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0860发布日期:2019-01-08 22:09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在工地上,基本都是采用运输车将一些建筑材料运送到工地上,而在卸货时,一般采用叉车,但对于一些分散包装的材料,叉车无能为力。此时就需要用到输送机构,例如传送带、滑梯。直接将材料从车上滑下,以节约人力物力成本。但是传统的输送机构在输送材料时,材料有可能从输送机构上掉落。而一些分散包装的材料对于传送带或者滑梯来说,体积较大,不适合输送,对叉车来说又太小,不便于卸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输送机构,用以解决卸货时货物易掉落以及输送机构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输送机构,包括轨道、滚筒,所述轨道数量为二且两根轨道并排设置,所述轨道包括输送段与缓冲段,所述输送段为直板,所述缓冲段为弧形板,于两个输送段之间以及两个缓冲段之间均转动设有若干滚筒,所述输送段一端连接缓冲段,输送段另一端连接固定装置,于输送段内伸缩设有可向上伸出输送段的阻挡板,所述输送段内设有控制阻挡板伸缩的控制杆。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种输送机构,用以解决卸货时货物易掉落以及输送机构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在输送段上设置阻挡板,使用时,将阻挡板伸出输送段,以防止货物从输送段上掉落。且阻挡板可伸缩的设置于输送段上,当遇到大件货物时,单个的输送段不能完全匹配货物的输送,此时将两个输送机构并排设置,并将两个输送机构相邻输送段上的阻挡板缩进输送段内,同时将另外两个输送段上的阻挡板升起,以达到适配大件货物的输送。同时输送段连接缓冲段,使得货物到输送机构底部时,保持安全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输送机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2所示,一种输送机构包括轨道、滚筒3,所述轨道数量为二且两根轨道并排设置,所述轨道包括输送段1与缓冲段2,所述输送段1为直板,所述缓冲段2为弧形板,于两个输送段1之间以及两个缓冲段2之间均转动设有若干滚筒3,所述输送段1一端连接缓冲段2,输送段1另一端连接固定装置,于输送段1内伸缩设有可向上伸出输送段1的阻挡板4,所述输送段1内设有控制阻挡板4伸缩的控制杆5。

上述方案中,滚筒3包括一大两小的三个圆柱体,两个小的圆柱体分别固定在大圆柱体的两端,且三个圆柱体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输送段1上设有配合小圆柱转动的通孔,两个小圆柱分别与输送段1上的通孔转动连接。输送机构使用时,是倾斜设置的,而输送段1上的滚筒3是自由转动的,所以当货物放置在滚筒3上时,货物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输送段1向下移动。缓冲段2位弧形段,使得货物到达缓冲段2末端时,运动方向基本保持水平。同时,滚筒3与缓冲段2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圈,使得缓冲段2上的滚筒3在转动时,需要克服滚筒3与橡胶圈之间的摩擦力,以此来达到减速缓冲的目的。在输送段1上设置阻挡板4,使用时,将阻挡板4向上伸出输送段1,以防止货物从输送段1上掉落。且阻挡板4可伸缩的设置于输送段1上,当遇到大件货物时,单个的输送段1不能完全匹配货物的输送,此时将两个输送机构并排设置,并将两个输送机构相邻输送段1上的阻挡板4缩进输送段1内,同时将另外两个输送段1上的阻挡板4升起,以达到适配大件货物的输送。控制杆5的设置,便于控制阻挡板4伸出或者缩进输送段1。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细节,参照图1-2所示,于两个相邻的滚筒3之间的输送段1上设开口11,所述阻挡板4通过弹簧41设于开口11内。上述方案中,开口11的设置,为阻挡板4的移动提供空间。弹簧41的设置,避免了阻挡板4脱离开口11,同时也使得阻挡板4始终受到一个来自弹簧41的拉力。使得阻挡板4在不受控制杆5作用时,阻挡板4是完全缩入输送段1内的。阻挡板4向上伸出开口11。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细节,参照图1-2所示,所述控制杆5平行于输送段1,所述控制杆5向输送段1内延伸并贯穿所有开口11,于开口11内的控制杆5上设有配合推动阻挡板4上下移动的楔形结构的推件51。

上述方案中,控制杆5平行于输送段1,使得控制杆5在输送段1内移动更准确。控制杆5向输送段1内延伸并贯穿所有开口11,使得控制杆5能够与所有开口11内的阻挡板4配合。控制杆5位于阻挡板4与开口11底壁之间。推件51的设置,便于控制杆5与阻挡板4的配合。由于阻挡板4为楔形结构,在使用时,楔形结构的薄端先与阻挡板4接触,随着控制杆5的移动,楔形结构的逐渐插入阻挡板4底部,并将阻挡板4向上抬升,使得阻挡板4伸出开口11。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细节,参照图1所示,所述阻挡板4底部设有配合推件51的引导斜面。

上述方案中,阻挡板4底部设置的引导斜面,在与楔形结构的推件51配合时,更加的省力。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细节,参照图1-2所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上固定板6、下固定板7、螺杆9、连接杆8,所述上固定板6与输送段1连接,所述下固定板7位于上固定板6下方,于下固定板7上设配合螺杆9的螺纹孔,所述螺杆9贯穿上固定板6并向下伸入螺纹孔,所述连接杆8贯穿上固定板6与下固定板7,于连接杆8上设有防止其从下固定板7与上固定板6脱离的支架81。

上述方案中,上固定板6与下固定板7可在连接杆8上自由滑动,下固定板7下方的连接杆8与上固定板6上方的连接杆8上均设有支架81,使得下固定板7与上固定板6不能脱离连接杆8。使用时,将下固定板7与上固定板6夹住车厢等,在拧紧螺杆9,使得下固定板7与上固定板6之间的距离减小以夹紧车厢,避免了输送机构滑动。螺纹孔的设置,配合螺杆9使得下固定板7与上固定板6夹住车厢等。同时由于螺杆9与连接杆8的设置,使得在转动螺杆9时,下固定板7相对上固定板6不会发生转动,下固定板7只能沿着螺杆9上下移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