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电梯对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75062发布日期:2020-04-03 19:32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电梯对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电梯对重装置,属于电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对重装置是电梯曳引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减少曳引电动机的功率和曳引轮、蜗轮上的力矩,对重装置一般由对重架、对重轮组件、对重块和导靴等组成。

例如,公开号为cn208008293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倾斜式双对重轮对重装置,包括上梁;上梁上方设有相互平行且倾斜的双对重轮组件,双对重轮组件包括设在上梁左端的第一对重轮组件和设在上梁右端的第二对重轮组件;还包括设在上梁下方的下梁,下梁与上梁之间设有平行的左直梁和右直梁,左直梁和右直梁之间设有对重块。

又如,公开号为cn208166331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高载重电梯对重架结构,其对重架的拽引比为四比一,包括纵向间隔设施的上梁板和下梁板,还包括可拆的对重单元,所述对重单元包括竖直设置的具有导轨的两根直梁和设于所述直梁内并限位于所述导轨的对重块,所述对重单元通过所述直梁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梁板和所述下梁板。

但是,上述两装置均分别包括有两对重轮,对重轮在上梁上的安装位置与直梁错开一定距离,上梁容易被拉变形,甚至被拉弯,所以对上梁的结构强度要求很高;而且,对重轮的这种安装方式,严重限制了架体承受重载荷的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电梯对重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汽车电梯对重装置,包括对重架体和两对重轮部件,所述对重架体的内侧沿高度方向并排设有两立柱,两所述立柱之间、立柱与对重架体之间滑动连接有若干对重块,两所述对重轮部件设在对重架体的顶部,并分别位于两立柱的正上侧。

所述立柱的上端面与对重架体的顶面平齐,下端面与对重架体的底面平齐。

所述立柱的上端与对重架体的上梁可拆卸连接,下端与对重架体的下梁可拆卸连接。

所述对重架体为方形框架,包括两并排设置的直梁,两直梁的上端通过两并排设置的上梁连接,下端通过两并排设置的下梁连接。

所述上梁上并排设有若干加强板b,上梁上在与立柱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加强板a,上梁上在与对重轮部件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加强板c。

所述下梁上并排设有若干加强板d。

所述对重架体的底部并排设有两碰座,碰座与两下梁连接,两碰座与两立柱的安装位置相对应。

所述对重架体的底部并排设有若干补偿链悬挂组件,补偿链悬挂组件与两下梁连接。

所述对重轮部件包括u型板a、对重轮和底座,对重轮位于u型板a的内侧,并通过连接轴与u型板a连接,底座与u型板a的u型开口端连接。

所述u型板a的两侧板上均设有u形加强板;所述底座包括座板,座板上设有连接槽钢,座板的底部设有固定槽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对重轮部件的安装位置正对立柱的安装位置,当对重架体的上梁受到来自对重轮部件的拉力时,可以通过立柱和下梁分担一部分拉力,使上梁的抗拉、抗弯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有助于提高对重架体的结构强度和承受重载荷的能力。

2、当碰座与电梯井底的缓冲装置接触时,碰座将压力传递给下梁和立柱,通过立柱和上梁分担一部分压力,使下梁的抗拉、抗压和抗弯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将抗拉受力结构件布置在一条垂直直线上,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了对重装置的整体结构强度和承受重载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拆除对重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上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下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对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对重轮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对重轮和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补偿链悬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碰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对重架体,10-直梁,11-立柱,12-上梁,120-加强板a,121-加强板b,122-加强板c,13-下梁,130-加强板d,2-对重块,3-对重轮部件,30-u型板a,31-对重轮,32-挡绳杆,33-底座,330-座板,331-连接槽钢,332-固定槽钢,34-挡轴板,35-连接轴,36-u形加强板,4-限位压板,5-补偿链悬挂组件,50-u型板b,51-u形吊环,52-加强板f,6-碰座,60-碰板,61-立板,62-加强板g。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电梯对重装置,包括对重架体1和两对重轮部件3,所述对重架体1的内侧沿高度方向并排安装有两立柱11,两所述立柱11之间、立柱11与对重架体1之间滑动连接有若干对重块2,两所述对重轮部件3安装在对重架体1的顶部,并分别位于两立柱11的正上侧。在使用时,对重轮部件3的安装位置正对立柱11的安装位置,当对重架体1的上梁12受到来自对重轮部件3的拉力时,可以通过立柱11和下梁13分担一部分拉力,从而避免上梁12被拉变形或者被拉弯,有助于提高对重架体1的强度和承受重载荷的能力。

所述立柱11的上端面与对重架体1的顶面平齐,下端面与对重架体1的底面平齐。当碰座6与电梯井底的缓冲装置接触时,碰座6将压力传递给下梁13和立柱11,通过立柱11和上梁12分担一部分压力,从而避免下梁13变形。

所述立柱11的上端与对重架体1的上梁12可拆卸连接,下端与对重架体1的下梁13可拆卸连接。通过直梁10、立柱11将上梁12和下梁13连接为一个整体。在使用时,上梁12、下梁13的横截面形状为c形,直梁10的横截面为u形,直梁10、上梁12和下梁13均采用热轧钢板制作而成,有助于降低加工难度和劳动强度。立柱11采用两根横截面为c形的热轧钢板背靠背焊接而成。

所述对重架体1为方形框架,包括两并排设置的直梁10,两直梁10的上端通过两并排设置的上梁12连接,下端通过两并排设置的下梁13连接。

所述上梁12上并排焊接有若干加强板b121,上梁12上在与立柱11相对应的位置焊接有加强板a120,上梁12上在与对重轮部件3相对应的位置焊接有加强板c122。在使用时,通过加强板b121提高上梁12的结构强度,通过加强板a120提高上梁12与立柱11连接处的强度,通过加强板c122提高上梁12与对重轮部件3连接处的强度。

所述下梁13上并排焊接有若干加强板d130。通过加强板d130提高下梁13的强度。

所述对重架体1的底部并排安装有两碰座6,碰座6与两下梁13连接,两碰座6与两立柱11的安装位置相对应。在使用时,碰座6包括碰板60,碰板60上并排焊接有两立板61,立板61与碰板60之间焊接有加强板g62,且加强板g62位于两立板61的外侧。立柱11的下端位于两立板61之间。两下梁13通过碰座6进行连接,有助于提高两下梁13的整体结构强度。

所述对重架体1的底部并排安装有若干补偿链悬挂组件5,补偿链悬挂组件5与两下梁13连接。在使用时,补偿链悬挂组件5包括u型板b50和u形吊环51,u形吊环51安装在u型板b50内侧的底部,u型板b50上焊接有加强板f52,通过加强板f52提高u形吊环51与u型板b50连接处的强度。

所述对重轮部件3包括u型板a30、对重轮31和底座33,对重轮31位于u型板a30的内侧,并通过连接轴35与u型板a30连接,底座33与u型板a30的u型开口端连接。在使用时,u型板a30的两侧板之间安装有挡绳杆32,连接轴35的端部开有限位槽口,u型板a30上在与该槽口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有挡轴板34,避免连接轴35转动。

所述u型板a30的两侧板上均安装有u形加强板36;所述底座33包括座板330,座板330上焊接有连接槽钢331,座板330的底部焊接有固定槽钢332。在使用时,通过u形加强板36提高u型板a30的结构强度。可以根据实际产品需求,将连接槽钢331相对座板330转动一定角度,使对重轮31相对座板330转动一定角度,从而使对重轮31相对对重架体1转动或者倾斜一定角度,扩大了对重装置的适用范围,提高了对重装置的实用性。连接槽钢331相对座板330转动到所需角度后,采用角焊和塞焊工艺,把座板330、连接槽钢331和固定槽钢332焊接在一起,并使用高强度螺栓、螺母、垫片等将三者连接在一起,以保证底座33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

具体的,直梁10与立柱11之间、两立柱11之间均安装有限位压板4,且限位压板4位于对重块2的上侧,通过限位压板4压住对重块2,避免对重块2相对对重架体1滑动。对重轮部件3曳引比适用范围为2:1,4:1,6:1,8:1等,尤其适用于重载电梯。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汽车电梯对重装置,其有益效果为:

1、对重轮部件3的安装位置正对立柱11的安装位置,当对重架体1的上梁12受到来自对重轮部件3的拉力时,可以通过立柱11和下梁13分担一部分拉力,使上梁12的抗拉、抗弯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有助于提高对重架体1的结构强度和承受重载荷的能力。

2、当碰座6与电梯井底的缓冲装置接触时,碰座6将压力传递给下梁13和立柱11,通过立柱11和上梁12分担一部分压力,使下梁13的抗拉、抗压和抗弯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将抗拉受力结构件布置在一条垂直直线上,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了对重装置的整体结构强度和承受重载的能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