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撕拉的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05145发布日期:2020-08-11 21:04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可撕拉的瓶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可撕拉的瓶盖。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玻璃瓶、塑料瓶或包装袋包装药品、食品等颗粒状或流体状的物品,由于包装袋式样普通较难体现商品的档次,应用渐少,而玻璃瓶则日益实用广泛。玻璃瓶常用的瓶盖一般为包覆有金属盖的橡胶皮塞,虽然简便有效,但是金属盖开盖麻烦,而且容易伤皮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可撕拉的瓶盖,方便开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瓶盖包括用于封住瓶口的第一本体和用于与瓶口外壁固定的第二本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布置有拉条,拉条的上侧与第一本体连接,拉条的下侧与第二本体连接,拉条沿一圆周布置。

进一步,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布置有连接部,拉条的头部位于连接部的一侧,拉条的尾部位于连接部的另一侧。

进一步,第一本体成型有第一环壁,第一环壁在第一本体的侧面环绕形成一用于容置瓶口所在端部的第一腔体。

进一步,第一本体成型有用于伸入瓶口的第一塞部。

进一步,第一本体成型有第一持部,第一持部沿圆周环绕第一本体的外侧壁布置。

进一步,第二本体的内壁成型有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沿圆周布置。

进一步,拉条的头部布置有第二持部。

进一步,第二持部成型有箭头结构。

有益效果:首次打开瓶盖时,拉开拉条,使拉条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分离,即可打开瓶盖,简便快速。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可广泛应用于包装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瓶盖的结构图;

图2为瓶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撕拉的瓶盖,其包括用于封住瓶口的第一本体11和用于与瓶口外壁固定的第二本体12,第一本体11为一帽体结构,第二本体12为一套筒结构。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之间布置有拉条13,拉条13沿一圆周布置,拉条13的上侧与第一本体11连接,拉条13与第一本体11之间采用薄壁结构连接,拉条13的下侧与第二本体12连接,拉条13与第二本体12之间采用薄壁结构连接,拉开拉条13时,拉条13的上侧与第一本体11撕开,拉条13的下侧与第二本体12撕开。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通过拉条13连为一体,首次开瓶时,拉开拉条13,可将第一本体11从瓶口取下。

拉条13的头部布置有第二持部19,第二持部19为凸起的结构,拉开拉条13时捏住第二持部19方便施力。

第二持部19成型有箭头结构20,箭头结构20指向拉条13拉开的方向,具有指示作用。

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之间布置有连接部14,拉条13的头部位于连接部14的一侧,拉条13的尾部位于连接部14的另一侧。拉条13的长度小于拉条13所在圆周的周长,拉条13的头部与连接部14之间分离,拉条13的尾部与连接部14之间分离,因此拉开拉条13时,可将拉条13全部撕开,第一本体11与第二杯体之间通过连接部14相连,避免第一本体11从瓶口取下后遗失。

第一本体11成型有第一持部17,第一持部17为第一本体11的外侧壁凸起的结构,第一持部17沿圆周环绕第一本体11的外侧壁布置,通过第一持部17从瓶口取下第一本体11,方便施力。

第一本体11成型有第一环壁15,第一环壁15位于第一本体11的下侧,第一环壁15在第一本体11的侧面环绕形成一用于容置瓶口所在端部的第一腔体。第一本体11封住瓶口时,第一环壁15的内侧壁与瓶口所在端部的外侧壁贴合,起到密封的效果。

第一本体11成型有用于伸入瓶口的第一塞部16,第一塞部16位于第一本体11的下侧,且第一塞部16位于第一腔体的中部。

第一本体11封住瓶口时,第一塞部16的侧壁与瓶口的内壁贴合。为加强第一塞部16对瓶口的密封性,第一塞部16设计为空腔结构,从而第一塞部16具有形变能力,可保证第一塞部16的侧壁与瓶口的内壁紧密贴合。

第二本体12的内壁成型有第二凸起部18,第二凸起部18沿圆周布置。第二凸起部18位沿第二本体12的内壁连续布置,第二凸起部18的上侧和下侧分别与第二本体12的内壁之间倾斜的过渡。

瓶口所在端部成型有环槽,第二本体12通过第二凸起部18嵌入环槽与瓶口所在端部的外壁固定。第二凸起部18也具有密封的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之间未设计连接部14,拉开拉条13后,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分离。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连接部14与拉条13的尾部连为一体,拉开拉条13后,拉条13并不掉落,待瓶子用完废弃后一同扔掉,有助于环保回收。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可撕拉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封住瓶口的第一本体(11)和用于与瓶口外壁固定的第二本体(12),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之间布置有拉条(13),拉条(13)的上侧与第一本体(11)连接,拉条(13)的下侧与第二本体(12)连接,拉条(13)沿一圆周布置,拉条(13)与第一本体(11)之间采用薄壁结构连接,拉条(13)与第二本体(12)之间采用薄壁结构连接,第一本体(11)成型有第一环壁(15),第一环壁(15)在第一本体(11)的侧面环绕形成一用于容置瓶口所在端部的第一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撕拉的瓶盖,其特征在于: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之间布置有连接部(14),拉条(13)的头部位于连接部(14)的一侧,拉条(13)的尾部位于连接部(14)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撕拉的瓶盖,其特征在于:第一本体(11)成型有用于伸入瓶口的第一塞部(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撕拉的瓶盖,其特征在于:第一本体(11)成型有第一持部(17),第一持部(17)沿圆周环绕第一本体(11)的外侧壁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撕拉的瓶盖,其特征在于:第二本体(12)的内壁成型有第二凸起部(18),第二凸起部(18)沿圆周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撕拉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拉条(13)的头部布置有第二持部(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撕拉的瓶盖,其特征在于:第二持部(19)成型有箭头结构(2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撕拉的瓶盖,其包括用于封住瓶口的第一本体和用于与瓶口外壁固定的第二本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布置有拉条,拉条的上侧与第一本体连接,拉条的下侧与第二本体连接,拉条沿一圆周布置。首次打开瓶盖时,拉开拉条,使拉条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分离,即可打开瓶盖,简便快速。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可广泛应用于包装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吴汉才;陈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双和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2
技术公布日:2020.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