之间产生间隙的状态将台构件10与滑动构件30一体地抬起。由此,对被搬运物w进行搬运时的搬运托盘1在载荷传递部22与载荷支承部38面接触的状态下,以使台构件10保持实质上载置于滑动构件30的状态的方式与滑动构件30成为一体,而非实质上固定于滑动构件30,因此,滑动构件30的滑行部36a、36b能够与台构件10独立地进行沿前后方向倾斜的动作,从而吸收搬运辊50的高低差,另一方面,在抬起了台构件10的情况下,搬运托盘1能够以台构件10与滑动构件30之间产生间隙的状态将它们一体地抬起。

分别构成两个分割滑动件32a、32b的载置部34以及滑行部36a、36b具有从滑动构件30的左右两侧延伸的四个延伸设置部41。在该延伸设置部41的上表面优选设置有例如以氧化铝或二氧化硅为主成分的陶瓷纤维毯这样的隔热件43。由此,能够抑制位于延伸设置部41的滑行部36a、36b相对于从以高温状态载置的热轧线圈这样的被搬运物w的外表面放出的辐射热的热变形,因此,能够实现更进一步的稳定行驶。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中,作为一例而示出在延伸设置部41的上表面不仅配置有隔热件43、还以覆盖该隔热件43的外表面的方式配设有不锈钢制的被覆罩39的情况。

另外,如图5的(a)所示,优选在滑行部36a、36b的凹陷部40的两端缘形成有倒角37。在本发明中,采用了分割滑动件32a、32b分别在载荷支承部38的位置向下方位移而滑行部36a、36b整体上容易产生朝下呈凸状的翘曲的结构,因此,当凹陷部40的两端缘伴随着该翘曲而突出时,凹陷部40的突出的两端可能会碰到搬运辊50而导致无法行驶。因此,通过在凹陷部40的两端缘实施倒角37,从而凹陷部40的两端缘难以碰到搬运辊50,因此,能够实现更加稳定的行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说明只不过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能够在技术方案中加以各种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搬运托盘对于在搬运尤其是如热轧线圈那样成为高温状态的被搬运物时容易产生的滑行部的朝上呈凸状的翘曲(热变形)来说,不在滑行部的端部的下表面形成倾斜面就能够有效地抑制该翘曲,能够实现搬运托盘在搬运辊上的稳定行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