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功能的气动机械控制气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1257发布日期:2020-02-18 15:15阅读:9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功能的气动机械控制气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机械的控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变功能的气动机械控制气路。



背景技术:

气动绞车是一种以气动马达为动力,通过减速机构传递扭矩给卷筒,实现提升或牵引的气动机械。由于其以压缩空气为动力介质,有着其它机械无可比拟的防爆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地质钻井、矿山开采、船舶、码头及有易爆、易燃气体等场所。由于其应用领域的不同,对其性能及控制要求也不尽相同。

因为作业特点及安全性的要求,远程控制成为一种常用的控制方式。而远程气控因其无需电源,延续并发展了气动机械本身优越的防爆性能,更能为广大用户所接受。由于不同用户的使用环境不同、作业要求不同,对控制功能的要求又有不同,因此,控制气路需要根据控制功能的要求不断变化,这种变化采用成型阀组合的形式虽还较为容易满足,但不便于批量化生产,而且成型阀组合节点多,故障率高,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变功能的气动机械控制气路,针对控制气路常用的两种不同控制要求,设计功能气路和操控气路两个气路单元,可以独立组合或进行集成模块设计,推动气动控制集成化的发展,提升气动控制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变功能的气动机械控制气路,包含有相对独立的功能气路单元和操控气路单元,所述功能气路单元包含有气控阀一、气控阀二、气控阀三、气控阀四、快排阀和梭阀一,所述气控阀一的输出端分别与气控阀二、气控阀三、气控阀四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梭阀一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气控阀三、气控阀四的气控端连接,所述梭阀一的输出端与气控阀二的气控端及快排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气控阀三的输出端、气控阀四的输出端分别与动力系统两接口连接,所述气控阀二的输出端、快排阀的输出端分别与制动系统两接口连接,所述操控气路设置若干手控阀体,所述手控阀体的输出端选择性与所述气控阀一、气控阀三、气控阀四的各气控端连接,总气源分别与各阀体连接供气。

所述操控气路可以设置为由手控阀一和手控阀二组成,所述手控阀一的输出端与气控阀四的气控端及梭阀一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手控阀二的输出端与气控阀三的气控端、梭阀一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

所述操控气路也可设置为由手控阀三、手控阀四、手控阀五、手控阀六和梭阀二组成,所述梭阀二输入端分别与手控阀三输出端、手控阀五和手控阀六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梭阀二输出端与手控阀四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手控阀四的输出端与气控阀一的气控端连接,所述手控阀五的输出端与气控阀三的气控端及梭阀一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手控阀六的输出端与气控阀四的气控端及梭阀一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将气动控制气路设计为具有共性特质的功能气路单元和具有个性特质的操控气路单元,两个气路单元各自独立,可以组合也可以进行集成模块设计,为批量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使得控制气路集成模块化成为了可能,通过变化的操控气路与不变的功能气路结合,实现了不同的控制功能需求,大大提升了气动控制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亦可应用于与气动绞车类似功能的其他气动机械的控制,甚至可延伸应用于类似的液压控制系统,有利于控制气路规模化及集成化模块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相关气动机械的技术水平,有利于实现气动机械设备的便携式远程操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可变功能的气动机械控制气路,包含有相对独立的功能气路单元和操控气路单元,所述功能气路单元包含有气控阀一1、气控阀二2、气控阀三3、气控阀四4、快排阀5和梭阀一6,所述气控阀一1的输出端分别与气控阀二2、气控阀三3、气控阀四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梭阀一6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气控阀三3、气控阀四4的气控端连接,所述梭阀一6的输出端与气控阀二2的气控端及快排阀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气控阀三3的输出端、气控阀四4的输出端分别与动力系统7两接口连接,所述气控阀二2的输出端、快排阀5的输出端分别与制动系统8两接口连接,所述操控气路设置若干手控阀体,所述手控阀体的输出端选择性与所述气控阀一1、气控阀三3、气控阀四4的各气控端连接,总气源分别与各阀体连接供气。

作为优选的操作形式,所述操控气路设置为由手控阀一9和手控阀二10组成,所述手控阀一9的输出端与气控阀四4的气控端及梭阀6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手控阀10的输出端与气控阀三3的气控端、梭阀一6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

作为优选的另一种操作形式,所述操控气路设置为由手控阀三11、手控阀四12、手控阀五13、手控阀六14和梭阀二15组成,所述梭阀二15输入端分别与手控阀三11输出端、手控阀五13和手控阀六1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梭阀二15输出端与手控阀四1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手控阀四12的输出端与气控阀一1的气控端连接,所述手控阀五13的输出端与气控阀三3的气控端及梭阀一6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手控阀六14的输出端与气控阀四4的气控端及梭阀一6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

所述操控气路亦可集成化设计成不同的控制模块,有利于实现设备的便携式远程操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具体描述如下:

如图1所示,作为第一个实施例,按下手控阀二10,梭阀一6换向,总气源同时给快排阀5、气控阀二2和气控阀三3的气控口供气并堵封气控阀四4的气控口,气控阀二2换向,制动系统8制动腔压缩气体通过气控阀二2排出,快排阀5给制动系统8反制动腔供气打开制动,同时气控阀三3换向给动力系统7正向供气,动力系统7正向运行(或运转);按下手控阀一9,梭阀一6换向,总气源同时给快排阀5、气控阀二2和气控阀四4的气控口供气并堵封气控阀三3的气控口,气控阀二2换向,制动系统8制动腔压缩气体通过气控阀二2排出,快排阀5给制动系统8反制动腔供气打开制动,同时气控阀四4换向给动力系统7反向供气,动力系统7反向运行(或运转);当手控阀一9和手控阀二10均不按动时,气控阀二2、气控阀三3、气控阀四4均换向复位,制动系统8反制动腔压缩气体通过快排阀5快速排出,同时总气源压缩气体通过气控阀二2进入制动系统8制动腔,与制动弹簧共同作用实施制动,即使总气源中断供气,仅依靠制动弹簧亦可实现有效制动。

如图2所示,作为第二个实施例:按动手控阀三11换向,压缩气体通过手控阀三11将梭阀二15推向一端,压缩气体通过梭阀二15、手控阀四12通向“功能气路”的气控阀一1的气控口使其换向,总气源压缩气体通过气控阀一1抵达手控阀五13和手控阀六14的供气端及梭阀二15的另一端,松开手控阀三11使其自动复位后,梭阀二15将瞬间换向,在压缩气体的作用下堵封手控阀三11的输出端,并保持气控阀一1的气控口始终有气保持换向状态,以保证手控阀五13和手控阀六14的供气端始终有压缩气体供应;此时,若按动手控阀五13或手控阀六14将实现与实施例1相同的控制功能。如若在作业过程中遇到突发的紧急状况或操作人员需要离开操作岗位,则可按动手控阀四12,释放掉气控阀一1的气控端压缩气体,气控阀一1自动换向复位,断开总气源与手控阀五13和手控阀六14的供气端压缩气体供应,此时,按动手控阀五13或手控阀六14均不会有动作响应,只有在重新按动手控阀三11(设置于凹陷处或不易触及的地方)后,才能恢复对操控系统的压缩气体供应,极大地提升了设备操作的安全性。

如图3所示,作为第三个实施例,采用三位五通气控阀代替实施例2中的气控阀三3和气控阀四4,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