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承印材料的输送设备和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74761发布日期:2020-04-03 19:30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用于承印材料的输送设备和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承印材料的输送设备,该输送设备包括传送带,以及涉及一种装配有该输送设备的印刷机。



背景技术:

这类输送设备被应用在印刷机中,譬如用以输送页张,在此,这些页张由喷墨印刷头进行印刷。

譬如,de60014262t2中描述了一种用于纸张形式的纸的输送系统,其中,纸由其中构造有抽吸孔的皮带进行输送。这种皮带在具有抽吸孔的压力腔上方行进,该压力腔的抽吸孔构造成具有与皮带的抽吸孔相协调的间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另一种用于承印材料的输送设备。

该任务通过一种用于承印材料的输送设备来解决,所述输送设备包括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在其内侧上通过回转的轮廓件(profile)支撑,这些轮廓件分别具有槽道,这些槽道中的至少一个槽道具有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被加载以真空,并且第二孔与滑块中的纵向槽道处于空气引导连接,从而抽吸空气从纵向槽道经由所述至少一个槽道流入到第一孔。

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设备的优势在于,通过滑块的移动能够在传送带行进期间将轮廓件简单地调设成承印材料的相应规格(format)。附加的优势在于,位于承印材料的可处理的最小规格以内的那些槽道和位于最小规格以外的那些槽道能够附接至共同的真空产生器,并且通过该真空产生器共同地加载以真空。

存在不同的可行的改进方案:

这些槽道可与这些轮廓件的回转方向平行地走向。

所述至少一个槽道的第一孔和相邻槽道的第一孔可构成第一排列,并从共同的纵向通道分支出来(abzweigen)。

第一排列的槽道可位于承印材料的最小规格以内。

所述至少一个槽道的第二孔和相邻槽道的第二孔可构成第二排列,该第二排列与纵向槽道重叠地走向。

第二排列的与所述至少一个槽道相邻的那些槽道可位于承印材料的最小规格以外。

可布置有带槽凸轮(nutkurve),所述带槽凸轮在滑块经过时使该滑块在调设方向上移动。

在滑块上可紧固有凸轮滚子(kurvenrolle),所述凸轮滚子在规格转换时接触到带槽凸轮。

在机器的常规运行中,当凸轮滚子运行通过带槽凸轮时,所述凸轮滚子与所述带槽凸轮的侧边(flanken)之间可分别存在间隙。

所述带槽凸轮可具有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并且这些侧边可在第一区段中汇聚(konvergieren),而在第二区段中相互平行地走向。

该任务还通过一种印刷机解决,所述印刷机具有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和输送设备。该输送设备相应于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设备或其改进方案之一构造。印刷头朝着输送设备指向,用以印刷其上的承印材料。

附图说明

改进方案从接下来的实施例描述和附图得出,附图示出:

图1:具有用于承印材料的输送设备的印刷机的侧视图;

图2:输送设备的回转的轮廓件的俯视图;

图3:这些回转的轮廓件之一的区段的放大视图;

图4:图3中根据线iv-iv的剖面视图;

图5:图2中根据线v-v的剖面视图;和

图6:图2中根据线vi-vi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印刷机1,该印刷机1具有输送设备2,用于呈幅带或优选页张形式的承印材料3。输送设备2包括无尽循环的传送带4,所述传送带4在输送方向7上将承印材料3输送经过一个或多个喷墨印刷头5并且必要情况下可经过一个或多个干燥器6,譬如用于所谓的uv钉固(uv-pinning)。在传送带4的回转轨以内布置有梁状的轮廓件8,这些轮廓件8相互连接成无尽循环的链条。这些轮廓件8通过环状导向部10上的滚子9在回转方向11上行进。传送带4具有未示出的穿孔结构,作为所谓的真空带,这些轮廓件8透过所述穿孔结构将承印材料3吸附到传送带4上并且使之在其上保持固定。

图2中示出了由轮廓件8所构成的链条的一部分,其中,未一同示出实际上覆盖这些轮廓件8的传送带4。这些轮廓件8的长度以及传送带4的宽度应垂直于图1的图平面并且在图2的图平面中水平地测得,并且至少如承印材料3在相同方向上待测量的宽度那么大。图2示出了对各个轮廓件8靠置在传送带4的内侧上的靠置面的观察视角。在这些靠置面中引入有槽道12,这些槽道12与回转方向11平行地走向。这些槽道12以彼此均匀的间隔沿着轮廓件8布置成排列。这些槽道12从轮廓件8的内部被加载以真空,并以其面向传送带4敞开的一侧将传送带4吸附到轮廓件8所构成的链条上。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了传送带4与轮廓件8之间的摩擦锁合。这关于传送带4与轮廓件8之间的摩擦锁合式驱动连接方面是有利的。此外,这些槽道12透过传送带4的所提到的穿孔结构将承印材料3吸附。

在各轮廓件8中集成有两个滑块13,这些滑块13沿着槽道12的排列以能够相互朝向及彼此远离地移位的方式支承。这些滑块13位于仅在图4至6中示出的线性导向部14中。通过这些滑块13,将轮廓件8的有效吸附宽度调设成承印材料3的相应规格。图4示出了滑块13在调设成较大规格的情况下的调设方向15。位于承印材料3的最小规格16以内的每个槽道12在其底部中具有第一孔17。这些第一孔17构成排列并且分别从纵向通道18分支出来。位于最小规格16以外的每个槽道12在其底部中具有第二孔19。这些第二孔19构成沿着线性导向部14的排列。至少一个槽道12既具有第一孔17,也具有第二孔19。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槽道12分别具有第一孔17和第二孔19。当然这些描述都仅参照轮廓件一端和一个滑块13而言。从图2可以看到,在轮廓件另一端上也设有两个槽道12,这两个槽道12分别具有两个与位于该处的滑块13共同作业的孔17,19。

在每个滑块13中设有纵向槽道20,视滑块13所进行的规格调设而定,所述纵向槽道20或多或少地覆盖第二孔19。在图3和4中可以看到,该纵向槽道20覆盖十一个第二孔19,而没有覆盖两个位于外面最远处的第二孔19。具有由纵向槽道20所覆盖的第二孔19的这些槽道12经由与被覆盖的第二孔19处于空气引导连接的那个纵向槽道20附接至真空。这种槽道在所调设的规格大于最小规格16的情况下是激活的槽道12。未被纵向槽道20所覆盖的那些第二孔19属于这样的槽道12:这些槽道12位于承印材料3的待加工规格的所调设的宽度以外。这些槽道12(在当前实施例中,在轮廓件8的每一端上有两个这种槽道12)未附接至纵向槽道20中的真空,进而未被激活。

这些激活的槽道12的真空加载如下进行:在环状导向部10的笔直的上区段中,每个轮廓件8沿着轨道21行驶,该轨道21具有在回转方向11上延伸的真空槽道22。真空槽道22经由接口23附接至附图中未一同示出真空产生器。图6示出:轮廓件8在其上侧上具有这些槽道12,并且轮廓件8的下侧与轨道21接触,而轮廓件8沿着该轨道21行进。在此,在轮廓件8中的连接通道24与真空槽道22的敞开侧之间存在空气引导连接,从而使得抽吸空气可从纵向通道18经由连接通道24流入到真空槽道22中。连接通道24以其一端汇入到纵向通道18中并以其另一端汇入到轮廓件8的下侧中。

抽吸空气从位于最小规格16以内的槽道12经由其第一孔17流入到纵向通道18中。对于具有上述两个孔17,19的每个槽道12,抽吸空气从第二孔19经由该槽道12流入到第一孔17中。由此,纵向槽道20和纵向通道18经由具有上述两个孔17,19的每个槽道12相互处于引导抽吸空气的连接。抽吸空气从位于最小规格16以外的那些激活的槽道12经由各单个第二孔19流入到滑块13的纵向槽道20中,由此这些激活的槽道12也与纵向通道18进而与真空槽道22处于引导抽吸空气的连接。

图5和6中示出,线性导向部14是t型槽道导向部(t-nut-führung)类型并且将滑块13从下方进行卡接(hintergreift)。滑块13具有从轮廓件8的下侧伸出的轴颈25。在轴颈25的端部上,凸轮滚子26设置在该端部上,该凸轮滚子26可譬如构造成滚动轴承。在沿着由轮廓件8所构成的链条的回转轨所固定的一点处,对于轮廓件8的每个滑块13布置有带槽凸轮27。这两个带槽凸轮27在调设成较大承印材料规格时彼此远离地移位而在调设成较小的承印材料规格时相互朝向地移位。譬如,这两个带槽凸轮27可以位于共同的螺纹主轴上,其中,这两个带槽凸轮27中的一个带槽凸轮27通过左螺纹而另一带槽凸轮27通过右螺纹与共同的螺纹主轴连接。

每个带槽凸轮27在内部具有参照回转方向11位于右侧的侧边28和位于左侧的侧边29。从带槽凸轮27在图3中位于下方的、凸轮滚子26在该处要进入到该带槽凸轮27中的入口侧起,带槽凸轮27具有第一区段30和沿着回转方向11与之衔接的第二区段31。在第一区段30中,这些侧边28,29朝向第二区段31汇聚,以便在凸轮滚子26进入时使之定心。在第二区段31中,这些侧边28,29以大于凸轮滚子26直径d的间隔a相互平行地走向。在第二区段31上可衔接有第三区段,这些侧边28,29在该第三区段中分散。凸轮滚子26在其运行通过带槽凸轮27时在第一区段30中抵靠到这些侧边28,29之一上进而在调设方向15上移动。在此,与凸轮滚子26连接的那个滑块13与凸轮滚子26一起移动。

如果在规格转换时当前的规格宽度与待调设的新规格宽度之间的差异很大,那么可能需要将每个轮廓件8以多个步骤进行调设。各轮廓件8的上述两个滑块13在该轮廓件8的第一次回转时以确定的量值(betrag)相互朝向或彼此远离地移位,并且在轮廓件8随后的第二次回转时在与第一次回转时同一调设方向上以另一确定的量值移位。在这两次回转之间,将带槽凸轮27以确定的量值在所需的调设方向上移位。通过按步骤地移位,带槽凸轮27可相对紧凑地构造,其中,第一区段30的敞开侧和第一区段30中这些侧边28,29之间的角度可保持得很小。这样地选择移位量值,以使得不存在这样的危险:凸轮滚子26在带槽凸轮27的位于这些侧边28,29之间的开口旁撞击到该带槽凸轮27上。

在规格转换时,在最后的步骤中,参照凸轮滚子26进行带槽凸轮27的精细校准,其中,带槽凸轮27参照凸轮滚子26居中地定向,从而使得不仅右侧边28与凸轮滚子26之间而且左侧边29与凸轮滚子26之间都存在充分的间隙。通过这种居中地精细校准,使得在机器的常规运行(譬如印刷运行)中,凸轮滚子26和带槽凸轮27之间不存在接触,否则可能会导致摩擦、磨损和起始碰撞

附图标记列表

1印刷机

2输送设备

3承印材料

4传送带

5印刷头

6干燥器

7输送方向

8轮廓件

9滚子

10导向部

11回转方向

12槽道

13滑块

14线性导向部

15调设方向

16最小规格

17第一孔

18纵向通道

19第二孔

20纵向槽道

21轨道

22真空槽道

23接口

24连接通道

25轴颈

26凸轮滚子

27带槽凸轮

28右侧边

29左侧边

30第一区段

31第二区段

a间隔

d直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