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下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5827发布日期:2018-11-09 22:56阅读:9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下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下料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真空下料机采用电机与叶片轮的方式进行下料,通过叶片轮的转动将落在叶片轮的叶片与叶片之间的物料进行下料,这样方式的下料不仅下料较慢,同时叶片轮的叶片会与物料进行摩擦,使得物料温度升高,进而破坏物料原有的物理或植物性质,使得通过该物料生产的产品不良率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真空下料结构,解决现有真空下料机会与物料摩擦产生高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真空下料结构,包括真空储料仓、第一阀门、过渡仓和第二阀门;

所述真空储料仓包括真空泵、密封盖和导气管,所述真空储料仓设置有进料口和抽气口,导气管的一端与真空泵的抽气端连接,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抽气口连接,密封盖设置在进料口上;

第一阀门设置在储料仓的出料口与过渡仓的进料口之间,第二阀门设置在过渡仓的出料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门为蝶阀、球阀或闸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门为蝶阀、球阀或闸阀。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控制电机,第一控制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阀门的操作杆连接,第一控制电机设置在过渡仓的固定架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控制电机,第二控制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阀门的操作杆连接,第二控制电机设置在过渡仓的固定架上。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阀门将真空储料仓与过渡仓相互分开,当真空出料仓完成物料的存放后,关闭密封盖,使得真空储料仓达到密闭的状态,继而启动真空泵通过导气管对真空储料仓进行抽真空处理,使得真空储料仓达到真空的效果。在进行输送物料时,先关闭第二阀门,继而开启第一阀门,使得物料由真空储料仓输送到到过渡仓中,当过渡仓装满物料后,关闭第一阀门,继而开启第二阀门,使得物料由过渡仓中进入生产的机械中,达到真空输送物料目的。

附图说明

图1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真空下料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真空储料仓;101、真空泵;102、密封盖;103、导气管;

104、进料口;105、抽气口;

11、第一阀门;12、过渡仓;13、第二阀门;14、第一控制电机;

15、第二控制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下料结构,包括真空储料仓10、第一阀门11、过渡仓12和第二阀门13;所述真空储料仓包括真空泵101、密封盖102和导气管103,所述真空储料仓设置有进料口104和抽气口105,导气管的一端与真空泵的抽气端连接,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抽气口连接,密封盖设置在进料口上;第一阀门设置在储料仓的出料口与过渡仓的进料口之间,第二阀门设置在过渡仓的出料口上。所述第一阀门为蝶阀、球阀或闸阀。所述第二阀门为蝶阀、球阀或闸阀。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阀门将真空储料仓与过渡仓相互分开,当真空出料仓完成物料的存放后,关闭密封盖,使得真空储料仓达到密闭的状态,继而启动真空泵通过导气管对真空储料仓进行抽真空处理,使得真空储料仓达到真空的效果,在真空储料仓达到真空时,可以对真空储料仓进行输送物料,进而对真空储料仓补充物料。在进行输送物料时,先关闭第二阀门,继而开启第一阀门,使得物料由真空储料仓输送到到过渡仓中,当过渡仓装满物料后,关闭第一阀门,继而开启第二阀门,使得物料由过渡仓中进入生产的机械中,达到真空输送物料目的。对于导气管可以为硬质的伸缩软管,导气管的材质可以为Q-235A碳钢、304不锈钢,310S不锈钢和316L不锈钢等等。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控制电机14,第一控制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阀门的操作杆连接,第一控制电机设置在过渡仓的固定架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控制电机15,第二控制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阀门的操作杆连接,第二控制电机设置在过渡仓的固定架上。对于第一控制电机和第二控制电机可以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可以通过遥控方式进行控制启停以及正反转,同时也可以通过定时器进行对伺服电机进行定时的开关,即伺服电机可以进行快速的启停运行,该功能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详细的赘述。通过第一控制电机可以达到伺服电机每隔5秒、10秒或15秒启动一次,进而控制第一阀门开启和关闭,同理第二控制电机的启停,则控制第二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每次启动的时长可以认为进行设定,例如5秒、10秒或15秒。而当第一控制电机启动运行10秒时,第二控制电机处于停止10秒的状态;当第一控制电机运行结束后处于停止状态10秒时,第二控制电机则处于运行10秒的状态,达到定时输送物料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