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缠绕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3260发布日期:2018-09-18 23:11阅读:34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钢丝缠绕工具。



背景技术:

架空线路设计中均应装设拉线,使得电杆受力平衡,因此,在电力架空线路施工、运行维护中拉线制作必不可少,在制作拉线过程中,需要用铁丝缠绕钢绞线,对其进行绑扎,目前绑扎均采用手工来完成,而绑扎用铁丝容易弄伤手,作业人员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费时又费力,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制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安全且提高制作效率的钢丝缠绕工具。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钢丝缠绕工具,其包括手柄和固定于所述手柄顶部的工具弯头,所述工具弯头由连接块和弧形卡勾组成,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手柄顶部连接,所述连接块另一端与所述弧形卡勾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弧形卡勾的另一端开设有开口槽。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包括伸缩杆和套设于所述伸缩杆上的套管,所述伸缩杆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管外壁套设有橡胶套。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由若干首尾螺接的调节杆组成,在所述调节杆外壁套设有橡胶套。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槽槽底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弧形卡勾的弧面相切。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槽的槽底连通至所述连接块中部。

进一步地,在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轴线与所述弧形卡勾的弧面相切的斜孔,所述斜孔一端连通于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弧形卡勾相背的一侧,所述斜孔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开口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将钢丝穿过开口槽,将弧形卡勾扣合于钢绞线上,通过手柄使工具弯头绕钢绞线转动过程中,由开口槽槽底部分将钢丝压紧在钢绞线上,进而实现钢丝的缠绕,操作方便,不易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而且省时省力,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制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2缠绕钢丝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拆除钢丝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工具弯头1、手柄2、连接块3、弧形卡勾4、开口槽5、斜孔6、弧面7、伸缩杆8、套管9、橡胶套10、调节杆11、钢绞线12、钢丝13、斜面1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钢丝缠绕工具,其包括手柄2和固定于手柄2顶部的工具弯头1,工具弯头1由连接块3和弧形卡勾4组成,连接块3的一端与手柄2顶部连接,连接块3另一端与弧形卡勾4的一端连接,在弧形卡勾4的另一端开设有开口槽5,开口槽5的槽底连通至连接块3中部,将弧形卡勾4扣合于钢绞线12上后,通过转动手柄2将钢丝13缠绕在钢绞线12上;手柄2包括伸缩杆8和套设于伸缩杆8上的套管9,在套管9外壁套设有橡胶套10,通过调节手柄2的长度来适应在不同工作空间范围的操作,橡胶套10用来增加握持手柄2时的摩擦力。

使用说明:首先使用钳子手工将钢丝13在钢绞线12上缠绕两圈,然后将弧形卡勾4扣合于钢绞线12上,同时,将钢丝13置于开口槽5内,通过手柄2绕钢绞线12顺时针转动工具弯头1,利用开口槽5的槽底将钢丝13压紧在钢绞线12上,进而将钢丝13缠绕在钢绞线12上,缠绕到指定位置后,截断钢丝13,取下该工具。

实施例2:如图4至图7所示,钢丝缠绕工具,其包括手柄2和固定于手柄2顶部的工具弯头1,工具弯头1由连接块3和弧形卡勾4组成,连接块3的一端与手柄2顶部连接,连接块3另一端与弧形卡勾4的一端连接,在弧形卡勾4的另一端开设有开口槽5,开口槽5的槽底为斜面14,斜面14与弧形卡勾4的弧面7相切,将弧形卡勾4扣合于钢绞线12上后,通过转动手柄2使工具弯头1绕钢绞线12转动过程中,由倾斜的槽底将钢丝13压紧在钢绞线12上;在连接块3上开设有轴线与弧形卡勾4的弧面7相切的斜孔6,斜孔6一端连通于连接块3与弧形卡勾4相背的一侧,斜孔6另一端连通于开口槽5内;手柄2由若干首尾螺接的调节杆11组成,在调节杆11外壁套设有橡胶套10,通过调节手柄2的长度来适应在不同工作空间范围的操作,橡胶套10用来增加握持手柄2时的摩擦力。

使用说明:需要将钢丝13缠绕在钢绞线12上时,如图6所示,首先使用钳子手工将钢丝13在钢绞线12上缠绕两圈,然后将弧形卡勾4扣合于钢绞线12上,同时,将钢丝13置于开口槽5内,通过手柄2绕钢绞线12顺时针转动工具弯头1,由开口槽5的槽底将钢丝13压紧在钢绞线12上,进而将钢丝13缠绕在钢绞线12上,缠绕到指定位置后,截断钢丝13,取下该工具;当需要拆除缠绕在钢绞线12上的钢丝13时,如图7所示,将钢丝13头部通过开口槽5穿入斜孔6内,并将弧形卡勾4扣合于钢绞线12上,在斜孔6的导向下逆时针旋转扣合于钢绞线12上的工具弯头1便可方便拆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形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形,凡在本实用新形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形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