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贴式自动贴标结构、贴标方法以及机顶盒贴标机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01626发布日期:2019-05-17 22:4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吸贴式自动贴标结构、贴标方法以及机顶盒贴标机构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贴标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吸贴式自动贴标结构、贴标方法以及机顶盒贴标机构。



背景技术:

贴标是指将不干胶纸标签(纸质或金属箔)粘贴在pcb、产品或规定包装上,属于包装的一个工序。

目前贴标技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采用人工完成贴标,未与产线相结合,生产效率低下,未能充分发挥流水线的优势,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贴标的位置主要靠人眼观察,通过人工调整,贴标精度低;人工成本较高,贴标人员错误率较高;滚贴式容易划伤机顶盒的光面,影响产品的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贴式自动贴标结构、贴标方法以及机顶盒,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贴标方式存在贴标效率和精度低,以及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吸贴式自动贴标结构,用于对缠绕成卷的标签卷进行剥标和贴标;其特征在于:包括标签输送机构、剥标机构以及贴标机构;所述标签输送机构包括标签辊、收标辊、牵引辊组以及导辊组;所述标签卷装设于所述标签辊上,引出的标签带依次绕于所述牵引辊组和导辊组,并绕于所述剥标机构处完成剥标,剥标后的标签带卷绕于所述收标辊上;所述贴标机构于所述剥标机构处吸取剥离后的标签,并移动至待贴标处。

优选的,所述剥标机构包括固定设置的且可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的运动部上的剥离块;在所述剥离块上沿其移动方向的末端形成有剥离角;所述标签带绕于所述剥离角处。

优选的,所述贴标机构包括固定设置的且可往复运动的第二驱动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运动部上的吸标板;在所述吸标板上沿其移动方向的末端形成有与气泵连通的气孔;在所述剥离块上于所述剥离角的两侧沿所述标签带的移动方向依次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处于伸长状态,所述吸标板抵靠于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处于缩回状态,所述剥离块于所述吸标板的移动轨迹以外。

基于上述吸贴式自动贴标结构,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贴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将缠绕成卷的标签卷装设于标签辊上,并将引出的标签带依次绕过牵引辊组、导辊组、剥离机构的剥离块以及收标辊;

s200、启动导辊组,第一驱动部件呈伸长状态,第二驱动部件呈缩回状态,导辊组驱动标签带从标签辊至收标辊上传动;

s300、所述标签带上的标签移动到剥离块的第一端面处时,第二驱动部件带动吸标板抵靠于剥离块的第一端面,并启动气泵对标签带上的标签进行吸附;

s400、所述剥离块前的牵引辊组停运;

s500、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带动剥离块缩回,所述剥离块后的牵引辊组继续运转,标签带保持紧绷状态,令标签所述剥离块的剥离角处脱离;

s600、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剥离块后的牵引辊组停运,标签处于贴标机构的吸标板上,驱动贴标机构完成贴标动作;

s700、贴标机构的第二驱动部件处于缩回状态时,同时启动第一驱动部件和所述剥离块前的牵引辊组直至处于步骤s200中的状态;

s800、重复步骤s300-s70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机顶盒贴标机构,包括机顶盒输送机构以及上述吸贴式自动贴标结构。

优选的,所述机顶盒输送机构包括转盘以及若干个沿所述转盘的轴心呈环形阵列的机顶盒工位。

由上可知,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一系列辊轮实现标签带的输送,通过剥标机构和贴标机构实现自动贴标,并将此用于机顶盒的生产领域,贴标机可以很好的和产线对接,贴标精度高,效率高,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与产线的结合,极大的发挥了流水线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部分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整体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贴式自动贴标结构、贴标方法以及机顶盒,用于对缠绕成卷的标签卷完成剥标动作以及对产品的贴标动作。在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之前,先介绍现有贴标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相关方案。

目前贴标技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采用人工完成贴标,未与产线相结合,生产效率低下;贴标的位置主要靠人眼观察,通过人工调整,贴标精度低;人工成本较高,贴标人员错误率较高;滚贴式容易划伤机顶盒的光面,影响产品的外观。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贴式自动贴标结构,用于对缠绕成卷的标签卷进行剥标和贴标,具体包括标签输送机构10、剥标机构20以及贴标机构30。

其中标签输送机构10包括标签辊11、收标辊12、牵引辊组13以及导辊组14。标签卷装设于标签辊11上,引出的标签带40依次绕于牵引辊组13和导辊组14,并绕于剥标机构20处完成剥标,剥标后的标签带40卷绕于收标辊12上。标签输送机构10的牵引辊组13为标签带40的输送提供驱动力,靠金属辊与橡胶辊的挤压,在电机的带动下旋转,从而带动标签带40运动;导辊组14完成标签带40自标签辊11至收标辊12的输送导向。贴标机构30于剥标机构20处吸取剥离后的标签,并移动至待贴标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标签输送机构10采用标签带40常见的输送结构,用于完成对标签的输送,使用57伺服电机带动标签带40,在此不做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发明要点在于剥标机构20以及贴标机构30的设计以及配合。

请参见图2,具体的,在剥标机构20中,包括固定设置的且可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部件以及设置于第一驱动部件的运动部上的剥离块22。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部件为可往复运动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气缸、液压缸以及由电机和传动机构组成的部件,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方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件采用第一气缸21代替,具体可采用亚德客三轴行程可调式气缸tclj10-50-50s。为了实现标签的剥离,在剥离块22上沿第一气缸21移动方向的末端形成有剥离角23,标签带40绕于剥离角23处。

标签带40绕于剥离角23处,标签带40在输送过程中,若存在折角,标签则会在折角处从标签带40上剥离,其实现剥离的条件在于,标签与标签带40之间的粘附力小于标签弯曲时其自身产生的弹力,因此需满足上述条件。在标签生产过程中可通过改变标签胶水以及标签材质对粘附力和弹力实现调整,由于标签规格不一,无法针对每一款标签进行精细调整,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减小剥离块22的剥离角23的角度,令标签带40通过时增加其弯曲度,进而实现标签的剥离。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剥离角23的角度为锐角。

为了实现标签的自动贴标,本发明实施例采用贴标机构30与剥标机构20配合使用,贴标机构30包括固定设置的且可往复运动的第二驱动部件以及设置于第二驱动部件的运动部上的吸标板32,在吸标板32上有弹簧,可以调节贴标时的力,放置压碎产品。同理,第二驱动部件采用第二气缸31代替,具体可采用亚德客三轴气缸tcl20-100s。在吸标板32上沿第二气缸31移动方向的末端形成有与气泵连通的气孔,在剥离块22上于剥离角23的两侧沿标签带40的移动方向依次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二气缸31处于伸长状态时,吸标板32抵靠于第一端面上;第一气缸21处于缩回状态,剥离块22于吸标板32的移动轨迹以外。

标签输送至剥离块22的第一端面时,通过检测装置实现检测,检测装置采用电容式传感器,利用电容器其内介质的变化,检测标签带40上标签的位置;第二气缸31带动吸标板32下压至第一端面,并对标签进行吸附,第一气缸21缩回,标签在剥离角23以及吸标板32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剥离,并吸附在吸标板32上,在通过第二气缸31的伸缩完成标签的自动贴标动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贴式自动贴标结构,用于对缠绕成卷的标签卷进行剥标和贴标,同样包括标签输送机构10、剥标机构20以及贴标机构30。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还包括处理单元,在标签带40的移动路径上设置有张力检测装置。牵引辊组13至少分别位于剥离块22的剥离角23前后,张力检测装置和牵引辊组13分别与处理单元电性连接。

张力检测装置对标签带40实现张力大小的检测,检测到的张力数据传输至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对张力数据处理得到牵引辊组13的控制信号,牵引辊组13通过控制信号实现转速调整,进而令标签带40的张力保持稳定。

还可以包括张紧辊,张紧辊是可以上下升降的,利用自身重力和标签带40的张力实现带的张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贴式自动贴标结构,用于对缠绕成卷的标签卷进行剥标和贴标,同样包括标签输送机构10、剥标机构20以及贴标机构30。

在实施例1中,吸标板32对标签进行吸附后,第一气缸21缩回,标签在剥离角23以及吸标板32的共同作用下,而在第一气缸21带动剥离块22缩回的过程中,剥离角23处的标签带40会产生松弛状态,在标签带40松弛的状态下,剥离角23无法对标签实现剥离。

为此,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在剥离块22前的标签带40下方设置有与第一端面平齐的垫块51,在垫块51上方设置有用于压制标签带40的压带机构52。压带机构52与垫块51组合将标签带40实现夹持,令标签带40保持在紧绷状态,进而确保剥离角23对标签实现剥离。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3中任一项的吸贴式自动贴标结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贴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将缠绕成卷的标签卷装设于标签辊11上,并将引出的标签带40依次绕过牵引辊组13、导辊组14、剥离机构的剥离块22以及收标辊12;

s200、启动导辊组14,第一驱动部件呈伸长状态,第二驱动部件呈缩回状态,导辊组14驱动标签带40从标签辊11至收标辊12上传动;

s300、标签带40上的标签移动到剥离块22的第一端面处时,第二驱动部件带动吸标板32抵靠于剥离块22的第一端面,并启动气泵对标签带40上的标签进行吸附;

s400、剥离块22前的牵引辊组13停运;

在牵引辊组13停运的同时,压带机构52下压将标签带40夹持于垫块51之间;

s500、第一驱动部件带动剥离块22缩回,剥离块22后的牵引辊组13继续运转,标签带40保持紧绷状态,令标签剥离块22的剥离角23处脱离;

s600、第一驱动部件处于缩回状态时,剥离块22后的牵引辊组13停运,标签处于贴标机构30的吸标板32上,驱动贴标机构30完成贴标动作;

s700、贴标机构30的第二驱动部件处于缩回状态时,同时启动第一驱动部件和剥离块22前的牵引辊组13直至处于步骤s200中的状态;

s800、重复步骤s300-s700。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1-3中任一项的吸贴式自动贴标结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机顶盒机构,包括机顶盒输送机构60以及实施例1-3中任一项的吸贴式自动贴标结构。

请参见图3,机顶盒输送机构60包括转盘61以及若干个沿转盘的轴心呈环形阵列的机顶盒工位62。机顶盒输送机构60是采用转盘60旋转输送,机械手将机顶盒抓取到对应的机顶盒工位62的载具上,在转盘61的带动下,机顶盒和载具一起旋转相应的角度,到达贴标的位置。转盘61可采用4分方案,有4个工作位,一个工作位放机顶盒,一个工作位完成相应工作(贴标、贴脚垫等),一个工位取机顶盒,另一个工位暂存取位。

还可以的,在吸贴式自动贴标结构上装设有漫反射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漫反射传感器检测是否有机顶盒,光电传感器用于确定旋转的起始位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贴式自动贴标机构、贴标方法以及机顶盒,采用一系列辊轮实现标签带的输送,通过剥标机构和贴标机构实现自动贴标,并将此用于机顶盒的生产领域,贴标机可以很好的和产线对接,贴标精度高,效率高,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与产线的结合,极大的发挥了流水线的优势。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