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收取水龙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6094发布日期:2020-07-31 21:43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收取水龙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收取水龙带的装置。



背景技术:

无论农田灌溉还是越来越普及的消防设施,水龙带都是不可缺少的输送水源必备器材。特别是在日常的消防设施管理中,无论是消防栓的日常维保,还是消防演练,都要频繁使用水龙带,由于水龙带需要远距离输送水源,水龙带的长度一般都要几十米长,因此使用后水龙带的卷起和收纳成了一项繁琐的工作:现有的水龙带收卷一般为人工收卷,有从水龙带的一头卷起也有将水龙带对折后卷起,但是一盘盘卷起费时费力,效率极低。如何实现高效率的收纳水龙带,提高工作效率,解放繁重的人工操作,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收取水龙带的装置,该装置的应用实现了水龙带的自动收取,有效提供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自动收取水龙带的装置包括动力单元和收纳单元;

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壳体、发条弹簧、动力转轴、摇杆;所述动力转轴上设置有齿轮,所述动力转轴安装于柱状壳体的中心点处,所述发条弹簧固定安装于动力转轴上,所述摇杆位于壳体外侧且与动力转轴衔接固定;

所述收纳单元包括壳体、动力传动轴、消防水龙带、微弹式夹轴;所述动力传动轴水平设置;所述动力传动轴包括传动轴、u型转轴,所述传动轴一端与u型转轴的端面焊接形成动力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齿轮,所述传动轴的齿轮位于动力单元内且与动力转轴的齿轮相互咬合,所述动力传动轴的u型转轴位于收纳单元壳体内;所述收纳单元壳体的外壳上设置有收纳开口;所述收纳开口处安装有微弹式夹轴;

所述动力单元的壳体与收纳单元的壳体相互焊接或通过螺栓相互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收纳单元的外侧面敞口。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单元壳体上设置有发条弹簧动力释放按钮。

对于较长消防水龙带,发条弹簧的动力并不能适应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自动收取水龙带的装置包括动力单元和收纳单元;

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壳体、电机、动力转轴、减速转轴;所述电机安装于柱状壳体的中心点处,所述动力转轴与电机固衔接固定;所述动力转轴与减速转轴衔接固定;所述减速转轴末端设置有齿轮;

所述收纳单元包括壳体、动力传动轴、消防水龙带、微弹式夹轴;所述动力传动轴水平设置;所述动力传动轴包括传动轴、u型转轴,所述传动轴一端与u型转轴的端面焊接形成动力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齿轮,所述传动轴的齿轮位于动力单元内且与减速转轴的齿轮相互咬合,所述动力传动轴的u型转轴位于收纳单元壳体内;所述收纳单元壳体的外壳上设置有收纳开口;所述收纳开口处安装有微弹式夹轴;

所述动力单元的壳体与收纳单元的壳体相互焊接或通过螺栓相互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收纳单元的收纳开口设有微弹式夹轴,用于整理水龙带的平整度,同时起到将水龙带内部的残水排除干净的作用;特殊动力传动轴的设计,在收纳过程中对水龙带进行固定,作为起始端进行水龙带收盘工作;本装置实现了消防水龙带的自动收取,达到消防水龙带的收取工作,从而减轻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自动收取水龙带的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所述收纳单元壳体的侧面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传动轴、2动力单元(电机或发条弹簧)、3消防水龙带、4u型转轴、5微弹式夹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做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自动收取水龙带的装置包括动力单元和收纳单元;

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壳体、发条弹簧2、动力转轴、摇杆;所述动力转轴上设置有齿轮,所述动力转轴安装于柱状壳体的中心点处,所述发条弹簧固定安装于动力转轴上,所述摇杆位于壳体外侧且与动力转轴衔接固定;

所述收纳单元包括壳体、动力传动轴、消防水龙带3、微弹式夹轴5;所述动力传动轴水平设置;所述动力传动轴包括传动轴1、u型转轴4,所述传动轴1一端与u型转轴4的端面焊接形成动力传动轴,所述传动轴1的另一端设置有齿轮,所述传动轴的齿轮位于动力单元内且与动力转轴的齿轮相互咬合,所述动力传动轴的u型转轴4位于收纳单元壳体内;所述收纳单元壳体的外壳上设置有收纳开口;所述收纳开口处安装有微弹式夹轴5;

所述动力单元的壳体与收纳单元的壳体相互焊接或通过螺栓相互固定。

所述收纳单元的外侧面敞口。所述动力单元壳体上设置有发条弹簧动力释放按钮。

对于较长消防水龙带,发条弹簧的动力并不能适应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自动收取水龙带的装置包括动力单元和收纳单元;

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壳体、电机2、动力转轴、减速转轴;所述电机2安装于柱状壳体的中心点处,所述动力转轴与电机衔接固定;所述动力转轴与减速转轴衔接固定;所述减速转轴末端设置有齿轮;

所述收纳单元包括壳体、动力传动轴、消防水龙带3、微弹式夹轴5;所述动力传动轴水平设置;所述动力传动轴包括传动轴1、u型转轴4,所述传动轴1一端与u型转轴4的端面焊接形成动力传动轴,所述传动轴1的另一端设置有齿轮,所述传动轴1的齿轮位于动力单元内且与减速转轴的齿轮相互咬合,所述动力传动轴的u型转轴4位于收纳单元壳体内;所述收纳单元壳体的外壳上设置有收纳开口;所述收纳开口处安装有微弹式夹轴;

所述动力单元的壳体与收纳单元的壳体相互焊接或通过螺栓相互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或发条弹簧是用来提供收取水龙带的外部动力,为自动或半自动结构,电机的转动或在发条弹簧微阻尼的作用下,带动动力传动轴转动,从而自动收起消防水龙带。达到消防水龙带的收取工作,从而减轻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使用时,将消防水龙带一端缠绕在u型转轴4上,然后启动电机或释放发条弹簧向动力传动轴提供动力,在转轴转动的作用下带动消防水龙带的自动收取。

申请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各个部件均能从公开市场购买,然后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进行组装、连接及固定,具体的组装、连接及固定方式是本领域技术应该掌握的公知常识,因此,在本技术方案中不在具体描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实施例对

本技术:
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收取水龙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动力单元和收纳单元;

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壳体、发条弹簧、动力转轴、摇杆;所述动力转轴上设置有齿轮,所述动力转轴安装于柱状壳体的中心点处,所述发条弹簧固定安装于动力转轴上,所述摇杆位于壳体外侧且与动力转轴衔接固定;

所述收纳单元包括壳体、动力传动轴、消防水龙带、微弹式夹轴;所述动力传动轴水平设置;所述动力传动轴包括传动轴、u型转轴,所述传动轴一端与u型转轴的端面焊接形成动力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齿轮,所述传动轴的齿轮位于动力单元内且与动力转轴的齿轮相互咬合,所述动力传动轴的u型转轴位于收纳单元壳体内;所述收纳单元壳体的外壳上设置有收纳开口;所述收纳开口处安装有微弹式夹轴;

所述动力单元的壳体与收纳单元的壳体相互焊接或通过螺栓相互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收取水龙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单元的外侧面敞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收取水龙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单元壳体上设置有发条弹簧动力释放按钮。

4.一种自动收取水龙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动力单元和收纳单元;

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壳体、电机、动力转轴、减速转轴;所述电机安装于柱状壳体的中心点处,所述动力转轴与电机固衔接固定;所述动力转轴与减速转轴衔接固定;所述减速转轴末端设置有齿轮;

所述收纳单元包括壳体、动力传动轴、消防水龙带、微弹式夹轴;所述动力传动轴水平设置;所述动力传动轴包括传动轴、u型转轴,所述传动轴一端与u型转轴的端面焊接形成动力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齿轮,所述传动轴的齿轮位于动力单元内且与减速转轴的齿轮相互咬合,所述动力传动轴的u型转轴位于收纳单元壳体内;所述收纳单元壳体的外壳上设置有收纳开口;所述收纳开口处安装有微弹式夹轴;

所述动力单元的壳体与收纳单元的壳体相互焊接或通过螺栓相互固定。


技术总结
一种自动收取水龙带的装置包括动力单元和收纳单元;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壳体、发条弹簧、动力转轴、摇杆;所述动力转轴上设置有齿轮,所述动力转轴安装于柱状壳体的中心点处,所述发条弹簧固定安装于动力转轴上,所述摇杆位于壳体外侧且与动力转轴衔接固定;所述收纳单元包括壳体、动力传动轴、消防水龙带、微弹式夹轴;所述动力传动轴水平设置;所述动力传动轴包括传动轴、U型转轴,所述传动轴一端与U型转轴的端面焊接形成动力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齿轮,所述传动轴的齿轮位于动力单元内且与动力转轴的齿轮相互咬合,所述动力传动轴的U型转轴位于收纳单元壳体内;所述收纳开口处安装有微弹式夹轴。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实现了消防水龙带的自动收取,达到消防水龙带的收取工作,从而减轻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怀柱;骆金科;顾飞;李英章;胡渊;黄春洪;刘文杰;杨军;向晓宇;卢玉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航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8
技术公布日:2020.07.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