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贴式自动贴标结构以及机顶盒贴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1624发布日期:2019-05-17 22:41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滚贴式自动贴标结构以及机顶盒贴标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贴标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滚贴式自动贴标结构以及机顶盒贴标机构。



背景技术:

贴标是指将不干胶纸标签(纸质或金属箔)粘贴在pcb、产品或规定包装上,属于包装的一个工序。

目前贴标技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采用人工完成贴标,未与产线相结合,生产效率低下,未能充分发挥流水线的优势,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贴标的位置主要靠人眼观察,通过人工调整,贴标精度低;人工成本较高,贴标人员错误率较高;滚贴式容易划伤机顶盒的光面,影响产品的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贴式自动贴标结构以及机顶盒,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贴标方式存在贴标效率和精度低,以及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滚贴式自动贴标结构,用于对缠绕成卷的标签卷进行剥标和贴标;包括标签输送机构、剥标机构以及贴标机构;所述标签输送机构包括标签辊、收标辊、牵引辊组以及导辊组;所述标签卷装设于所述标签辊上,引出的标签带依次绕于所述牵引辊组和导辊组,并绕于所述剥标机构处完成剥标;所述贴标机构于所述剥标机构处将剥离后的标签滚动碾压移动至待贴标处。

优选的,所述剥标机构包括固定设置的剥离块;在所述剥离块上形成有倾斜朝向所述待贴标处的剥离角;所述标签带绕于所述剥离角处。

优选的,所述贴标机构包括抵靠于所述待贴标处的碾压辊;在所述剥离块上于所述剥离角的两侧沿所述标签带的移动方向依次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碾压辊与所述第一端面所处的平面相切,且相切点与所述剥离角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标签的长度。

或者,优选的,所述贴标机构包括抵靠于所述待贴标处的碾压辊;所述剥离角抵靠于所述待贴标处,且所述碾压辊和剥离角与所述待贴标处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标签的长度。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机顶盒贴标机构,包括机顶盒输送机构以及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滚贴式自动贴标结构。

优选的,所述机顶盒输送机构包括传送带以及在所述传送带上沿其传送方向均匀设置的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机顶盒的机顶盒工位。

由上可知,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一系列辊轮实现标签带的输送,通过剥标机构和贴标机构实现自动贴标,并将此用于机顶盒的生产领域,贴标机可以很好的和产线对接,贴标精度高,效率高,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与产线的结合,极大的发挥了流水线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整体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滚贴式自动贴标结构、贴标方法以及机顶盒,用于对缠绕成卷的标签卷完成剥标动作以及对产品的贴标动作。在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之前,先介绍现有贴标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相关方案。

目前贴标技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采用人工完成贴标,未与产线相结合,生产效率低下;贴标的位置主要靠人眼观察,通过人工调整,贴标精度低;人工成本较高,贴标人员错误率较高;滚贴式容易划伤机顶盒的光面,影响产品的外观。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滚贴式自动贴标结构,用于对缠绕成卷的标签卷进行剥标和贴标,具体包括标签输送机构10、剥标机构20以及贴标机构30。

其中标签输送机构10包括标签辊11、收标辊12、牵引辊组13以及导辊组14。标签卷装设于标签辊11上,引出的标签带40依次绕于牵引辊组13和导辊组14,并绕于剥标机构20处完成剥标。标签输送机构10的牵引辊组13为标签带40的输送提供驱动力,靠金属辊与橡胶辊的挤压,在电机的带动下旋转,从而带动标签带40运动;导辊组14完成标签带40自标签辊11至收标辊12的输送导向。贴标机构30于剥标机构20处吸取剥离后的标签,并移动至待贴标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标签输送机构10采用标签带40常见的输送结构,用于完成对标签的输送,使用57伺服电机带动标签带40,在此不做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发明要点在于剥标机构20以及贴标机构30的设计以及配合。

请参见图2,具体的,在剥标机构20中,包括固定设置的剥离块21。为了实现标签的剥离,在剥离块21上形成有倾斜朝向待贴标处的剥离角22,标签带40绕于剥离角22处。

标签带40绕于剥离角22处,标签带40在输送过程中,若存在折角,标签则会在折角处从标签带40上剥离,其实现剥离的条件在于,标签与标签带40之间的粘附力小于标签弯曲时其自身产生的弹力,因此需满足上述条件。在标签生产过程中可通过改变标签胶水以及标签材质对粘附力和弹力实现调整,由于标签规格不一,无法针对每一款标签进行精细调整,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减小剥离块21的剥离角22的角度,令标签带40通过时增加其弯曲度,进而实现标签的剥离。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剥离角22的角度为锐角。

为了实现标签的自动贴标,本发明实施例采用贴标机构30与剥标机构20配合使用,贴标机构30包括抵靠于待贴标处的碾压辊31。在剥离块21上于剥离角22的两侧沿标签带40的移动方向依次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碾压辊31与第一端面所处的平面相切,且相切点与剥离角22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标签的长度。

标签输送至剥离块21的第一端面时,通过检测装置实现检测,检测装置采用电容式传感器,利用电容器其内介质的变化,检测标签带40上标签的位置;标签输送至剥离角22处时,标签的前侧边缘与标签带脱离,随着标签带的继续传送,标签与待贴边处接触贴合,标签在剥离过程中,碾压辊31对标签进行碾压,进而完成标签的自动贴标动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滚贴式自动贴标结构,用于对缠绕成卷的标签卷进行剥标和贴标,同样包括标签输送机构10、剥标机构20以及贴标机构30。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贴标机构包括抵靠于待贴标处的碾压辊31。剥离角22抵靠于待贴标处,且碾压辊31和剥离角22与待贴标处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标签的长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滚贴式自动贴标结构,用于对缠绕成卷的标签卷进行剥标和贴标,同样包括标签输送机构10、剥标机构20以及贴标机构30。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还包括处理单元,在标签带40的移动路径上设置有张力检测装置。牵引辊组13至少分别位于剥离块21的剥离角22前后,张力检测装置和牵引辊组13分别与处理单元电性连接。

张力检测装置对标签带40实现张力大小的检测,检测到的张力数据传输至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对张力数据处理得到牵引辊组13的控制信号,牵引辊组13通过控制信号实现转速调整,进而令标签带40的张力保持稳定。

还可以包括张紧辊,张紧辊是可以上下升降的,利用自身重力和标签带40的张力实现带的张紧。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3中任一项的滚贴式自动贴标结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机顶盒机构贴标机构,包括机顶盒输送机构50以及实施例1-3中任一项的滚贴式自动贴标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机顶盒输送机构50代替上述实施例中的待贴标处。

请参见图2,机顶盒输送机构50包括传送带51以及在传送带51上沿其传送方向均匀设置的定位块,两个定位块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机顶盒的机顶盒工位52。

机顶盒输送机构是将单个机顶盒在运动路线上输送,采用57伺服电机驱动,传送带作为传动工具;机顶盒定位机构采用电木板和对射传感器实现定位;标签输送机构将标签输送到指定位置,标签在经过剥离板时能够自动剥离;贴标机构主要利用剥离板剥离标签纸,使标签纸的前缘贴在机顶盒上,通过程序控制同步,实现贴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滚贴式自动贴标机构、贴标方法以及机顶盒,采用一系列辊轮实现标签带的输送,通过剥标机构和贴标机构实现自动贴标,并将此用于机顶盒的生产领域,贴标机可以很好的和产线对接,贴标精度高,效率高,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与产线的结合,极大的发挥了流水线的优势。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