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管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3780发布日期:2020-08-05 01:1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灯管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管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灯管生产出后需要进行检测,现有检测多通过自动化检测设备进行,只需要将灯管放置在上料工位的灯管固定座上,然后自动化检测设备通过夹爪将灯管取走。自动化检测设备具有用于与灯管引脚接触的检测头,将灯管放置在检测工位上的灯管固定座以使灯管引脚与检测头接触,然后通电进行灯管内部线路是否短路的检测,为保证灯管引脚与检测头的正确接触,需要工人在上料工位处就将灯管转动以使灯管的两个引脚都处于同一高度,效率较低,且会增加工人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灯管自动调正以使灯管引脚都处于同一高度的灯管上料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灯管上料机构,包括用于支持灯管的固定座组,所述固定座组由一对前后对称的固定座构成,每个固定座包括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的若干个固定座单体,所述固定座单体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外段和内段,所述外段具有向上开口的调节槽,所述内段具有向上开口并向远离外段侧开口的容纳槽,所述外段呈左右对称的结构,所述调节槽前槽壁与后槽壁间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缩短,所述调节槽前槽壁与后槽壁间的宽度小于容纳槽相对应高度处的前槽壁与后槽壁间的宽度,所述容纳槽槽底位于调节槽槽底下方。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灯管由上至下放置于固定座组内时,灯管端部位于固定座单体的内段容纳槽内,通过容纳槽以对灯管进行左右方向的限位,以使灯管不会向左向右移动,随着灯管的放下,灯管端部侧的引脚会与调节槽槽壁接触,在重力的作用下,且容纳槽的限位下,灯管会进行自转,以使引脚均落在调节槽槽底上。本实用新型能实现灯管的自我转动调整,工人只需要将灯管放置在固定座组上即可,不需要进行灯管转动调整,效率更高,且工人劳动强度更低。

作为优选,所述容纳槽前槽壁与后槽壁间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缩短。上述设置以使容纳槽呈敞口状,更便于灯管向下放置于容纳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容纳槽槽底呈圆弧形。上述设置以进一步限制灯管的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组设置在工位上,工位包括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的上料工位、检测工位和下料工位,所述上料工位上设有两个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固定座组,工位上方设有至少两个并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夹爪组件,所述夹爪组件均固定于第一直线移动机构输出端,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机构固定于第二直线移动机构输出端,所述第二直线移动机构用于使夹爪组件左右移动,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用于使夹爪组件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两组夹爪组件,一组夹爪组件用于将上料工位的灯管移动至检测工位时,另一组夹爪组件用于将检测工位上的灯管移动至下料工位处,上述设置以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外段向远离内段侧贯穿固定座单体,所述灯管的引脚长度大于调节槽的轴向长度。上述设置以使固定座单体的耗材更少,同时减少引脚与外段调节槽槽壁的接触面积,以便于灯管的自转调整。

本实用新型具有能提高生产效率,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灯管上料机构,包括用于支持灯管的固定座组,固定座组由一对前后对称的固定座1构成,每个固定座1包括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的四个固定座单体10,固定座单体10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外段2和内段3,外段3具有向上开口的调节槽31,内段2具有向上开口并向远离外段侧3开口的容纳槽21,外段3和内段2均呈左右对称的结构,调节槽31前槽壁与后槽壁间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缩短,调节槽31前槽壁与后槽壁间的宽度小于容纳槽21相对应高度处的前槽壁与后槽壁间的宽度,容纳槽21槽底位于调节槽31槽底下方。其中,容纳槽21前槽壁与后槽壁间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缩短,容纳槽21槽底呈圆弧形。其中,外段2向远离内段3侧贯穿固定座单体10,灯管9的引脚长度大于调节槽31的轴向长度(前后侧间的距离)。

工位包括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的上料工位100、检测工位200和下料工位300,上料工位100上设有沿左右设置的两个固定座组,工位上方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四组夹爪组件4,夹爪组件4均固定于第一直线移动机构41输出端,第一直线移动机构41固定于第二直线移动机构42输出端,第二直线移动机构42用于使夹爪组件4左右移动,第一直线移动机构41用于使夹爪组件4上下移动。

由图1、图3所示,底板上设有缺口51,底板下侧设有第三直线移动机构52,第三直线移动机构52输出端设有第四直线移动机构53,第四直线移动机构53输出端设有升降座5,升降座5上设有四个左右贯穿的支撑槽,第四直线移动机构53用于升降座5的升降,第三直线移动机构52用于升降座5的左右移动。

其中,第一直线移动机构41、第二直线移动机构42、第三直线移动机构52、第四直线移动机构53均为直线气缸。

本实用新型具有能提高生产效率,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灯管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持灯管的固定座组,所述固定座组由一对前后对称的固定座构成,每个固定座包括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的若干个固定座单体,所述固定座单体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外段和内段,所述外段具有向上开口的调节槽,所述内段具有向上开口并向远离外段侧开口的容纳槽,所述外段呈左右对称的结构,所述调节槽前槽壁与后槽壁间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缩短,所述调节槽前槽壁与后槽壁间的宽度小于容纳槽相对应高度处的前槽壁与后槽壁间的宽度,所述容纳槽槽底位于调节槽槽底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管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前槽壁与后槽壁间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缩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管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槽底呈圆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管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组设置在工位上,工位包括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的上料工位、检测工位和下料工位,所述上料工位上设有两个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固定座组,工位上方设有至少两个并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夹爪组件,所述夹爪组件均固定于第一直线移动机构输出端,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机构固定于第二直线移动机构输出端,所述第二直线移动机构用于使夹爪组件左右移动,所述第一直线移动机构用于使夹爪组件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管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段向远离内段侧贯穿固定座单体,所述灯管的引脚长度大于调节槽的轴向长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灯管自动调正以使灯管引脚都处于同一高度的灯管上料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灯管上料机构,包括用于支持灯管的固定座组,所述固定座组由一对前后对称的固定座构成,每个固定座包括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的若干个固定座单体,所述固定座单体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外段和内段,所述外段具有向上开口的调节槽,所述内段具有向上开口并向远离外段侧开口的容纳槽,所述外段呈左右对称的结构,所述调节槽前槽壁与后槽壁间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缩短,所述调节槽前槽壁与后槽壁间的宽度小于容纳槽相对应高度处的前槽壁与后槽壁间的宽度,所述容纳槽槽底位于调节槽槽底下方。

技术研发人员:徐向军;任秉文;郭刚浩;陶广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横店集团英洛华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0
技术公布日:2020.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