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2866发布日期:2018-09-15 00:23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桶,又名废物箱或垃圾箱,是指装放垃圾的地方。多数以金属或塑胶制,用时放入塑料袋,当垃圾一多便可扎起袋丢掉。垃圾桶是人们生活中“藏污纳垢”的容器,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折射。传统意义上的垃圾桶因为散发异味、操作起来不卫生等问题正在逐渐被淘汰,目前采用最为广泛的是脚踏板式垃圾桶,虽然在气味密闭方面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已逐渐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和品质。智能化垃圾桶已经成为未来日用家居的发展方向,向着更加简洁、卫生、智能的方向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垃圾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垃圾桶不够干净卫生、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垃圾桶,包括储物桶,储物桶的底部内表面安装有储水盒,储物桶的桶口壁上设置有多个电动卡扣,储物桶的桶口壁上还设置有温控开关和和电动喷嘴,温控开关和电动喷嘴电连接,温控开关电连接有电源,电动喷嘴通过软管和储物盒连接,储水盒的顶部外表面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有压力开关,压力开关与电源电连接,压力开关嵌装在储物桶的内壁上。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

储水盒的侧壁上开有进水口,进水口靠近储物盒的顶部,储物桶上相对应处开有通孔。

储物桶的外壁上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源电连接。

电源采用移动电源。

电动卡扣的数量不少于3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据垃圾重量进行判断,超重后释放卡扣,垃圾袋口自动收缩,通过温控探头判断垃圾中是否有烟头等热源,如发现用喷嘴喷水进行降温,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为电源进行充电,扩大了此垃圾桶的应用场所,全程自动充电打包,使用中不用触碰垃圾,避免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新型垃圾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新型垃圾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温控开关,2.电动喷嘴,3.弹性索条,4.电动卡扣,5.压力开关,6.太阳能电池板,7.电源,8.储水盒,9.储物桶,10.垃圾袋,11.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垃圾桶,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包括储物桶9,储物桶9的底部内表面安装有储水盒8,储水盒8的侧壁上开有进水口,进水口靠近储水盒8的顶部,储物桶9上相对应位置开有进水口,储物桶9的外壁上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6,太阳能电池板6电连接有电源7,储物桶9的内部套装有垃圾袋10,垃圾袋10的底部位于储水盒8的顶部,储物桶9的桶口壁上设置有多个电动卡扣4,电动卡扣4的数量不少于3个,根据储物桶9和垃圾袋10的大小选择合适而定数量,垃圾袋10的袋口设置有弹性索条3,弹性索条3的周长小于垃圾袋10的袋口周长,垃圾袋10的袋口通过电动卡扣4固接在储物桶9的桶口壁上,储物桶9的桶口壁上还设置有温控开关1和电动喷嘴2,温控开关1和电动喷嘴2电连接,温控开关1和电源7电连接,电动喷嘴2通过软管和储水盒8连接,储水盒8的顶部外表面放置有压力传感器11,压力传感器11位于储水盒8和垃圾袋10之间,压力传感器11电连接有压力开关5,压力开关5与电源7电连接,压力开关5嵌装在储物桶9的内壁上。

本发明一种新型垃圾桶的工作过程:通过储物桶上和储水盒上的进水口给储水盒8中加水,太阳能电池板6为电源7充电,垃圾桶开始正常工作,垃圾袋10中的垃圾在不断积累中,当垃圾重量超过设置值时,压力传感器11传输信号给压力开关5并使其通电释放电动卡扣4,垃圾袋10通过弹性索条3自动打包收口,当垃圾桶中有热源超过200℃时,温控开关1通电,电动喷嘴2喷水进行降温,保证垃圾袋不会烫烂。

本发明一种新型垃圾桶,通过太阳能电池板6进行充电,应用范围广,能够通过温控开关1控制电动喷嘴2喷水降温,保证了安全性,当重量超过5kg时自动打包,避免人为打包造成二次污染,在使用的,时,节约电能,对功率及电源要求低,结构简单,方便携带,无噪音,而且无其他副产物产生,环保,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垃圾桶,包括储物桶,储物桶的底部内表面安装有储水盒,储物桶的桶口壁上设置有多个电动卡扣,储物桶的桶口壁上还设置有温控开关和和电动喷嘴,温控开关和电动喷嘴电连接,温控开关电连接有电源,电动喷嘴通过软管和储物盒连接,储水盒的顶部外表面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有压力开关,压力开关与电源电连接,压力开关嵌装在储物桶的内壁上,储物桶的外壁上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源电连接。在使用的同时,节约电能,对功率及电源要求低,结构简单,方便携带,无噪音,而且无其他副产物产生,环保,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嵘;张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工程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5.15
技术公布日:2018.09.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