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一洞双机”敞开式TBM混凝土运输的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3904发布日期:2020-09-01 18:04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用于“一洞双机”敞开式TBM混凝土运输的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tbm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一洞双机”敞开式tbm混凝土运输的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一洞双机”敞开式tbm长距离独头掘进模式下,两台tbm同时掘进施工期间所需混凝土用量极大。并且,本工程支洞全长3km,单台tbm掘进段最长达17491km,支洞采用无轨运输,主洞采用有轨运输,且支洞、主洞均为单线运输,运输压力大。而运输时间长,极易造成混凝土离析、坍落度损失过大,导致混凝土到达tbm设备后质量受损,喷浆机械手无法喷浆,进而影响tbm正常施工。

传统的混凝土运输通过平板车将储存罐从搅拌站运输至组装洞,再使用桥吊倒运至轨行式平板车上,单次运输仅能运送一台储存罐,且平板车速度较低,吊装耗费时间长,导致运输效率低,耗时较长;为提高运输效率,将平板车替换为速度和容量较大的轮式罐车,轮式罐车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运输至组装洞,然后转卸给轨行式平板台车上的储存罐,但是轨行储存罐车放置在地面的高度约1.6m,且储存罐的进料口在罐的顶部,而轮式混凝土罐车尾部下料斗底部的高度约在1.5m,因此无法直接将混凝土转输给储存罐,影响转运效率,进而导致混凝土整体运输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轮式罐车内的混凝土直接转运至轨行式平板台车上的储存罐,为此提供一种用于“一洞双机”敞开式tbm混凝土运输的转运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用于“一洞双机”敞开式tbm混凝土运输的转运装置,包括爬坡段和平坡段,所述爬坡段与平坡段之间首尾连接,所述爬坡段的坡度为20-40%,使得轮式罐车倒入装置后,后车身被抬高,加长轮式罐车的下料斗与储存罐车的上料口连通,即可完成直接转运,所述爬坡段与平坡段的底部均通过支腿支撑,所述爬坡段包括两组平行间隔设置的爬坡段单元,所述平坡段包括两组平行间隔设置的平坡段单元,每组所述爬坡段单元和每组所述平坡段均由数量大于一根的型钢拼成,所述平坡段的型钢之间平行布置且通过槽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平坡段的尾端还设置有阻车器,所述阻车器的高度为20cm,用于在特殊情况下拦截混凝土罐车,保证其不会超出平台。

优选的,俩组所述平坡段单元之间通过方钢连接杆可拆卸连接,既保证了轮式罐车的轮对间距要求,又增加了平台的稳定性,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减少侧翻事故的发生。

优选的,平行设置的所述型钢之间的距离为10cm。

优选的,所述爬坡段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平行密集排列的钢筋,在起到连接固定作用的同时,还能给予轮式罐车足够的摩擦力,起到防滑作用。

优选的,所述平坡段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厚度为10mm的钢板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二次倒运装置的爬坡段与平坡段相结合,使得轮式罐车借助此装置被抬高,以实现轮式罐车内的混凝土直接转运至放置在地面上的轨行式储存罐车,爬坡段包括两组平行间隔设置的爬坡段单元,平坡段包括两组平行间隔设置的平坡段单元,且中间通过方钢连接杆可拆卸的连接,既保证了轮式罐车的轮对间距要求,又增加了平台的稳定性,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减少侧翻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一洞双机”敞开式tbm混凝土运输的转运装置的纵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一洞双机”敞开式tbm混凝土运输的转运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一洞双机”敞开式tbm混凝土运输的转运装置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一洞双机”敞开式tbm混凝土运输的转运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以上图中,1为爬坡段,2为平坡段,3为支腿,4为爬坡段单元,5为平坡段单元,6为型钢(h150),7为槽钢,8为阻车器,9为钢筋(c16),10方钢连接杆,11为套管,12为钢板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零部件,如无特别说明,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

实施例1:一种用于“一洞双机”敞开式tbm混凝土运输的转运装置,参见图1至图4,包括爬坡段1和平坡段2,爬坡段1与平坡段2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首尾连接,爬坡段1的坡度为30%,平坡段2的高度为45cm,使得轮式罐车倒入装置后,后车身被抬高45cm,轮式罐车的下料斗与储存罐车的上料口连通,完成直接转运,爬坡段与平坡段的底部均通过支腿3支撑,支腿3由特定尺寸的型钢制成,型钢为工字钢,爬坡段1包括两组平行间隔设置的爬坡段单元4,平坡段2包括两组平行间隔设置的平坡段单元5,每组爬坡段单元4和每组平坡段5均4根型钢6拼成,爬坡段1的型钢6之间平行布置,平坡段2的型钢6之间平行布置且通过槽钢7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平坡段2的尾端还设置有阻车器8,阻车器8的高度为20cm,阻车器8由特定尺寸的型钢焊接而成,用于在特殊情况下拦截混凝土罐车,保证其不会超出平台。俩组平坡段单元5之间通过方钢连接杆10可拆卸连接,两组平坡单元内侧5均设置有套管11,方钢连接杆10的两端插接到套管11内,实现对两组平坡段单元5的可拆卸连接。既保证了轮式罐车的轮对间距要求,又增加了平台的稳定性,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减少侧翻事故的发生。平行设置的型钢6之间的距离为10cm。爬坡段1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平行密集排列的钢筋9,在起到连接固定作用的同时,还能给予轮式罐车足够的摩擦力,起到防滑作用。平坡段2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厚度为10mm的钢板层12。

上述用于“一洞双机”敞开式tbm混凝土运输的转运装置的工作原理及操作使用方法如下:

运输时,首先轮式罐车通过支洞将已搅拌好的混凝土料运输至组装洞,接着轮式罐车倒车进入二次转运装置,然后经二次转运装置将轮式罐车尾部抬高,最后进行轮式罐车到轨行式储存罐车的混凝土转运。二次倒运装置的爬坡段1与平坡段2相结合,使得轮式罐车借助此装置被抬高,轮式罐车尾部的下料口高于轨行式储存罐车的进料口,以实现轮式罐车内的混凝土直接转运至放置在地面上的轨行式储存罐车。爬坡段1包括两组平行间隔设置的爬坡段单元4,平坡段2包括两组平行间隔设置的平坡段单元5,且中间通过方钢连接杆10可拆卸的连接,既保证了轮式罐车的轮对间距要求,又增加了平台的稳定性,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减少侧翻事故的发生;爬坡段1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平行密集排列的钢筋9,在起到连接固定作用的同时,还能给予轮式罐车足够的摩擦力,起到防滑作用。平坡段2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厚度为10mm的钢板层12,能够起到提高装置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的作用。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一洞双机”敞开式tbm混凝土运输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爬坡段和平坡段,所述爬坡段与平坡段之间首尾连接,所述爬坡段的坡度为20-40%,所述爬坡段与平坡段的底部均通过支腿支撑,所述爬坡段包括两组平行间隔设置的爬坡段单元,所述平坡段包括两组平行间隔设置的平坡段单元,每组所述爬坡段单元和每组所述平坡段均由数量大于一根的型钢拼成,所述平坡段的型钢之间平行布置且通过槽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一洞双机”敞开式tbm混凝土运输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坡段的尾端还设置有阻车器,所述阻车器的高度为2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一洞双机”敞开式tbm混凝土运输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俩组所述平坡段单元之间通过方钢连接杆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一洞双机”敞开式tbm混凝土运输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平行设置的所述型钢之间的距离为1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一洞双机”敞开式tbm混凝土运输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坡段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平行密集排列的钢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一洞双机”敞开式tbm混凝土运输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坡段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厚度为10mm的钢板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一洞双机”敞开式TBM混凝土运输的转运装置,用以实现轮式罐车内的混凝土直接转运至轨行式平板台车上的储存罐。包括爬坡段和平坡段,所述爬坡段与平坡段之间首尾连接,所述爬坡段的坡度为30%,所述爬坡段与平坡段的底部均通过支腿支撑,所述爬坡段包括两组平行间隔设置的爬坡段单元,所述平坡段包括两组平行间隔设置的平坡段单元,每组所述爬坡段单元和每组所述平坡段均由数量大于一根的型钢拼成,所述平坡段的型钢之间平行布置且通过槽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造价低,实用性和稳定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白亮;文斌;蒋强;董长平;张万泉;魏晋;李文善;韩旭东;刘玉亮;陈宏;赵祥;陈梦龙;张德明;王俊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3
技术公布日:2020.09.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