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响加工用铜线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6862发布日期:2020-08-14 19:30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音响加工用铜线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零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音响加工用铜线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铜线是音响加工用的必备产品,而铜线从制造到出售需要进卷绕,以此来方便计算价格与进行运输,但卷绕时因卷绕设备一面缺少限位机构,使卷筒常常发生位移等问题,从而导致铜线卷绕不规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音响加工用铜线卷绕装置,该音响加工用铜线卷绕装置,用以解决卷筒因高速旋转出现的位移导致铜线卷绕不规整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音响加工用铜线卷绕装置,包括环形板、转杆、导向杆;

所述环形板包括轴承、电机、开关;

所述环形板一面内腔固定轴承、另一面固定电机、上部固定开关;

所述转杆包括截断口、圆柱口、弹簧、插杆、搭板、插口、卷筒;

所述转杆一端与轴承插接,所述转杆中部开设截断口,所述转杆另一端开设圆柱口,所述圆柱口内腔固定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插杆,所述圆柱口内腔一端与插杆一端均固定搭板并相互搭接,所述插杆另一端开设插口并与卷筒插接;

导向杆包括往复机构、导向轮、缆绳、弹力绳;

所述导向杆套接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一面固定缆绳、另一面与弹力绳一端固定,所述弹力绳另一端与环形板表面固定。

优选的,卷筒由横杆和中空限位板拼接而成,所述中空限位板包括连接口、限位杆、弹性复位机构;

所述中空限位板一面开设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内腔插接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通过弹性复位机构与连接口内腔固定;

所述弹性复位机构由复位弹簧、套杆、滑块组成,且滑块、复位弹簧均与套杆套接,所述滑块与限位杆固定。

优选的,往复机构包括马达、转轮、轮盘杆、拉杆、双层限位板、移动块;

所述马达与环形板内壁固定,所述转轮与马达输出端固定,所述轮盘杆与转轮固定,所述拉杆与轮盘杆套接,所述环形板内腔上部固定双层限位板,所述双层限位板内腔中部搭接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一面与拉杆固定、另一面与弹力绳固定。

优选的,环形板包含两个,且往复机构和电机均位于右侧环形板上。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音响加工用铜线卷绕装置。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音响加工用铜线卷绕装置,铜线卷绕完成后,通过向外拉动导向杆,使导向杆从插口内移出,后握住卷筒并向转杆一端挤压,使插杆通过弹簧向圆柱口内移动,倾斜取出卷筒,从而方便了用户进行安装和拿取,并保证了卷绕时卷筒的稳固性。

(2)、该音响加工用铜线卷绕装置,为了保证铜线卷绕时的有序性,通过马达的运行使转轮带动轮盘杆转动,而轮盘杆和拉杆的固定是活动,使拉杆可通过位移拉动移动块进行左右移动,并因移动块与缆绳的固定,使缆绳拉动导向轮进行位移,从而保证了卷线的规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杆的截断内腔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空限位板的内腔剖视图。

图中:1环形板、2转杆、3导向杆;

1环形板、11轴承、12电机、13开关;

2转杆、21截断口、22圆柱口、23弹簧、24插杆、25搭板、26插口、27卷筒;

27卷筒、271横杆、272中空限位板;

272中空限位板、2721连接口、2722限位杆、2723弹性复位机构;

3导向杆、31往复机构、32导向轮、33缆绳、34弹力绳;

31往复机构、311马达、312转轮、313轮盘杆、314拉杆、315双层限位板、316移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音响加工用铜线卷绕装置,包括环形板1、转杆2、导向杆3;

环形板1包括轴承11、电机12、开关13;

环形板1一面内腔固定轴承11、另一面固定电机12、上部固定开关13,环形板1包含两个,且往复机构31和电机12均位于右侧环形板1上;

转杆2包括截断口21、圆柱口22、弹簧23、插杆24、搭板25、插口26、卷筒27;

转杆2一端与轴承11插接,转杆2中部开设截断口21,转杆2另一端开设圆柱口22,圆柱口22内腔固定弹簧23,弹簧23一端固定插杆24,圆柱口22内腔一端与插杆24一端均固定搭板25并相互搭接,插杆24另一端开设插口26并与卷筒27插接,卷筒27由横杆271和中空限位板272拼接而成,中空限位板272包括连接口2721、限位杆2722、弹性复位机构2723;

中空限位板272一面开设连接口2721,连接口2721内腔插接限位杆2722,限位杆2722通过弹性复位机构2723与连接口2721内腔固定;

弹性复位机构2723由复位弹簧、套杆、滑块组成,且滑块、复位弹簧均与套杆套接,滑块与限位杆2722固定;

导向杆3包括往复机构31、导向轮32、缆绳33、弹力绳34;

导向杆3套接导向轮32,导向轮32一面固定缆绳33、另一面与弹力绳34一端固定,弹力绳34另一端与环形板1表面固定,往复机构31包括马达311、转轮312、轮盘杆313、拉杆314、双层限位板315、移动块316;

马达311与环形板1内壁固定,转轮312与马达311输出端固定,轮盘杆313与转轮312固定,拉杆314与轮盘杆313套接,环形板1内腔上部固定双层限位板315,双层限位板315内腔中部搭接移动块316,移动块316一面与拉杆314固定、另一面与弹力绳34固定。

本实例

铜线卷绕完成后,通过向外拉动导向杆,使导向杆从插口内移出,后握住卷筒并向转杆一端挤压,使插杆通过弹簧向圆柱口内移动,倾斜取出卷筒,从而方便了用户进行安装和拿取,并保证了卷绕时卷筒的稳固性,为了保证铜线卷绕时的有序性,通过马达的运行使转轮带动轮盘杆转动,而轮盘杆和拉杆的固定是活动,使拉杆可通过位移拉动移动块进行左右移动,并因移动块与缆绳的固定,使缆绳拉动导向轮进行位移,从而保证了卷线的规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音响加工用铜线卷绕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音响加工用铜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板(1)、转杆(2)、导向杆(3);

所述环形板(1)包括轴承(11)、电机(12)、开关(13);

所述环形板(1)一面内腔固定轴承(11)、另一面固定电机(12)、上部固定开关(13);

所述转杆(2)包括截断口(21)、圆柱口(22)、弹簧(23)、插杆(24)、搭板(25)、插口(26)、卷筒(27);

所述转杆(2)一端与轴承(11)插接,所述转杆(2)中部开设截断口(21),所述转杆(2)另一端开设圆柱口(22),所述圆柱口(22)内腔固定弹簧(23),所述弹簧(23)一端固定插杆(24),所述圆柱口(22)内腔一端与插杆(24)一端均固定搭板(25)并相互搭接,所述插杆(24)另一端开设插口(26)并与卷筒(27)插接;

导向杆(3)包括往复机构(31)、导向轮(32)、缆绳(33)、弹力绳(34);

所述导向杆(3)套接导向轮(32),所述导向轮(32)一面固定缆绳(33)、另一面与弹力绳(34)一端固定,所述弹力绳(34)另一端与环形板(1)表面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响加工用铜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27)由横杆(271)和中空限位板(272)拼接而成,所述中空限位板(272)包括连接口(2721)、限位杆(2722)、弹性复位机构(2723);

所述中空限位板(272)一面开设连接口(2721),所述连接口(2721)内腔插接限位杆(2722),所述限位杆(2722)通过弹性复位机构(2723)与连接口(2721)内腔固定;

所述弹性复位机构(2723)由复位弹簧、套杆、滑块组成,且滑块、复位弹簧均与套杆套接,所述滑块与限位杆(2722)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响加工用铜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机构(31)包括马达(311)、转轮(312)、轮盘杆(313)、拉杆(314)、双层限位板(315)、移动块(316);

所述马达(311)与环形板(1)内壁固定,所述转轮(312)与马达(311)输出端固定,所述轮盘杆(313)与转轮(312)固定,所述拉杆(314)与轮盘杆(313)套接,所述环形板(1)内腔上部固定双层限位板(315),所述双层限位板(315)内腔中部搭接移动块(316),所述移动块(316)一面与拉杆(314)固定、另一面与弹力绳(34)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响加工用铜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板(1)包含两个,且往复机构(31)和电机(12)均位于右侧环形板(1)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零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一种音响加工用铜线卷绕装置,包括环形板、转杆、导向杆;所述环形板包括轴承、电机、开关;所述环形板一面内腔固定轴承、另一面固定电机、上部固定开关;所述转杆包括截断口、圆柱口、弹簧、插杆、搭板、插口、卷筒;所述转杆一端与轴承插接,所述转杆中部开设截断口,该音响加工用铜线卷绕装置,铜线卷绕完成后,通过向外拉动导向杆,使导向杆从插口内移出,后握住卷筒并向转杆一端挤压,使插杆通过弹簧向圆柱口内移动,倾斜取出卷筒,从而方便了用户进行安装和拿取,并保证了卷绕时卷筒的稳固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景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宜科电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1
技术公布日:2020.08.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