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智能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5866发布日期:2018-11-09 22:57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智能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家用智能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桶,又名废物箱或垃圾箱,就是装放垃圾的地方。垃圾桶多数以金属或塑胶制成,用时放入塑料袋,当垃圾一多便可扎起袋丢掉。多数垃圾桶都有盖以防垃圾的异味四散。

本专利201520153843.5在处理垃圾时过程比较复杂,压缩后的垃圾处理很不方便,而且不便于处理垃圾异味,另外装置比较费电,不具备节能效果,同时也不便于投放垃圾。

垃圾桶是一种专门盛放垃圾、废弃物的容器,在家居生活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用于承装生活垃圾保证室内环境清洁,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垃圾桶的使用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的垃圾桶为单一的桶体,功能简单,为了保证垃圾桶的智能效果,需要装置通电使用,因此需要增加节能功能,而且为了防止垃圾异味散出,另外当垃圾桶内异味过大时,警示人们及时处理,保证垃圾桶盖密封,能够通过智能效果自动打开或者关闭垃圾桶盖,提高垃圾桶使用的便利性,因此设置本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家用智能垃圾桶。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家用智能垃圾桶,包括圆形底座,所述圆形底座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圆形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垃圾桶本体,所述垃圾桶本体上表面活动连接有垃圾桶密封盖,所述垃圾桶本体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对条形滑道,每个所述条形滑道上均安装有移动滑块,一对所述移动滑块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垃圾内筒,所述垃圾内筒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对圆形顶盖柱,所述垃圾桶本体侧表面下端加工有电机安装孔,所述电机安装孔内嵌装有旋转端为水平方向的微型旋转电机,所述微型旋转电机的旋转端固定连接有圆形横杆,所述圆形横杆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对支撑顶杆,所述垃圾桶密封盖上表面中心处加工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内下表面设有人体红外传感器,所述垃圾桶密封盖上表面且位于圆形凹槽左侧设有闪烁警示灯,所述垃圾桶密封盖上表面且位于圆形凹槽右侧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垃圾桶密封盖内上表面设有气敏传感器和紫外线灭菌灯,所述圆形底座内设有能量转换器和蓄电池,所述垃圾桶本体侧表面且位于电机安装孔上方设有微型控制器,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微型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微型旋转电机、人体红外传感器、闪烁警示灯、太阳能电池板、气敏传感器、紫外线灭菌灯和能量转换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圆形底座侧表面加工有条形开口,所述圆形底座侧表面活动连接有与条形开口相匹配的弧形挡门。

所述圆形底座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对圆形支杆,每个所述圆形支杆一端均设有万向轮。

每个所述支撑顶杆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半球型滑块,所述垃圾桶密封盖下表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圈。

所述垃圾桶本体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微型旋转电机相匹配的保护壳,所述圆形凹槽内侧表面上端固定连接有透明保护板。

两对所述圆形支杆在同一圆周面等角度均匀分布,每个所述万向轮上均套装有定位罩。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家用智能垃圾桶,大大提高了便利性,节能效果好,有利于警示及时处理垃圾,便于自动控制桶盖开关,有助于投放垃圾,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可利用价值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家用智能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家用智能垃圾桶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家用智能垃圾桶的俯视图;

图中,1、圆形底座;2、垃圾桶本体;3、垃圾桶密封盖;4、条形滑道;5、移动滑块;6、垃圾内筒;7、圆形顶盖柱;8、微型旋转电机;9、圆形横杆;10、支撑顶杆;11、人体红外传感器;12、闪烁警示灯;13、太阳能电池板;14、气敏传感器;15、紫外线灭菌灯;16、能量转换器;17、蓄电池;18、微型控制器;19、弧形挡门;20、圆形支杆;21、万向轮;22、半球型滑块;23、橡胶密封圈;24、保护壳;25、透明保护板;26、定位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3所示,一种家用智能垃圾桶,包括圆形底座1,所述圆形底座1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圆形底座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垃圾桶本体2,所述垃圾桶本体2上表面活动连接有垃圾桶密封盖3,所述垃圾桶本体2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对条形滑道4,每个所述条形滑道4上均安装有移动滑块5,一对所述移动滑块5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垃圾内筒6,所述垃圾内筒6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对圆形顶盖柱7,所述垃圾桶本体2侧表面下端加工有电机安装孔,所述电机安装孔内嵌装有旋转端为水平方向的微型旋转电机8,所述微型旋转电机8的旋转端固定连接有圆形横杆9,所述圆形横杆9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对支撑顶杆10,所述垃圾桶密封盖3上表面中心处加工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内下表面设有人体红外传感器11,所述垃圾桶密封盖3上表面且位于圆形凹槽左侧设有闪烁警示灯12,所述垃圾桶密封盖3上表面且位于圆形凹槽右侧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3,所述垃圾桶密封盖3内上表面设有气敏传感器14和紫外线灭菌灯15,所述圆形底座1内设有能量转换器16和蓄电池17,所述垃圾桶本体2侧表面且位于电机安装孔上方设有微型控制器18,所述蓄电池17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微型控制器1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18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微型旋转电机8、人体红外传感器11、闪烁警示灯12、太阳能电池板13、气敏传感器14、紫外线灭菌灯15和能量转换器1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圆形底座1侧表面加工有条形开口,所述圆形底座1侧表面活动连接有与条形开口相匹配的弧形挡门19;所述圆形底座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对圆形支杆20,每个所述圆形支杆20一端均设有万向轮21;每个所述支撑顶杆10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半球型滑块22,所述垃圾桶密封盖3下表面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圈23;所述垃圾桶本体2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微型旋转电机8相匹配的保护壳24,所述圆形凹槽内侧表面上端固定连接有透明保护板25;两对所述圆形支杆20在同一圆周面等角度均匀分布,每个所述万向轮21上均套装有定位罩26。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圆形底座1用于连接固定垃圾桶本体2,垃圾桶本体2用于承装垃圾内筒6,便于承载生活垃圾,垃圾桶密封盖3起到密封保护的作用,防止垃圾异味扩散,移动滑块5沿着条形滑道4上下滑动,有利于带动垃圾内筒6上下活动,同时有利于固定垃圾内筒6,防止晃动,人体红外传感器11检测是否有人靠近,以便于自动控制开盖,微型旋转电机8通过旋转作用带动圆形横杆9旋转,使得一对支撑顶杆10竖置朝上,将垃圾内筒6底部顶起,有助于一对圆形顶盖柱7伸出将垃圾桶密封盖3顶起打开,气敏传感器14用于检测垃圾桶内有特殊异味,闪烁警示灯12亮起闪烁,提醒人们及时处理异味垃圾,保证室内环境,太阳能电池板13吸收太阳能,将太阳能通过能量转换器16转换成电能储存在蓄电池17内供装置使用,达到节能效果,紫外线灭菌灯15亮起,有利于垃圾桶内的垃圾灭菌处理,防止细菌滋生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弧形挡门19起到密封保护的作用,两对圆形支杆20用于平衡稳定支撑装置,保证装置移动时的稳定效果,万向轮21有利于装置灵活移动,半球型滑块22有利于保护垃圾内筒6下表面,橡胶密封圈23有利于垃圾桶密封,防止异味扩散到室内,保护壳24用于保护微型旋转电机8,保证美观效果和安全性,透明保护板25起到保护透光的作用,定位罩26便于装置移动时定位,大大提高了便利性,节能效果好,有利于警示及时处理垃圾,便于自动控制桶盖开关,有助于投放垃圾,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可利用价值高。

在本实施方案中,首先在本装置上安装可编程系列微型控制器18和一台电机驱动器,选择微型控制器18的型号为SM16703,同时选择蓄电池17的型号为301230锂聚合物电池,将蓄电池17的输出端子与微型控制器18的输入端子电性连接,将该型号微型控制器18的八个输出端子通过导线分别与一台电机驱动器、微型旋转电机8、人体红外传感器11、闪烁警示灯12、太阳能电池板13、气敏传感器14、紫外线灭菌灯15和能量转换器16的输入端连接,本领域人员在将一台电机驱动器通过导线与微型旋转电机8的接线端连接。本领域人员通过微型控制器18编程后,完全可控制各个电器件的工作顺序,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圆形底座1用于连接固定垃圾桶本体2,垃圾桶本体2用于承装垃圾内筒6,垃圾桶密封盖3起到密封保护的作用,条形滑道4上的移动滑块5上下滑动,有利于带动垃圾内筒6上下活动,同时有利于固定垃圾内筒6,当需要投放垃圾时,人体靠近人体红外传感器11上方,此时人体红外传感器11感应到人体靠近,此时电机安装孔内嵌装固定的微型旋转电机8开始旋转九十度,带动圆形横杆9旋转,使得一对支撑顶杆10竖置朝上,将垃圾内筒6底部顶起,此时一对圆形顶盖柱7伸出将垃圾桶密封盖3顶起打开,圆形凹槽用于安装保护人体红外传感器11,当气敏传感器14检测到垃圾桶内有特殊异味时,闪烁警示灯12亮起闪烁,提醒人们及时处理异味垃圾,太阳能电池板13吸收太阳能,将太阳能通过能量转换器16转换成电能储存在蓄电池17内供装置使用,紫外线灭菌灯15亮起,有利于垃圾桶内的垃圾灭菌处理,条形开口便于维修或者更换电性元件,弧形挡门19起到密封保护的作用,两对圆形支杆20用于平衡稳定支撑装置,万向轮21有利于装置灵活移动,半球型滑块22有利于保护垃圾内筒6下表面,垃圾桶密封盖3下表面的橡胶密封圈23有利于垃圾桶密封,保护壳24用于保护微型旋转电机8,透明保护板25起到保护透光的作用,定位罩26便于装置移动时定位。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