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开电梯层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5468发布日期:2020-10-28 15:4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开电梯层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层门领域,具体为一种偏开电梯层门装置。



背景技术:

层门一般由门、导轨架、滑轮、滑块,门框、地坎等部件组成。层门应是无孔的门,净高度不得小于2m。层门关闭后门扇之间及门扇与立柱、门楣和地坎之间间隙应尽可能的小。

根据专利号“cn201620361114.3”可知,一种偏开电梯层门装置,包括层门头板型材、导轨、层门挂板、快门吊板和慢门吊板。层门头板型材上制有上、下平行双导轨,快门吊板的上门挂轮嵌入上双导轨内作直线运行,慢门吊板的两个下门挂轮嵌入下双导轨内作直线运行。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灵活、维护方便、体积小、重量轻、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高,但该方案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该方案需要控制两个门,这样控制较为麻烦,且门体在移动时稳定性不佳,容易发生偏移或倾角,这样导致使用寿命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偏开电梯层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开电梯层门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偏开电梯层门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下两侧的后端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门体,所述第一门体正面中间处的上下两端开设有第一卡槽;

所述框架上下两侧的前端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门体,所述第二门体背面中间处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吻合,且所述第一卡板与所述第一卡槽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框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箱体;

所述箱体内侧的左端转动连接有主动轮,所述箱体内侧的右端转动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传动带,且所述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传动带相连接,所述箱体侧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且所述电机通过传动轴与所述主动轮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门体的大小与所述第二门体相吻合,所述第一门体位于所述第二门体的后侧,且所述第一门体与所述第二门体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卡槽内侧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垫,且所述保护垫采用的是橡胶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卡槽的上下两侧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板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板,且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板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箱体侧面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器,且所述电机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偏开电梯层门装置,通过控制器启动电机,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带动传动带转动,传动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传动带带动连接板移动,连接板带动第二门体移动,从而便于关开第二门体,通过框架上下两侧开设有的第二滑槽,通过第二门体上下两端设有的第二滑板与第二滑槽活动连接,提高第二门体移动时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偏开电梯层门装置,通过第二门体背面设有的第一卡板与第一门体表面设有的第一卡槽相配合,通过第一卡板推动第一门体,从而便于开关第一门体,通过第一卡槽内侧设有的第二卡槽与第一卡板侧面设有的第二卡板相配合,提高第一卡板移动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第一门体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框架上下两侧开设有的第一滑槽,通过第一门体上下两端设有的第一滑板与第一滑槽活动连接,提高第一门体移动时的稳定性,该新型便于操作,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偏开电梯层门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偏开电梯层门装置的侧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偏开电梯层门装置的电路图。

图中:框架1,第一滑槽2,第一滑板21,第一门体22,第一卡槽23,保护垫24,第二卡槽25,第二滑槽3,第二滑板31,第二门体32,第一卡板33,第二卡板34,连接板35,箱体4,主动轮41,从动轮42,传动带43,电机44,传动轴45,控制器4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偏开电梯层门装置,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上下两侧的后端开设有第一滑槽2,所述第一滑槽2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第一滑板21,所述第一滑板2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门体22,所述第一门体22正面中间处的上下两端开设有第一卡槽23;

所述框架1上下两侧的前端开设有第二滑槽3,所述第二滑槽3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滑板31,所述第二滑板3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门体32,所述第二门体32背面中间处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板33,所述第一卡板33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卡槽23相吻合,且所述第一卡板33与所述第一卡槽23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板3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5,所述框架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箱体4;

所述箱体4内侧的左端转动连接有主动轮41,所述箱体4内侧的右端转动连接有从动轮42,所述主动轮41和所述从动轮42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传动带43,且所述连接板35的上端与所述传动带43相连接,所述箱体4侧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44,且所述电机44通过传动轴45与所述主动轮41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通过控制器46启动电机44,电机44带动传动轴45转动,传动轴45带动主动轮41转动,主动轮41带动传动带43转动,传动带43带动从动轮42转动,传动带43带动连接板35移动,连接板35带动第二门体32移动,从而便于关开第二门体32,通过框架1上下两侧开设有的第二滑槽31,通过第二门体32上下两端设有的第二滑板31与第二滑槽3活动连接,提高第二门体3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第二门体32背面设有的第一卡板33与第一门体22表面设有的第一卡槽23相配合,通过第一卡板33推动第一门体22,从而便于开关第一门体22,通过第一卡槽23内侧设有的第二卡槽25与第一卡板33侧面设有的第二卡板34相配合,提高第一卡板33移动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第一门体32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框架1上下两侧开设有的第一滑槽2,通过第一门体22上下两端设有的第一滑板21与第一滑槽2活动连接,提高第一门体22移动时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2,所述第一门体22的大小与所述第二门体32相吻合,所述第一门体22位于所述第二门体32的后侧,且所述第一门体22与所述第二门体32活动连接,通过第一门体22和第二门体32进行关开。

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卡槽23内侧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垫24,且所述保护垫24采用的是橡胶材质,通过保护垫24起到保护作用。

请参阅图1-2,所述第一卡槽23的上下两侧开设有第二卡槽25,所述第一卡板33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板34,且所述第二卡槽25与所述第二卡板34活动连接,通过第二卡槽25和第二卡板34提高第一卡板33移动时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2-3,所述箱体4侧面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器46,且所述电机44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器46相连接,通过控制器46起到控制作用。

工作原理: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偏开电梯层门装置,包括框架1,第一滑槽2,第一滑板21,第一门体22,第一卡槽23,保护垫24,第二卡槽25,第二滑槽3,第二滑板31,第二门体32,第一卡板33,第二卡板34,连接板35,箱体4,主动轮41,从动轮42,传动带43,电机44,传动轴45,控制器46,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用户通过控制器46启动电机44,电机44带动传动轴45转动,传动轴45带动主动轮41转动,主动轮41带动传动带43转动,传动带43带动从动轮42转动,传动带43带动连接板35移动,连接板35带动第二门体32移动,从而便于关开第二门体32,通过框架1上下两侧开设有的第二滑槽31,通过第二门体32上下两端设有的第二滑板31与第二滑槽3活动连接,提高第二门体3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第二门体32背面设有的第一卡板33与第一门体22表面设有的第一卡槽23相配合,通过第一卡板33推动第一门体22,从而便于开关第一门体22,通过第一卡槽23内侧设有的第二卡槽25与第一卡板33侧面设有的第二卡板34相配合,提高第一卡板33移动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第一门体32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框架1上下两侧开设有的第一滑槽2,通过第一门体22上下两端设有的第一滑板21与第一滑槽2活动连接,提高第一门体22移动时的稳定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